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藥磨粉裝置。
背景技術:
一些外用中藥和口服中藥都往往都是粉狀,所以就需要對中藥進行研磨,而中藥的硬度比較大,在將中藥磨成粉狀時,如果全部用人加工,則需大量是時間進行,而且效率低下,在現有技術中,如申請號為201620895265.7的實用新型專利,包括機體,機體上側設有進料器,進料器上側設有進料漏斗,進料漏斗上側設有進料防護蓋,進料防護蓋左側通過護蓋連接轉軸和進料漏斗連接,進料防護蓋設有護蓋閉鎖扣,進料防護蓋上側設有護蓋固定手柄,進料漏斗下側設有烘干箱,該專利雖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是磨出的藥粉粗糙,不夠精細,不利于外用或口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磨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藥磨粉裝置,包括機身,所述機身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腿,所述機身底端中心處安裝有出料口,所述機身的頂端右側安裝有進料口,所述機身的內腔頂端右側安裝有進料盒,所述進料盒貫穿機身,所述進料盒與進料口相連,所述進料盒的底端安裝有粗篩網,所述粗篩網的底端安裝有粗料盒,所述粗篩網和進料盒的內部安裝有刀輥,所述刀輥的外壁安裝有刀片,所述刀輥的內部貫穿有刀輥軸,所述刀輥軸的左右兩端貫穿機身,所述機身的右側頂端安裝有電機,所述刀輥軸的右端與電機相連,所述機身的左側頂端安裝有第一皮帶輪,所述機身的內壁左側底端安裝有防塵盒,所述防塵盒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齒輪軸,所述第一齒輪軸的左端貫穿機身,所述第一齒輪軸的左端安裝有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二皮帶輪通過皮帶與第一皮帶輪相連,所述第一齒輪軸的右端安裝有第一傘形齒輪,所述防塵盒的右側頂端安裝有磨盤,所述磨盤的中心處安裝有第二齒輪軸,所述第二齒輪軸貫穿磨盤,所述第二齒輪軸是底端安裝有第二傘形齒輪,所述第二傘形齒輪與第一傘形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二齒輪軸的頂端安裝有橫梁,所述橫梁的左右兩側底端均安裝有磨輥,所述磨盤的頂端四周安裝有細篩網,所述細篩網和磨盤的左右兩端均通過支架與機身相連。
優選的,所述進料口和機身的連接處安裝有閘門,所述閘門包括滑座,所述滑座的內部安裝有絲杠,所述絲杠貫穿滑座,所述絲杠與滑座螺紋連接,所述絲杠的右端安裝有手柄,所述絲杠的左端安裝有閘板,所述閘板和絲杠的連接處安裝有軸承架。
優選的,所述第二齒輪軸和橫梁的連接處安裝有調整螺母。
優選的,所述機身的頂端左側安裝有觀察窗。
優選的,所述磨盤的上表面設有條形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中藥磨粉裝置,通過刀輥、磨盤和磨輥的配合,中藥從進料口進入進料盒,刀輥帶動刀片旋轉切削,切碎的中藥從粗篩網篩出,經粗料盒掉落在磨盤的上表面,刀輥軸帶動第一皮帶輪轉動,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帶動第二皮帶輪轉動,第二皮帶輪通過第一齒輪軸帶動第一傘形齒輪轉動,第一傘形齒輪通過與第二傘形齒輪的嚙合帶動第二齒輪軸轉動,第二齒輪軸通過橫梁帶動磨輥在磨盤的上表面轉動,中藥在磨輥和磨盤之間研磨,磨成粉狀的中藥從細篩網篩出掉落在機身的內部底端,由出料口排出,經過切碎、研磨的中藥非常精細,有利于外用或口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刀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磨盤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閘門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2、支腿,3、進料口,4、出料口,5、電機,6、進料盒,7、刀輥,8、刀輥軸,9、粗篩網,10、粗料盒,11、第一皮帶輪,12、第二皮帶輪,13、皮帶,14、第一齒輪軸,15、第一傘形齒輪,16、防塵盒,17、第二傘形齒輪,18、第二齒輪軸,19、磨盤,20、橫梁,21、磨輥,22、細篩網,23、刀片,24、閘門,241、滑座,242、絲杠,243、手柄,244、閘板,245、軸承架,25、支架,26、調整螺母,27、觀察窗,28、條形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中藥磨粉裝置,包括機身1,機身1是中藥磨粉裝置的主體,機身1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支腿2,支腿2用于支撐機身1,機身1的底端中心處安裝有出料口4,機身1的頂端左側安裝有觀察窗27,觀察窗27的材質為透明亞克力板,觀察窗27用于觀察機身1的內部工作情況。
機身1的頂端右側安裝有進料口3,進料口3用于盛裝待加工的中藥,機身1的內腔頂端右側安裝有進料盒6,進料口3下來的中藥進入進料盒6,進料盒6貫穿機身1,進料盒6與進料口3相連,進料盒6的底端安裝有粗篩網9,粗篩網9可以把細小的和切碎的中藥篩出。
粗篩網9的底端安裝有粗料盒10,篩出的中藥由粗料盒10掉到磨盤19的上表面,粗篩網9和進料盒6的內部安裝有刀輥7,刀輥7的外壁安裝有刀片23,刀片23為硬質合金材質,刀輥7旋轉帶動刀片23旋轉切削。
進料盒6內部的中藥經過刀片23的切削,切成細小的碎片,刀輥7的內部貫穿有刀輥軸8,刀輥軸8的左右兩端貫穿機身1,機身1的右側頂端安裝有電機5,電機5的型號為CV22-400W3S-10S,電機5的外接電源為380V,接通外接電源電機5開始工作,斷開外接電源,電機5停止工作。
刀輥軸8的右端與電機5相連,電機5通過刀輥軸8帶動刀輥7在進料盒6和粗篩網9的內部旋轉切削,機身1的左側頂端安裝有第一皮帶輪11,第一皮帶輪11是皮帶傳動的主動端,機身1的內壁左側底端安裝有防塵盒16,防塵盒16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齒輪軸14,第一齒輪軸14的左端貫穿機身1。
第一齒輪軸14的左端安裝有第二皮帶輪12,第二皮帶輪12是皮帶傳動的從動端,第二皮帶輪12通過皮帶13與第一皮帶輪11相連,第一皮帶輪11通過皮帶13帶動第二皮帶輪12轉動,第一齒輪軸14的右端安裝有第一傘形齒輪15,第二皮帶輪12通過第一齒輪軸14帶動第一傘形齒輪15轉動,防塵盒16的右側頂端安裝有磨盤19。
磨盤19的上表面設有條形棱28,條形棱28能加強研磨效果,切碎的中藥在磨盤19的上表面研磨,磨盤19的中心處安裝有第二齒輪軸18,第二齒輪軸18貫穿磨盤19,第二齒輪軸18是底端安裝有第二傘形齒輪17,第二傘形齒輪17與第一傘形齒輪15相嚙合,第一傘形齒輪15帶動第二傘形齒輪17轉動,第二齒輪軸18的頂端安裝有橫梁20。
第二齒輪軸18和橫梁20的連接處安裝有調整螺母26,調整螺母26用于調整磨輥21和磨盤19之間的空隙,橫梁20的左右兩側底端均安裝有磨輥21,磨盤19的頂端四周安裝有細篩網22,經過磨輥21和磨盤19研磨的粉末狀中藥從細篩網22篩出,細篩網22和磨盤19的左右兩端均通過支架25與機身1相連,進料口3和機身1的連接處安裝有閘門24,閘門24用于控制中藥的下落速度。
閘門24包括滑座241,滑座241的內部安裝有絲杠242,絲杠242貫穿滑座241,絲杠242與滑座241螺紋連接,絲杠242的右端安裝有手柄243,絲杠242的左端安裝有閘板244,閘板244和絲杠242的連接處安裝有軸承架245,絲杠242可以在支撐架245的內部轉動,轉動手柄243帶動絲杠242轉動,通過絲杠242與滑座241的螺紋配合帶動閘板244移動,閘板243向左移動關閉向右移動開啟。
待加工的中藥從進料口3放入,接通外接電源使電機5開始工作,中藥從進料口3進入進料盒6,刀輥7帶動刀片23旋轉切削,切碎的中藥從粗篩網9篩出,經粗料盒10掉落在磨盤19的上表面,刀輥軸8帶動第一皮帶輪11轉動,第一皮帶輪11通過皮帶13帶動第二皮帶輪12轉動,第二皮帶輪12通過第一齒輪軸14帶動第一傘形齒輪15轉動,第一傘形齒輪15通過與第二傘形齒輪17的嚙合帶動第二齒輪軸18轉動,第二齒輪軸18通過橫梁20帶動磨輥21在磨盤19的上表面轉動,中藥在磨輥21和磨盤19之間研磨,磨成粉狀的中藥從細篩網22篩出掉落在機身1的內部底端,由出料口排出。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同軸”、“底部”、“一端”、“頂部”、“中部”、“另一端”、“上”、“一側”、“頂部”、“內”、“前部”、“中央”、“兩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固定”、“旋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