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系統,具體是一種高精度除塵的窯爐尾氣除塵系統。
背景技術:
窯爐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燒成制品的設備,是陶藝成型中的必備設施。人類上萬年的陶瓷燒造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造窯樣式和經驗。從原始社會的地上露天堆燒、挖坑筑燒到饅頭狀升焰圓窯、半倒焰馬蹄形窯、半坡龍窯、鴨蛋形窯,再到現今的室內氣窯、電窯,窯爐科技在不斷改良發展中。
陶瓷窯爐尾氣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煙塵,如果直接將這些廢氣排入空氣中,會污染自然環境。另外過濾煙塵的除塵器往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就需停機除灰或者更換濾芯,影響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精度除塵的窯爐尾氣除塵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精度除塵的窯爐尾氣除塵系統,包括進氣管、兩個相同的除塵箱及出氣管,所述除塵箱下方一側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除塵箱下方另一側設置有輔助出氣口,所述除塵箱上方設置有出氣口;所述除塵箱內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安裝除塵濾筒的孔洞,所述除塵箱下端通過集灰腔與其下方的集塵袋連通;所述除塵箱的進氣口之間通過第一氣管連通,所述第一氣管上對稱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之間的第一氣管上設置有進氣管;所述除塵箱的出氣口之間通過第三氣管連通,所述第三氣管上對稱設置有第三閥門,所述第三閥門之間的第三氣管上設置有第五氣管;所述第五氣管上設置有第五閥門,所述第五氣管與出氣管連通;一個除塵箱的進氣口均通過一根第四氣管與另一個除塵箱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第四氣管上設置有第四閥門;所述除塵箱的輔助出氣口均通過第二氣管與出氣管連通,所述第二氣管上設置有第二閥門;所述出氣管上設置有靜電除塵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第四閥門及第五閥門均為電磁閥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能實現除塵箱的單箱除塵、雙箱除塵及一除塵一清灰等多種功能,并且不需停機即可完成除塵箱濾芯的更換,滿足多種工作需求,適用于窯爐尾氣的處理,保證除塵精度的同時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高精度除塵的窯爐尾氣除塵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氣管,2-第一閥門,3-第一氣管,4-除塵箱,5-隔板,6-除塵濾筒,7-集灰腔,8-集塵袋,9-第二氣管,10-第二閥門,11-第三閥門,12-第三氣管,13-第四氣管,14-第四閥門,15-第五氣管,16-第五閥門,17-出氣管,18-靜電除塵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一種高精度除塵的窯爐尾氣除塵系統,包括進氣管1、兩個相同的除塵箱4及出氣管17,所述除塵箱4下方一側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除塵箱4下方另一側設置有輔助出氣口,所述除塵箱4上方設置有出氣口;所述除塵箱4內均設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安裝除塵濾筒6的孔洞,所述除塵箱4下端通過集灰腔7與其下方的集塵袋8連通;所述除塵箱4的進氣口之間通過第一氣管3連通,所述第一氣管3上對稱設置有第一閥門2,所述第一閥門2之間的第一氣管3上設置有進氣管1;所述除塵箱4的出氣口之間通過第三氣管12連通,所述第三氣管12上對稱設置有第三閥門11,所述第三閥門11之間的第三氣管12上設置有第五氣管15;所述第五氣管15上設置有第五閥門16,所述第五氣管15與出氣管17連通;一個除塵箱4的進氣口均通過一根第四氣管13與另一個除塵箱4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第四氣管13上設置有第四閥門14;所述除塵箱4的輔助出氣口均通過第二氣管9與出氣管17連通,所述第二氣管9上設置有第二閥門10;所述出氣管17上設置有靜電除塵器18。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單箱除塵或更換其中一個除塵箱時:以左側除塵箱4為例,僅需打開左側的第一閥門2、左側的第三閥門11及第五閥門16即可,尾氣經第一氣管3進入除塵箱4,并通過第三氣管12及第五氣管15進入出氣管17中,然后在靜電除塵器18內完成進一步的精除塵后排出,多次除塵提高除塵精度。
雙箱除塵可分為并聯式和串聯式。 并聯式:適用于大流量的快速除塵,打開兩個第一閥門2、兩個第三閥門11及第五閥門16即可。串聯式:適用于對除塵精度要求較高的系統,以先進左側除塵箱4為例,只需將打開左側第一閥門2、與左側除塵箱4出氣口相連的第四氣管13上的第四閥門14、右側的第三閥門11及第五閥門16即可,完成了兩次除塵過程,除塵精度較高。
一除塵一清灰:以先進左側除塵箱4為例,只需將打開左側第一閥門2、兩個第三閥門11及與右側輔助出氣口相連的第二氣管9上的第二閥門10即可,在左側除塵箱4完成除塵的同時對右側除塵箱4內的除塵濾筒5進行反吹清灰,清落的積灰經集灰腔7收集后落入集塵袋8,不需要停機清灰,同理,能實現右側除塵左側清灰的功能,交替運行能實現長時間免清灰的功效,降低維護難度,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