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篩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明膠生產工藝中的振動篩結構。
背景技術:
在膠原蛋白粉的生產過程中,膠原蛋白的膠液,最終通過噴霧塔進行干燥,最終出來的成品是粉狀的。膠原蛋白粉的用途不一樣,其對膠原蛋白粉顆粒大小的要求也不一樣。篩分工作一般是通過振動篩來進行,目前的做法通常都是通過單個篩分系統進行篩分,這就需要企業準備多個單獨的振動篩來滿足篩分要求。
大多數振動篩的孔徑都是固定的,這對于不同顆粒大小的膠原蛋白粉的篩分,也需要準備多種孔徑的網篩,這使得膠原蛋白粉的篩分工作變得十分繁瑣。每個振動篩的孔徑無法調節,因此單個振動篩的適用范圍狹窄,會導致孔徑不常用的網篩閑置下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不僅耗費了大量資源、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極大的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操作、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振動篩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明膠生產工藝中的振動篩結構,包括:支柱,其內部設置有內螺紋;第一層振動篩網,其與所述支柱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層振動篩網上設置有第一層篩孔;第二層振動篩網,其位于所述第一層振動篩網的上方;所述第二層振動篩網上設置有第二層篩孔;及篩孔調節件,其對稱平行穿過所述第二層振動篩網;所述篩孔調節件包括長桿和定位塊;所述長桿的一端與所述定位塊固定連接,所述長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支柱上的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長桿穿過所述支柱。
其進一步特征如下:
所述長桿與所述支柱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長桿穿過所述彈簧。
所述外螺紋的螺距為0.5mm;所述定位塊為圓形,所述定位塊劃分了50等份刻度。
所述第一層篩孔與所述第二層篩孔的排列、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所述所述第一層篩孔與所述第二層篩孔的形狀為矩形。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種明膠生產工藝中的振動篩結構,設計合理、便于操作、使用方便,設置雙層網篩結構,通過上下兩張帶篩孔的網篩相互重合以及重合程度的不同來改變篩網整體孔徑的大小,從而使得網篩的孔徑具有可調性,不需要更換不同孔徑篩網就可以滿足不同的篩分需求,適用范圍更廣,實用性更強,同時節約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明膠生產工藝中的振動篩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閱圖1,一種明膠生產工藝中的振動篩結構,包括:支柱1,其內部設置有內螺紋;第一層振動篩網2,其與所述支柱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層振動篩網2上設置有第一層篩孔21;第二層振動篩網3,其位于所述第一層振動篩網2的上方;所述第二層振動篩網3上設置有第二層篩孔31;及篩孔調節件,其對稱平行穿過所述第二層振動篩網3;所述篩孔調節件包括長桿41和定位塊42;所述長桿41的一端與所述定位塊42固定連接,所述長桿41的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支柱1上的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長桿41穿過所述支柱1。所述長桿41與所述支柱1之間設置有彈簧5,所述長桿41穿過所述彈簧5。所述外螺紋的螺距為0.5mm;所述定位塊42為圓形,所述定位塊42劃分了50等份刻度。所述第一層篩孔21與所述第二層篩孔31的排列、形狀、大小完全相同。所述所述第一層篩孔21與所述第二層篩孔31的形狀為矩形。
工作原理: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第一層振動篩網與第二層振動篩網重合,只需通過改變兩者的重合程度即可改變整體篩孔的大小,即通過轉動定位塊來改變第二層振動篩網的位置,從而改變第一層振動篩網與第二層振動篩網重合程度,以此實現改變整體篩孔大小的目的,滿足實際生產中對不同顆粒大小的需求,省去了更換不同孔徑篩網的步驟,適用范圍更廣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