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復合肥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
背景技術:
水溶肥(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簡稱WSF),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復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對較高。用于灌溉施肥、葉面施肥、無土栽培、浸種蘸根等用途的液體或固體產品。如水不溶物小于0.1%可以用于滴灌系統,水不溶物小于0.5%可以用于噴灌系統,水不溶物小于5%可以用于沖施、淋施、澆施等。
目前,國家標準中規定大量元素含量固體產品大于50%。水溶肥料除了養分含量要求外,還要照顧養分平衡。微量元素需求量少,可以加入滿足作物需要。中量元素缺乏是目前生產中的突出問題。現有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型)規定中量元素含量要大于1.0%。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水溶肥中需要加入少量的中微量元素和其他添加劑(如腐植酸鈉、生長素等物質)。低含量粉狀原料有的加入量不到0.1%,如果在配料混合時不均勻,可導致產品具有很大差異。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更加精準地配置水溶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該裝置能將各種低含量粉狀原料定量后混合,混合后再通過噴頭均勻噴灑在混料倉內。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該裝置包括控制結構10、加壓噴氣混合倉5、第三電控閥門6、噴頭7、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和至少一路原料輸出結構12,所述原料輸出結構12包括原料倉1、第一電控閥門2、計量倉3和第二電控閥門4,所述原料倉1、第一電控閥門2、計量倉3、第二電控閥門4、加壓噴氣混合倉5、第三電控閥門6和噴頭7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所述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通過管路與加壓噴氣混合倉5和噴頭7連接,所述控制結構10與第一電控閥門2、第二電控閥門4、第三電控閥門6和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電連接。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原料倉1與第一電控閥門2之間設有原料篩11。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計量倉3內設有重量檢測結構,所述重量檢測結構與控制結構10電連接。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添加裝置還包括設于混料倉13內的平動結構8,所述平動結構8與噴頭7固定連接使噴頭7能在混料倉13內運動,所述噴頭7通過軟管與第三電控閥門6連接。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加壓噴氣混合倉5包括密閉的倉體51、倉體51頂部的至少一進料口52、倉體51底部的出料口53、倉體51內部的錐形體54、錐形體54正下方的攪拌55和倉體51內壁上的噴氣頭56,所述錐形體54位于進料口52的正下方,所述噴氣頭56位于錐形體54下方,所述噴氣頭56通過管路與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連接,所述進料口52通過管路與第二電控閥門4連接,所述出料口53通過管路與噴頭7連接且其上設有第三電控閥門6。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倉體51內壁上呈環狀均布有多個噴氣頭56,多個噴氣頭56圍繞攪拌55設置。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噴頭7包括噴管71、噴管71頂部的進氣管72、噴管71上部側壁上的進料管73和噴管71底端的噴嘴74,所述進氣管73向下傾斜設置,所述進氣管72的下端位于進料管73的下端下方10-20mm,所述進氣管72通過管路與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連接,所述進料管73通過管路與第三電控閥門6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該裝置能將各種低含量粉狀原料定量后混合,混合后再通過噴頭均勻噴灑在混料倉內,保證低含量粉狀原料與氮磷鉀肥均勻混合。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的連接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壓噴氣混合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原料倉、2第一電控閥門、3計量倉、4第二電控閥門、5加壓噴氣混合倉、6第三電控閥門、7噴頭、8平動結構、9高壓氣體提供結構、10控制結構、11原料篩、12原料輸出結構、13混料倉、51倉體、52進料口、53出料口、54錐形體、55攪拌、56噴氣頭、71噴管、72進氣管、73進料管、74噴嘴、75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該裝置包括控制結構10、加壓噴氣混合倉5、第三電控閥門6、噴頭7、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和至少一路原料輸出結構12等。每路原料輸出結構12用于添加一種低含量粉狀原料。噴頭7設于混料倉13內。其中,原料輸出結構12包括原料倉1(或加料倉)、第一電控閥門2、計量倉3和第二電控閥門4等。其中,原料倉1、第一電控閥門2、計量倉3、第二電控閥門4、加壓噴氣混合倉5、第三電控閥門6和噴頭7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加壓噴氣混合倉5通過管路與多路原料輸出結構12連接。其中,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通過管路與加壓噴氣混合倉5和噴頭7連接,控制結構10與第一電控閥門2、第二電控閥門4、第三電控閥門6和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電連接。其中,第一電控閥門2、第二電控閥門4、第三電控閥門6均為電控板閥;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由空壓機、分壓器和控制開關等組成,控制開關與控制結構10電連接;原料倉1、計量倉3、加壓噴氣混合倉5和噴頭7由上至下依次設置以形成落差。另外,原料倉1與計量倉3之間的管路與第一電控閥門2可由螺旋輸料機和皮帶秤實現。
優選地,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原料倉1與第一電控閥門2之間設有原料篩11用于對原料進行篩分。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計量倉3內設有重量檢測結構(傳感器)用于檢測計量倉3內原料的重量,重量檢測結構與控制結構10電連接。當然,計量倉3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計量,如底部設有可轉動的底板,底板上設有支撐彈簧,物料達到一定重量時底板翻轉。
優選地,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添加裝置還包括設于混料倉13內的平動結構8,平動結構8與噴頭7固定連接使噴頭7能在混料倉13內運動,噴頭7通過軟管與第三電控閥門6的出口連接。
其中,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加壓噴氣混合倉5包括密閉的倉體51、倉體51頂部的至少一進料口52、倉體51底部的出料口53、倉體51內部的錐形體54、錐形體54正下方的攪拌55和倉體51內壁上的噴氣頭56等。倉體51為圓柱狀結構,其底部為錐形。錐形體54位于進料口52的正下方;具體地,錐形體54可以為錐形罩結構,其沿豎直方向懸掛在倉體51頂部中心,其可以固定在倉體51上,也可以跟著攪拌55旋轉,多個進料口52圍繞錐形體54設置,使從進料口52輸出的物料能落在錐形體54上使物料分散和混合。攪拌55的轉軸穿過錐形體54,攪拌55的周向上設有多片攪拌葉片,攪拌葉片最好相對錐形體54向外延伸一定長度。噴氣頭56位于錐形體54下方,噴氣頭56通過管路與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連接;噴氣頭56的作用有兩個,第一用于將從錐形體54掉落的物料吹動混合,第二用于將物料高速吹向噴頭7。進料口52通過管路與第二電控閥門4連接,出料口53通過管路與噴頭7連接且其上設有第三電控閥門6。
優選地,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倉體51內壁上呈環狀均布有多個噴氣頭56,多個噴氣頭56圍繞攪拌55設置,但噴氣頭56的位置要始終高于物料防止堵塞。
其中,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噴頭7包括噴管71、噴管71頂部的進氣管72、噴管71上部側壁上的進料管73和噴管71底端的噴嘴74等。其中,噴管71和進氣管72均沿豎直方向設置,進氣管72伸入噴管71一段長度。進氣管72向下傾斜(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15-30°)設置,進氣管72的下端位于進料管73的下端下方10-20mm。進氣管72通過管路與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連接,進料管73通過管路(軟管)與第三電控閥門6連接。其中,噴管71為上大下小的圓錐形結構,進氣管72設于噴管71軸線上,噴嘴74為下大上小的圓錐形孔。進一步地,噴管71外設有固定塊75用于與平動結構8固定連接。
下面結合圖1-3,對該裝置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開始時,第一電控閥門2開啟,第二電控閥門4關閉,原料倉1中的原料通過管路進入計量倉3;當計量倉3中的原料達到指定重量時,控制結構10控制第一電控閥門2關閉、第二電控閥門4開啟、第三電控閥門6關閉和攪拌54開啟,同時控制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向噴氣頭56供氣;一段時間后,控制結構10控制第二電控閥門4關閉和第三電控閥門6開啟,攪拌54繼續攪拌,同時控制高壓氣體提供結構9向噴氣頭56和進氣管72供氣,根據需要控制平動結構8帶動噴頭7運動。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僅起區分作用,無其他特殊意義。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溶肥中低含量粉狀原料的添加裝置,該裝置能將各種低含量粉狀原料定量后混合,混合后再通過噴頭均勻噴灑在混料倉內,保證低含量粉狀原料與氮磷鉀肥均勻混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