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洗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包括:豎直轉動安裝于反應釜中的空心的轉軸、設置于轉軸底部的槳葉、安裝于反應釜上的電機、安裝于電機輸出軸上的帶輪Ⅰ、安裝于轉軸上的帶輪Ⅱ、與帶輪Ⅰ和帶輪Ⅱ傳動連接的同步帶以及水箱Ⅰ。當需要對反應釜進行清洗時,開啟水泵,其將水箱Ⅰ中的水通過進水管泵入到連接管中,連接管中的水通過旋轉接頭可以輸送至轉軸的空腔中,最終通過槳葉內的空腔從噴孔中噴射到反應釜的內側壁上,電機驅動轉軸一邊旋轉槳葉一邊噴射,可以使反應釜內360°的進行清洗,提高了清洗效率。
【專利說明】
便于清洗的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于清洗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在生產完畢后,其內壁往往附著了大量的粘性物料,因此需要人工加水進行沖洗,費時費力,同時很多物料具有毒性,人工清洗容易產生危害。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便于快速清洗的反應釜。
[0004]本實用新型克服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包括:豎直轉動安裝于反應釜中的空心的轉軸、設置于轉軸底部的槳葉、安裝于反應釜上的電機、安裝于電機輸出軸上的帶輪1、安裝于轉軸上的帶輪Π、與帶輪I和帶輪Π傳動連接的同步帶以及水箱I,所述槳葉內設置有密閉的空腔,槳葉的側端設置有若干與空腔相連通的噴孔,所述轉軸頂部通過旋轉接頭與連接管相連,進水管一端與連接管相連,其另一端通過水栗與水箱I的底部相連。
[0006]上述旋轉接頭包括固定于轉軸上的旋轉體、通過軸承轉動安裝于旋轉體上方的固定體以及設置于旋轉體與固定體之間的密封圈,所述旋轉體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槽,轉軸的內腔通過排水通道與環形槽相連通,所述固定體上設置有與環形槽相導通的進水通道,所述進水通道與連接管相連接。
[0007]為了實現高溫蒸汽清洗,還包括水箱Π,所述水箱Π內設置有電加熱器,所述水箱Π上的通過進氣管與連接管相連,所述進水管以及進氣管上分別設置有閥門I和閥門Π。
[0008]為了便于將反應釜內壁附著的物料刮除,上述槳葉的頭端豎直固定有膠板,所述膠板的外側端與反應釜的內壁相接觸。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需要對反應釜進行清洗時,開啟水栗,其將水箱I中的水通過進水管栗入到連接管中,連接管中的水通過旋轉接頭可以輸送至轉軸的空腔中,最終通過槳葉內的空腔從噴孔中噴射到反應釜的內側壁上,電機驅動轉軸一邊旋轉槳葉一邊噴射,可以使反應釜內360°的進行清洗,提高了清洗效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旋轉接頭部位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反應釜2.轉軸3.電機4.帶輪I 5.同步帶6.旋轉接頭7.帶輪Π 8.槳葉9.空腔10.噴孔11.膠板12.水箱I 13.進水管14.水栗15.水箱Π 16.電加熱器17.進氣管18.連接管19.閥門I 20.閥門Π 61.固定體62.旋轉體63.軸承64.密封圈65.進水通道66.環形槽67.排水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4]—種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包括:豎直轉動安裝于反應釜I中的空心的轉軸2、設置于轉軸2底部的槳葉8、安裝于反應釜I上的電機3、安裝于電機3輸出軸上的帶輪I 4、安裝于轉軸2上的帶輪Π 7、與帶輪I 4和帶輪Π 7傳動連接的同步帶5以及水箱I 12,槳葉8內設置有密閉的空腔9,槳葉8的側端設置有若干與空腔9相連通的噴孔10,轉軸2頂部通過旋轉接頭6與連接管18相連,進水管13—端與連接管18相連,其另一端通過水栗14與水箱I 12的底部相連。當需要對反應釜I進行清洗時,開啟水栗14,其將水箱I 12中的水通過進水管13栗入到連接管18中,連接管18中的水通過旋轉接頭16可以輸送至轉軸2的空腔中,最終通過槳葉8內的空腔9從噴孔10中噴射到反應釜I的內側壁上,電機3驅動轉軸2—邊旋轉槳葉8—邊噴射,可以使反應釜I內360°的進行清洗,提高了清洗效率。
[0015]旋轉接頭6可以為如下結構,其包括固定于轉軸2上的旋轉體62、通過軸承63轉動安裝于旋轉體62上方的固定體61以及設置于旋轉體62與固定體61之間的密封圈64,旋轉體62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槽66,轉軸2的內腔通過排水通道67與環形槽66相連通,固定體61上設置有與環形槽66相導通的進水通道65,進水通道65與連接管18相連接。電機3在驅動轉軸2轉動時,旋轉體62相對固定體61轉動,由于密封圈64的作用,其不會發生泄漏。由于旋轉體62上的環形槽66在轉動時始終會與進水通道65導通,因此水從進水通道65進入到環形槽66中后在進入排水通道67中,最后進入轉軸2內。
[0016]還可以包括水箱Π15,水箱Π 15內設置有電加熱器16,水箱Π 15上的通過進氣管17與連接管18相連,進水管13以及進氣管17上分別設置有閥門I 19和閥門Π 20。電加熱器16加熱將水箱Π 15中的水加熱使其產生水蒸氣,打開閥門Π 20后水蒸氣通過進氣管17再經連接管18后最終通過噴孔10噴射到反應釜I的內壁上使其內壁上粘度大的物料可以通過蒸汽清洗的方式清洗干凈。之后再打開閥門I 19利用水箱I 12中的水進行二次清洗,可以有效提高清洗的潔凈度。
[0017]進一步的,槳葉8的頭端豎直固定有膠板11,膠板11的外側端與反應釜的內壁相接觸。當槳葉8轉動時,膠板11可以將反應釜I的內壁上附著的物料刮除下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清潔效果。
【主權項】
1.一種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轉動安裝于反應釜(I)中的空心的轉軸(2)、設置于轉軸(2)底部的槳葉(8)、安裝于反應釜(I)上的電機(3)、安裝于電機(3)輸出軸上的帶輪1(4)、安裝于轉軸(2)上的帶輪Π (7)、與帶輪1(4)和帶輪Π (7)傳動連接的同步帶(5)以及水箱1(12),所述槳葉(8)內設置有密閉的空腔(9),槳葉(8)的側端設置有若干與空腔(9)相連通的噴孔(10),所述轉軸(2)頂部通過旋轉接頭(6)與連接管(18)相連,進水管(13)—端與連接管(18)相連,其另一端通過水栗(14)與水箱1(12)的底部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接頭(6)包括固定于轉軸(2)上的旋轉體(62)、通過軸承(63)轉動安裝于旋轉體(62)上方的固定體(61)以及設置于旋轉體(62)與固定體(61)之間的密封圈(64),所述旋轉體(62)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槽(66),轉軸(2)的內腔通過排水通道(67)與環形槽(66)相連通,所述固定體(61)上設置有與環形槽(66)相導通的進水通道(65),所述進水通道(65)與連接管(18)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水箱Π(15),所述水箱Π (15)內設置有電加熱器(16),所述水箱Π (15)上的通過進氣管(17)與連接管(18)相連,所述進水管(13)以及進氣管(17)上分別設置有閥門1(19)和閥門Π (2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清洗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葉(8)的頭端豎直固定有膠板(11),所述膠板(11)的外側端與反應釜的內壁相接觸。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5462229SQ20162019635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5日
【發明人】于永坤, 崔成武
【申請人】山東隆盛和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