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包括:主風管道,用于主風空氣通過;氧氣控制器,用于控制氧氣的流量和壓力;氧氣分布器,包括至少一個氧氣分布管道,氧氣分布管道插設于主風管道中,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端部與氧氣控制器連通,其第二端部封閉,氧氣分布管道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微孔,微孔用于使氧氣分布管道中的氧氣均勻射入到主風管道中。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通過氧氣控制器可以實現氧氣的穩流及穩壓,調節后的氧氣再進入到氧氣分布器中,并通過氧氣分布管道上的微孔噴射進入到主風管道中與主風空氣混合,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結構簡單,經過流量調節和壓力調節后的氧氣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與主風空氣均勻混合。
【專利說明】
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催化裂化系統裝置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背景技術】
[0002]催化裂化(FCC,Riser Catalytic Cracking)是我國原油二次加工中最重要的加工過程,是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主要生產手段,在煉油廠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0003]催化裂化是重油原料在高溫和催化劑的作用下使重質油發生裂化反應,轉變為裂化氣、汽油和柴油等的過程。以減壓餾分油、焦化柴油和蠟油等重質餾分油或渣油為原料, 在0.1?0.3MPa壓力和450?550°C溫度條件下,以及催化劑存在下,發生氣相裂解反應將大分子裂解為汽、柴油小分子油氣產物。反應產物經旋風分離器分離出夾帶的催化劑后離開反應器進入分餾系統。
[0004]催化裂化過程中,原料會發生縮合反應生成焦炭,沉積在催化劑的表面上,致使催化劑的活性下降;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應后,必須燒去催化劑上的焦炭以恢復其活性。催化裂化的催化劑再生在再生器內連續進行,即待生劑連續送進再生器再生,再生后催化劑連續返回反應器參與反應。
[0005]傳統的催化劑裂化技術一般采用空氣(又稱主風空氣)燃燒催化劑的殘炭,由于空氣中有效燃燒氣體成分氧含量低,所以嚴重限制再生器的處理負荷。如果能適當提高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則可以顯著提高再生器的燒焦強度和處理能力。而提高氧氣在主風空氣中的濃度的關鍵是氧氣和空氣的均勻混合,如果混合不好,導致局部氧濃度過高,使再生器內催化劑局部過燒,燒結降低活性,不僅不能起到提升負荷的目的,而且影響裝置的平穩運行。
[0006]專利號為ZL201310366625.5,主題名稱為煉油催化劑富氧再生方法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氧氣在主風空氣的混合器結構,即以常規三通的形式注入氧氣,然后再在管道的下游安裝葉輪是分布器,幫助進行氧氣和主風空氣的混合。但是,這種混合裝置結構復雜, 另外,這種混合形式會增加主風的擾流和壓降,并且葉輪的離心力會將氣體甩向主風管壁, 這不僅會增加管壁的磨損,而且會導致管壁處的氧濃度偏高,增加主風管的腐蝕。
[0007]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
【申請人】致力于提供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結構簡單,并能夠使氧氣與主風空氣快速均勻混合。【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結構簡單,并能夠使氧氣與主風空氣快速均勻混合。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包括:主風管道,用于主風空氣通過;氧氣分布器,包括至少一個氧氣分布管道,所述氧氣分布管道插設于所述主風管道中,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端部與所述氧氣控制器連通,其第二端部封閉,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微孔,所述微孔用于使所述氧氣分布管道中的氧氣均勻射入到所述主風管道中。
[0010]優選地,所述氧氣分布管道與所述主風管道垂直設置。[〇〇11]優選地,所述微孔位于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與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相對,且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指向其第一側壁的方向與所述主風管道輸送主風空氣的方向相同。
[0012]優選地,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橫截面上,所述微孔所在的直徑偏離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直徑的最大角度范圍為10°?15°,所述第一直徑與所述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平行。
[0013]優選地,任意三個相鄰的所述微孔構成等邊三角形。
[0014]優選地,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直徑與所述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5?1: 20 〇[〇〇15]優選地,所述微孔分布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區域內,所述第一區域在長度方向上的中心處于所述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上。
[0016]優選地,所述微孔分布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上的第一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的長度與所述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2?7:8。[〇〇17] 優選地,所述微孔的直徑為1?l〇mm。[〇〇18]優選地,任意兩個相鄰的所述微孔的間距為所述微孔的直徑的3?7倍。
[0019]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可以實現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先通過氧氣控制器調節氧氣的流量與壓力,氧氣控制器可以實現氧氣的穩流,根據實際需要將氧氣的流量鎖定為適當數值,避免氧氣流量波動對主風空氣的富氧濃度造成偏差,從而避免了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氧氣控制器可以實現氧氣的穩壓,根據實際需要將氧氣壓力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壓力波動造成氧氣在主風空氣的濃度偏差,調節后的氧氣進一步進入到氧氣分布器中,再通過氧氣分布管道上的微孔進入到主風管道中與主風空氣混合,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結構簡單,經過流量調節和壓力調節后的氧氣可以與主風空氣實現較好的混合;
[0021]2、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與主風管道垂直設置,從而使氧氣從氧氣分布管道中流出的方向順著主風管道輸送主風空氣的方向,這樣設置有利于氧氣與主風空氣順流混合,還可以避免氧氣噴射到主風管道的管壁上對管壁造成腐蝕;[〇〇22]3、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上的微孔設置在氧氣管道的第一側壁,氧氣流出微孔的方向順著主風在主風管道中的流通方向,這樣設置可以進一步優化氧氣與主風的混合效果,還可以有效減小主風空氣的壓降;[〇〇23]4、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上的微孔的布置形式為:任意三個相鄰的微孔構成等邊三角形,這樣設置可以擴大氧氣分布管道的開孔面積,而且這種開孔方式可以使氧氣從對稱的方向流出氧氣分布管道,進一步優化氧氣與主風空氣的混合效果,減小了主風空氣的壓降;
[0024]5、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的直徑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5?1:20,若比值過小,則對氧氣的壓力降頭消耗過大,比值過大,則會增大對主風空氣的壓降;
[0025] 6、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微孔分布區域在其長度方向上的中心位于主風管道的軸線上,這樣設置可以使氧氣流出后的分布區域與主風管道中主風空氣的流通區域較好地重合,從而有利于氧氣與主風空氣的混合;
[0026] 7、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微孔分布區域的長度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2?7:8,比值過小,容易造成主風管道上下管壁附近的氧氣濃度較低,比值過大,則會造成主風管道上下管壁的腐蝕;
[0027] 8、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微孔的直徑為1?10mm,且任意兩個相鄰的微孔的間距為微孔的直徑的3?7倍,這樣設置進一步有利于氧氣在主風管道中的均勻擴散。【附圖說明】
[002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〇〇3〇]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微孔在氧氣分布管道的橫截面上的示意圖。[0〇31 ] 附圖標號說明:
[0032]主風管道10;氧氣控制器20;氧氣分布管道30,微孔31;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微孔所在直徑C,第一直徑D,最大角度P。【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〇〇34] 實施例一
[0035]實施例一公開了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包括:主風管道,用于主風空氣通過;氧氣控制器,用于控制氧氣的流量和壓力;氧氣分布器,包括至少一個氧氣分布管道,所述氧氣分布管道插設于所述主風管道中,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端部與所述氧氣控制器連通,其第二端部封閉,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微孔,所述微孔用于使所述氧氣分布管道中的氧氣均勻射入到所述主風管道中。
[0036]實施例一中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通過氧氣控制器調節氧氣的流量和壓力,調節后的氧氣進入氧氣分布器,再通過氧氣分布管道上的微孔進入到主風管道中,并與主風管道中的主風空氣有效混合。[〇〇37] 實施例二
[0038]相比于實施例一,實施例二的改進之處在于,實施例二中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與所述主風管道垂直設置。
[0039]具體的,微孔位于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與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相對,且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指向其第一側壁的方向與主風管道輸送主風空氣的方向相同。
[0040]具體的,任意三個相鄰的微孔構成等邊三角形。
[0041]具體的,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橫截面上,微孔所在的直徑偏離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直徑的最大角度范圍為10°?15°,第一直徑與所述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平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微孔的直徑很小,因此,在這里可以把微孔看成氧氣分布管道上的一個點,微孔所在直徑就是這個點與氧氣分布管道的橫截面的中心的連線。[〇〇42]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氧氣分布管道與主風管道之間的夾角可以設為其他度數, 例如30°、45°、80°或85°等;微孔還可以在氧氣分布管道上以其他形式排布。[〇〇43] 實施例三[〇〇44]相比于實施例一,實施例三的改進之處在于,實施例三中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的直徑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5?1:20。
[0045]具體的,微孔分布在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區域內,第一區域在長度方向上的中心處于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上。
[0046]具體的,微孔分布在氧氣分布管道上的第一區域,第一區域的長度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2?7:8。[〇〇47]具體的,微孔的直徑為1?10mm,且任意兩個相鄰的微孔的間距為微孔的直徑的3?7倍。[〇〇48]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富氧控制分布裝置中氧氣分布管道的直徑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第一區域的長度與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微孔的直徑以及相鄰的微孔的間距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0049]實施例四
[0050]如圖1所示,實施例四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的一種較為優選的實施例,包括:主風管道10,用于主風空氣通過;氧氣控制器20,氧氣沿著第二方向B進入到氧氣控制器20,氧氣控制器20用于控制氧氣的流量和壓力;氧氣分布器,包括至少一個氧氣分布管道30,氧氣分布管道30插設于主風管道10中,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一端部(即圖1中所示的氧氣分布管道30的上端部)與氧氣控制器20連通,其第二端部(即圖1中所示的氧氣分布管道30的下端部)封閉,氧氣分布管道30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微孔31,微孔31用于使氧氣分布管道30中的氧氣均勻射入到主風管道10中。[〇〇51]具體的,氧氣分布管道30與主風管道10垂直設置。[〇〇52]具體的,微孔31位于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一側壁(也就是圖1中所示的氧氣分布管道30的右側壁),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一側壁與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二側壁(也就是圖1中所示的氧氣分布管道30的左側壁)相對,且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二側壁指向其第一側壁的方向與主風管道10輸送主風空氣的方向相同,也就是圖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A。[〇〇53]具體的,任意三個相鄰的微孔31構成等邊三角形。[〇〇54]具體的,如圖2所示,在氧氣分布管道30的橫截面上,微孔所在直徑C偏離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一直徑D的最大角度抑勺范圍為10°?15°,其中第一直徑D與主風管道10的中心軸線平行。[〇〇55] 具體的,氧氣分布管道30的直徑與主風管道10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5?1:20。 [〇〇56]具體的,微孔31分布在氧氣分布管道30的第一區域內,第一區域在長度方向上的中心處于主風管道10的中心軸線上。
[0057]具體的,微孔31分布在氧氣分布管道30上的第一區域,第一區域長度與主風管道 10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2?7:8。[〇〇58]具體的,微孔31的直徑為1?10mm,任意兩個相鄰的微孔31的間距為微孔31的直徑的3?7倍。
[0059]示例性的,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的具體實施例四的應用情況如下:
[0060]先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氧氣控制器20調節氧氣的流量以及壓力,使氧氣的流量及壓力均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然后再將調節后得到的高濃度氧氣通入到氧氣分布器中,氧氣再通過氧氣分布管道30上的微孔31順流進入到主風管道10中,高濃度氧氣對主風空氣產生剪切和快速混合,在不增加主風空氣的壓降的情況下,在主風管道10的一定范圍內(例如10 個主風管道管徑內)與主風空氣混合,富含氧氣的主風空氣再進入到再生器中進行進一步地處理。
[0061]本實用新型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結構簡單,氧氣與主風空氣的混合效果好,且主風空氣的壓降小,還可以有效避免氧氣對主風管道的腐蝕。
[006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風管道,用于主風空氣通過;氧氣控制器,用于控制氧氣的流量和壓力;氧氣分布器,包括至少一個氧氣分布管道,所述氧氣分布管道插設于所述主風管道中, 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端部與所述氧氣控制器連通,其第二端部封閉,所述氧氣分布管 道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微孔,所述微孔用于使所述氧氣分布管道中的氧氣均勻射入到所述主 風管道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分布管道與所述主風管道垂直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位于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側壁與所述氧 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相對,且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二側壁指向其第一側壁的方向與所 述主風管道輸送主風空氣的方向相同。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橫截面上,所述微孔所在的直徑偏離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 直徑的最大角度范圍為10°?15°,所述第一直徑與所述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平行。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三個相鄰的所述微孔構成等邊三角形。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直徑與所述主風管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5?1:20。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分布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的第一區域內,所述第一區域在長度方向上的中心 處于所述主風管道的中心軸線上。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分布在所述氧氣分布管道上的第一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的長度與所述主風管 道的直徑的比值范圍為1:2?7:8。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直徑為1?1 〇_。10.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富氧控制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任意兩個相鄰的所述微孔的間距為所述微孔的直徑的3?7倍。
【文檔編號】C10G11/00GK205603527SQ201620328156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馬洪璽, 張文軍
【申請人】上海藍科石化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