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式空氣除濕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除濕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空冷式空氣除濕器。
【背景技術】
[0002]工業生產中,有很多行業都用到壓縮空氣。空氣中的水份也同時被帶入生產過程中,這在有些生產工藝過程是不被允許的,有些生產過程需要控制空氣濕度。
[0003]現有的空氣除濕器多采用冷媒對濕空氣進行降溫,待濕空氣溫度降低水份析即可得到干燥的空氣。但是使用僅使用冷媒對濕空氣進行降溫需要大量的冷媒,同時耗電量也非常大,增加工業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空冷式空氣除濕器,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空氣除濕器需要大量冷媒且耗電量大的問題。
[0005]空冷式空氣除濕器,包括空冷器和冷凝器,所述空冷器兩端分別設有空冷入口和空冷出口,所述空冷器中設有多個均與所述空冷入口和空冷出口連通的空冷管束,正對所述多個空冷管束還設有風扇;所述冷凝器與所述空冷出口連接并連通,所述冷凝器上設有多個冷媒管。
[0006]較佳地,所述冷媒管的直徑小于所述冷凝器的直徑,所述冷媒管穿過所述冷凝器且兩端露出。
[0007]較佳地,所述冷凝器中設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末端還具有位于所述冷凝器外的冷凝水出口,用于排出析出的水份,所述冷媒管位于所述冷凝管和所述冷凝器連接所述空冷出口的末端之間。
[0008]較佳地,所述冷凝器中設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兩端分別設有位于所述冷凝器外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冷媒管和加熱管之間。
[000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空冷式空氣除濕器,使用風扇對濕熱空氣進行初步冷卻,然后再使用冷媒對濕熱空氣進行二次冷卻,待空氣溫度降低至水份析出后得到干燥空氣,大大減少了冷媒的使用量,同時也大幅減小耗電量。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冷式空氣除濕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標記說明:
[0012]100-空冷器,101-空冷入口,102-空冷出口,103-空冷管束,104-風扇,200-冷凝器,201-冷媒管,202-冷凝管,203-冷凝水出口,204-加熱管,205-蒸汽入口,206-蒸汽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14]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冷式空氣除濕器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空氣除濕器包括空冷器100和冷凝器200,所述空冷器100兩端具有空冷入口 101和空冷出口 102,所述空冷器100中設有多個空冷管束10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多個空冷管束103均水平設置,且兩個相鄰的空冷管束103之間具有一定距離。每個所述空冷管束10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空冷入口 101和空冷出口 102連通。
[0015]所述空冷器100在正對所述多個空冷管束103的位置設有風扇104,所述風扇在電機(圖未示)的帶動下產生流動空氣,以與所述多個空冷管束103進行熱交換。
[0016]所述冷凝器200—端與所述空冷出口 102連接并連通,所述冷凝器200上設有冷媒管201、冷凝管202和加熱管204。所述冷媒管201位于所述冷凝管202和所述冷凝器200連接所述空冷出口 102的末端之間,所述冷凝管202位于所述冷媒管201和加熱管204之間。所述冷媒管201的數量為多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冷媒管201的直徑小于所述冷凝器200的直徑,所述冷媒管201穿過所述冷凝器200,且兩端露出。所述冷凝管201中通有流動的冷媒,例如冷水。
[0017]所述冷凝管202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內部,所述冷凝管202末端接有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外部的冷凝水出口 203,用于排出析出的水份。
[0018]所述加熱管204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內部,其兩端分別接有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外部的蒸汽入口 205和蒸汽出口 20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管204緊貼所述冷凝管202設置,其內通有高溫蒸汽,用于對空氣進行加熱。
[0019]以下對所述空氣除濕器的工作流程進行簡要說明,濕熱空氣從所述空冷入口101進入所述空冷管束103,經過所述風扇104產生的流動空氣進行初次冷卻后,濕熱空氣從所述空冷出口 102進入所述冷凝器200中。濕熱空氣與所述冷媒管201中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完成二次冷卻。此時,濕熱空氣的溫度已經降低至能夠析出水份,析出的水份經過所述冷凝管202排出。干燥的冷空氣經過所述加熱管204加熱后從所述冷凝器200的另一端排出,用于工業生產。
[002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空冷式空氣除濕器,使用風扇對濕熱空氣進行初步冷卻,然后再使用冷媒對濕熱空氣進行二次冷卻,待空氣溫度降低至水份析出后得到干燥空氣,大大減少了冷媒的使用量,同時也大幅減小耗電量。
[0021]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空冷式空氣除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冷器(100)和冷凝器(200),所述空冷器(100)兩端分別設有空冷入口(101)和空冷出口(102),所述空冷器(100)中設有多個均與所述空冷入口(101)和空冷出口(102)連通的空冷管束(103),正對所述多個空冷管束(103)還設有風扇(104);所述冷凝器(200)與所述空冷出口(102)連接并連通,所述冷凝器(200)上設有多個冷媒管(20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201)的直徑小于所述冷凝器(200)的直徑,所述冷媒管(201)穿過所述冷凝器(200)且兩端露出。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00)中設有冷凝管(202),所述冷凝管(202)末端還具有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外的冷凝水出口(203),用于排出析出的水份,所述冷媒管(201)位于所述冷凝管(202)和所述冷凝器(200)連接所述空冷出口(102)的末端之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除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00)中設有加熱管(204),所述加熱管(204)兩端分別設有位于所述冷凝器(200)外的蒸汽入口(205)和蒸汽出口( 206),所述冷凝管(202)位于所述冷媒管(201)和加熱管(204)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空冷式空氣除濕器,涉及空氣除濕技術領域。所述空氣除濕器包括連通的空冷器和冷凝器,使用風扇對空冷器中的濕熱空氣進行初步冷卻,然后再使用冷媒對冷凝器中的濕熱空氣進行二次冷卻,待空氣溫度降低至水份析出后得到干燥空氣,大大減少了冷媒的使用量,同時也大幅減小耗電量。
【IPC分類】B01D53/26
【公開號】CN205386398
【申請號】CN201620136180
【發明人】王隨英, 魯博
【申請人】王隨英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