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自動配肥機及其肥料配置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677365閱讀:453來源:國知局
一種自動配肥機及其肥料配置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配肥機,同時還涉及利用該自動配肥機進行肥料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命脈。農業上需要使用大量的復合肥,目前的復合肥使將多種肥料按照一定的重量比進行配置,通過人工稱重的方式進行稱重后看,將各種肥料進行人工混合,然后將其直接裝入肥料包裝袋中進行裝袋操作,整個肥料的配置過程效率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同時,肥料的配置比例并不穩定,誤差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配肥機,該自動配肥機可以將多種肥料進行自動稱重、攪拌和裝袋,從而提高了肥料配置的效率,使肥料的配置穩定性更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肥料配置方法,該配置方法利用上述的自動配肥機實現多種肥料的自動稱重、攪拌和裝袋,提高了肥料配置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為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配肥機,包括機架;

至少兩套進料提升翻轉裝置,每套進料提升翻轉裝置均包括活動安裝于機架上的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由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驅動提升后翻轉倒料;

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稱重料斗,所述稱重料斗的數量與進料斗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配合,所述稱重料斗通過稱重傳感器懸吊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對應的進料斗的翻轉下游側,所述稱重料斗接收對應的進料斗翻轉傾倒的肥料,所述稱重料斗的下出口處安裝有關閉或打開該下出口的出料控制裝置;

攪拌轉移裝置;所述攪拌轉移裝置包括擺動安裝于攪拌料斗,所述攪拌料斗的上端開口且與各稱重料斗的下出口之間通過帶輸送裝置銜接,所述攪拌料斗內轉動安裝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由攪拌動力裝置驅動,所述攪拌料斗由第一擺動動力裝置驅動擺動翻轉倒料;

出料提升翻轉裝置;所述出料提升翻轉裝置包括活動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攪拌料斗的翻轉下游側的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在最低處與攪拌料斗配合接收攪拌料斗翻轉傾倒的肥料,所述出料斗由第二提升翻轉動力裝置驅動提升后翻轉倒料;

裝袋裝置,所述裝袋裝置包括固定于機架上的裝袋料斗,所述裝袋料斗位于出料斗的翻轉下游側用于接收出料斗翻轉的肥料,所述裝袋料斗的底部設置有方便肥料袋的袋口套裝的下管口,所述裝袋料斗上設置有用于夾緊或松開肥料袋的袋口的夾緊固定裝置。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自動配肥機還包括進料傾倒裝置,所述進料傾倒裝置包括用于放置肥料袋的放置料板,所述放置料板擺動設置于機架上且位于對應進料斗的上游側,所述放置料板由第二擺動動力裝置驅動翻轉將肥料袋內的肥料傾倒至進料斗內。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機架上位于進料斗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料翻轉導軌,所述進料翻轉導軌包括第一支撐導軌板和第二支撐導軌板,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上,所述第二支撐導軌板包括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上的第二豎直導軌板部和水平延伸設置于機架上的第二水平導軌板部,所述第二豎直導軌板部的上端和第二水平導軌板部圓弧過渡,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和第二支撐導軌板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進料斗的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一導向輪組件和第二導向輪組件,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的輪架繞水平中心線轉動安裝于進料斗上,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的導向輪與第一支撐導軌板一一對應配合支撐,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的輪架固定于料斗上且位于第一導向輪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的導向輪與第二支撐導軌板一一對應配合支撐,所述進料斗通過牽引繩與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傳動連接,所述牽引繩與進料斗的固定位置位于第一導向輪組的下方。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出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箱體,所述控制箱體固定安裝于稱重料斗的下出口上,所述稱重料斗的下出口上固定有出料軟管,所述控制箱體兩側對稱設置有擠壓氣缸,出料軟管位于控制箱體內部,對稱的擠壓氣缸的活塞桿均安裝有擠壓桿,各擠壓桿相互靠近或遠離實現出料軟管的關閉和打開。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攪拌料斗繞處于攪拌料斗外側的擺動中心軸擺動安裝有機架上,所述擺動中心軸旋轉安裝于機架上,所述攪拌料斗通過擺動軸套套裝于擺動中心軸上實現繞擺動中心軸的擺動安裝,所述攪拌動力裝置包括攪拌電機,該攪拌電機與擺動中心軸之間通過一級傳動機構傳動,所述擺動中心軸與攪拌葉片的轉軸之間通過二級傳動機構傳動。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擺動動力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翻轉氣缸,所述翻轉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上,所述翻轉氣缸的活塞桿朝下設置,所述攪拌葉片的轉軸的兩端轉動安裝有轉動套,所述翻轉氣缸的活塞桿與轉動套之間一一對應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出料斗的安裝方式與進料斗的安裝方式和驅動方式均相同。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夾緊固定裝置包括兩個鉸接座,該鉸接座分別固定于裝袋料斗兩側,所述鉸接座上鉸接有鉸接連桿,所述鉸接連桿的另一端固定有與下管口外壁配合的夾緊板,所述鉸接連桿上或夾緊板上固定有操控連桿,所述操控連桿和裝袋料斗的外壁之間鉸接有驅動鉸接連桿擺動的開合動力裝置。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效果是:該自動配肥機可以實現肥料的自動配置和裝袋,實際工作時,將不通過的肥料倒入到不同的進料斗內,然后將料斗提升并翻轉,使肥料落入到稱重料斗內,稱重料斗利用稱重傳感器器對稱重料斗的實時重量進行稱重,稱重料斗放出的肥料即稱重料斗的重量變化值,這樣可以準確的控制每種肥料的配置量,然后利用帶輸送裝置將各種肥料送入到攪拌料斗中進行集中攪拌,攪拌料斗通過翻轉的方式將配置后的肥料倒入出料斗中,出料斗提升并翻轉使物料帶入到裝袋料斗中裝袋,整個過程都是在自動配肥機完成,從而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每袋肥料的配置比例比較精確,混合攪拌也比較均勻,提高了配肥的效率。

又由于所述自動配肥機還包括進料傾倒裝置,所述進料傾倒裝置包括用于放置肥料袋的放置料板,所述放置料板擺動設置于機架上且位于對應進料斗的上游側,所述放置料板由第二擺動動力裝置驅動翻轉將肥料袋內的肥料傾倒至進料斗內,這樣肥料袋內的單一種類的肥料更加容易傾倒至進料斗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又由于所述機架上位于進料斗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料翻轉導軌,所述進料翻轉導軌包括第一支撐導軌板和第二支撐導軌板,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上,所述第二支撐導軌板包括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上的第二豎直導軌板部和水平延伸設置于機架上的第二水平導軌板部,所述第二豎直導軌板部的上端和第二水平導軌板部圓弧過渡,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和第二支撐導軌板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進料斗的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一導向輪組件和第二導向輪組件,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的輪架繞水平中心線轉動安裝于進料斗上,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的導向輪與第一支撐導軌板一一對應配合支撐,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的輪架固定于料斗上且位于第一導向輪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的導向輪與第二支撐導軌板一一對應配合支撐,所述進料斗通過牽引繩與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傳動連接,所述牽引繩與進料斗的固定位置位于第一導向輪組的下方,該進料斗的提升和翻轉非常順暢,料斗運行平穩,傾倒位置準確。

又由于所述出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箱體,所述控制箱體固定安裝于稱重料斗的下出口上,所述稱重料斗的下出口上固定有出料軟管,所述控制箱體兩側對稱設置有擠壓氣缸,出料軟管位于控制箱體內部,對稱的擠壓氣缸的活塞桿均安裝有擠壓桿,各擠壓桿相互靠近或遠離實現出料軟管的關閉和打開,該出料控制裝置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可快速而準確的實現稱重料斗的下出口的關閉和打開。

又由于所述攪拌料斗繞處于攪拌料斗外側的擺動中心軸擺動安裝有機架上,所述擺動中心軸旋轉安裝于機架上,所述攪拌料斗通過擺動軸套套裝于擺動中心軸上實現繞擺動中心軸的擺動安裝,所述攪拌動力裝置包括攪拌電機,該攪拌電機與擺動中心軸之間通過一級傳動機構傳動,所述擺動中心軸與攪拌葉片的轉軸之間通過二級傳動機構傳動,該攪拌料斗的擺動非常合理,攪拌電機不安裝在攪拌料斗上隨其擺動,這樣攪拌料斗的擺動更加輕便,第一擺動動力裝置可輸出更小的功率驅動攪拌料斗擺動。

又由于所述夾緊固定裝置包括兩個鉸接座,該鉸接座分別固定于裝袋料斗兩側,所述鉸接座上鉸接有鉸接連桿,所述鉸接連桿的另一端固定有與下管口外壁配合的夾緊板,所述鉸接連桿上或夾緊板上固定有操控連桿,所述操控連桿和裝袋料斗的外壁之間鉸接有驅動鉸接連桿擺動的開合動力裝置,夾緊固定裝置可實現肥料包裝袋袋口的快速固定,操作更加簡便。

為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肥料配置方法,該肥料配置方法利用上述的自動配肥機實現肥料配置,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多種肥料原料傾倒在對應的進料斗內,每個進料斗內倒入一種肥料原料;

2.將進料斗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并翻轉,使每個進料斗內的肥料原料倒入對應的稱重料斗中,進料完成后進料斗復位處于初始位置;

3.從每個稱重料斗的底部放料,利用稱重傳感器對每個稱重料斗進行實時稱重,當稱重料斗的重量變化值等于對應的該種肥料所要配置的重量時,稱重料斗停止放料;

4.利用帶輸送裝置將各稱重料斗放出的各種肥料原料統一送至一個攪拌料斗中進行攪拌;

5.將攪拌料斗翻轉,使攪拌后的肥料翻轉倒入出料斗后攪拌料斗復位;

6.將出料斗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翻轉,使出料斗內的物料倒入裝袋料斗后出料斗復位,裝袋料斗的底部事先套裝固定了肥料包裝袋,傾倒的肥料落入到肥料包裝袋后完成該袋肥料的配置;

7.將肥料包裝袋與裝袋料斗分開,并將新的肥料包裝袋套裝固定在裝袋料斗的底部,重復步驟3至7進行新一袋肥料的配置,當稱重料斗內的肥料不足時,重復步驟1和2對該稱重料斗進行補料。

其中,步驟1中將肥料傾倒在進料斗內的方法是:將肥料袋的袋口打開并放置在可翻轉的放置料板上,進料斗的上口設置了破碎柵格,放料料板翻轉使肥料袋內的肥料傾倒至進料斗內,破碎柵格對該種肥料進行破碎同時隔離肥料袋,再配合人工提起肥料袋的袋底使肥料倒入進料斗內;步驟3中,稱重料斗的底部放料過程中,還利用可反復上下運動的推料桿推動肥料,使肥料順暢放料。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效果是:該配肥方法利用上述的自動配肥機實現多種肥料的混合定量配置,配置更加快速合理,配置的穩定性更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另外,該配肥方法的原料肥料袋可以快速傾倒在進料斗上,更加省力,同時利用破碎柵格可以對原料肥料進行破碎,避免結塊現象,同時,在稱重的過程中進行利用推料桿推料,使肥料的落料更加順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個角度的立體圖結構圖;

圖3是進料傾倒裝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出料提升翻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稱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攪拌轉移裝置、出料提升翻轉裝置和裝袋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7是攪拌轉移裝置、出料提升翻轉裝置和裝袋裝置的主視圖;

圖8是圖7在a-a處的剖視圖;

圖9是攪拌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機架;2.放置料板;3.進料斗;4.稱重料斗;5.出料控制裝置;51.控制箱體;52.擠壓氣缸;53.出料軟管;54.擠壓桿;6.分輸送帶;7.主輸送帶;8.攪拌料斗;9.稱重傳感器;10.第一擺動動力裝置;11.出料斗;12.攪拌電機;13.擺動中心軸;14.第二擺動動力裝置;15.破碎柵格;16.推料氣缸;17.推料桿;18.裝袋料斗;19.夾緊固定裝置;191.開合動力裝置;192.鉸接連桿;193.操控連桿;194.鉸接座;195.夾緊板;20.第二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1.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2.轉動套;23.轉軸;24.攪拌葉片;25.第一導向輪組件;26.第二導向輪組件;27.第一支撐導軌板;28.第二支撐導軌板;29.牽引繩;30.擋板;31.從動繞線輪;32.主動繞線輪;33.一級從動鏈輪;34.二級主動鏈輪;35.二級從動鏈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9所示,一種自動配肥機,包括機架1;該機架1由各種型材固定成框架結構,作為整個自動配肥機的其他零部件的安裝支撐。

至少兩套進料提升翻轉裝置,每套進料提升翻轉裝置均包括活動安裝于機架1上的進料斗3,所述進料斗3由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1驅動提升后翻轉倒料;本實施例中,進料斗3的數量為五個,對應的提升翻轉裝置為五套,所述自動配肥機還包括進料傾倒裝置,所述進料傾倒裝置包括用于放置肥料袋的放置料板2,所述放置料板2傾斜設置,放置料板2的高端擺動設置于機架1上且位于對應進料斗3的上游側,放置料板2的低端設置了擋板30,所述放置料板2由第二擺動動力裝置14驅動翻轉將肥料袋內的肥料傾倒至進料斗3內。其中,第二擺動動力裝置14包括第二擺動氣缸,該第二擺動氣缸的兩端鉸接在放置料板2的底部和機架1之間,用來驅動放置料板2的擺動,盛裝原料肥料的肥料袋直接放置在放置料板2上,上口打開,這樣第二擺動氣缸就可以驅動放置料板2擺動使肥料袋內的肥料落入到進料斗3內,實現進料,當然可以配個人工完成,工人提起肥料袋的袋底使肥料徹底倒入并拿走肥料袋。

在如圖1、2、3所示,所述機架1上位于進料斗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料翻轉導軌,所述進料翻轉導軌包括第一支撐導軌板27和第二支撐導軌板28,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27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1上,所述第二支撐導軌板28包括豎直延伸設置于機架1上的第二豎直導軌板部和水平延伸設置于機架1上的第二水平導軌板部,所述第二豎直導軌板部的上端和第二水平導軌板部圓弧過渡,所述第一支撐導軌板27和第二支撐導軌板28的板面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支撐導軌板27的板面處于左右方向面上,第二支撐導軌板28的板面處于前后方向面上,所述進料斗3的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一導向輪組件25和第二導向輪組件26,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25的輪架繞水平中心線轉動安裝于進料斗3上,所述第一導向輪組件25的導向輪與第一支撐導軌板27一一對應配合支撐,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26的輪架固定于料斗上且位于第一導向輪組件25的上方,所述第二導向輪組件26的導向輪與第二支撐導軌板28一一對應配合支撐,這樣進料斗3在豎直提升時就會受到第一支撐導軌板27的作用限制左右方向,并且通過第二支撐導軌板28輔助約束,其中第一導向輪組件25和第二導向輪組件26的導向輪均為v字形。所述進料斗3通過牽引繩29與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1傳動連接,所述牽引繩29與進料斗3的固定位置位于第一導向輪組的下方。

其中,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1包括一個倒置的提升氣缸,該提升氣缸的活塞桿固定了主動繞線輪32,機架1上設置了從動繞線輪31,牽引繩29一端固定在進料斗3上,另一端繞過從動繞線輪31和主動繞線輪32后固定在機架1上,這樣提升氣缸的活塞桿向下伸出就會牽拉進料斗3提升,而進料斗3沿第一支撐導軌板27上升,當第二導向輪組件26進入到二水平導軌板部時由于進料的下方繼續上升,而進料斗3上部的二水平導軌板部,從而形成了傾倒狀,完成進料斗3的翻轉,進料斗3將肥料倒入到各自的稱重料斗4中。

如圖1、圖2和圖5所示,所述稱重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稱重料斗4,所述稱重料斗4的數量與進料斗3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配合,本實施例也為五個,所述稱重料斗4通過稱重傳感器9懸吊安裝于機架1上且位于對應的進料斗3的翻轉下游側,所述稱重料斗4接收對應的進料斗3翻轉傾倒的肥料,所述稱重料斗4的下出口處安裝有關閉或打開該下出口的出料控制裝置5;

如圖5所示,稱重料斗4上豎直滑動安裝有推料桿17,推料桿17由推料氣缸16驅動。推料氣缸16驅動推料桿17插入到肥料中,方便肥料的從下出口漏出。而

所述出料控制裝置5包括控制箱體51,所述控制箱體51固定安裝于稱重料斗4的下出口上,所述稱重料斗4的下出口上固定有出料軟管53,所述控制箱體51兩側對稱設置有擠壓氣缸52,出料軟管53位于控制箱體51內部,對稱的擠壓氣缸52的活塞桿均安裝有擠壓桿54,各擠壓桿54相互靠近或遠離實現出料軟管53的關閉和打開。

在稱重料斗4的下方和攪拌料斗8之間設置了帶輸送裝置,該帶輸送裝置包括分輸送帶6和主輸送帶7,稱重料斗4直線排列,分輸送帶6為兩條,且分別由對應的電機驅動,主輸送帶7也由對應的電機驅動且位于分輸送帶6的下方,分輸送帶6將各稱重料斗4落入的不同的肥料送至主輸送帶7上,然后主輸送帶7將肥料送至攪拌料斗8內。

如圖6至圖8所示,攪拌轉移裝置包括擺動安裝于攪拌料斗8,所述攪拌料斗8的上端開口且與各稱重料斗4的下出口之間通過帶輸送裝置銜接,所述攪拌料斗8內轉動安裝有攪拌葉片24,所述攪拌葉片24由攪拌動力裝置驅動,所述攪拌料斗8由第一擺動動力裝置10驅動擺動翻轉倒料。

其中,所述攪拌料斗8繞處于攪拌料斗8外側的擺動中心軸13擺動安裝有機架1上,所述擺動中心軸13旋轉安裝于機架1上,所述攪拌料斗8通過擺動軸套套裝于擺動中心軸13上實現繞擺動中心軸13的擺動安裝,所述攪拌動力裝置包括攪拌電機12,該攪拌電機12與擺動中心軸13之間通過一級傳動機構傳動,所述擺動中心軸13與攪拌葉片24的轉軸23之間通過二級傳動機構傳動。其中,一級傳動機構和二級傳動機構均為鏈傳動機構,其中攪拌電機12的輸出軸上固定有一級主動鏈輪,擺動中心軸13的一端固定有一級從動鏈輪33,擺動中心軸13的另一端固定有二級主動鏈輪34,攪拌葉片24的轉軸23上固定有二級從動鏈輪35,一級主動鏈輪和一級從動鏈輪33之間、二級主動鏈輪34和二級從動鏈輪35之間通過鏈條傳遞動力。這樣,攪拌料斗8通過擺動軸套繞擺動中心軸13擺動,而擺動中心軸13自身旋轉作為攪拌葉片24的動力傳遞,這樣攪拌料斗8的重量最輕,第一擺動動力裝置10的所需功耗最小。如圖9所述,該攪拌葉片24包括轉軸23和兩排e字形的葉片本體,葉片本體焊接在轉軸23上并與轉軸23的中心線呈一銳角。

如圖6、圖7所示,所述第一擺動動力裝置10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翻轉氣缸,所述翻轉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機架1上,所述翻轉氣缸的活塞桿朝下設置,所述攪拌葉片24的轉軸23的兩端轉動安裝有轉動套22,所述翻轉氣缸的活塞桿與轉動套22之間一一對應連接。通過翻轉氣缸的活塞桿的伸縮,就可以實現攪拌料斗8的擺動,實現倒料。

如圖1、2、4、6、7所示,出料提升翻轉裝置;所述出料提升翻轉裝置包括活動安裝于機架1上且位于攪拌料斗8的翻轉下游側的出料斗11,所述出料斗11在最低處與攪拌料斗8配合接收攪拌料斗8翻轉傾倒的肥料,所述出料斗11由第二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0驅動提升后翻轉倒料;所述出料斗11的安裝方式與進料斗3的安裝方式和驅動方式均相同。也就是說,出料斗11的兩側也安裝了第一導向輪組件25和第二導向輪組件26,機架1上也設置了方便出料斗11滑動的第一支撐導軌板27和第二支撐導軌板28分別與第一導向輪組件25和第二導向輪組件26配合,第二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0和第一提升翻轉動力裝置21結構相同,也都是通過牽引繩29驅動出料斗11提升和翻轉。因此就不詳細再介紹出料提升翻轉裝置的結構。

如圖1、圖2、圖6和圖7所示,所述裝袋裝置包括固定于機架1上的裝袋料斗18,所述裝袋料斗18位于出料斗11的翻轉下游側用于接收出料斗11翻轉的肥料,所述裝袋料斗18的底部設置有方便肥料袋的袋口套裝的下管口,所述裝袋料斗18上設置有用于夾緊或松開肥料袋的袋口的夾緊固定裝置19。所述夾緊固定裝置19包括兩個鉸接座194,該鉸接座194分別固定于裝袋料斗18兩側,所述鉸接座194上鉸接有鉸接連桿192,所述鉸接連桿192的另一端固定有與下管口外壁配合的夾緊板195,所述鉸接連桿192上或夾緊板195上固定有操控連桿193,所述操控連桿193和裝袋料斗18的外壁之間鉸接有驅動鉸接連桿192擺動的開合動力裝置191。本實施例中,開合動力裝置191采用氣缸實現,操控連桿193直接焊接在夾緊板195上。

另外,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自動配肥方法,該肥料配置方法利用上述的自動配肥機實現肥料配置,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多種肥料原料傾倒在對應的進料斗3內,每個進料斗3內倒入一種肥料原料;

2.將進料斗3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并翻轉,使每個進料斗3內的肥料原料倒入對應的稱重料斗4中,進料完成后進料斗3復位處于初始位置;

3.從每個稱重料斗4的底部放料,利用稱重傳感器9對每個稱重料斗4進行實時稱重,當稱重料斗4的重量變化值等于對應的該種肥料所要配置的重量時,稱重料斗4停止放料;

4.利用帶輸送裝置將各稱重料斗4放出的各種肥料原料統一送至一個攪拌料斗8中進行攪拌;

5.將攪拌料斗8翻轉,使攪拌后的肥料翻轉倒入出料斗11后攪拌料斗8復位;

6.將出料斗11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翻轉,使出料斗11內的物料倒入裝袋料斗18后出料斗11復位,裝袋料斗18的底部事先套裝固定了肥料包裝袋,傾倒的肥料落入到肥料包裝袋后完成該袋肥料的配置;

7.將肥料包裝袋與裝袋料斗18分開,并將新的肥料包裝袋套裝固定在裝袋料斗18的底部,重復步驟3至7進行新一袋肥料的配置,當稱重料斗4內的肥料不足時,重復步驟1和2對該稱重料斗4進行補料。

其中,步驟1中將肥料傾倒在進料斗3內的方法是:將肥料袋的袋口打開并放置在可翻轉的放置料板2上,進料斗3的上口設置了破碎柵格15,放料料板翻轉使肥料袋內的肥料傾倒至進料斗3內,破碎柵格15對該種肥料進行破碎同時隔離肥料袋,再配合人工提起肥料袋的袋底使肥料倒入進料斗3內;步驟3中,稱重料斗4的底部放料過程中,還利用可反復上下運動的推料桿17推動肥料,使肥料順暢放料。

該自動配肥機和配肥方法可替代了人工配肥,配置比例更加準確,配肥效率更高。整個配肥機設備體積小,可實現多種肥料原料的混合配置。

本實施例中提到的氣缸、電機等執行裝置、鏈傳動機構均為目前的常規技術,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機械設計手冊第五版》中詳細的公開了氣缸、電機以及其他傳動機構的具體結構和原理和其他的設計,屬于現有技術,其結構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實用氣動技術第3版smc培訓教材中就詳細的公開了真空元件、氣體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實施例中的氣路結構也是現有的技術,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電機驅動與調速》書中也詳細的介紹了電機的控制以及行程開關,因此,電路、氣路連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不作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基礎上,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造,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