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的提質改性設備,尤其是一種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煤是一種由多種結構形式的有機物與少量種類不同的無機物組成的混合物。從煤巖學的角度看,煤是由多種顯微組分組成的混合體,包括鏡質組、殼質組、惰質組、半鏡質組以及礦物質等五大類。其中,鏡質組又分為均質鏡質組、基質鏡質組和團塊鏡質組等,均質鏡質組在成焦過程中熱解生成非揮發性液相產物,黏結其他隋性組分使之形成優質焦炭,是決定焦炭質量的最重要的活性組分。煤的顯微組分提質改性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從20 世紀50 年代,人們就開始了煤樣有機顯微組分的分離分選,基于密度的不同,Van Krevelen 等在1957年提出了分離煤巖顯微組分的浮沉技術,1982 年Dyrkacz 等開發了等密度梯度離心分離技術。2013年藺華林等在公開號為CN103551238A的中國專利申請《煤顯微組分的富集方法》中提出了旋流分離技術。2014年趙偉等在公開號為CN104258975A的中國專利申請《一種煤巖顯微組分的電浮選分離方法》中提出了電浮選分離技術。這些技術只是局限于煤的顯微組分分離純化,因此尋找一套適合生產高純度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單、可靠的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其包括加熱釜體,加熱釜體上設有釜蓋,釜蓋上設有攪拌電機帶動伸入加熱釜體的攪拌裝置,在加熱釜體上設有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加熱釜體為三層結構,內層為不銹鋼圓筒層,中間為作為加熱裝置的加熱絲層,外層為絕緣保溫套層。
本實用新型所述釜蓋上設有伸入加熱釜體的測溫套管,測溫套管上可插入熱電偶;所述熱電偶控制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釜蓋上設有加料口,在加料口上設有可以密閉加料口的加料閥,加料閥上設有加料斗。
本實用新型所述釜蓋上設有泄壓閥和壓力表。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密封嚴實、安全可靠、操作簡單、適合生產高純度高品質鏡質組煤;生產的高純度高品質鏡質組煤具有鏡質組含量極高、大塊均質鏡質組含量特高、灰分含量極低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加熱溫度由熱電偶自動控制,由升溫程序精準地控制著反應溫度,反應壓力由壓力表顯示,泄壓閥能保證釜內壓力在一定壓力之內。本實用新型具有組合拆卸方便、結構簡單、密封嚴實、安全可靠、操作簡單、容易控制等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加熱釜體-1,釜蓋-2,泄壓閥-3,壓力表-4,攪拌電機-5,加料斗-6,加料閥-7,熱電偶-8,測溫套管-9,螺栓-10,石棉密封墊-11,攪拌裝置-12。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本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包括有加熱釜體1,加熱釜體1為三層結構,內層為不銹鋼圓筒層,中間為作為加熱裝置的加熱絲層,加熱絲纏繞在不銹鋼圓筒上,外層為絕緣保溫套層,絕緣保溫套層包裹住加熱絲層。所述加熱釜體1上設有釜蓋2,釜蓋2的尺寸與加熱釜體1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加熱釜體1和釜蓋2通過螺栓10實現二者的固接,并且在二者之間墊有石棉密封墊11。
圖1所示,本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在釜蓋2上設有泄壓閥3、壓力表4、攪拌系統和測溫套管9;所述攪拌系統包括固定在釜蓋2上的攪拌電機5,攪拌電機5連接有伸入加熱釜體內部的攪拌裝置12。本反應裝置在加熱反應時,在測溫套管9內插入熱電偶8,并通過熱電偶8控制加熱絲實現加熱釜體內反應溫度的精準控制。
本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在釜蓋2上開有加料口,在加料口上設有可以密閉加料口的加料閥7,加料閥上設有用以加料的加料斗6。
本生產高品質鏡質組煤的反應裝置的使用過程為:先蓋上釜蓋2擰緊螺栓10進行密封,將加料閥7打開,并將煤粉和煤焦油混合物料通過加料斗6加入到加熱釜體1內,然后關閉加料閥7;加熱絲對加熱釜體1進行加熱反應,利用熱電偶8控制反應溫度、泄壓閥3控制反應壓力在一定范圍內;反應后的物料降溫后,擰開螺栓10,并打開釜蓋2,將物料倒入接料裝置,再進入后續的處理過程,即可得到所述的高品質鏡質組煤;所述后續的處理過程包括:過濾出殘渣后得到濾液,濾液靜置、過濾后得到高品質鏡質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