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278388閱讀:3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應用于銅冶煉陰極板生產技術中關于始極片(生產陰極板的母板)的剝離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始極片的剝離依靠人工用鏟子、鐵鍬進行剝離,這種方式人工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始極片容易掉落從而造成產品被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它解決目前始極片的剝離依靠人工所存在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始極片容易掉落從而造成產品被損壞的問題。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穩固始極片的穩固機構、用于夾持始極片外的待剝離板的夾持機構和用于剝離該待剝離板的剝離機構,所述穩固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外側,所述剝離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內側。所述剝離機構主要由移動底座、垂直設置在該移動底座上的第一導向柱和第二導向柱、平行于該移動底座設置并能夠左右擺動的原動件、曲柄滑塊機構及設置在該曲柄滑塊機構頂端的輥筒組件構成;移動底座的外端設置有推動該移動底座前后移動的推動氣缸。所述曲柄滑塊機構包括第一曲柄桿與該第一曲柄桿的下端鉸接的第二曲柄桿,與該第一曲柄桿的上端鉸接的滑塊;所述曲柄滑塊機構和所述輥筒組件均是兩個;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的頂端設置一該輥筒組件;每一曲柄滑塊機構均通過其中的滑塊分別套設在第一導向柱上和第二導向柱上;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與該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的下端鉸接;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附近、通過一連接桿與該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上的輥筒組件的殼體鉸接;所述輥筒組件包括殼體、通過輥筒轉軸固定在該殼體的前后面板之間的輥筒;所述原動件包括一轉軸,該轉軸的前后兩端通過軸承與該移動底座的前后兩端聯接,同時該轉軸的位于該移動底座的前后兩端之間的部分通過花鍵與所述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二曲柄桿的下端鉸接。所述兩個曲柄滑塊機構之間通過連桿相連,該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與第二曲柄桿的下端的鉸接處。所述輥筒是多個,沿所述殼體的周向設置。所述輥筒組件的殼體的前后面板上設置有用于壓緊所述輥筒轉軸的壓緊組件,該壓緊組件由圓柱銷,一端套設在該圓柱銷上、另一端壓緊在所述輥筒轉軸上的彈簧構成,該壓緊組件設置在該前后面板上的徑向洞腔里。所述夾持機構包括第一真空吸盤、第二真空吸盤、第一泄壓閥和第二泄壓閥,該第一真空吸盤通過該第一泄壓閥與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該第二真空吸盤通過該第二泄壓閥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所述穩固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該第一氣缸的無桿側端蓋與所述第一導向柱的頂端內側連接,該第二氣缸的無桿側端蓋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的內側連接。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和第二導向柱頂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一泄壓閥通過該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所述第二泄壓閥通過該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和第二導向柱頂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一氣缸的無桿側端蓋通過該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導向柱的頂端內側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無桿側端蓋通過該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的內側連接。本發明的優點是徹底擺脫了依靠人工剝離始極片,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該裝置僅有穩固機構、夾持機構和剝離機構構成,結構簡單,操作和維護均很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圖1是實施例提供的銅始極片剝離裝置結構示意框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實施例輥筒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移動底座;2,第一導向柱;3,第二導向柱;4、5,第一曲柄桿;6、7,第二曲柄桿;8、9,滑塊;10、11,輥筒組件;12、13,連接桿;14,轉軸;15,第一氣缸;16,第二氣缸; 17,母板;18,待剝離板;19,第一真空吸盤;20,第二真空吸盤;21,推動氣缸;22,第一泄壓閥;23,第二泄壓閥;24,圓柱銷上;25,輥筒轉軸;26,彈簧;27,徑向洞腔。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本發明所提供的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包括用于穩固始極片的穩固機構、 用于夾持始極片外的待剝離板的夾持機構和用于剝離該待剝離板的剝離機構,所述穩固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外側,所述剝離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內側。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實施例2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如圖1所示,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剝離機構可以由移動底座1、垂直設置在該移動底座1上的第一導向柱2和第二導向柱3、平行于該移動底座1設置并能夠左右擺動的原動件、曲柄滑塊機構及設置在該曲柄滑塊機構頂端的輥筒組件構成;其中,曲柄滑塊機構是2個,包括第一曲柄桿4、5與該第一曲柄桿4、5的下端鉸接的第二曲柄桿6、7,與該第一曲柄桿4、5的上端鉸接的滑塊8、9。輥筒組件均也是兩個; 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8、9的頂端設置一該輥筒組件10、11 ;滑塊8分別套設在第一導向柱2上,滑塊9第二導向柱上。第一曲柄桿4、5的上端之間通過連桿30連接也即該連桿30與第一曲柄桿4、5的上端與第二曲柄桿8、9的下端的鉸接處連接。第一曲柄桿4、5的上端與滑塊8、9的下端鉸接;第一曲柄桿4、5的上端附近、通過一連接桿12、13與輥筒組件10、11的殼體鉸接;輥筒組件10、11的殼體的前后面板之間,輥筒是多個,沿殼體的周向設置。第一導向柱2和第二導向柱3的頂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則第一氣缸15、第二氣缸16、第一泄壓閥22和第二泄壓閥23分別通該第一固定塊、第二固定塊與第一導向柱2、第二導向柱3連接。由圖2不難看出,原動件包括一轉軸14,該轉軸14的前后兩端通過軸承與移動底座1的前后兩端聯接,同時該轉軸14的位于移動底座1的前后兩端之間的部分通過花鍵與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二曲柄桿6、7的下端鉸接。移動底座1的外端設置有推動該移動底座1前后移動的推動氣缸21,移動底座1的前后移動,其目的通過帶動第一導向柱2和第二導向柱3的前后移動,進而是確保剝離機構中的輥筒組件10、11上的輥筒碾壓到全部的待剝離板18,以促使該待剝離板18的曲率半徑發生變化、使其與母板17之間的粘結性降低,從而被分離。實施例3 在上述實施1例的基礎上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穩固機構由第一氣缸15 和第二氣缸16構成,參見圖1,第一氣缸16的無桿側端蓋與第一導向柱2的頂端內側連接, 該第二氣缸16的無桿側端蓋與第二導向柱3頂端的內側連接。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氣缸 15和第二氣缸16的活塞桿的外端伸出,緊壓在銅始極片即母板17的左右兩側,用于穩固母版,防止其跌落。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夾持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真空吸盤19、第二真空吸盤 20、第一泄壓閥22和第二泄壓閥23,該第一真空吸盤19通過該第一泄壓閥22與第一導向柱2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該第二真空吸盤20通過該第二泄壓閥23與第二導向柱3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待剝離板18被剝離后,手動第一泄壓閥22和第二泄壓閥23泄壓,使得待剝離板18得到釋放,以便于人工搬運該待剝離板18做好準備。如圖3所示,輥筒組件10、11的殼體的前后面板上設置有用于壓緊輥筒轉軸的壓緊組件,該壓緊組件由圓柱銷24,一端套設在該圓柱銷M上、另一端壓緊在輥筒轉軸25上的彈簧26構成,該壓緊組件設置在該前后面板上的徑向洞腔27里。本實施例提供的銅始極片剝離機構的工作過程是轉軸14順逆時針轉動,帶動第一曲柄桿4、5轉動,繼而通過第二曲柄桿6、7推動滑塊8、9沿第一導向柱2和第二導向柱 3向上滑動,同時通過連接桿12、13使得輥筒組件10、11旋轉,使得輥筒組件10、11上的各個輥筒先后碾壓待剝離板18,為了確保對待剝離板18的完全碾壓,還可同時通過設置在移動底座1后端的推動氣缸21,推動移動底座1前后移動,進而使得第一導向柱2、第二導向柱3及其上的輥筒組建10、11前后移動,實現對待剝離板18的完全碾壓。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提供的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可以作為一組獨立組件進行連接,從而組成集成裝置,可進行多片同時剝離的功效。
權利要求
1.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穩固始極片的穩固機構、用于夾持始極片外的待剝離板的夾持機構和用于剝離該待剝離板的剝離機構,所述穩固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外側,所述剝離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內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剝離機構主要由移動底座、垂直設置在該移動底座上的第一導向柱和第二導向柱、平行于該移動底座設置并能夠左右擺動的原動件、曲柄滑塊機構及設置在該曲柄滑塊機構頂端的輥筒組件構成;移動底座的外端設置有推動該移動底座前后移動的推動氣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塊機構包括第一曲柄桿與該第一曲柄桿的下端鉸接的第二曲柄桿,與該第一曲柄桿的上端鉸接的滑塊;所述曲柄滑塊機構和所述輥筒組件均是兩個;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的頂端設置一該輥筒組件;每一曲柄滑塊機構均通過其中的滑塊分別套設在第一導向柱上和第二導向柱上;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與該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的下端鉸接; 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附近、通過一連接桿與該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上的輥筒組件的殼體鉸接;所述輥筒組件包括殼體、通過輥筒轉軸固定在該殼體的前后面板之間的輥筒;所述原動件包括一轉軸,該轉軸的前后兩端通過軸承與該移動底座的前后兩端聯接,同時該轉軸的位于該移動底座的前后兩端之間的部分通過花鍵與所述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二曲柄桿的下端鉸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曲柄滑塊機構之間通過連桿相連,該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所述每一曲柄滑塊機構中的第一曲柄桿的上端與第二曲柄桿的下端的鉸接處。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輥筒是多個,沿所述殼體的周向設置。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輥筒組件的殼體的前后面板上設置有用于壓緊所述輥筒轉軸的壓緊組件,該壓緊組件由圓柱銷,一端套設在該圓柱銷上、另一端壓緊在所述輥筒轉軸上的彈簧構成,該壓緊組件設置在該前后面板上的徑向洞腔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第一真空吸盤、第二真空吸盤、第一泄壓閥和第二泄壓閥,該第一真空吸盤通過該第一泄壓閥與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該第二真空吸盤通過該第二泄壓閥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穩固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該第一氣缸的無桿側端蓋與所述第一導向柱的頂端內側連接,該第二氣缸的無桿側端蓋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的內側連接。
9.如權利要求2或7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和第二導向柱頂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一泄壓閥通過該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所述第二泄壓閥通過該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附近的內側連接。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柱頂端和第二導向柱頂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塊和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一氣缸的無桿側端蓋通過該第一固定塊與所述第一導向柱的頂端內側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無桿側端蓋通過該第二固定塊與所述第二導向柱頂端的內側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銅始極片剝離機構,包括用于穩固始極片的穩固機構、用于夾持始極片外的待剝離板的夾持機構和用于剝離該待剝離板的剝離機構,穩固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外側,剝離機構設置在該夾持機構的內側。該裝置徹底擺脫了依靠人工剝離始極片,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該裝置僅有穩固機構、夾持機構和剝離機構構成,結構簡單,操作和維護均很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
文檔編號C25C1/12GK102505131SQ20111034339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徐鴻鈞, 李國莉, 王廣收, 王有飛, 葛延 申請人: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