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水平軸風力發電機 的風葉結構。
,狄<
風力發電機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環保節能發電設施,現有水平軸風力 發電機的風葉,多為平板式結構,接收風力不充分,風力發電效果不理想, 有待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水平軸風 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能充分接收利用風力,發電效果良好。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發 電機主軸前端裝有輪轂,其邊緣帶上等分360°連有三個一體成型的風葉, 由玻璃鋼制成,風葉整體為錐形,從錐頭到錐尾為按比例逐漸縮小,風葉背 面為弧形面,正面受風面兩端分別"i更有一個弧形回鉤。
如上所述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風葉與邊緣帶之間的連接, 為與垂直方向呈15-30°角傾斜連接。
上述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由于風葉上設有弧形回鉤,且風葉 與輪轂之間傾斜連接,使風葉能充分接收利用風力,即使在微風狀態下都能 快速旋轉,從而實現風力發電的良好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優點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l是所述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圖2^L葉的立體放大圖; 圖3 AX葉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一圖3,提供一種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發電機主軸前 端裝有輪轂l,其邊緣帶2上等分360。連有三個一體成型的風葉3,由玻璃 鋼制成,風葉3整體為錐形,從錐頭到錐尾為按比例逐漸縮小,這樣制成的 風葉3重量輕、體積小,能減少旋轉中受到的空氣阻力。風葉3背面為弧形 面,正面受風面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弧形回鉤4、 5,均用以接收風力。
參見
圖1,風葉3與邊緣帶2之間的連接,為與垂直方向呈15。角傾斜 連接。這里所說的傾斜角度,實際可設定在15° -30。之間。這樣,當自然 界的微風或強風吹向風葉時,風力會沿受風面流向兩個弧形回鉤4、 5,風力 最終接收點落在兩個弧形回鉤4、 5內,兩個弧形回鉤4、 5受力,即帶動風 葉3快速旋轉,同時,根據空氣力學原理,由于風葉3背面為弧形面,風葉 3旋轉中,流到風葉3正背面的空氣氣流存在壓力差,這種氣流壓力差會形 成沿風葉3正面受風面向背面方向的升力,能進一步推動風葉3的快速旋轉, 綜上所述,由于風力得到了充分的接收利用,從而良好地實現了風力發電。 而如果風葉3與邊緣帶2的連接,為垂直方向連接,則受風面各處幾乎受力 均勻,風力接受點幾乎均勻落在受風面各處,風葉3最多只會產生輕微搖擺, 而不可能快速旋轉,也就不可能達到風力發電之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可廣 泛適用于500KW、 1. 0廳、1.5 MW和2. 0匿等現有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組。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凡與本實用新型類似的結構及 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其特征在于發電機主軸前端裝有輪轂(1),其邊緣帶(2)上等分360°連有三個一體成型的風葉(3),由玻璃鋼制成,風葉(3)整體為錐形,從錐頭到錐尾為按比例逐漸縮小,風葉(3)背面為弧形面,正面受風面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弧形回鉤(4、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其特征在于 風葉(3)與邊緣帶(2)之間的連接,為與垂直方向呈15-30。角傾 斜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發電機主軸前端裝有輪轂,其邊緣帶上等分360°連有三個一體成型的風葉,由玻璃鋼制成,風葉整體為錐形,從錐頭到錐尾為按比例逐漸縮小,風葉背面為弧形面,正面受風面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弧形回鉤,風葉與邊緣帶之間的連接,為與垂直方向呈15-30°角傾斜連接。上述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葉結構,由于風葉上設有弧形回鉤,且風葉與輪轂之間傾斜連接,使風葉能充分接收利用風力,即使在微風狀態下都能快速旋轉,從而實現風力發電的良好效果。
文檔編號F03D11/00GK201241787SQ20082005190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7日
發明者肖偉南 申請人:肖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