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的齒輪潤滑的齒輪潤滑油路。
背景技術:
目前機體上設計的齒輪滑動軸承取油潤滑的方式都是采用內部機加工鉆孔的方式,通過鉆孔與主油道連接,形成封閉的油路。圖6是根據現有技術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示意圖。圖7是根據現有技術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剖視示意圖。如圖6和圖7所示,現有技術的齒輪油道5是需要通過機加工在發動機機體上鉆孔加工形成的,這就導致現有技術存在下列缺點:1.油孔需要機加工,浪費材料及會導致生產效率緩慢,制造成本提高;2.鉆孔長度比較長,容易導致鉆刀沒有定位偏擺,導致鉆刀斷裂。
如何解決齒輪潤滑油路設計上依賴機加工,造成的成本高,節拍慢,工藝性差的問題已成為本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機加工鉆孔,并可以對多個位置齒輪進行有效潤滑的齒輪潤滑油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齒輪潤滑油路,應用于發動機的齒輪潤滑,齒輪潤滑油路包括油槽鑄造于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面,油槽連接發動機機體主油道;齒輪室蓋板密封蓋合于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齒輪室蓋板與油槽閉合形成齒輪潤滑油路。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齒輪室蓋板還包括至少一個通孔,通孔一端連接齒輪潤滑油路,另一端對應需要潤滑的齒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油槽鑄造形成,無需機加工步驟;2.減少鉆孔,節約成本;3.可以對多個位置齒輪進行有效潤滑。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機體和齒輪室蓋板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機體和齒輪室蓋板貼合后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機體和齒輪室蓋板貼合后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根據現有技術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現有技術發動機機體的齒輪安裝端的剖視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油槽-1,2-齒輪室蓋板,21-通孔,3-發動機機體,4-主油道,5-現有技術的齒輪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如圖1至圖5所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齒輪潤滑油路,應用于發動機的齒輪潤滑,齒輪潤滑油路包括油槽1鑄造于發動機機體3的齒輪安裝端面,油槽1連接發動機機體主油道4;齒輪室蓋板2密封蓋合于發動機機體3的齒輪安裝端,齒輪室蓋板2與油槽1閉合形成齒輪潤滑油路。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齒輪室蓋板2還包括至少一個通孔,通孔一端連接齒輪潤滑油路,另一端對應需要潤滑的齒輪。
綜上所述,由于本發明的油槽是鑄造而成,無需像現有技術需要機加工步驟,減少了加工成本;而且取油孔是設計在齒輪室蓋板上,取油孔的長度很短,加工工藝簡單,采用此潤滑油路設計,可以對多個位置齒輪進行有效潤滑。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