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色間諜國際象棋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本發明涉及一空氣輸送系統,尤其是還涉及對輸送空氣作進一步處理,如清除空氣中懸浮微粒和/或靜化氣體和/或加熱或冷卻空氣等,同時,使用所謂的電離子風或電暈風作為有效地空氣輸送介質。
借助于所謂的電離子風或電暈風來輸送空氣是眾所周知的。為這一目的建立的系統主要包括一個電暈電極和一個靶電極,這兩電極相互隔開并與相應的直流電源終端或電極相連,其中電暈電極的外形、相互電位差以及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距離等都是引起在電暈電極形成電暈放電并產生空氣離子的因素。因此,產生的空氣離子在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場作用下,迅速遷移到靶電極,這些離子在靶電極釋放它們的電荷。在這些離子沿這一路徑運動期間,離子撞擊電中性的空氣分子并將靜電力傳給這些分子,還將這些空氣分子吸向靶電極,于是以所謂的離子風或電暈風的形式輸送空氣。這種空氣輸送系統在國際專利申請PCT/SE85/00538中作了描述和圖解說明。
正如從該國際專利申請中所看到的,借助于離子風或電暈風來獲得較大的空氣流速和空氣流通量是可能的。然而,當電暈電極和靶電極相隔很遠時,為了能保持電暈放電,必須使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有很大的電位差,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能取得高的效率。引起空氣流速提高和空氣流通量加大的大電暈電流會產生這樣的缺陷,即會在電暈電極的附近增加了化合物(主要是溴氧和氮氧化物)的生成,這些物質會因有嚴重的刺激性而被人查覺出,它們甚至會危害人類的健康。因此,人們希望能提供大小適度的電暈電流并使電暈電極和靶電極相隔較遠。從該國際專利申請中還可以看到,必須仔細遮護該系統的電暈電極,以防止產生的空氣離子不朝著靶電極的方向漂移或遷移。雖然人們希望取得較高的體積流通量,但在這種系統不只是用于輸送空氣,即單純起一個風機的作用,而且還要處理所輸送的空氣,即要凈化帶有污染物的空氣和/或改變空氣溫度的時候,就不必要使通過系統的空氣取得很高的流速。實際上,該系統要實現這雙重目的,最好采用低的空氣流速,這是由于低流速會導致安裝在系統中的空氣處理裝置附近的空氣有較長的停留時間,并同樣能取得較高的效率,而不必使該裝置沿空氣流動的方向增大軸向的伸延距離,系統中的靶電極和電暈電極被氣流中的放電所包圍,系統中的空氣處理裝置與靶電極放置在一起或放置在靶電極的下游處,這是最普通最常見的系統結構,該系統結構已發現有明顯的缺陷。例如,它很難在流動灰塵的整個橫截面上獲得均勻的速度分布。不均勻的速度分布又將降低空氣處理裝置的效率。當空氣流過灰塵時還很難避免給空氣處理裝置造成的很大阻力,有了這種阻力就需要增大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以便加大電暈電流。然而,增加電位差這種補救方式會引起溴氧和NOX生成增多的缺陷。此外,包圍電極的灰塵層會對電暈電極產生干擾作用,比如會防礙以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電暈電極的放電和產生電暈電流。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面描述過的那種經改進的空氣輸送和空氣處理系統,該系統至少能克服大部分上面論述過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達到的,即提供一種空氣處理系統,它包括一個電暈電極和至少一個與該電暈電極隔開設置,并可透過空氣的靶電極,還包括一個直流電源,它的一極接到電暈電極上,另一極接到靶電極上,該系統中,電暈電極的形狀,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和距離等條件使得在電暈電極處能出現產生電暈放電的空氣離子,并且至少有一個靶電極基本對稱地設置在電暈電極周圍,并圍繞排列在一個與該電暈電極同軸的圓上。
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及其可以設想得到的有利的進一步發展情況將參照附圖,根據列舉的一些實施例來作詳細的說明。
圖1和圖2分別是本發明系統第一實施例的軸向剖面和徑向剖面示意圖; 圖3、4、5和6是通過具體實例,示意地表示出本發明各種可以設想得到的靶電極結構以及設置在系統中的空氣處理裝置; 圖7、8、9、10和15通過具體實例示意地表示出本發明系統中鄰近電暈電極的各種可設想出的裝置,這些裝置是用于消除電暈電極產生的有害氣體; 圖11示意地表示出本發明系統第二實施例的徑向剖面圖。
圖12示意地表示出本發明系統第三實施例的軸向剖面圖; 圖13和14示意地表示出本發明系統的另一實施例的徑向剖面圖。
圖1和圖2實例所示的本發明系統包括有一個電暈電極K,它由延伸在設計良好的電極夾1之間的細導線組成,這些電極夾只是示意地表出。該系統中還包括有一個靶電極M,它呈空心圓柱形并圍繞著電暈電極,并與電暈電極同軸延伸。在圖示本實施例中,靶電極M由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作好的寬網眼網板組成,它位于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圓環2(如塑料圓環)之間,該圓環以某種適當的方式支撐著(圖中未示出)。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連接到各自的直流電源3的終端或電極上。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壓和距離,即靶電極M的直徑應選配合適,使得能在電暈電極K處出現電暈放電。電暈放電產生的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向靶電極M漂移或遷移,然后又導致空氣流朝靶電極流動。讀者可以參考上述國際專利申請中對發生的這種情況所作的詳細說明。因此在本發明系統中,是以圖1中箭頭4所指的方式產生空氣流動,即空氣流通過中空圓柱形靶電極M的開口的軸端,然后基本上沿徑向穿過可透氣壁向外流動。
圖中所示靶電極M同軸地圍繞電暈電極K的這種電極裝置具有一些顯著的優點。例如,采用這種裝置,能使電暈放電對稱地出現在整個電暈電極K的周圍,因此可獲得相當大的總電暈電流;由于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和相鄰的距離不變,因此能得到在上述國際專利申請中所描述的靶電極和電暈電極的布置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小電位差以及不變的電暈電流。還可以看到,空氣流在貼近電暈電極K處的流速很慢。由于這樣使電暈放電產生的有害氣體,如臭氧和氮氧化物(NOX)能很容易變成無害氣體,所以這是一個極大的優點。下面將對此作更詳細的描述。本發明另一很重要的優點是,例如通過圓柱形靶電極M可以提供很大的流動區域并導致相應的低流速。這種低流速也具有很大優越性,因為低流速能使空氣有效地清除掉懸浮微粒污染物和/或氣體污染物,或者能借助于設置在氣流通道中的合適裝置加熱或冷卻空氣,處理空氣效果的最佳位置是鄰近或緊貼中空圓柱形靶電極M徑向外側的地方,或者是在該電極的開口端處(空氣就是以該開口端流入電極的),或者同時在這兩個位置處理空氣。由于這些位置流通區域很大,所以由空氣處理裝置造成的阻力就不是很大了。另外,由于電暈電極基本上全部被靶電極所包圍,所以下述的這些現象將絕對不會發生,即當電暈電極和靶電極被如一堵墻隔一段距離處設置環狀屏蔽電極,這些屏蔽電極最好連接到與電暈電極電位相同的線路上。這種環狀屏蔽電極示意地在圖1中表示出,參見圖中標示S處。
本發明系統的靶電極M表示在圖1和2的實例中,假定該靶電極是由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作的寬網眼網板組成。則應當注意到,此靶電極接收到的電流值是極其小的,而所指的“導電”或“半導電”應當解釋為制造靶電極的材料。因此,制造靶電極的材料的導電性實際上可能是很低的。可以理解,靶電極M也可以有其它形狀。比如,靶電極可以由軸向延伸的一些桿組成,這些桿相互隔開地排列在電暈電極K的周圍并且是與電暈電極同軸的一個圓上。另一方面,靶電極也可以由沿電暈電極K的軸向并與電暈電極平行設置的板狀電極元件或者層狀電極元件組成,這些元件的側表面沿徑向延伸,即與通過靶電極徑向的氣流方向平行。靶電極也可以由許多平的環狀電極元件組成,這些元件沿軸向相互隔開,排列在電暈電極K的周圍,并與電暈電極同軸。靶電極也可以做成用螺旋狀導線或薄片,同軸地圍繞著電暈電極布置的形式。
上述空氣處理裝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這些裝置最好與靶電極M鄰近,或者置于靶電極的徑向外側。例如,空氣處理裝置可以包括有傳統的,用于凈化含懸浮微塵污染物的空氣的機械過濾器,即微粒、液滴或化學活性過濾器,例如裝有活性碳,用于除去空氣中的氣態污染物,由于伴隨氣流流出靶電極M的污染懸浮微粒是帶電的,所以由于電暈放電就會產生離子,這些帶電的污染懸浮微粒可以靠靜電從氣流中吸引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采用例如一種透氣結構,該透氣結構可以采用位于靶電極外側由駐極體材料制成的薄層形式。由于靶電極所帶極性與帶電污染懸浮微粒所帶極性相反,所以污染物將那樣的通流灰塵所包圍時,由于墻的內表面灰塵是電絕緣的,而墻的外表面是導電和接地的,這樣會給電暈電極K的功能造成嚴重干擾。
業已發現,當電暈電極K從靶電極M的軸向兩端沿軸向伸出時的這種電極長度具有一定優點。與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長度相同的裝置比較起來,較長的電暈電極能使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勢位降低,同時電暈電流不變,而且還使通過系統的空氣總體積流通量增大。本發明系統的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之間的徑向距離應大于5cm,最好是大于8cm。在圖1、4所示的系統中,靶電極M的半徑,即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之間的距離,可以近似地等于靶電極M的軸向高度。例如,當靶電極M的半徑為10cm時,電暈電極K可以超出靶電極M的軸向兩端3~4cm。
如圖1所示,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通過高阻值電阻5與電壓源3相連是有利的,這樣,在電暈電極K或靶電極M短路的情況下(例如由無意識的接觸引起),短路電流的大小會限制在絕對安全值之內。這就是說,該系統不會因接觸而發生危險。為了防止人直接接觸電暈電極或靶電極,或者為了消除系統出現靜電場的可能性,在靶電極M的軸向兩開口端的外部設置防護網。這種防護網可以用塑料材料制造,或者在需要靜電屏蔽時,用半導電材料或導電材料制造,采用后一種防護網時,最好將它接地,這幾種防護網可以放置在離電暈電極K的端部幾厘米處(從軸向看),并且可以延伸到塑料圓環2的外緣表面。將電暈電極K連接到一個合適的正電位或負電位(相對于地來說)上,同時將靶電極M連接到極性相反的電位(相對于地來說)上可以防止電暈電流流向防護網。這種布置方式也大大減小了由于高電壓(相對于地來說)可能引起的絕緣問題。為了進一步防止電暈電極K的電暈電流向不需要的方向流動,可在與電暈電極K端部軸向相會被吸引到靶電極上,因此,靶電極可以有利地用作靜電過濾器裝置內的污染物沉積表面。當需要調節氣流溫度即加熱或冷卻空氣的時候,具有適當結構的換流器可以沿徑向設置在圓柱狀靶電極的外側。
圖3-6通過實例示意出各種不同靶電極的外部形狀以及各種可以采用的空氣流通處理裝置。
圖3所示的靶電極M具有圖1和2中所表示的靶電極的外形。在圖3的實施例中,靶電極M還有一個沿徑向設置的中空圓柱狀電極R,它由用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作的開孔網板組成,并且接地,這樣,電極R就帶有電位,該電位相對靶電極M的極性來說,具有與電暈電極K相同的極性。如前所述,由于產生離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污染物是帶電的,它們力爭吸附到具有與其極性相反的靶電極M上。這些污染物不會立即就被吸到靶電極M上,而是先筆直地穿過該靶電極,然后在靶電極M和另一電極R之間的電場作用下又被迫吸回到靶電極M處,并且必然會粘在它上面。因此,必須靠兩電極M和R之間的電場作用施加給帶電污染物力來克服沿徑向和向外穿過電極M和R的氣流。由于流通空氣的速度低,所以這一點很容易實現。電極R可以被認為是替代了一個反射電極,它改變帶電污染物的運動方向并因而有效地將污染物從氣流中分離出來。
圖4表示一個類似的裝置,其中接地的反射電極R沿徑向設置在靶電極M的外側,在這種情況下,靶電極為帶有許多環狀的平電極元件,這些元件同軸地圍繞著電暈電極并沿軸向相互隔開一定距離。靶電極M的電極元件將作為氣流中懸浮微粒污染物的靜電沉積表面。與上述情況類似,由于靶電極的沉積表面在氣流方向具有相當的大延伸空間,因而延長了帶電污染物在沉積表面附近的停留時間從而大大增加了向該表面遷移的可能性。這樣,便提高了凈化效果。
圖5表示了一種裝置,其中靶電極M與圖4的裝置類似,包括有許多平的環狀電極元件,這些元件同軸地設置在電暈電極周圍,并
軸向相互隔開一定距離。在圖5的實施例中,在靶電極M的電極元件之間設置有相似的平面環狀電極元件6,它們都接地并與靶電極M的電極元件一起構成了已知的那種靜電電容分離器。當空氣朝靶電極M遷移的時候,帶電的懸浮微粒污染物在靶電極M的電極元件與電極元件6之間的電場作用下,被粘牢在該靶電極的電極元件上。由于空氣流速低,所以污染物在電極元件M和6之間停留的時間就比較長,使空氣凈化效率得以提高。
圖6中所表示的電極布置與圖3的相類似。圖6的電極布置包括一個靶電極M和一個沿徑向設置在靶電極外側的反射電極R。靶電極與反射電極共同構成一個靜電分離器,其作用是按照圖3的方式將懸浮微粒污染物從空氣氣流中分離出來。圖6的裝置中還裝有一個具有合適外形的換流器7,在本實例中該換流器呈圓柱形,沿徑向放置在反射電極R的外側并包圍著反射電極。換流器7能改變氣流的溫度,也就是說能使空氣加熱或冷卻。由可換流器7具有較大的流通區域,并且由于空氣氣流的流速低,所以換流器7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構成換流器的方式能確保流過換流器的氣流不會形成較大的阻力。因為在靶電極上懸浮微粒污染物會從空氣中有效地分離出來,所以換流器7可保持清潔,不需要清洗或更換。但是必須清洗靶電極M,或每隔一定時間就更換電極。如果將連接線接地,換流器7本身也可構成反射電極,這樣可取消反射電極R。
圖12是本發明系統另一有益的實施例的軸向剖面圖。該實施例與上述圖1和2中的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其靶電極的一個軸向端由一個不可滲透的平板15所封閉,用以代替塑料環2。圓形板15的中央部位最好裝一絕緣材料,用以連接電暈電極K的一端。在離圓形板15中央部位一段徑向距離處,有一段導電材料或半導電的材料,或者是這種材料的涂層,該材料最好接地。圖12實施例的靶電極M具有圖5所示的那種結構,環狀的接地電極元件6也以與圖5實施例相類似的方式設置。圖12中所示系統的氣流沿箭頭4所指的路線流動。在這種結構系統中,靶電極M的軸向高度近似地等于圖1和2中所示系統或裝置的靶電極的軸向高度的一半。
如上所述,當采用本發明的系統時,電暈電極K附近的氣流速度很慢,這就很容易有效地除去有害或危險氣體,并將這些氣體變成無害氣體,這些危險或有害氣體主要是隨電暈放電一起產生的臭氣和氮氧化物。
例如,借助于圖7所示的裝置,電暈電極K可以導線的形式沿中空圓柱形靶電極(圖7未示出)的中心軸以適當的方式(圖未示出)支撐住。小套筒狀的元件8固定到電暈電極K的兩端,元件8裝有化學活性物質(如活性碳)。這些物質能吸收或催化分解上述像臭氧或氮氧化物那樣的有害氣體。由于在緊靠電暈電極K附近的電流很小,所以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圖7所示,這些化學活性吸收元件8可以接到比電暈電極K稍低的電位上,因而,元件8便會起激勵電極或激勵元件的作用,使電暈電極K保持電暈放電,同時減小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
圖15進一步示意出一種類似的裝置,這種裝置用于將由于電暈放電而在電暈電極附近產生的有害氣體變為無害氣體。在本實施例中,有許多沿軸向互相間隔布置的環狀板21同軸地圍繞著電暈電極K,板21裝有化學活性物質或者用化學活性物質涂覆板的表面,這種化學活性物質能吸收或催化分解由于電暈放電而產生的有害氣體。由于電暈電極附近的氣流很小,所以板21能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將這些氣體轉化為無害氣體。這些氣體沒有被氣體帶走的明顯趨勢。電暈放電產生的空氣離子能夠自由遷移到環形板21之間的靶電極(圖15未示出)周圍。為了防止板21對電暈電極K有屏蔽作用并干擾電暈放電,板21最好通過一個阻值很大的電阻22而接地,以便將板21接收的電荷傳走。板21可以由導電、半導電或絕緣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包含或裝有能吸收或催化分解有害氣體的化學活性物質的其它結構也可以設置在電暈電極K的周圍,同時還假設這種結構具有能使離子通過的幾何形狀,并假設該結構連接在一個不會對電暈電極產生屏蔽的電位上。
圖8示意出另一種裝置,這種裝置用于從電暈電極K的附近除去由電暈電極產生的有害或危險氣體。這種裝置包括有一個與如風機或氣泵等抽風裝置(圖中未示出)相連的管9,管9的入口9a沿軸向直接對著電暈電極K的一端,因此存在于電暈電極周圍,含有上述有害氣體的空氣層,在抽風的作用下,被不斷地通過管9抽出。由于圍繞電暈電極K的氣流很小,因此,只有小量的氣體需要通過管9抽走。由抽風裝置通過管9抽走的空氣,與伴隨的有害氣體一同被抽到一個用于凈化氣體的裝置上,或者在某個適當的位置,即該氣體不會構成危害的位置將它們排走。如圖8所示,與壓縮空氣源(圖中未示出)相連的管10設置在電暈電極K的另一端,以引導氣流沿著電暈電極K朝抽風管9的方向運動,然后進入抽風管9。這種用以輸送由電暈放電產生的有害氣體的方法將更為有效。管9和10也可以用來激勵電極,方法是至少要保證管的一端是導電的,然后將上述管子接到比電暈電極的電位稍低的電位上。
圖9示意出另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用于相似的目的,它包括有一個沿中空圓柱狀靶電極中心軸設置的帶孔管11。帶孔管11以相似于圖8中的管9的方式連接到一個相配的抽風裝置(圖中未示出)然而在圖9的實施例中,管11的端部是封閉的,這樣,被抽吸的空氣將只通過管壁上的孔,在這種情況下,電暈電極是由許多導線狀的電極元件K組成,這些元件圍繞著管11并與管11平行設置,這樣,電暈電流就從各個方向傳給周圍的靶電極(圖9中未示出)。為了減小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所必須的電位差,管11也具有如所述方式激勵電暈電極的功能,方法是用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造管11,并將管11接到比電暈電極K的電位稍低的電位上。
如圖10所示,相反的布置方式也可用來除去緊靠在電暈電極附近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在圖10的實施例中,圍繞著電暈電極K并與電暈電極平行地設置著一些(比如三個或四個)帶孔的管16,這些管與一個軸風裝置相連,這樣可以將緊靠在電暈電極K附近的空氣通過帶孔管16的壁孔抽走。這些管16也具有能激勵電暈電極K的有益功能,其方法也是用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造這些管,并將這些管接到比電暈電極K的電位稍低的電位上。
從對上述國際專利申請所進行的理論計算中可以得知,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距離,即按圖1和2所示系統中靶電極M的直徑,是根據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以及所需電暈電流的大小而確定的。因此,如果利用圖1和2的裝置,只靠增大裝置的尺寸和增大靶電極的直徑,就不可能增大空氣的總體積流通量。若要增加空氣的體積流通量就需要有軸向長度較大的裝置。但是,如果增加裝置的軸向長度,就會減少位于圓柱狀靶電極軸向開口端進口處的面積,該面積的減小是相對于上述電極的多孔圓柱表面上的出口面積而言的。進口面積的減小會導致流動阻力的增加,可能還會導致通過靶電極的氣流分布不均勻。圖11中所述的裝置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困境。這種裝置安裝有若干空氣推進裝置12,每一空氣推進裝置都按上述圖1和2實施例中的結構設置,這些裝置沿軸向相互隔開一定距離依次排列,這樣便在相鄰裝置12之間形成一空間,空氣能按圖11中箭頭所指的流動方式通過該空間流入裝置12內。本發明系統的這一實施例還可以安裝一個空氣處理裝置,如圓柱狀換流器和/或化學吸收體13,空氣處理裝置圍繞空氣推進裝置12設置,并與空氣推進裝置之間相隔一定距離,這樣,流入和流出的空氣便都通過換流器13,或者通過按類似方式設置的其它空氣處理裝置。
圖13示意出本發明系統另一實施例的軸向斷面圖。該實施例具有較大的軸向長度以便增加空氣總體積流通量。其靶電極分成幾個(本實施例中是兩個)弧形電極元件M1和M2它們設置在同軸地圍繞電暈電極K的同一圓柱表面上,它們之間互相間隔一段圓弧距離,于是在靶電極元件M1,M2之間形成一個空間14,氣流便按圖13的箭頭所示的方向通過所示系統,也就是基本上是沿徑向通過靶電極元件M1,M2之間的空間14,并且基本上沿徑向通過這些電極元件而流出。各空間14的流通面積最好等于通過靶電極M1,M2的流通面積。在圖13所示的結構中,在中心電暈電極的周圍,同軸地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弧形靶電極。如果弧形靶電極的曲率半徑小于它到電暈電極的徑向距離,即各弧形電極的端部到電暈電極的距離小于該靶電極中央部分到電暈電極的距離時,則是有利的。圖14對比已作出示意。已經發現,上述結構將使通過靶電極整個流通面積的氣流分布更加均勻。
圖14也示意出兩個不同的、可設想的弧形靶電極的實施例。表示在圖左側的靶電極M1由許多板狀電極元件,或薄片狀電極元件組成,這些元件互相平行,并與電暈電極K的軸向成直角設置,這與圖4中所示的方式基本相同。在本實施例中,將輔助電極元件接地,這些電極相當于圖5實施例中的電極元件6,這些輔助電極元件可以設置在靶電極元件之間。圖14右側所示的靶電極M2由許多板狀電極元件或薄片狀電極元件組成,它們在絕緣端板17(圖中表示其中的一片)之間沿軸向延伸,這些元件基本上是定位于電暈電極R的徑向位置上。靶電極元件M2設置在板狀電極元件或薄片狀電極元件18之間,元件18以類似于靶電極元件M2的方式設置,但要將它們接地。這些電極元件18具有與圖5中所述的電極元件6相同的作用,因此,它們與靶電極M2共同構成一個電容分離器。如果這些輔助電極18到電暈電極K的距離稍大于靶電極元件M2到電暈電極K的距離,則是有利的,因為這樣電暈電流基本上不會通過電極元件18。
如果采用圖13和14所示的裝置,能非常有效地將臭氧和氮氧化物除去,其方法是將來自在壓縮空氣源的空氣通過一個與之相連的狹縫形風道19,然后從電暈電極K的一側吹過電暈電極K,與此同時,通過一個與抽風裝置相連的類似狹縫形風道20,把空氣抽至電暈電極K的另一側,因此,風道19和20上分別設有風口19a和20a,這些風口正對著電暈電極K,其形狀為狹縫形,并且沿垂直于圖示平面的方向延伸,延伸的長度大體上是電暈電極K的整個長度。風道19、20不會明顯干擾電暈電極K處的電暈放電,因而也不會明顯地改變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所需的電位差。風道19和20對電暈電極K也可以起到激勵電極的作用。激勵電極的方式與前面所述的相同,即風道19、20至少要在最接近電暈電極K的部分用導電材料或半導電材料制造,并將該部分接到比電暈電極K的電位稍低的電位上。
圖13和14所示的結構與圖1、2或圖12所示的結構具有大體上相同的優點。
可以理解,所設置的弧形靶電極的數量可以不止兩個,比如可以三個或四個。另一方面還可以理解,靶電極也可以相互不同的方法構成并可與空氣處理裝置組合(如前所述)。例如圖13所示實施例的靶電極M1,M2可分別與反射電極元件R1和R2組合(參看圖3)。還可以理解,空氣處理裝置還可以設置在作為氣流入口的空間14內其鄰近處。在以圖13或14所示方式構成的系統中,最好是封閉系統的軸向端部,以防止空氣通過該端部流入。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處理系統,包括一個電暈電極(K)和至少一個與該電暈電極隔開設置,并可透過空氣的靶電極(M),還包括一個直流電源(3),它的一極接到電暈電極上,另一極接到靶電極上,該系統中,電暈電極的形狀、電暈電極和靶電極之間的電位差和距離等條件使得在電暈電極處能出現產生電暈放電的空氣離子,其特征是,至少有一個靶電極(1)基本對稱地設置在電暈電極(K)周圍,并圍繞排列在一個與該電暈電極同軸的圓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至少有一個靶電極(1)在所述圓的整個圓周上延伸。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至少有一個靶電極(1)有一個大體上呈圓柱形的擴展范圍。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確靶電極包括有幾個相互獨立的部件(M1,M2),這些部件相互間具有相同的電位,并圍繞著所述圓的圓周相互隔開設置。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靶電極部件(M1,M2)是圓弧形的并有一圓周方向延伸部分,該延伸部分與圍繞所述圓的靶電極相鄰部分之間的空間(14)的圓周方向延伸部分大致相等。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靶電極部件(M1,M2)具有大體上是局部圓柱形的延伸部分。
7、按照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靶電極部件(M1,M2)的曲率半徑小于靶電極到電暈電極(K)的徑向距離。
8、按照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電暈電極(K)呈導線的形式,并定位在與所述圓的中心軸線大致相重合的位置。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導線形的電暈電極(K)的長度大于靶電極(M)的軸向延伸長度。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借助于設置在靠近電暈電極(K)處,并裝有化學活性物質的元件(8、21)能吸收或催化分解電暈放電產生的有害氣體物質。
11、按照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通過裝置將緊靠電暈電極(K)附近的空氣分離排走并同時排走由電暈放電產生的有害氣體物質,還可回收排走的空氣和混在該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物質。
12、按照權利要求8和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裝置包括有一根與抽風裝置相連的管(9),管的一端對著導線形電暈電極(K)一端的軸向延伸處。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統還包括有一根管(10),它與一個壓縮空氣源相連,管(10)的一端沿軸向對著所述電暈電極(K)的另一端,以這種方式引導氣流或空氣沿電暈電極流動。
14、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有一個壁上帶孔的管(11),該管與一抽風裝置相連,并且與所述圓的中心軸線同軸延伸,該系統的特征還在于,其電暈電極包括有若干導線式的電極元件(K),它們與所述管(11)平行,并排列在管(11)的周圍。
15、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有若干壁上有孔的管(16),它們連接到一個抽風裝置上,并與電暈電極(K)平行地排列在電暈電極周圍。
16、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有裝置(19),用于將空氣從垂直于電極縱向位置的一側吹過電暈電極(K),該系統還包括有裝置(20),用于在電暈電極(K)的另一側以大體上垂直于電暈電極縱向的方向將吸引的空氣排走。
17、按照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通過鄰近于靶電極(M)并位于靶電極徑向外側的處理裝置,以處理大體上從靶電極徑向吹出的空氣。
18、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通過一個位于圓柱狀靶電極(M)相應軸向開口端處的空氣處理裝置處理大體上沿軸向通過該開口端而進入靶電極的氣流。
19、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通過設置在靶電極各部件(M1,M2)之間的空間(14)內的空氣處理裝置,處理基本上沿徑向通過這些空間而流入的空氣。
20、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包括有若干具有輔助電暈電極的圓柱狀靶電極(12),它們圍繞一個公共軸設置并沿軸向相互隔開,這樣便在相鄰靶電極之間形成一環狀空間,該系統中的空氣處理裝置(13)設置在各現狀空間內,用于處理基本上沿徑向通過所述空間的氣流。
21、按照權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空氣處理裝置靠機械、靜電或化學等手段凈化氣流和/或改變空氣的溫度。
22、按照權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其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之間的徑向距離至少是5cm,最好是至少8cm。
23、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其圓柱狀靶電極(M)的兩個軸向端是開口的;靶電極的軸向長度與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2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柱狀靶電極(M)的一個軸向端部是以氣密方式封閉的;靶電極的軸向長度與電暈電極(K)和靶電極(M)之間的徑向距離的一半基本相等。
全文摘要
四色間諜國際象棋是文娛品。本棋四方作戰、四方四色各異,每方含有16枚兩面兩色各異,兩面都具有同一國際象棋的各種棋名的棋子,棋盤由混戰區、四個單邊國際象棋棋盤組合而成。外形呈不規則“+”字型。本棋不僅有敵、我兩方,而且還存在敵之友、我之友兩方,還可以用“間諜”方式變敵為我,指揮對方棋子襲擊對方重點目標,也可俘獲對方棋子變敵為我。需多方位協同作戰,本棋變化多端,對局能產生特殊的興趣。
文檔編號B03C3/40GK1038414SQ8810365
公開日1990年1月3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17日
發明者鄧駿 申請人:鄧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