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氧化鋁廠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
背景技術:
巖溶是指在可溶性巖層(主要是石灰巖及其它碳酸鹽類巖石)分布地區,巖石長期受水的淋漓、沖刷、溶蝕等地質作用而形成的獨特地質景觀。赤泥是氧化鋁生產中產生的廢渣,在巖溶地區建設赤泥堆場,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問題。巖溶地區一般具有地質構造復雜,斷裂發育,溶溝、溶槽、溶蝕裂隙、溶洞、落水洞、暗河等分布較廣,地下水徑流量大,地下水位變幅大等特點,在巖溶強發育區,淺部巖溶在赤泥壓力和地下水位漲落產生的氣體壓力和吸蝕力作用下,易引發巖溶塌陷,導致赤泥及其附液進入巖溶管道內,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并造成巖溶管道堵塞,引發新的巖溶塌陷,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設置地下水疏導系統,平衡氣體壓力。而且堆場赤泥附液及降落于赤泥層表面的初期雨水PH值較高,經堆場排水豎管收集后,需在庫底設置專門的排水系統將該部分水排到堆場外回水池,返回氧化鋁廠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排出赤泥附液、可疏導地下水且安全可靠、便于維護管理的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構成的它在四周坡向中心傾斜的堆場的內坡面上和堆場的底部均設有防滲層(10),在防滲層(10)的下面設有過渡層(9),在過渡層(9)的下面設有主排水盲溝(7)和支排水盲溝(8);在堆場的底部設有廊道(1),廊道(1)用隔板(2)分隔成上部的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和下部的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上設置有進水管(6),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上設置有鋼管(5);主排水盲溝(7)和支排水盲溝(8)設置在廊道(1)的兩側。
廊道(1)為鋼筋砼馬蹄形,并具有一定的坡度。
進水管(6)設置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的頂部,鋼管(5)設置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的兩側溝壁上并向廊道(1)內傾斜。
主排水盲溝(7)設置在廊道(1)的兩側并與廊道(1)具有相同的坡度,支排水盲溝(8)坡向主排水盲溝(7)并垂直連接在主排水盲溝(7)上,支排水盲溝(8)和主排水盲溝(7)均由塊石堆砌而成。
過渡層(9)由細石堆砌而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堆場的底部設置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將堆場赤泥附液及降落于赤泥層表面的初期雨水排到堆場外回水池,返回氧化鋁廠使用;通過在堆場底部設置防滲層和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可阻止赤泥附液滲漏到地下水中對地下水造成污染,以避免造成巖溶管道堵塞而引發新的巖溶塌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排出赤泥附液和疏導地下水的功能,可消除堆場地基塌陷隱患,適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且安全可靠、便于維護管理。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附圖1或附圖2所示,在四周坡向中心傾斜的堆場的底部設置馬蹄形鋼筋砼廊道(1),以一定坡度貫穿整個堆場并穿出堆場外,廊道(1)的斷面尺寸、坡度需根據排水要求、檢修要求、廊道(1)的受力情況等計算確定,在廊道(1)的中間用隔板(2)將廊道(1)分隔成兩個獨立的區域,即位于上部的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和位于下部的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穿出堆場外后進入回水池,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穿出堆場外后排入附近水體。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的頂端每隔一定間距設置一根進水管(6)并將進水管(6)與堆場內排水豎管相連接,作為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進入的進口,進水管(6)的數量、管徑與堆場排水豎管相同;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的兩側溝壁上每隔一定間距設置一組預埋鋼管(5),作為地下水進入的進口,預埋鋼管(5)向廊道(1)內傾斜。然后在廊道(1)的兩側每隔一定間距設置主排水盲溝(7),主排水盲溝(7)由塊石堆砌而成,其溝底與廊道(1)內底標高相同,長度與廊道(1)在堆場內的部分相同。每隔一定間距與主排水盲溝(7)相垂直設置支排水盲溝(8),支排水盲溝(8)由塊石堆砌而成,其坡向主排水盲溝(7)并與之相連接。支排水盲溝(8)的長度根據堆場底部地形來確定。在主排水盲溝(7)與支排水盲溝(8)的上部設置由細石堆砌而成的過渡層(9),過渡層(9)的設置范圍覆蓋主排水盲溝(7)與支排水盲溝(8),并且過渡層(9)具有坡向廊道(1)的坡度。最后在過渡層(9)之上鋪設防滲層(10)即可。防滲層(10)覆蓋整個堆場底部,以防止赤泥附液滲漏到地下水中。上述中預埋鋼管(5)的管徑、數量、間距,以及主排水盲溝(7)和支排水盲溝(8)的寬度和深度,過渡層(9)的厚度等需根據氣象條件和地質條件計算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在四周坡向中心傾斜的堆場的內坡面上和堆場的底部均設有防滲層(10),在防滲層(10)的下面設有過渡層(9),在過渡層(9)的下面設有主排水盲溝(7)和支排水盲溝(8);在堆場的底部設有廊道(1),廊道(1)用隔板(2)分隔成上部的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和下部的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上設置有進水管(6),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上設置有鋼管(5);主排水盲溝(7)和支排水盲溝(8)設置在廊道(1)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廊道(1)為鋼筋砼馬蹄形,并具有一定的坡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水管(6)設置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3)的頂部,鋼管(5)設置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4)的兩側溝壁上并向廊道(1)內傾斜。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主排水盲溝(7)設置在廊道(1)的兩側并與廊道(1)具有相同的坡度,支排水盲溝(8)坡向主排水盲溝(7)并垂直連接在主排水盲溝(7)上,支排水盲溝(8)和主排水盲溝(7)均由塊石堆砌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過渡層(9)由細石堆砌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裝置,它在四周坡向中心傾斜的堆場的內坡面上和堆場的底部均設有防滲層,在防滲層的下面設有過渡層,在過渡層的下面設有主排水盲溝和支排水盲溝;在堆場的底部設有廊道,廊道用隔板分隔成上部的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和下部的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在赤泥附液和表面雨水排水通道上設置有進水管,在地下水排滲導氣通道上設置有鋼管;主排水盲溝和支排水盲溝設置在廊道的兩側。本實用新型同時具有排出赤泥附液和疏導地下水的功能,可消除堆場地基塌陷隱患,適用于巖溶地區赤泥堆場的排水,且安全可靠、便于維護管理。
文檔編號E02D19/20GK2892970SQ20062020005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8日
發明者李明陽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