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包括爐體(1)、爐膛(2)、爐橋(3);本實用新型爐體(1)為圓形筒體,外直徑D1為1250㎜~1350㎜,其筒體頂部為弧形面,底部為平面;爐體(1)設置為夾層(4),夾層內壁的內徑D2為1050㎜~1150㎜;所述夾層分別連接有進水管(5)、出水管(6);加煤孔(7)設在爐體(1)頂部正中,采用封蓋(19)密封;爐橋(3)設在爐膛(2)下方;爐膛(2)至爐橋(3)起到加煤孔孔底,從下至上分為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三段。本實用新型具有清潔、環保的優點。褐煤氣化在常壓狀態下工作,安全可靠;氣化爐的使用壽命延長,可達6-8年。
【專利說明】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一種集團化供煤氣的褐煤制氣與燃燒爐灶裝置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原有的向企業生產的加熱設備、賓館、飯店或單位食堂等供熱,主要是采用燒煤或 燒柴油,其燃燒效率低,經濟效益不高,也造成了環境與空氣污染。所以,現在現有的用于向 企業生產的加熱設備、賓館、飯店或單位食堂的供煤氣加熱爐,采用褐煤制煤氣的燃煤氣灶 的結構,而現有褐煤制煤氣的燃煤氣灶的結構,尤其是爐膛結構,大都沒有考慮到褐煤本身 的特性和燃燒空間而進行設計;褐煤燃燒分為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三層;由于褐煤所含 的揮發成份在干餾層段發生干餾,產生焦油、輕質油,甲烷及H2S等物質,同時還隨煤氣帶出 部分灰塵及褐煤所蒸發的水蒸氣,水蒸氣會降低煤氣的熱值,對燃燒不利,焦油及H2S屬有 害物質,焦油有異味難聞,燃燒產生積碳,易堵塞燃燒器,H2s燃燒生成so2,氣味不僅嗆人, 而且對燃燒器具有腐蝕作用。所以現有的褐煤燃煤氣灶,燃燒熱值尚不高,燃煤氣灶常會被 焦油堵塞,燃煤氣灶本身也因受到雜質氣體的腐蝕而縮短使用壽命。尤其是爐膛的儲煤空 間和燃燒空間,其空間的機構形狀和尺寸會完全影響到褐煤燃燒產氣的效率,多大直徑的 爐膛,應該各自配多深的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這是有最佳值可尋的。而對于向企業生產 的加熱設備、賓館、飯店或單位食堂的供煤氣加熱爐,在完成最佳外形和內部結構尺寸后, 讓褐煤在爐膛內的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分別設置為多高的距離,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 的。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沒有合適地考慮 爐膛的結構設置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使所制得的褐煤氣燃燒充分,焦油、H2S氣體含量 極低的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
[0004]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 -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包括爐體、爐膛、爐橋;本實用新型爐體為圓形筒體,夕卜 直徑D1為1250mm?1350mm,其筒體頂部為弧形面,底部為平面;爐體設置為夾層,夾層內 壁的內徑D2為1050mm?1150mm;所述夾層分別連接有進水管、出水管;加煤孔設在爐體頂 部正中,采用封蓋密封;爐橋設在爐膛下方;爐膛至爐橋起到加煤孔孔底,從下至上分為燃 燒層、干餾層、還原層三段,其中燃燒層高度A為280mm?320mm,設為錐形段,其錐度α為 28。?35° ;干餾層高度Β為580醒?620醒,設為喇叭段,其開擴角度β為10°?15° ; 還原層高度C為580mm?620mm,設為直筒段;其中燃燒層夾層內壁設為錐形,錐度角α為 37°?42° ;在燃燒層位于爐橋上30mm?60mm處環設有35?45根進風管,進風管與環 形進風腔連接,在環形進風腔上開設有進風口。
[0006] 本實用新型在夾層底部連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設有排污閥;在夾層頂部設有蒸 汽出口。
[0007] 本實用新型在爐體上位于爐橋下方連接有封火管,封火管上設有封火閥。
[0008] 本實用新型煤氣出口設置在爐體頂部的弧形面上。
[0009] 本實用新型將爐橋設置為連接搖灰軸并由搖灰桿通過與搖灰軸傳動嚙合操縱的 能夠翻轉的結構。
[001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位于爐膛內的褐煤從下至上分為燃燒層、干餾層、還 原層三段,根據褐煤的性質和燃燒特性。能使爐子褐煤充分制得褐煤氣體;燃燒層錐度α 為28°?35°,利于煤灰下泄;干餾層喇叭段其開擴角度β為10°?15°,利于褐煤儲量 和充分干餾。本實用新型燃燒避效率極高,具有焦油、H2S氣體含量極低的顯著優點。例如 某公司1250萬大卡導熱油爐,原燒柴油24小時燒油2. 5噸,而改采用本實用新型后,24小 時只燒褐煤4噸,褐煤約0. 52元/Kg,柴油價格8. 5元/Kg;這一比較差別很大,燃料費用 是燒柴油的近八分之一。以1噸煤鍋爐為例,直接燒煤時每小時耗標準煤180_200Kg,采用 本實用新型后,每小時耗褐煤130_150Kg,褐煤的價格遠低于有煙煤或無煙煤,褐煤約0. 52 元/Kg,則150KgX0. 52元=78元。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本實用新型褐煤在密閉的氣化 爐內鼓風燃燒,產生出煤氣,將煤氣引入到導熱爐內,代替煤燃燒加熱。由于煤是在密閉的 夾層水冷金屬爐內產生:煤--氣轉化反應,故轉化效率高,并且無煙塵、灰塵、煤焦油等污 染,每噸煤只產生30Kg左右煤渣,具有清潔、環保的優點。褐煤氣化在常壓狀態下工作,安 全可靠;氣化爐的使用壽命延長,可達6-8年。
[0011]本實用新型在節能方面效果突出:褐煤氣化率達85 %,褐煤氣充分燃燒,熱效率 超過80 %,與傳統鍋爐及柴油、液化氣、管化氣、管道燃氣灶具相比,節約燃料成本達50 % 以上。
[0012]本實用新型在高效上得到充分發揮:火力強,火焰高度可達600mm,持續火溫 1100-1200。。。
[0013] 本實用新型在環保上合格:采用全封閉氣化技術,減少95 %煙塵排放,達到國家 一類區標準,林格曼黑度0-1級。
[0014] 本實用新型安全:常壓產品,非壓力容器;煤氣即產即用,不存儲,無泄漏。一次加 煤可保證連續供氣使用6小時以上,可全天運行。
[0015]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內容。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7] 圖中標號為:爐體(1)、爐膛(2)、爐橋(3)進水管(5)、出水管(6)加煤孔(7)進風 管(8)環形進風腔(9)進風口( 10)排污管(11)排污閥(12)封火管(13)封火閥(14)煤氣 出口(15)蒸汽出口(16)搖灰軸(17)搖灰桿(18)封蓋(19)。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包括爐體1、爐膛2、爐橋3 ;本實用新型爐體1為圓形 筒體,外直徑D1為1250mm?1350mm,其筒體頂部為弧形面,底部為平面;爐體1設置為夾 層4,夾層內壁的內徑D2為1050mm?1150mm;所述夾層分別連接有進水管5、出水管6 ;力口 煤孔7設在爐體1頂部正中,采用封蓋19密封;爐橋3設在爐膛2下方;爐膛2至爐橋3 起到加煤孔孔底,從下至上分為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三段,其中燃燒層高度A為280mm? 320mm,設為錐形段,其錐度α為28°?35° ;干餾層高度B為580mm?620mm,設為喇叭 段,其開擴角度β為10°?15° ;還原層高度C為580IM?620mm,設為直筒段;其中燃燒 層夾層內壁設為錐形,錐度角α為37°?42° ;在燃燒層位于爐橋3上30mm?60mm處環 設有35?45根進風管8,進風管8與環形進風腔9連接,在環形進風腔9上開設有進風口 10。
[0019] 本實用新型在夾層4底部連接有排污管11,排污管11上設有排污閥12 ;在夾層4 頂部設有蒸汽出口 16。
[0020] 本實用新型在爐體1上位于爐橋3下方連接有封火管13,封火管13上設有封火閥 14。
[0021] 本實用新型煤氣出口 15設置在爐體1頂部的弧形面上。
[0022] 本實用新型將爐橋3設置為連接搖灰軸17并由搖灰桿18通過與搖灰軸17傳動 嚙合操縱的能夠翻轉的結構。
【權利要求】
1. 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包括爐體(1)、爐膛(2)、爐橋(3);其特征是,爐體(1)為 圓形筒體,外直徑D1為1250mm?1350mm,其筒體頂部為弧形面,底部為平面;爐體(1)設 置為夾層(4),夾層內壁的內徑D2為1050mm?1150mm;所述夾層分別連接有進水管(5)、 出水管(6);加煤孔(7)設在爐體(1)頂部正中,采用封蓋(19)密封;爐橋(3)設在爐膛(2) 下方;爐膛(2)至爐橋(3)起到加煤孔孔底,從下至上分為燃燒層、干餾層、還原層三段,其 中燃燒層高度A為28〇mm?320mm,設為錐形段,其錐度α為28°?35° ;干餾層高度B 為580醒?620醒,設為喇叭段,其開擴角度β為10°?15° ;還原層高度C為580醒? 620mm,設為直筒段;其中燃燒層夾層內壁設為錐形,錐度角α為37°?42° ;在燃燒層位 于爐橋(3)上30mm?60mm處環設有35?45根進風管(8),進風管(8)與環形進風腔(9) 連接,在環形進風腔(9 )上開設有進風口( 10 )。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其特征是,在夾層(4)底部連接有 排污管(11),排污管(11)上設有排污閥(12);在夾層(4)頂部設有蒸汽出口(16)。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其特征是,在爐體(1)上位于爐橋 (3)下方連接有封火管(13),封火管(13)上設有封火閥(1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其特征是,煤氣出口(15)設置在爐體 (1)頂部的弧形面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常壓節能褐煤氣化爐,其特征是,將爐橋(3)設置為連接 搖灰軸(17)并由搖灰桿(18)通過與搖灰軸(17)傳動嚙合操縱的能夠翻轉的結構。
【文檔編號】C10J3/66GK203866262SQ201420245648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陳元生 申請人:云南天驕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