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巖石細砂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對于在粉碎巖石而制作粗骨料并破碎其附產物石粉而制作人工碎石砂等細骨料的過程中產生的巖石污泥,在進行藥品處理前,從該巖石污泥中分離細砂而回收,從而減少后處理時藥品的使用量,并最大限度減少垃圾的產生量。
背景技術:
近來,利用鋼筋混凝土的各種建筑產業發展迅猛,從而出現了天然骨料顯著缺少的現象,因此替代天然骨料而使用人工骨料及再生骨料的頻率逐漸增加。人工骨料通過破碎石礦的磐石等而制作,根據其粗細程度分為粗骨料與細骨料。為生產人工骨料而破碎磐石等時,根據磐石質量雖然有些差異,會產生粗骨料的約43wt %的石粉。然而,這些石粉只能用于浙青或浙青混凝土等特定用途,而且使用率非常少,因此大部分進行掩埋或堆積的情況很多,這些垃圾處理問題成為阻礙人工骨料生產的要因,因此開發了加工石粉而生產細骨料的方法,隨著該方法的適用,能夠獲得達到粗骨料的35wt%的大量的細骨料。利用磐石生產骨料的裝置有破碎機(Crusher Plant)與制砂機(Sand Plant),破碎機通過破碎原材料而生產粗骨料,利用制砂機再次破碎該附產物即石粉,而生產細骨料。 破碎工序中利用多種多樣的破碎機破碎原材料,并且分離石粉的同時通過多次破碎及篩選工作而生產所需規格的粗骨料。在此過程中發生的規格以下的石粉供應到生產細骨料的制砂機。制砂機大多利用濕式制造方法生產細骨料,利用如巴馬克(Barmac)制砂機一樣的制砂機破碎石粉的同時,利用真空篩篩選產品。此時,為了去除在破碎石粉的過程中產生的塵埃等,進行用水沖洗的工作,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污泥(以下稱之為“巖石污泥”)中含有細小的砂子成分(以下稱之為“巖石細沙”),從而直接排出時會導致污染環境的問題,因此需要進行后處理。為了后處理在上述細骨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巖石污泥,利用動力旋流裝置與沉淀池(Thickener)。上述動力旋流裝置利用離心力對巖石污泥中的砂子進行分級并回收,自上述動力旋流裝置排出的巖石污泥供應到沉淀池。在上述沉淀池中投加如凝結劑或絮凝劑一樣的藥品成分,從而巖石細砂被凝結而沉淀,利用壓濾機(Filter Press)對沉淀物進行脫水而制成巖石污泥餅(Rock Sludge Cake)。這些污泥餅不能再生利用,從而只能掩埋或堆積,在生產細骨料的過程中其產生量幾乎與細骨料的產生量類似,因此很難尋找掩埋場所或堆積場所,并且存在由于滲出水而污染環境的危險。并且,包含在污泥餅中的污泥細砂與粉土不同是一種很有用的成分,但卻不能充分應用。通常骨料中的細粉增加混凝土的水使用量,并成為降低混凝土強度或耐久性的要因,然而巖石細砂通過細粉末效果增強混凝土的強度,因此非常有用。并且,在混凝土中含有約3-5wt%的細粉時,能夠減少泌水,從而具有適當的粘性,因此減少混凝土的材料分離,然而當細粉的量超過7wt%時,維持粘性所需水使用量過多,2-3wt%以下時則引發混凝土泌水,從而有可能發生材料分離現象,由于施工時填充性降低從而導致混凝土表面粗糙。換句話說,以前的制砂設備,在處理細骨料生產過程中產生巖石污泥時,對整個巖石污泥進行藥品處理后再脫水,這樣就不能充分回收包含在巖石污泥中的巖石細砂,從而化學藥品消耗多,最終排出的污泥餅的量也多,因此垃圾處理困難,而且還存在不能充分應用制造混凝土時有用的巖石細砂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以前的問題而申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回收在濕式生產細骨料的過程中產生的巖石污泥中包含的巖石細砂后進行水處理,從而減少在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品的消耗量的同時,能夠獲得有用的巖石細砂。并且,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回收在巖石污泥中包含的巖石細砂,從而減少由于藥品處理而產生的沉淀物的量,從而減少脫水荷重,并減少污泥餅產生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筒形本體; 第一傾斜板,傾斜地設在上述本體內部,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的內壁隔開設置;第二傾斜板,在上述本體內部朝著上述第一傾斜板的相反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的內壁以及底面隔開設置;圓錐形水室,其上端部固定在上述本體的上端邊緣,并且在下端設有流出巖石細砂的孔;污泥流入管,設在上述本體的上側,并且朝上述第一傾斜板的上側供應巖石污泥;溢流管,與上述水室的上端連通設置,從而向沉淀池排出位于上述水室上側的凈水;排出管,與上述第二傾斜板下端的相反側連通,從而排出沉降的巖石細砂。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室的上側,還設有中央部下垂的曲面形狀的設有孔的阻隔板,上述溢流管在上述阻隔板的上側進行連通。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外部導向件,設在上述水室的下部,并將通過上述水室的孔流出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第二傾斜板下側,并具有斗笠形狀;內部導向件,設在上述水室的內部,并將沉降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水室內壁側,并具有斗笠形狀。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內部導向件具有上下布置通過支架相連的兩個圓錐部件的結構,并通過另外的支架固定在上述水室內部。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室貫通上述第一傾斜板進行設置,而上述外部導向件及其支架則貫通上述第二傾斜管進行設置。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隔開的位置設置多個上述污泥流入管,并且由于流入的巖石污泥的撞擊而發生渦流。
圖1為概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的構成圖。圖2為切開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的外側一部分的透視圖。圖3為圖示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中巖石細砂的移動渠道的參照圖。圖4為圖示在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中巖石細砂已被分離的水的排出渠道的參照圖。附圖標記
10:本體11 第一傾斜板13:外部導向件14:支架16:排出管20 水室22:溢流管23:內部導向件
12 第二傾斜板 15 污泥流入管 21 孔
23a:圓錐部件23b、23c:支架 25 阻隔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如下。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如圖1與圖2所示,包括圓筒形本體10 ;第一傾斜板11,傾斜地設在上述本體10內部,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10的內壁隔開設置;第二傾斜板12,在上述本體10內部朝著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相反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10的內壁以及底面隔開設置;圓錐形水室20,其上端部固定在上述本體10的上端邊緣,并且在下端設有孔21 ; —阻隔板25,其設在上述水室20的上側,并設有孔25’,且具有中央部下垂的曲面形狀;外部導向件13,其設在上述水室20的下部,并將通過上述水室20的孔21流出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第二傾斜板12下側,并具有斗笠形狀;內部導向件 23,其設在上述水室20的內部,并將沉降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水室20內壁側,并具有斗笠形狀;污泥流入管15,其設在上述本體10上側,并且朝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上側供應巖石污泥;溢流管22,在上述阻隔板25的上側與上述水室20的連通設置,從而向沉淀池排出位于上述水室20上側的凈水;排出管16,與上述第二傾斜板12下端的相反側連通,從而排出沉降的巖石細砂。在此,上述水室20貫通上述第一傾斜管11進行設置,并且上述外部導向件13與在上述水室20上固定上述外部導向件13的多個支架14則貫通上述第二傾斜板12進行設置。進而,上述內部導向件23具有上下布置通過多個支架2 相連的兩個圓錐部件23a的結構,并通過設在上述圓錐部件23a中任意一個上的多個另外的支架23c固定在上述水室 20內部。如上構成的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分離在巖石污泥中包含的巖石細砂并回收后,向沉淀池送出僅包含微量巖石成分的凈水。將巖石污泥供應到動力旋流裝置(未圖示)進行處理,而第一次分離細骨料,剩余的巖石污泥被送到沉淀池(未圖示),利用泵(未圖示)壓力輸送該巖石污泥,而通過污泥流入管15送進本體10內部。此時,當設置兩個以上上述污泥流入管15時,流入的巖石污泥相互撞擊而發生渦流,從而容易分離巖石細砂。 送進上述本體10內部的巖石污泥,沿著第一傾斜板11以及第二傾斜板12移動,通過此過程分離出包含在巖石污泥中的巖石細砂。分離的巖石細砂通過設在上述第一傾斜管11以及第二傾斜管12的下端與上述本體10內壁之間的縫隙流出后,沿著上述本體10內壁下降。此時,沿著上述第一傾斜板11以及第二傾斜板12流動的巖石污泥,在上述第一傾斜板 11或第二傾斜板12的下端部與上述本體10的內壁撞擊,從而順利完成巖石細砂的分離。 通過上述過程從巖石污泥分離的巖石細砂,通過連接在上述本體10下端的排出管16排出, 并通過特定規格的篩網進行篩選而與水分離,從篩網的下部流出的水送到動力旋流裝置或制砂機進行再循環。隨著這樣從巖石污泥中分離巖石細砂,在上述本體10內部就會充填水。即,由于上述排出管16的直徑比上述污泥流入管15的直徑小,從而沒有通過上述排出管16排出的水逐漸填滿。據此,通過水室20的孔21在上述水室20內部流進水,并且在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底部稍微殘留空氣,從而在上述本體10的內部不完全填滿水。并且,在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上面繼續流動通過上述污泥流入管15流入的巖石污泥,因此水首先充填在沒有抵抗的上述水室20。此后,充填在上述水室20的水通過設在上述水室20上側的阻隔板20的孔25’流出后,通過溢流管22供應到沉淀池。并且,由于充填在上述水室20的水幾乎不流動,因此沒有及時分離,而包含在水中的巖石細砂在停滯的水中徐徐沉降。沉降的巖石細砂沿著上述水室20內面移動后,通過下端的孔21流出,并沿著位于上述水室20下部的外部導向件13的上面排出到上述第二傾斜板12的下部。并且,沉降在上述水室20內部的巖石細砂,通過雙重結構的圓錐部件23a 移動到上述水室20內壁后,通過孔21排出。另一方面,沒有如上所述從動力旋流裝置排出的巖石污泥中回收巖石細砂,而像在現有的污泥餅中混合充分的水進行攪拌后供應到上述本體10而回收包含在污泥餅中的巖石細砂一樣,可以作為再處理污泥餅的用途使用。然而,優選地,此時在多個污泥流入管中的一個上供應液態污泥餅,而在剩余的污泥流入管中供應普通的巖石污泥,從而減少添加的水的消耗量。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發明的范圍并不限于這些特定實施例,具有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的人能夠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記載的范圍內進行適當的變更。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分離包含在巖石污泥中的巖石細砂并回收,因此盡量減少排出到沉淀池的放流水的細微成分,從而減少水處理時藥品使用量,因此大幅減少最終排出的污泥餅的量。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回收包含在巖石污泥中的高強度巖石細砂用于制作混凝土,有助于混凝土的高強度化,并減少混凝土制作時砂子的使用量。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不使用外部動力,而自然沉降巖石污泥的細微成分進行分離,因此具有幾乎不花維護費用的效果。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用阻隔板隔絕充填水的水室上部,并且給沉淀池僅供應通過中央的孔流出的凈水,因此最大限度地減少沉淀池以及脫水裝置的荷重。
權利要求
1.一種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包括圓筒形本體(10);第一傾斜板(11),傾斜地設在上述本體(10)內部,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10)的內壁隔開設置;第二傾斜板(12),在上述本體(10)內部朝著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相反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10)的內壁以及底面隔開設置;圓錐形水室(20),其上端部固定在上述本體(10)的上端邊緣,并且在下端設有流出巖石細砂的孔;污泥流入管(15),設在上述本體(10)的上側,并且朝上述第一傾斜板(11)的上側供應巖石污泥;溢流管(22),與上述水室00)的上端連通設置,從而向沉淀池排出位于上述水室00) 上側的凈水;排出管(16),與上述第二傾斜板(1 下端的相反側連通,從而排出沉降的巖石細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室00)的上側,還設有中央部下垂的曲面形狀的設有孔05’ )的阻隔板(25),上述溢流管0 在上述阻隔板0 的上側進行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巖石細砂回收裝置還包括外部導向件(13),設在上述水室OO)的下部,并將通過上述水室OO)的孔流出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第二傾斜板(1 下側,并具有斗笠形狀;內部導向件(23),設在上述水室OO)的內部,并將沉降的巖石細砂引向上述水室OO) 內壁側,并具有斗笠形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內部導向件03)具有上下布置通過支架(23b)相連的兩個圓錐部件(23a)的結構,并通過另外的支架03c)固定在上述水室OO)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內部導向件具有上下布置通過支架(23b)相連的兩個圓錐部件03a)的結構,并通過另外的支架03c)固定在上述水室OO)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室OO)貫通上述第一傾斜板(11)進行設置,而上述外部導向件(π)及其支架(14)則貫通上述第二傾斜管 (12)進行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隔開的位置設置多個上述污泥流入管(1 ,并且由于流入的巖石污泥的撞擊而發生渦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巖石細砂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筒形本體;第一傾斜板,傾斜地設在上述本體內部,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的內壁隔開設置;第二傾斜板,在上述本體內部朝著上述第一傾斜板的相反方向傾斜設置,并且其下端與上述本體的內壁以及底面隔開設置;圓錐形水室,其上端部固定在上述本體的上端邊緣,并且在下端設有流出巖石細砂的孔;污泥流入管,設在上述本體的上側,并且朝上述第一傾斜板的上側供應巖石污泥;溢流管,與上述水室的上端連通設置,從而向沉淀池排出位于上述水室上側的凈水;排出管,與上述第二傾斜板下端的相反側連通,從而排出沉降的巖石細砂。
文檔編號B03B5/48GK102284346SQ20111016579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5日
發明者金鐘根 申請人:金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