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氣浮濾池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022509閱讀:5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氣浮濾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來水廠水質處理構筑物,具體涉及一種將氣浮 和濾池疊合組成的氣浮濾池。
技術背景-
目前自來水行業在處理高藻水或低溫低濁水時,往往采用先氣浮 后過濾的技術。傳統氣浮池為長方形,單格寬度不超過10m,池長不 超過15m,有效水深一般為2m左右,水力負荷通常為5. 4 9. 0m3/ (m2 Xh)。傳統氣浮池有以下幾點不足-
1、 氣浮池池深較淺,與后續處理構筑物高程銜接較困難。
2、 氣浮池采用穿孔集水管集水不均勻,影響出水水質及產水量
的提高。
3、 氣浮池在長期運行過程中,池底會積泥甚至堵塞穿孔管,需
要定期人工清掃。 針對傳統氣浮池的不足,考慮到氣浮的水力負荷與濾池的濾速接 近,將氣浮池與濾池疊合組成氣浮濾池。利用濾層上部的水深作為氣 浮的分離區,經氣浮處理的水直接過濾。濾料層的阻力恰能使氣浮池 出水更為均勻,因此氣浮與濾池組合,不僅可以節約用地,而且可以 克服傳統氣浮池的不足,提高氣浮效果,減少總體水頭損失,節約能 耗。
目前也曾有氣浮池與濾池疊合的應用, 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疊合 移動罩濾池,此類疊合的最大問題是移動罩運行時會擾動浮渣層,影 響氣浮池的排渣,并且濾層上水深會增加較多。另一種是疊合設有中 央排水槽或洗砂排水槽的濾池,如普通快濾池、V型濾池等。此類疊
合雖不會像移動罩濾池在運行時擾動浮渣層影響氣浮池排渣,但中央 排水槽或洗砂排水槽的布局會造成上下布水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氣浮濾池,它將氣浮與翻板濾池 疊合,達到節約用地,簡化生產管理流程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氣浮濾池,包括進 水管,與進水管連通的混合池,與混合池連通的絮凝池,與絮凝池連 通的翻板濾池,翻板濾池底部設有清水管,其特征在于絮凝池通過進 水總渠與翻板濾池的前部連通,翻板濾池前部設有氣浮接觸區,該氣 浮接觸區的入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前端底部,該氣浮接觸區的出口 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后端上方,氣浮接觸區內近氣浮接觸區入口處設 有溶氣釋放裝置,該溶氣釋放裝置通過溶氣水管道與溶氣罐連通,該 翻板濾池頂部還設有刮渣機。清水管與清水總渠連接,溶氣罐通過氣 浮供水管及加壓泵與清水總渠連接。為便于溶氣釋放裝置檢修,該溶 氣釋放裝置包括橫管,橫管上設有釋放器,橫管與導桿連接,導桿設 有鉸鏈,池壁設有與鉸鏈配合的固定裝置,橫管的兩端設有滑輪,池 壁設有滑槽,滑輪與滑槽接觸,橫桿的底部設有活動插頭,溶氣水管 道設有與活動插頭相配合的活動插座。
翻板濾池采用序批式沖洗,不設中央排水槽,提高濾池的有效過 濾面積,與氣浮池疊合后上下布水均勻,使出水水質更有保障。另外, 翻板濾池的反沖洗采取序批方式間歇排水,濾料層上有2m左右的有 效高度用來儲存反沖洗廢水,而2m左右的水深恰好是夾氣絮粒上浮 分離需要的較佳水深。因此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濾池池深的情況下疊合 氣浮。由此可見,氣浮池與翻板濾池疊合是最佳組合。本發明的優點 在于它將氣浮與翻板濾池疊合,達到節約用地,優化凈水工藝,簡化
生產管理流程的目的。


-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2為綜合泵房及鼓風機房平面圖
圖3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4為圖1的B-B剖面圖
圖5為圖1的C-C剖面圖
圖6為溶氣釋放裝置的示意圖
圖7為圖6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實施例為1座設計規模為12萬mVd的氣浮濾池共設8 格翻板濾池3,雙排布置,每排4格。在每排濾池中間布置一座機械 混合池1及一組機械絮凝池2,在翻板濾池3 —側布置綜合泵房4及 鼓風機房5,翻板濾池3單格過濾面積為100m2,長12. 5m,寬8m。 取濾后水作為氣浮溶氣水,回流比在5% 10%范圍內可調。氣浮池 設計上升流速2mm/s,濾池設計濾速7. 2ro/h。圖2和圖1在D-D線處 連接。
氣浮與翻板濾池疊合,組成氣浮濾池。在翻板濾池3入口處設 有氣浮接觸區6,氣浮接觸區6的入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6的前端底 部,氣浮接觸區6的出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6的后端上方,溶氣釋放 裝置7設在翻板濾池3底部靠近入口處,原水與溶氣釋放裝置7釋放 的溶氣水碰撞接觸后流至氣浮接觸區6夕卜,微絮粒上升至表面形成浮 渣,翻板濾池3頂部還設有刮渣機25刮除浮渣。翻板濾池3底部設 有砂礫層8,砂礫層8上面設有石英砂層9,石英砂層9上面設有陶
粒層10,砂礫層8底下設有清水管11,其中石英砂的粒徑為0. 7mm 1. 2mm,陶粒層的粒徑為1. 6mm 2. 5mm,砂礫的粒徑為6. 0ram 12mm。 水流向下過濾,進一步去除細微顆粒,而后通過單格濾池清水管11 輸送至清水總渠12。
由于該氣浮濾池中浮渣向上刮除,水流向下過濾, 一方面克服 了傳統氣浮池及已有氣浮濾池集水不均,上下水流分布不均的弱點,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翻板濾池濾料層上2m左右的有效高度作為氣浮 夾氣絮粒上浮分離場所,既提高了氣浮出水水質,又提高了翻板濾池 的容積利用率。在常規翻板濾池前布置氣浮接觸區6,使整個氣浮濾 池布局更為緊湊。
該翻板濾池3為雙排布置,單排可分為4格、6格、或8格,將 混合、絮凝工藝布置在單排濾池中間,可使配水均勻,大大降低微絮 凝后的絮體進一步絮凝,絮體結大、結重,影響氣浮效果的概率。混 合工藝可采用機械攪拌或管道混合,時間為4s 30s,絮凝工藝可采 用機械絮凝或折板絮凝,時間為4min 7min。雙排翻板濾池3中間 設置管廊13, 一側布置綜合泵房4及鼓風機房5,進水總渠23和清 水總渠12均設在兩排翻板濾池3之間的管廊13內。
整個氣浮濾池工作流程如下原水從進水管14進來后經加藥后 通過混合及絮凝工藝,水中的顆粒脫穩形成微絮粒,通過進水總渠 23經每格翻板濾池的進水閥門及配水渠進入濾池,向下布水翻至濾 池前端的氣浮接觸區6,在接觸區底部布置溶氣水釋放裝置7,經微 絮凝的原水與夾帶有大量微氣泡的溶氣水流至氣浮接觸區6碰撞接 觸后,微絮粒上升至表面形成浮渣,由設置在翻板濾池頂部的刮渣機 25刮除浮渣。氣浮后的水向下通過濾床,進一步去除細微顆粒,而 后通過單格濾池清水管輸送至清水總渠12,氣浮溶氣水通過回流泵
從清水總渠12內吸水加壓輸送至溶氣罐26,氣浮的氣源則來自鼓風 機房內的空壓機系統,濾池氣水反沖洗氣源來自鼓風機,水源則通過 提升泵從清水總渠12內吸水,提升至屋頂水箱儲存。
濾后水作為溶氣水可大大降低釋放器堵塞的機率,為了適應處 理不同水質對回流比的要求,回流泵采用大小泵搭配形式,可根據水 質要求實現回流比在5%-10%范圍內的調節。
氣浮濾池的溶氣罐26與每格翻板濾池一一對應,溶氣罐26布 置在濾池管廊下層,即可大大降低溶氣水管路的迂回,減少管道氣阻, 又可在同等情況下提高罐內壓力,提高溶氣效果。
為了便于翻板濾池上部的浮渣及時有效清除,在每格翻板濾池 頂部均設有一臺刮渣機25,當浮渣積至一定厚度時,啟動刮渣機25。 刮渣時適當調小該格濾池的清水出水閥,使該格翻板濾池的水位適當 抬高,有利于排除浮渣。
為了便于溶氣釋放裝置7的檢修,該溶氣釋放裝置7包括橫管 15,橫管15上設有釋放器16,橫管15與導桿17連接,導桿17上 設有鉸鏈18與池壁上預留的固定裝置24可完成固定,橫管15的兩 端設有滑輪19,池壁兩側設有滑槽20,滑輪19與滑槽20接觸,池 壁底部設有擋塊22,橫管15的底部設有活動插頭21,溶氣水管道設 有與活動插頭相配合的活動插座。溶氣水管道的活動插座設計成插入 式活動接口,可方便橫管15與溶氣水管道之間的拆裝。通過導桿17 將橫管15吊起,進行溶氣釋放裝置7的檢修,檢修完成后,將橫管 15放下,放置在擋塊22上,橫管15底部的活動插頭21插入溶氣水 管道的活動插座內,完成橫管15與溶氣水管道的連接。池壁兩側的 滑槽20與橫管兩端的滑輪配合,既起到定位作用,可保證橫管插入 溶氣水管道時的準確性,又起到水下固定防晃的目的。安裝完成后,
設在導桿17上的鉸鏈18翻起,與池壁上預留的固定裝置可完成固定。
另外氣浮濾池工作時,池內液位是很重要的工藝檢測控制參數, 它不僅可與濾后水的壓力表指示過濾水頭損失的差值,而且控制翻板 濾池反沖洗及排水的各個過程。由于氣浮池表面被浮渣覆蓋,無法采 用超聲波液位儀檢測水位,而翻板濾池氣水反沖及序批式排水方式又 不能在濾池濾料層上設置投入式液位儀。因此,設置兩套液位儀,在 氣浮池接觸區溶氣釋放裝置下部設置投入式液位儀,正常運行時起到
檢測濾層水頭損失、控制清水閥門開啟度的作用;而在翻板濾池上部 設置超聲波液位儀,在反沖洗過程中,投入式液位儀檢測不到全部液 位變化,則由超聲波液位儀檢測濾池液位上升及下降,控制沖洗閥門 和翻板閥的開啟角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氣浮濾池,包括進水管,與進水管連通的混合池,與混合池連通的絮凝池,與絮凝池連通的翻板濾池,翻板濾池底部設有清水管,其特征在于絮凝池通過進水總渠與翻板濾池的前部連通,翻板濾池前部設有氣浮接觸區,該氣浮接觸區的入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前端底部,該氣浮接觸區的出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后端上方,氣浮接觸區內近氣浮接觸區入口處設有溶氣釋放裝置,該溶氣釋放裝置通過溶氣水管道與溶氣罐連通,在翻板濾池頂部還設有刮渣機。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浮濾池,其特征在于清水管與清水總 渠連接,清水總渠通過回流泵與溶氣罐連接。
3、 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浮濾池,其特征在于該溶氣釋放裝置 包括橫管,橫管上設有釋放器,橫管與導桿連接,橫管的兩端設有滑 輪,池壁兩側設有滑槽,滑輪與滑槽接觸,池壁底部設有擋塊,橫管 的底部設有活動插頭,溶氣水管道設有與活動插頭相配合的活動插 座。
4、 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浮濾池,其特征在于翻板濾池底部設 有砂礫層,砂礫層上面設有石英砂層,石英砂層上面設有陶粒層,砂 礫層底下設有清水管。
5、 按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氣浮濾池,'其特征在于在 該翻板濾池為雙排布置,單排至少設有4格,混合池和絮凝池設置在 單排濾池中間,進水總渠和清水總渠均設在兩排翻板濾池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浮濾池,其特征在于在翻板濾池內設有溶氣釋放裝置,該溶氣釋放裝置通過管道與溶氣罐連通。該絮凝池通過進水總渠與翻板濾池的前端連通,翻板濾池前部設有氣浮接觸區,該氣浮接觸區的入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前端底部,該氣浮接觸區的出口設在該氣浮接觸區的后端上方,溶氣釋放裝置設在氣浮接觸區內近氣浮接觸區入口處。翻板濾池采用序批式沖洗,不設中央排水槽,提高了濾池的有效過濾面積,與氣浮池疊合后上下布水均勻,使出水水質更有保障。另外,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濾池池深的情況下疊合氣浮。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它將氣浮與翻板濾池疊合,達到節約用地,優化凈水工藝,簡化生產管理流程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D36/00GK101108287SQ20071004055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1日
發明者任永青, 劉云奎, 沈裘昌, 肖敏杰, 許嘉炯, 鄔亦俊 申請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