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系統用油的凈化裝置,特別是一種真空濾油機破乳化脫水裝置。
目前,系統油通過真空濾油機凈化,經粗濾器初步過濾后直接進入霧化罐真空脫水、脫氣,脫水效率低,時間長,脫水不徹底,尤其是對劣化程度較深、乳化較嚴重的油處理更加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脫水徹底、快速的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解決方案實現一種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其特征是由罐體、進、出油口、排水口、排水閥、集水管、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組成,進油口位于罐體下部側壁,出油口位于罐體上部側壁,排水口位于罐體底端,排水口下方裝有排水閥,排水口上方連接集水管,集水管上方連接引水管,蓋板位于引水管上方,與罐體內壁密配合,破乳化集束管與引水管夾角α滿足0°<α<90°,破乳化集束管的下端與引水管管壁相重合,破乳化集束管的上端與蓋板、罐體內壁相重合,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均由不銹鋼網材制成。
下面參照附圖并結合兩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破乳罐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由罐體2、進油口1、出油口5、排水口8、排水閥9、集水管7、引水管6、蓋板3、破乳化集束管4組成,進油口1位于罐體2下部側壁,出油口5位于罐體2上部側壁,排水口8位于罐體底端,排水口8下方裝有排水閥9,排水口8上方連接集水管7,集水管7上方連接引水管6,蓋板3位于引水管6上方,與罐體內壁密配合,破乳化集束管4與引水管6夾角α滿足0°<α<90°,破乳化集束管4的下端與引水管6的管壁相重合,破乳化集束管4的上端與蓋板3、罐體2的內壁相重合,引水管6、蓋板3、破乳化集束管4均由不銹鋼網材制成。
利用本實用新型破乳罐脫水的工作過程如下經初步過濾的乳化油從破乳罐下部的進油口進入罐體并在罐內上升,經過不銹鋼網材制成的破乳化集束管以及蓋板時,由于不銹鋼網材的極性作用和聚集作用,原先與油緊密結合的微細水珠凝結生成較大顆粒徑的水珠,沿破乳化集束管管壁向下流入引水管,由于引水管也由不銹鋼網材制成,水流再沿引水管壁向下流入集水管,由于比重的不同,比重大的水沉聚到集水管的最下方,定期通過罐底排水閥排出,經過逐步上升破乳化的油最后經罐體上部的出油口流入后一道工序的霧化罐。經過破乳化這一道工序,去除了相當一部分原來與油緊密結合的微細水珠,而且改變了水在油中的存在狀態,這樣在后一道工序真空霧化中,油中的水份很容易得到更充分的蒸發,因此能大大提高整個濾油機的脫水效率,縮短脫水時間,破乳化脫水更加徹底。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宜于對乳化程度較重的油進行破乳化脫水,具有獨到的效果。
實施例中,破乳化集束管中的管子數量視罐體規模而定,少則數十,多則數百,管子的橫截面可以呈各種幾何形狀,管壁可以呈交錯排列狀;破乳化集束管與引水管夾角α范圍最好為大于15且小于75,集水管由不銹鋼無縫鋼管制做。
權利要求1.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其特征是由罐體、進、出油口、排水口、排水閥、集水管、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組成,進油口位于罐體下部側壁,出油口位于罐體上部側壁,排水口位于罐體底端,排水口下方裝有排水閥,排水口上方連接集水管,集水管上方連接引水管,蓋板位于引水管上方,與罐體內壁密配合,破乳化集束管與引水管夾角α滿足0°<α<90°,破乳化集束管的下端與引水管管壁相重合,破乳化集束管的上端與蓋板、罐體內壁相重合,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均由不銹鋼網材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其特征是破乳化集束管管子的橫截面呈各種幾何形狀,管壁呈交錯排列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其特征是破乳化集束管與引水管夾角α范圍為大于15且小于7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其特征是集水管由不銹鋼無縫鋼管制做。
專利摘要高效真空濾油機破乳罐,由罐體、進、出油口、排水口、排水閥、集水管、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組成,排水口上方連接集水管,集水管上方連接引水管,蓋板位于引水管上方,與罐體內壁密配合,破乳化集束管與引水管夾角α滿足0°<α<90°,破乳化集束管的下端與引水管管壁相重合,破乳化集束管的上端與蓋板、罐體內壁相重合,引水管、蓋板、破乳化集束管均由不銹鋼網材制成。提高脫水效率,適宜對乳化程度較重的油破乳脫水。
文檔編號B01D17/02GK2380284SQ99228780
公開日2000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2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2日
發明者程云山, 張德虎, 吳新, 高厚元 申請人:河海大學, 鎮江市鑫源電力電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