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煙氣處理技術領域,目的是提供一種處理效果好、效率高、降低阻力、運行費用低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包括外筒、回流支管、氣液分離裝置,回流支管上自上至下依次設置多層旋流葉片,最頂層和最底層的旋流葉片的外端與外筒固定連接,中間層旋流葉片與外筒內壁之間具有間隙,氣液分離裝置安裝在外筒內底部位置。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煙氣流動方向與液體流動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處理效率高,采用回流支管,與液體一起排出的氣體經回流支管回到旋流子內,使煙氣再次得到凈化,有效降低了系統阻力,提高了除塵除霧效果,在除塵除霧項目中可達到超凈排放的目標要求。
【專利說明】
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煙氣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對煙囪的排放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煙囪的排放達到超級清潔排放標準。因此,為了進一步降低吸收塔出口的煙塵含量,通常在吸收塔出口至煙囪之間安裝除塵器,利用除塵器收集煙氣中細小顆粒物和各種粉塵物。
[0003]CN204601908U公開了一種除塵除霧裝置,包括除塵除霧器,所述除塵除霧器的葉片為導電葉片,與所述導電葉片相對應的集水槽為導電集水槽,所述導電葉片的端部置于所述導電集水槽內,所述導電葉片和所述導電集水槽均接地。該申請采用導電葉片吸附的方式,處理一段時間后,導電葉片上附著大量的液滴和粉塵,導致處理效率降低,效果變差。【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處理效果好、效率高、降低阻力、運行費用低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包括外筒、回流支管、氣液分離裝置,回流支管上自上至下依次設置多層旋流葉片,最頂層和最底層的旋流葉片的外端與外筒固定連接,中間層旋流葉片與外筒內壁之間具有間隙,氣液分離裝置安裝在外筒內底部位置。
[0007]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進一步的,所述氣液分離裝置包括內筒,內筒的底部與外筒的底部固定連接,外筒上均勻開設多個開口,內筒外壁的上部位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切向葉片,內筒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弧形導流葉片。
[0008]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進一步的,所述切向葉片的傾斜角度為10 ?30。。
[0009]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進一步的,所述旋流葉片的層數設置為4-6層。
[0010]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進一步的,所述旋流葉片的層數設置為4 層,旋流葉片的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
[0011]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煙氣流動方向與液體流動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處理效率高,采用回流支管,與液體一起排出的氣體經回流支管回到旋流子內,使煙氣再次得到凈化,有效降低了系統阻力,提高了除塵除霧效果,在除塵除霧項目中可達到超凈排放的目標要求。當進入到除塵除霧旋流子的風速為15?19m/s時,旋流子的系統阻力小于lOOOPa,除塵除霧效果大于95%。本實用新型可模塊化生產,便于安裝更換,操作維護簡便,運行費用低,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脫硫項目的除塵除霧改造,且可在原有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進行改造,改造工程量小,工期短,降低了安裝費用,縮短了安裝工期。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的主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的剖視圖;
[0015] 圖3為圖2中A-A剖視圖;
[0016] 圖4為圖2中D-D剖視圖;
[0017] 圖5為圖2中E-E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包括外筒21、回流支管22、 氣液分離裝置23,回流支管22上自上至下依次設置多層旋流葉片24,旋流葉片24的層數根據需要可設置為4-6層,圖中所示為4層,旋流葉片24的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 12°、14?18°、25?30°,最頂層和最底層的旋流葉片24的外端與外筒21固定連接,中間層旋流葉片與外筒21內壁之間具有間隙。[〇〇19]氣液分離裝置23安裝在外筒21內底部位置,氣液分離裝置23包括內筒25,內筒25 的底部與外筒21的底部固定連接,外筒21上均勻開設多個開口 26,內筒25外壁的上部位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切向葉片27,切向葉片27的傾斜角度為10?30°,內筒25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弧形導流葉片28。
[0020]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的工作過程為:
[0021]使用時在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上方安裝噴淋管,含有粉塵霧滴的煙氣與噴淋管噴淋的液滴,共同進入外筒內,煙氣和液滴在離心力作用下,高速旋轉并在氣流帶動下向下移動,液滴高速運動到外筒內壁被其捕集后形成液膜,煙氣中的粉塵霧滴也高速運動到外筒內壁,被外筒內壁形成的液膜捕集,液膜在重力作用下,被氣流帶著沿外筒內壁流到氣液分離裝置23,氣液分離裝置23的切向葉片27和弧形導流葉片28,使進入的氣體再次高速旋轉,液體在離心力作用下從外筒21底部的開口被高速甩出,與液體一起排出的部分氣體經回流支管22回到外筒21內部,夾帶的霧滴再次得到凈化,從內筒底部排出,經煙囪排入大氣。
[0022]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1.本實用新型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煙氣流動方向與液體流動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處理效率高,采用回流支管,與液體一起排出的氣體經回流支管回到旋流子內, 使煙氣再次得到凈化,有效降低了系統阻力,提高了除塵除霧效果,在除塵除霧項目中可達到超凈排放的目標要求。當進入到除塵除霧旋流子的風速為15?19m/s時,旋流子的系統阻力小于lOOOPa,除塵除霧效果大于95%。本實用新型可模塊化生產,便于安裝更換,操作維護簡便,運行費用低,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脫硫項目的除塵除霧改造,且可在原有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進行改造,改造工程量小,工期短,降低了安裝費用,縮短了安裝工期。[〇〇24] 2?旋流葉片的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煙氣通過后逐步加速,減小阻力的同時,提高了處理效果。
[0025]3.氣液分離裝置利用切向葉片和弧形導流葉片,煙氣的旋轉速度加快,產生較大的離心力,確保液體和氣體的徹底分離,便于液體的快速排出,弧形導流葉片還可以有效避免液體被反吸排出。
[0026]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回流支管、氣液分離裝置,回 流支管上自上至下依次設置多層旋流葉片,最頂層和最底層的旋流葉片的外端與外筒固定 連接,中間層旋流葉片與外筒內壁之間具有間隙,氣液分離裝置安裝在外筒內底部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分離裝置包 括內筒,內筒的底部與外筒的底部固定連接,外筒上均勻開設多個開口,內筒外壁的上部位 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切向葉片,內筒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圓周均勻設置多個弧形導流葉 片。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葉片的傾斜 角度為10?3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葉片的層數 設置為4-6層。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低阻除塵除霧旋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葉片的層數 設置為4層,旋流葉片的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
【文檔編號】B01D45/14GK205683719SQ201620601975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01975.4, CN 201620601975, CN 205683719 U, CN 205683719U, CN-U-205683719, CN201620601975, CN201620601975.4, CN205683719 U, CN205683719U
【發明人】孫璞, 齊璉發, 董成杰, 紀昕, 孫天, 孫朔, 杜剛, 趙玉民
【申請人】孫璞, 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