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脫硫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濕法脫硫塔,涉及脫硫裝置【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上端頂部設有煙氣出口、下端側壁設有煙氣入口的塔體,在塔體內中上部設有至少一層以上的噴淋層,在塔體的煙氣出口處設有除霧層,除霧層和噴淋層之間設有反沖洗裝置,噴淋層通過沿塔體外布設的循環漿液系統與漿液地坑連通,漿液澄清地坑和漿液地坑設于塔體下方,塔體下端設有用于使漿液流入漿液澄清地坑的導流管。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脫硫塔底部積料,延長反應時間、降低塔體腐蝕,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專利說明】濕法脫硫塔【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脫硫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二氧化硫排放是造成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及酸雨不斷加劇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了企業煙氣脫硫設施的建設,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限于我國的經濟水平和技術條件,無法像發達國家那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另外,近年來國家進一步提高環保要求,規定所有煙氣排放企業必須建設脫硫工程,這也促使我國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技術逐步從引進國外技術到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的脫硫技術過渡。
[0003]目前二氧化硫控制技術有燃燒脫硫、燃燒煙氣脫硫等方法,而在眾多方法中,由于濕法石灰石膏法(石灰漿液脫硫技術)中所采用的原料石灰來源廣,價格便宜,脫硫效率達80%以上,因此應用最為廣泛,在該煙氣脫硫工藝中,煙氣用含亞硫酸鈣和硫酸鈣的石灰石漿液洗滌,二氧化硫與漿液中的堿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亞硫酸鹽和硫酸鹽,新鮮石灰石漿液不斷加入脫硫液的循環回路,漿液中的固體連續地從漿液中分離出來并排往沉淀池。
[0004]但目前的石灰石膏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即由于脫硫塔底部積料,煙氣入口在塔體上設置的位置較高,噴淋層與煙氣入口之間的距離較短,因此煙氣與脫硫漿液反應時間短,塔體底部積料也造成塔體磨損腐蝕現象較為嚴重,副產品石膏堆積在塔體底部也難以處理。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濕法脫硫塔,能夠避免脫硫塔底部積料,延長反應時間、降低塔體腐蝕,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濕法脫硫塔,包括上端頂部設有煙氣出口、下端側壁設有煙氣入口的塔體,在塔體內中上部設有至少一層以上的噴淋層,在塔體的煙氣出口處設有除霧層,除霧層和噴淋層之間設有反沖洗裝置,噴淋層通過沿塔體外布設的循環漿液系統與漿液地坑連通,漿液澄清地坑和漿液地坑設于塔體下方,塔體下端設有用于使漿液流入漿液澄清地坑的導流管。
[0007]所述每層噴淋層通過對應的一組循環漿液系統與漿液地坑連通,每組循環漿液系統上均設有循環泵、單向閥和截止閥。
[0008]用于鼓入空氣的氧化管路與漿液地坑連通。
[0009]所述漿液澄清地坑和漿液地坑并排設置、且兩者之間設有溢流板,溢流板頂部設有連通所述漿液澄清地坑和漿液地坑的溢流槽。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①本實用新型塔體下端設有用于使漿液流入漿液澄清地坑的導流管,經過脫硫的漿液從塔體上部落入下部,并通過與塔體底部連通的導流管導流進入漿液澄清地坑,漿液不會在塔體內存積,因此大大降低塔體腐蝕磨損現象,降低維修保養費用,進而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0012]②從塔體導出的漿液首先進入漿液澄清地坑進行沉淀澄清,消除部分雜質,再通過溢流板進入漿液地坑參與循環,能夠降低對塔體和循環管路的磨損,提高脫硫效果,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0013]③漿液通過獨立的循環漿液系統打入對應的噴淋層,當負荷較小時,可以停運1-2層噴淋層,對降低生產成本有積極的效果;
[0014]④一般塔體內存漿液在4米以上,該脫硫塔由于塔體內不存漿液,所以塔體煙氣入口可以降低,延長煙氣與脫硫漿液的反應時間,提高脫硫效果;
[0015]⑤生成的副產品石膏大多堆積在漿液澄清地坑內,清理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_煙氣入口 ;2_塔體;3_噴淋層;4_除霧層;5_煙氣出口 ;6_反沖洗裝置;7-循環漿液系統;8-氧化管路;9_漿液地坑;10-溢流板;11-漿液澄清地坑;12-導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9]盡管濕法石灰石膏脫硫法技術比較成熟,且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隨著全國污染的加劇和對節能減排的高標準要求,現有的脫硫技術也越來月顯現出不足之處,特別是參與循環的、未達要求的漿液存儲在塔體2底部,這些漿液中含有的硫份高,與塔體2長時間接觸會嚴重腐蝕磨損塔體2,對維修費用、材料和生產本都具有顯著的影響;而且由于現有塔體2內存漿液在4米以上,因此,煙氣入口 I需要設置的高一點,也縮短了漿液與煙氣接觸反應的過程。
[0020]本裝置通過在塔體2與漿液澄清地坑11之間安設一導流管12 (參見圖1),把未達要求的漿液存儲在塔體2外面的漿液澄清地坑11內,減少漿液與塔體2接觸的時間,降低對塔體2的腐蝕和磨損,所述漿液澄清地坑11和漿液地坑9并排設置、且兩者之間設有溢流板10,溢流板10頂部設有連通所述漿液澄清地坑11和漿液地坑9的溢流槽,漿液沿導流管12從塔體2進入漿液澄清地坑11進行初步澄清,部分雜質被去除,得到澄清的漿液溢過溢流板10進入漿液地坑9,經循環漿液系統7被泵送到噴淋層3,與塔體2內上升的煙氣反應脫硫,經脫硫的煙氣上升通過反沖洗裝置6和除霧層4后,從煙氣出口 5排入大氣,攜帶大量硫份的漿液下落經導流管12進入漿液澄清地坑11沉淀,再通過氧化管路8進入通有空氣的漿液地坑9進行氧化反應脫硫,再次參與煙氣脫硫的循環。由于該塔體2內不存漿液,所以塔體2煙氣入口 I可以降低,延長煙氣與脫硫漿液的反應時間,提高脫硫效果。
[0021]濕法石灰石膏法的工作原理:采用石灰石或石灰作為脫硫吸收劑,石灰石經破碎磨細成粉狀與水混合攪拌成吸收漿液,當采用石灰為吸附劑時,石灰粉經消化處理后加水制成吸收劑漿液,在吸收塔內,吸收將夜與煙氣融合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液中的碳酸鈣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從而被脫除,最終反應產物為石膏。[0022]濕法石灰石膏法脫硫的具體過程為:來自鍋爐或窯爐的煙氣經過除塵后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進入脫硫塔,脫硫塔為逆流噴淋空塔結構,集吸收、氧化功能于一體,上部為吸收區,下部為氧化區,經過除塵后的煙氣與脫硫塔內的循環漿液逆向接觸,系統一般裝3-5臺漿液循環泵,每臺循環泵對應一層霧化噴淋層3,當只有一臺機組運行時或負荷較小時,可以停運1-2層噴淋層3,此時,系統仍保持較高的液氣比,從而可達到所需的脫硫效果,吸收區上部裝二級除霧器,除霧器出口煙氣中的游離水份不超過75 mg /Nm3,吸收二氧化硫后的漿液進入循環氧化區,在循環氧化區中,亞硫酸鈣被鼓入的空氣氧化成石膏晶體,同時,由吸收劑制備系統向吸收氧化系統供給新鮮的石灰石漿液,用于補充被消耗掉的石灰石,使吸收漿液保持一定的PH值,反應生成物漿液達到一定密度時排至脫硫副產品系統,經過脫水形成石膏。
【權利要求】
1.一種濕法脫硫塔,包括上端頂部設有煙氣出口(5)、下端側壁設有煙氣入口(I)的塔體(2),其特征在于:在塔體(2)內中上部設有至少一層以上的噴淋層(3),在塔體(2)的煙氣出口(5)處設有除霧層(4),除霧層(4)和噴淋層(3)之間設有反沖洗裝置(6),噴淋層(3 )通過沿塔體(2 )外布設的循環漿液系統(7 )與漿液地坑(9 )連通,漿液澄清地坑(11)和漿液地坑(9)設于塔體(2)下方,塔體(2)下端設有用于使漿液流入漿液澄清地坑(11)的導流管(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脫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層噴淋層(3)通過對應的一組循環漿液系統(7)與漿液地坑(9)連通,每組循環漿液系統(7)上均設有循環泵、單向閥和截止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脫硫塔,其特征在于:用于鼓入空氣的氧化管路(8)與漿液地坑(9)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脫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漿液澄清地坑(11)和漿液地坑(9)并排設置、且兩者之間設有溢流板(10),溢流板(10)頂部設有連通所述漿液澄清地坑(11)和漿液地坑(9 )的溢流槽。
【文檔編號】B01D53/50GK203816499SQ20142024882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明者】高廣維 申請人: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