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水分離裝置,尤其是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小型油水分離器多采用重力分離法,用于餐飲污水的油水分離也多采用此法,其一般采用隔板分離油水,由于其結構過于簡單,采用自動排水手動清油,用戶稍有不慎就會將分離器內分離后的油從排水口排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分離效果好,能夠實現小型油水分離器自動化運行,避免分離后的油再次從排水口排除的誤操作。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包括一外殼,外殼內固定有一下部開口的內筒,所述內筒的開口位于外殼的內腔的下部,所述內筒的外壁和外殼的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所述外殼的中部設有一與空腔連通的污水進口,所述空腔的上部設有排油管;所述內筒的頂部設有污水排出管。
[0005]所述內筒上部設有一內筒排油管,且內筒排油管的進口高于污水排出管的進口,所述內筒排油管上串接一閥門。進入內筒被分離后的污水中仍然會有少量的微小油滴粒不斷碰撞聚集,當聚集成較大的油粒,這些長大的油滴粒最后飄到內筒頂部,隔一段時間用內筒排油管排出即可。
[0006]所述內筒和外殼均為圓柱形。本技術方案可以減小水的阻力,有理由節約能源,并增強分離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請是利用重力分離法,在分離器內利用雙筒將分離后,水在內筒里,油在內筒外,被分別隔開,然后分離后的水和油從各自的排放口自動排出;本申請的裝置,設置有內外殼,避免分離后的油再次從排水口排除的誤操作,且結構簡單,分離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9]其中1.外殼,2.內筒,3.空腔,4.污水進口,5.排油管,6.污水排出管,7.內筒排油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的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包括一圓柱形的外殼1,外殼I內固定有一下部開口的圓柱形的內筒2,所述內筒2的開口位于外殼I的內腔的下部,所述內筒2的外壁和外殼I的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3 ;所述外殼I的中部設有一與空腔3連通的污水進口 4,所述空腔3的上部設有排油管5 ;所述內筒2的頂部設有污水排出管6,所述內筒上部設有一內筒排油管,且內筒排油管的進口高于污水排出管的進口,所述內筒排油管上串接一閥門。
[0012]在使用本裝置時,含油污水從污水進口 4進入外殼I和內筒2之間的空腔3,由于油的比重比水小,污水在向下移動過程中,油滴逐漸向上飄,最后都集中到空腔3的上部,然后可以從排油口 5排出;污水中的水下沉,從內筒2的下部開口進入內筒2,并從頂端的污水出口 6排出;進入內筒2被分離后的水中仍然會有少量的微小油滴粒不斷碰撞聚集,當聚集成較大的油粒,這些長大的油滴粒最后飄到內筒2頂部,通過內筒排油管7排出。
[0013]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殼,外殼內固定有一下部開口的內筒,所述內筒的開口位于外殼的內腔的下部,所述內筒的外壁和外殼的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所述外殼的中部設有一與空腔連通的污水進口,所述空腔的上部設有排油管;所述內筒的頂部設有污水排出管。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上部設有一內筒排油管,且內筒排油管的進口高于污水排出管的進口。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和外殼均為圓柱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筒式油水分離裝置,包括一外殼,外殼內固定有一下部開口的內筒,所述內筒的開口位于外殼的內腔的下部,所述內筒的外壁和外殼的內壁之間形成一空腔;所述外殼的中部設有一與空腔連通的污水進口,所述空腔的上部設有排油管;所述內筒的頂部設有污水排出管。本申請是利用重力分離法,在分離器內利用雙筒將分離后的水和油分別隔在內筒里和內筒外,然后分離后的水和油從各自的排放口自動排出,解決了分離后的油再次從排水口排除的誤操作,提高了分離效果。
【IPC分類】C02F1/40
【公開號】CN204714560
【申請號】CN201520385865
【發明人】王海, 張淑英, 胡雅寧, 胡雅清, 顧媛
【申請人】山東興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