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儲存裝置,尤其涉及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
背景技術:
目前,醫院實驗室內傳統的儲存器功能單一,未有冷溫功能,當儲存器內長時間存放所需實驗的物品時,該物品會出現變質現象的發生,不僅對實驗的物品造成損壞,還影響了醫護人員對物品實驗的進展工作,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來解決目前傳統的儲存器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對存放的物品造成損壞,降低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包括框架、隔板、透氣孔、金屬傳感器、吸氣泵、渦流管、冷氣管、熱氣管、密封蓋、溫度傳感器、感應塊、氣壓傳感器、排氣管、電磁閥、單向閥,所述的隔板位于框架內部左右兩側,所述的隔板與框架螺紋相連,所述的透氣孔均勻分布于隔板內部,所述的透氣孔為圓形通孔,所述的金屬傳感器位于框架內部左側頂端,所述的金屬傳感器與框架螺紋相連,所述的吸氣泵位于框架外壁右側下端,所述的吸氣泵與框架螺紋相連,所述的渦流管位于框架外壁右側上端,所述的渦流管與框架螺紋相連,且所述的渦流管與吸氣泵管道相連,所述的冷氣管位于渦流管頂部,所述的冷氣管一端與渦流管螺紋相連,且所述的冷氣管另一端貫穿框架與框架螺紋相連,所述的熱氣管位于渦流管右側,所述的熱氣管與渦流管螺紋相連,所述的密封蓋位于框架頂部,所述的密封蓋一端與框架轉動相連,且所述的密封蓋另一端與框架鎖扣相連,所述的溫度傳感器位于密封蓋內部底端中側,所述的溫度傳感器與密封蓋螺紋相連,所述的感應塊位于密封蓋內部底端左側,所述的感應塊與密封蓋螺紋相連,所述的感應塊與金屬傳感器一一對應,所述的氣壓傳感器位于框架內部左側中端,所述的氣壓傳感器與框架螺紋相連,所述的排氣管貫穿密封蓋頂部左側,所述的排氣管與密封蓋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閥位于排氣管外壁,所述的電磁閥與排氣管螺紋相連,所述的單向閥位于排氣管外壁,所述的單向閥與排氣管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框架外壁右側還設有保護罩,所述的保護罩與框架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保護罩內部上端還設有第一讓位孔,所述的第一讓位孔為圓形通孔。
進一步,所述的保護罩內部下端還設有第二讓位孔,所述的第二讓位孔為圓形通孔。
進一步,所述的框架內部底端還設有蓄電池,所述的蓄電池與框架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蓄電池左側還設有充電接口,所述的充電接口與蓄電池導線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框架外壁左側上端還設有第一顯示器,所述的第一顯示器與框架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框架外壁左側下端還設有第二顯示器,所述的第二顯示器與框架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密封蓋頂部還設有把手,所述的把手與密封蓋螺紋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使用前,首先醫護人員將溫度傳感器監測的溫度值提前輸入至溫度傳感器內,醫護人員再將氣壓傳感器監測的氣壓標準值提前輸入至氣壓傳感器內,使用時,首先在隔板的作用下,使得框架內部被等分成若干大小等同的腔體,醫護人員先用手打開密封蓋,再將所需儲存的實驗物品通過分類的方式放入腔體內,同時,在密封蓋打開的過程中,金屬傳感器未監測到感應塊,此時,溫度傳感器處于關閉的狀態,當物品放入完畢后,醫護人員先用手關閉密封蓋,以此讓框架內儲存的實驗物品處于封閉的空間,同時,在密封蓋關閉后,金屬傳感器監測到感應塊,通過金屬傳感器監測到感應塊的作用,使得溫度傳感器被開啟,此時,溫度傳感器對框架內的溫度進行監測,當框架內的溫度高于溫度傳感器所設定的溫度值時,吸氣泵以及渦流管被同時開啟,吸氣泵將外界氣體排入渦流管內,通過渦流管轉換,一端產生冷空氣,一端產生熱空氣,此時冷空氣由冷氣管排入框架內,熱空氣由熱氣管排出外界,通過以上方式,對框架內儲存的實驗物品進行冷溫儲存,當框架內的溫度低于溫度傳感器所設定的溫度值時,吸氣泵以及渦流管停止工作,同時,在該裝置使用的過程中,因冷空氣排入框架內部的原因,導致框架內部的氣壓會逐漸上升,當框架內部的氣壓高于氣壓傳感器所設定的標準值時,電磁閥被開啟,此時,框架內部的氣體由排氣管排出外界,當框架內部的氣壓低于氣壓傳感器所設定的標準值時,電磁閥關閉,確保了框架內部氣壓的穩定性,該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結構巧妙,功能強大,操作簡單,通過使用該裝置,可將該裝置內存放的物品處于冷溫的狀態,防止該裝置內的物品出現變質現象的發生而影響了醫護人員對物品實驗的進展工作,不僅對物品起到保護作用,還有效的提高了醫護人員對物品實驗的工作效率,同時,在該裝置使用的過程中,溫度傳感器將框架內部監測的溫度傳遞給第一顯示器,醫護人員可通過第一顯示器顯示的數值知曉當前框架內部的實時溫度,透氣孔是為了確保框架內部氣體流通的穩定性,把手是為了便于醫護人員攜帶該裝置,蓄電池是為了給該裝置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外界電源即可正常使用,所述的蓄電池分別與金屬傳感器、吸氣泵、渦流管、溫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電磁閥、第一顯示器以及第二顯示器導線相連,第二顯示器為電量顯示器,是為了顯示蓄電池當前的電量情況,充電接口是為了連接外界電源,以此讓外界電源給蓄電池進行充電,確保了蓄電池使用的正常性,保護罩是為了對吸氣泵以及渦流管的外觀起到保護作用,第一讓位孔是為了讓出熱氣管的工作空間,第二讓位孔是為了讓出吸氣泵的工作空間,單向閥是為了防止電磁閥打開時,外界氣體由排氣管排入框架內,確保了該裝置使用的正常性,所述的金屬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信號線相連,所述的金屬傳感器型號為nc4-m12-cp6l-q12,所述的感應塊為鐵質材料,所述的溫度傳感器與吸氣泵、渦流管以及第一顯示器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型號為ds18b20,所述的氣壓傳感器與電磁閥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氣壓傳感器型號為pt500-503,所述的蓄電池與第二顯示器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渦流管型號為rtk-vtl15。
附圖說明
圖1是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的局部主視剖視圖;
圖2是框架與隔板的連接俯視圖;
圖3是保護罩的內部局部剖視圖;
圖4是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的局部左視圖。
框架1、隔板2、透氣孔3、金屬傳感器4、吸氣泵5、渦流管6、冷氣管7、熱氣管8、密封蓋9、溫度傳感器10、感應塊11、氣壓傳感器12、排氣管13、電磁閥14、單向閥15、保護罩101、第一讓位孔102、第二讓位孔103、蓄電池104、充電接口105、第一顯示器106、第二顯示器107、把手90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包括框架1、隔板2、透氣孔3、金屬傳感器4、吸氣泵5、渦流管6、冷氣管7、熱氣管8、密封蓋9、溫度傳感器10、感應塊11、氣壓傳感器12、排氣管13、電磁閥14、單向閥15,所述的隔板2位于框架1內部左右兩側,所述的隔板2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透氣孔3均勻分布于隔板2內部,所述的透氣孔3為圓形通孔,所述的金屬傳感器4位于框架1內部左側頂端,所述的金屬傳感器4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吸氣泵5位于框架1外壁右側下端,所述的吸氣泵5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渦流管6位于框架1外壁右側上端,所述的渦流管6與框架1螺紋相連,且所述的渦流管6與吸氣泵5管道相連,所述的冷氣管7位于渦流管6頂部,所述的冷氣管7一端與渦流管6螺紋相連,且所述的冷氣管7另一端貫穿框架1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熱氣管8位于渦流管6右側,所述的熱氣管8與渦流管6螺紋相連,所述的密封蓋9位于框架1頂部,所述的密封蓋9一端與框架1轉動相連,且所述的密封蓋9另一端與框架1鎖扣相連,所述的溫度傳感器10位于密封蓋9內部底端中側,所述的溫度傳感器10與密封蓋9螺紋相連,所述的感應塊11位于密封蓋9內部底端左側,所述的感應塊11與密封蓋9螺紋相連,所述的感應塊11與金屬傳感器4一一對應,所述的氣壓傳感器12位于框架1內部左側中端,所述的氣壓傳感器12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排氣管13貫穿密封蓋9頂部左側,所述的排氣管13與密封蓋9螺紋相連,所述的電磁閥14位于排氣管13外壁,所述的電磁閥14與排氣管13螺紋相連,所述的單向閥15位于排氣管13外壁,所述的單向閥15與排氣管13螺紋相連,所述的框架1外壁右側還設有保護罩101,所述的保護罩101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保護罩101內部上端還設有第一讓位孔102,所述的第一讓位孔102為圓形通孔,所述的保護罩101內部下端還設有第二讓位孔103,所述的第二讓位孔103為圓形通孔,所述的框架1內部底端還設有蓄電池104,所述的蓄電池104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蓄電池104左側還設有充電接口105,所述的充電接口105與蓄電池104導線相連,所述的框架1外壁左側上端還設有第一顯示器106,所述的第一顯示器106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框架1外壁左側下端還設有第二顯示器107,所述的第二顯示器107與框架1螺紋相連,所述的密封蓋9頂部還設有把手901,所述的把手901與密封蓋9螺紋相連。
該醫學實驗室專用智能冷溫儲存器,使用前,首先醫護人員將溫度傳感器10監測的溫度值提前輸入至溫度傳感器10內,醫護人員再將氣壓傳感器12監測的氣壓標準值提前輸入至氣壓傳感器12內,使用時,首先在隔板2的作用下,使得框架1內部被等分成若干大小等同的腔體,醫護人員先用手打開密封蓋9,再將所需儲存的實驗物品通過分類的方式放入腔體內,同時,在密封蓋9打開的過程中,金屬傳感器4未監測到感應塊11,此時,溫度傳感器10處于關閉的狀態,當物品放入完畢后,醫護人員先用手關閉密封蓋9,以此讓框架1內儲存的實驗物品處于封閉的空間,同時,在密封蓋9關閉后,金屬傳感器4監測到感應塊11,通過金屬傳感器4監測到感應塊11的作用,使得溫度傳感器10被開啟,此時,溫度傳感器10對框架1內的溫度進行監測,當框架1內的溫度高于溫度傳感器10所設定的溫度值時,吸氣泵5以及渦流管6被同時開啟,吸氣泵5將外界氣體排入渦流管6內,通過渦流管6轉換,一端產生冷空氣,一端產生熱空氣,此時冷空氣由冷氣管7排入框架1內,熱空氣由熱氣管8排出外界,通過以上方式,對框架1內儲存的實驗物品進行冷溫儲存,當框架1內的溫度低于溫度傳感器10所設定的溫度值時,吸氣泵5以及渦流管6停止工作,同時,在該裝置使用的過程中,因冷空氣排入框架1內部的原因,導致框架1內部的氣壓會逐漸上升,當框架1內部的氣壓高于氣壓傳感器12所設定的標準值時,電磁閥14被開啟,此時,框架1內部的氣體由排氣管13排出外界,當框架1內部的氣壓低于氣壓傳感器12所設定的標準值時,電磁閥14關閉,確保了框架1內部氣壓的穩定性,同時,在該裝置使用的過程中,溫度傳感器10將框架1內部監測的溫度傳遞給第一顯示器106,醫護人員可通過第一顯示器106顯示的數值知曉當前框架1內部的實時溫度,透氣孔3是為了確保框架1內部氣體流通的穩定性,把手901是為了便于醫護人員攜帶該裝置,蓄電池104是為了給該裝置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外界電源即可正常使用,所述的蓄電池104分別與金屬傳感器4、吸氣泵5、渦流管6、溫度傳感器10、氣壓傳感器12、電磁閥14、第一顯示器106以及第二顯示器107導線相連,第二顯示器107為電量顯示器,是為了顯示蓄電池104當前的電量情況,充電接口105是為了連接外界電源,以此讓外界電源給蓄電池104進行充電,確保了蓄電池104使用的正常性,保護罩101是為了對吸氣泵5以及渦流管6的外觀起到保護作用,第一讓位孔102是為了讓出熱氣管8的工作空間,第二讓位孔103是為了讓出吸氣泵5的工作空間,單向閥15是為了防止電磁閥14打開時,外界氣體由排氣管13排入框架1內,確保了該裝置使用的正常性,所述的金屬傳感器4與溫度傳感器10信號線相連,所述的金屬傳感器4型號為nc4-m12-cp6l-q12,所述的感應塊11為鐵質材料,所述的溫度傳感器10與吸氣泵5、渦流管6以及第一顯示器106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溫度傳感器10型號為ds18b20,所述的氣壓傳感器12與電磁閥14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氣壓傳感器12型號為pt500-503,所述的蓄電池104與第二顯示器107信號線相連,所述的渦流管6型號為rtk-vtl15。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