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供水用容器以及護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適用于將多個護墻用磚塊(block)仿照坡面重疊堆積并在各護墻用磚塊的內部填充摻土(客土)而構成的護墻、并且向用投入前述護墻用磚塊的內側的土(摻土)培育的植物提供水的供水用容器,以及具備前述護墻用磚塊以及供水用容器的護墻。
背景技術:
仿照作為施工對象的坡面,將多個矩形筒狀的護墻用磚塊,一面在各護墻用磚塊內填充填料(中込材),一面將其重疊堆積成階梯狀的護墻正在實用化。對于這樣的護墻,通過在填料的一部分中使用摻土,可以在各護墻用磚塊的摻土填充部分中培育植物,但為了順利地培育這些植物,穩定地向植物提供水是很重要的。因此,本發明者,在日本特開2000-104268號公報中,公開了如下的供水用磚塊(供水用容器)。
圖10,是展示本發明者公開的以往的供水用磚塊的使用樣態的側剖視圖,圖中,71是護墻用磚塊,81是設置在護墻用磚塊71的內部的供水用磚塊。矩形筒狀的護墻用磚塊71的后壁74比前壁72低,護墻用磚塊71的兩側壁73(73),在從前壁72向后壁74用與前壁72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只延設了預定距離后,經由設為與后壁74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的階梯部使其連結于后壁74。另外,在前壁72的底部,連結有短尺寸的底壁76。
另一方面,供水用磚塊81,除了整面有底的情況以外,設為與護墻用磚塊71大致相似的形狀,供水用磚塊81的前壁82的高度尺寸,與從護墻用磚塊71的側壁73的階梯部到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的上端為止的尺寸大致相同。另外,在供水用磚塊81的底壁86的前壁82附近的位置上,承受填充在前述護墻用磚塊71內的摻土的帶板狀的摻土承受壁87沿著底壁86的整個寬度垂直向下。
在離供水用磚塊81的前壁82的底壁86稍高一點的位置上,與底壁86平行地開設有貫通前壁82的貫通孔88。在該貫通孔88內,插通有利用毛細管上升將供水用磚塊81內的水抽上來的細繩狀的揚水部件90,揚水部件90的一端側,延伸至供水用磚塊81內的底壁86,揚水部件90的另一端側,向供水用磚塊81的外側只延伸適當距離。
并且,在仿照坡面配置的護墻用磚塊71內,在將適當大小的象栗子大小的圓石頭以及碎石等填料F薄薄地鋪滿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側,較厚地鋪滿后壁74側之后,將供水用磚塊81以載置在護墻用磚塊71的后壁74側的填料F上的方式配置,由護墻用磚塊71內的供水用磚塊81向后壁74側投入填料F直到護墻用磚塊81的前壁72的高度位置為止,同時將比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填料F大的尺寸的填料F,投入供水用磚塊81內,直到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的高度位置為止。由此,提高了間隙率,從而增大了儲存在供水用磚塊81內的水的容量,同時用填料F將揚水部件90的一端側固定在供水用磚塊81的底壁86。
在將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以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的底壁76由下段的供水用磚塊81的前壁82支撐的方式載置在這樣施工的下段的護墻用磚塊71上之后,進行與前述相同的作業,對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以及上段的供水用磚塊81進行施工。然后,在重復這樣的作業之后,通過由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供水用磚塊81、81、…向前壁72、72、…側分別投入摻土G、G、…,進行了在多段護墻用磚塊71、71、…內分別埋設了供水用磚塊81、81、…的護墻施工。
在這樣的護墻中,可以在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摻土G、G、…中分別移植植物P、P、…。另一方面,落在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摻土G、G、…上的降雨,浸透了該摻土G、G、…后儲存在埋設在下段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供水用磚塊81、81、…的內部。然后,儲存在供水用磚塊81、81、…內的雨水,利用揚水部件90的毛細管上升被抽上來,然后向護墻用磚塊71、71、…的摻土G、G、…浸透,并經由該摻土G、G、…提供給植物P、P、…。
但是,對于這種以往的供水用容器,存在以下的問題。即,雖然儲存在供水用磚塊81內的雨水,在揚水部件90內利用毛細管上升(毛管上昇)而被抽上來給摻土G,但由于這些揚水部件90利用毛細管上升可以揚水的高度尺寸,充其量是15cm左右,因此存在可以向供水用容器的外部提供的儲水量較少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揚水部件90上,存在因摻土G以及植物P的根等侵入其內部而容易發生篩眼堵塞,由此抽水能力降低的問題。另外,必須將揚水部件90的兩端部分施工成如前述那樣適當延伸的狀態,存在該施工需要時間和人工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不使用前述那樣的揚水部件也可以提供水,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進行施工作業的供水用容器以及護墻。
第1項發明,其是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的供水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
第2項發明,其特征在于,前述供水通路由貫通前述周壁的貫通孔構成。
第3項發明,其特征在于,前述取水口的下端緣部,在與前述容器本體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4項發明,其是在保護坡面的護墻用磚塊的內側投入土,從供水用容器向前述土提供水的護墻,上述供水用容器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其特征在于前述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在該供水通路內填充有利用毛細管上升進行揚水的粒狀介質。
第5項發明,其特征在于,填充土作為前述粒狀介質。
圖1是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即供水用磚塊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即供水用磚塊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即供水用磚塊的III-III線的剖視圖。
圖4是展示供水通路的其他的例子的側剖視圖。
圖5是展示本發明中的護墻的一例的側剖視圖。
圖6是實施例2中的供水部件的側剖視圖。
圖7是實施例3中的供水用容器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8是展示實施例4中的供水用容器的側剖視圖。
圖9是展示其他的供水用管部的側剖視圖。
圖10是展示本發明者公開的以往的供水用磚塊的使用樣態的側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該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
更具體地說,供水用孔,其側剖面形狀,呈具有與吐水口的高度部分相對應的一邊、和與取水口的高度部分相對應的另一邊的四邊形,進而,前述一邊的尺寸比前述另一邊的尺寸大,前述一邊的下端的位置比另一邊的下端的位置高。再者,供水用孔的吐水口以及取水口的形狀雖然最好是圓形,但也可以是多邊形。這時,供水用孔的側剖面形狀的沿著前述四邊形的上下方向成對的兩邊,可以是直線狀或曲線狀。
對于這樣的供水用容器,在供水用孔內,預先填充例如適當的粒度的土砂等,產生毛細管上升的粒狀介質。這時,在供水用孔的側剖面形狀是前述那樣的形狀的情況下,由于在施工作業中粒狀介質沿著供水用孔自然落下而被填充,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實施填充作業。另一方面,由于前述一邊的尺寸比前述另一邊的尺寸大,因此在供水用容器的鑄造時,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孔的拔模。
在該供水用容器內,將水儲存到吐水口的底部的高度位置為止。儲存在該供水用容器內的水,從處于比吐水口位置低并且浸泡在儲存水中的取水口向吐水口在供水通路內的粒狀介質中利用毛細管上升被抽上來,并從吐水口向供水用容器外提供。
這樣的供水通路,可以由貫通容器本體的周壁的貫通孔構成。這時,可以使供水用容器的構成較簡單。
另外,供水通路,也可以由貫通周壁的第1貫通孔,以及貫通設在容器本體的周壁的內面上的凸部、并與第1貫通孔連通的第2貫通孔構成,另外,還可以由貫通容器本體的周壁的貫通孔,以及與該貫通孔連通、并從周壁的內面向容器本體的底面延設的管狀部構成。由此,即便在周壁的厚度較薄的情況下,供水通路也可以確保所需的容量,并可以在內部填充足夠量的粒狀介質,因此可以擔保所需的供水量。
該供水通路的取水口,設在與容器本體的底壁內面即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上。由此,儲存在供水用容器內的大致全部的水都可以提供給外部。
另外,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也可以具備防止土從供水通路的取水口流入容器本體內的防止土流入部。由此,可以防止填充在供水通路內、產生毛細管上升的粒狀介質、即土從供水通路流入容器本體內的情況,因此可以避免在供水通路內產生阻礙毛細管上升的空隙的情況,同時可以防止容器本體的儲水量因流入內部的土而減少的情況。
進而,也可以在容器本體的取水口的周圍,設置用于固定板狀的防止土流入部的固定部。由此,在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中,可以防止在板狀的防止土流入部上發生錯位的情況。
另一方面,本發明中的護墻,在保護坡面的護墻用磚塊的內側投入土,并從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的供水用容器,向前述土提供水,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在該供水通路內,填充有利用毛細管上升揚水的粒狀介質。因而,即便不使用以往那樣細繩狀的揚水部件,也可以將儲存在供水用容器內的水提供給投入到護墻用磚塊的內側的摻土,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
另外,作為前述粒狀介質填充土。因而,在施工供水用容器時,可以使投入到護墻用磚塊的內側的摻土通過自然落下而填充到供水通路內。由此,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
(實施例1)以下,根據附圖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圖1至圖3,是本發明中的供水用容器即供水用磚塊的主視圖以及俯視圖,和III-III線的剖視圖,圖中,1是儲存水的箱型的部件本體。容器本體即混凝土制的磚塊本體1,在長方形的底壁6的周緣部上豎立設置有前壁(周壁)2、后壁(周壁)4以及兩側壁(周壁)3、3,后壁4的高度尺寸,比前壁2的高度尺寸低。
另外,兩側壁3、3,在從前壁2向后壁4,用與前壁2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只延設了適當距離(在圖3中,從前壁2的內面到后壁4的內面的距離)后,經由設為與后壁4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的階梯部,用與階梯部相同的高度尺寸延設至后壁4的外面位置。通過這樣預先在兩側壁3、3上設置與前壁2的高度尺寸相同高度尺寸的部分,可以使多個供水用磚塊縱向重疊堆積,可以在狹窄的空間內積累多個供水用磚塊。另一方面,兩側壁3、3的與前壁2的高度尺寸相同高度尺寸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是與后壁4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因此能夠盡可能地減少磚塊本體1的制造所需的原料的總量,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在磚塊本體1內的寬方向的大致中央,以將磚塊本體1的內部區分成2個區域的方式,與側壁3、3平行地豎立設置有與后壁4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的中壁5。
可是,在前述前壁2上,向前壁2的寬度方向隔開適當的距離開設有貫通該前壁2的內外面,并用于將儲存在磚塊本體1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多個(在圖2中是4個)供水用孔13、13、…,由各供水用孔13、13、…構成供水通路10、10、…。供水通路10的向前壁2外面開口的吐水口11,位于前壁2的上端附近,供水通路10的向前壁2內面開口的取水口12,位于與底壁6的內面(底面)大致相同高度上。即,吐水口11的高度位置,比取水口12的高度位置高。
另外,供水通路10,其側剖面形狀,呈具有與吐水口11的高度部分相對應的一邊,和與取水口12的高度部分相對應的另一邊的四邊形,吐水口11的高度尺寸比取水口12的高度尺寸大。即,前述四邊形的上邊的豎起角度α2比下邊的豎起角度α1大。由此,在供水用磚塊的鑄造時,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孔13的拔模。
另一方面,這樣,供水通路10,成為其內徑從前壁2的外面側上部向內面側下部逐漸變小的大致擴音器形,在施工作業中,土砂這樣產生毛細管上升的粒狀介質通過自然落下而被填充在供水通路10內。因而,可以更容易地進行供水用磚塊的施工作業。
再者,供水通路10,前述側剖面的下邊的豎起角度α1最好是大致30度或其以上。由此,可以擔保前述粒狀介質的自然落下。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供水通路10的吐水口11,其一部分也可以掛在前壁2的上面。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如前述,供水通路10的側剖面形狀呈四邊形,該四邊形的上下兩邊是直線狀,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彎曲狀。
在磚塊本體1的內部,為了防止后述摻土從各供水用孔13、13、…流入磚塊本體1的內部,金屬板狀的擋止部件21、21、…分別與取水口12、12、…相對配置,在從底壁6的取水口12、12、…隔開稍許距離的位置上,分別設有用于固定擋止部件21、21、…的四棱錐臺形的凸部15、15、…。并且,在形成在各凸部15、15、…和前壁2之間的槽狀的間隙內,分別嵌合有擋止部件21、21、…,從而固定擋止部件21、21…的面內方向。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通過設在底壁6上的凸部15嵌合固定擋止部件21,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底壁6上預先設置內嵌擋止部件21的槽部,并將擋止部件21內嵌固定在該槽部內,或者在前壁2的取水口12的周圍,預先設置固定支撐擋止部件21的夾子部,并由該夾子部內嵌固定擋止部件21。由此,由于將擋止部件21固定在磚塊本體1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實施后述的供水用磚塊的施工作業。
可是,由于在擋止部件21和前壁2的內面之間沒有實施密封處置,因此即便在將擋止部件21抵接在前壁2的內面上的情況下,儲存在磚塊本體1內的水,也從擋止部件21和前壁2的內面的間隙很容易地浸入供水通路10內。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將擋止部件21設為整體的板狀,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擋止部件21的與前述取水口12相對置的部分上,開設1個或多個貫通孔。由此,可以增大浸入供水通路10內的水的量。再者,在該貫通孔的直徑較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將片狀的擋止部件與貫通孔相對配置。由此,可以防止供水通路10內的摻土通過前述貫通孔從供水通路10流入磚塊本體1內的情況。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雖然與供水通路10的取水口12相對地配置擋止部件21,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代替擋止部件21,也可以用適當尺寸的多個小石子堵塞取水口12。由此,可以防止摻土流入磚塊本體1內,同時可以利用各小石子的間隙,使磚塊本體1內的水向供水通路10內流通。
可是,前述后壁4的高度,與設在前壁2上的供水通路10的吐水口11的底部的高度大致相同。假設,在使后壁4的高度比吐水口11的底部的高度高的情況下,暫時停留在比磚塊本體1內的吐水口11的底部高的部分的水,由于這部分的水壓,在短時間內從供水通路10被排出到外部,直到達到吐水口11的底部的高度為止。因而,即便使后壁4的高度比吐水口11的底部的高度高,供水用磚塊的實質上的儲水量也沒有增大。另一方面,如本實施例這樣,在使后壁4的高度與吐水口11的底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制造磚塊本體1所需的原料,制造成本較低。
圖5,是展示本發明中的護墻的一例的側剖視圖,圖中,71是護墻用磚塊。如圖5所示,在底壁6的前壁2附近的位置上,沿著底壁6的大致整個寬度配設有承受填充在護墻用磚塊71內的摻土G的帶板狀的摻土承受壁7。
在仿照坡面配置的護墻用磚塊71內,將適當大小(例如,直徑約20mm~40mm)的碎石等填料F薄薄地鋪滿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側,并較厚地鋪滿后壁74側之后,將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以載置在護墻用磚塊71的后壁74側的填料F上的方式配置,由護墻用磚塊71內的供水用磚塊將填料F投入后壁74側,直到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的高度位置為止,同時將與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填料F相同尺寸的填料F,投入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內,直到護墻用磚塊71的前壁72的高度位置為止。
再者,投入供水用磚塊內的填料F的尺寸,也可以比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填料F的尺寸大。這時,由于填料F內的間隙較大,因此供水用磚塊內的儲水量較多。另一方面,在使投入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內的填料F的尺寸,和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填料F的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在施工作業中,不變更填料F的種類就可以進行作業,作業效率較高。
在將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以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的底壁76由下段的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的前壁2支撐的方式載置在這樣施工的下段的護墻用磚塊71上之后,進行與前述同樣的作業,對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以及上段的供水用磚塊進行施工。然后,在重復這樣的操作之后,通過由各護墻用磚塊71、7l、…內的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1、…分別向前壁72、72、…側投入摻土G、G、…,對在多段護墻用磚塊71、71、…內分別埋設了供水用磚塊的護墻進行施工。
這時,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摻土G通過自然落下,進入供水用磚塊的供水通路10內,并被填充在那里。在填充在供水通路10內的摻土G中,形成適當的間隙,由該間隙產生毛細管上升。因而,不用在供水通路10內插入產生毛細管上升的其他的部件,就可以利用毛細管上升將儲存在磚塊本體1內的水從供水通路10提供給外部。另外,由于投入護墻用磚塊71內的摻土G通過自然落下而被填充在供水通路10內,因此供水用磚塊的施工作業較容易。
在這樣的護墻中,可以在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摻土G、G、…內分別移植植物P、P、…。另一方面,落向上段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摻土G、G、…上的降雨,向該摻土G、G、…內浸透后,儲存在分別埋設在下段的護墻用磚塊71、71、…內的供水用磚塊的磚塊本體1、1、…內。然后,儲存在供水用磚塊內的雨水,利用填充在供水通路10、10、…內的摻土G、G、…的毛細管上升被抽上來,然后向護墻用磚塊71、71、…的摻土G、G、…浸透,并經由該摻土G、G、…提供給植物P、P、…。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展示了向供水用磚塊的供水通路10內填充摻土G的情況,但本發明不限于此,當然也可以在供水通路10內插通細繩狀的揚水部件。這時,由于在傾斜的供水通路10內插通有揚水部件,因此可以避免水部件的揚水作用因填料F的壓迫而被抑制的情況。
(實施例2)圖6是實施例2中的供水用磚塊的側剖視圖,展示了代替圖3所示的平板狀的擋止部件21而使用L字狀的擋擋止部件22的情況。再者,圖中,對與圖3相對應的部分標以相同的標號而省略說明。
磚塊本體1的前壁2內面,相對于底壁6大致成直角,在與底壁6的前述取水口12(12、…)相連的部分上,分別設有矩形的凹部16(16、…)。并且,將金屬板彎曲成L字狀而形成的擋止部件22(22、…),分別以使擋止部件22(22、…)的縱部分與取水口12(12、…)相對置,使面臨取水口12(12、…)的周圍部分與前壁2的內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使擋止部件22(22、…)的底部分分別嵌合在設在底壁6上的前述凹部16(16、…)內,從而將擋止部件22(22、…)固定在凹部16(16、…)內。
由此,可以防止土砂等從供水通路10(10、…)流入磚塊本體1內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擋止部件22被固定在磚塊本體1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實施供水用磚塊的施工作業。
(實施例3)圖7是展示實施例3中的供水用容器的使用樣態的立體圖,圖中,60是寬方向的尺寸比進深方向的尺寸長的橫長箱狀的種植機(プランタ),30是裝入種植機60內的供水用容器。合成樹脂制的供水用容器30的容器本體31,成與種植機60同樣的橫長箱狀,其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寬方向的尺寸分別與種植機60的高度尺寸以及寬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其進深方向的尺寸是種植機60的進深方向的尺寸的1/10~3/10左右。再者,容器本體31不限于前述各尺寸,只要是可以裝入種植機60內的尺寸即可。
在容器本體31的前壁32的上端附近的位置上,構成多個(圖7中是2個)供水通路40、40,向前壁32的寬方向隔開適當的距離開設有貫通前壁32的第1貫通孔41、41,在前壁32的外面分別開設有供水通路40、40的吐水口43、43。在容器本體31的前壁32的內面側,也是與第1貫通孔41、41相對應的部分上,設有從底壁36跨到前壁32的大致上面高度的位置的四棱柱狀的凸部38、38。在兩個凸部38、38的與后壁34相對的面上,分別以與容器本體31的底面大致成為相同高度的方式開設有供水通路40、40的取水口44、44,在兩個凸部38、38上,開設有使其與和取水口44、44相對應的第1貫通孔41、41連通的第2貫通孔42、42。并且,兩個取水口44、44由擋止部件45、45堵塞。再者,在該擋止部件45上,除了板材以外,還可以使用網眼材料或多孔質材料等柵網。
對于這樣的供水用容器30,在將容器本體31以容器本體31的后壁34與種植機60的長邊側的周壁內面相對置的方式裝入種植機60內后,在種植機60內投入摻土。這時,投入種植機60內的摻土的一部分,被從供水用容器30的吐水口43、43填充到供水通路40、40內。然后,在容器本體31內注入水,直到吐水口43、43的大致底部位置為止。由此,儲存在容器本體31內的水,利用填充在供水通路40、40內的粒狀介質即摻土的毛細管上升,被從取水口44、44抽向吐水口43、43,從吐水口43、43提供給種植機60內的摻土。這時,為了防止在種植機60內的底部滯留超過所需的水,最好在種植機60的底部預先開設排水用的孔。
這樣,由于供水通路40、40以貫通凸部38、38的方式設置,因此即便是前壁32的厚度較薄的容器本體31,也可以在供水通路40、40內充分地填充摻土等粒狀介質,并可以保持所需的毛細管上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從供水用容器30慢慢地向種植機60內的摻土提供水,因此即便不是每天向種植機60內的摻土提供水,摻土內的植物也能順利地生長。
(實施例4)圖8是展示實施例4中的供水用容器的側剖視圖,代替圖7所示的凸部38,設有供水用管部52。再者,圖中對與圖7所示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標以相同的標號而省略說明。
如圖8所示,在容器本體31的前壁32的上端附近,開設有與吐水口53(53)連通并且貫通前壁32的貫通孔51(51),還延設有從前壁32的內面的貫通孔51(51)的周圍向容器本體31的底面適當傾斜,并用于將儲存在容器本體31內的水提供給容器本體31外部的供水用管部52(52)。并且,在供水用管部52(52)的下端,以與容器本體31的底面大致成為相同位置的方式設有取水口54(54)。由這些供水用管部52(52)以及貫通孔51、51,構成供水通路55(55)。
對于這樣的供水用容器,由于供水通路55由供水用管部52構成,因此即便是前壁32的厚度較薄的容器本體31,與前述同樣,也可以在供水通路55、55內充分地填充摻土等粒狀介質,并可以保持所需的毛細管上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供水用管部52的容積比圖7所示的凸部38的容量少,因此在使用與圖7所示的容器本體31相同內部尺寸的容器本體31的情況下,可以儲存在內部的水的容量較多。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雖然用擋止部件45防止摻土從供水用管部52流入容器本體31的內部的情況,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如圖9所示,也可以堵塞供水用管部52的取水口54,并開設貫通該堵塞部56的適當位置的1個或多個(圖9中是2個)較細的取水孔57、57。通過該堵塞部56,不使用擋止部件45,就可以防止摻土從供水用管部52流入容器本體31的內部的情況。
可是,在取水孔57、57的直徑較大的情況下,進而并用擋止部件45,來防止摻土流入容器本體31的內部。這時,通過預先在擋止部件45上開設貫通它的細孔,可以調整由前述毛細管上升作用得到的揚水量。另一方面,通過在供水用管部52的取水口54的周圍設置槽或凹凸從而在擋止部件45和取水口54之間形成間隙,水可以從該間隙進入取水口54內,由此不用在止部件45上開設細孔,就可以調整前述揚水量。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在第1項發明中,由于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并且該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因此在供水用容器內,可以將水儲存到吐水口的底部的高度位置為止。并且,通過預先在該供水通路內填充例如適當粒度的土砂等產生毛細管上升的粒狀介質,由此可以將儲存在供水用容器內的水,從位置低于吐水口并且浸泡在儲存水里的取水口,在供水通路內利用毛細管上升抽上來給吐水口,并從吐水口向供水用容器外部提供。這些土砂等粒狀介質,通常,在施工供水用容器時,周圍的土砂通過自然落下而被填充在供水通路內。因而,即便不象以往那樣使用細繩狀的揚水部件,也可以將儲存的水提供給外部,并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
另一方面,由于由土砂等粒狀介質得到的毛細管上升作用,比以往的揚水部件的毛細管上升作用大,因此可以加大吐水口和取水口的高度的差,由此,可以使能夠向供水用容器的外部提供的儲水量比以往多。
在第2項發明中,由于供水通路由貫通容器本體的周壁的貫通孔構成,因此供水用容器的構成比較簡單,因而,供水用容器的制造較容易,故能夠盡可能地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在第3項發明中,由于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下端緣部,與容器本體的底壁內面大致相同高度,因此可以將儲存在供水用容器內的大致全部的水提供給外部,有效率。
在第4項發明中,在保護坡面的護墻用磚塊的內側投入土,從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的供水用容器,向前述土提供水,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在該供水通路內,填充有利用毛細管上升揚水的粒狀介質,因此即便不象以往那樣使用細繩狀的揚水部件,也可以將儲存在供水用容器內的水提供給投入到護墻用磚塊的內側的摻土,并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
在第5項發明中,作為前述粒狀介質填充了土,因而,在施工供水用容器時,可以通過自然落下使投入護墻用磚塊的內側的摻土填充在供水通路內。由此,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供水用容器的施工作業。
權利要求
1.一種供水用容器,其是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的供水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用容器,其中,前述供水通路由貫通前述周壁的貫通孔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水用容器,其中,前述取水口的下端緣部,在與前述容器本體的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4.一種護墻,其是在保護坡面的護墻用磚塊的內側投入土,從供水用容器向前述土提供水的護墻,上述供水用容器在儲存水的箱型的容器本體的周壁的適當位置上設有貫通該周壁、并用于將容器本體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供水通路,其特征在于前述供水通路的吐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通路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在該供水通路內填充有利用毛細管上升進行揚水的粒狀介質。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護墻,其中,填充土作為前述粒狀介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供水用容器以及護墻。其中,以提供即便不使用揚水部件也可以提供水、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進行施工作業的供水用容器以及護墻為課題。于是本發明中,在前壁(2)上,向前壁(2)的寬方向隔開適當的距離開設有貫通該前壁(2)的內外面,并用于將儲存在磚塊本體(1)內的水提供給外部的多個供水用孔(13、13、…),由各供水用孔(13、13、…)構成供水通路(10、10、…)。供水通路(10)的向前壁(2)外面開口的吐水口(11),位于前壁(2)的上端附近,供水通路(10)的向前壁(2)內面開口的取水口(12),位于與底壁(6)的內面(底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文檔編號E02D29/02GK1853019SQ20048002683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7日
發明者末松吉生 申請人:東榮商興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