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下沉爛邊井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公路井蓋領域,涉及一種可防止下沉及爛邊的井蓋。
技術背景目前,公路上使用的傳統井蓋,由于其井圈的結構形狀及厚度設計不合 理,存在著嚴重的下沉和爛邊問題, 一般新修的公路經各種運輸車輛的碾軋, 幾個月后井蓋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沉和路面爛邊現象,即影響公路的平整度,又給行車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施工單位普遍采用人 工鑿開路面補修的方法,不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不能從根本上 徹底解決。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新穎,使 用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下沉及路面爛邊的井蓋。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防下沉爛邊井蓋,包括水泥圈、井圈、 上蓋,水泥圈上設置有護圈,護圈內按圓周均布有調節器,且調節器位于水 泥圈與井圈之間。所述的調節器的底座設置在水泥圈上,井圈設置在調節器的滑塊上,滑 塊設置在底座的斜面上。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通孔,螺桿穿過通孔, 一端與滑塊內螺紋配合,另 一端伸出通孔安裝有彈簧及螺母。所述的井圈上部分為圓柱體,下部分為圓錐體,井圈上設置有上蓋。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井圈設計合理,可有效解決井蓋下沉及路面爛邊 問題,使用安全可靠,不需要修復,可節省大量人力、財力,經濟實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的主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調節器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l、圖2所示, 一種防下沉爛邊井蓋,包括井體l、水泥圈2、護 圈3、調節器4、井圈5、上蓋6等,設置在路面以下;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 井體1上的水泥圈2上設置有護圈3,護圈3內按圓周均勻分布有三個調節器 4,且調節器4位于水泥圈2與井圈5之間;所述的調節器4包括螺母401、 彈簧402、底座403、螺桿404、滑塊405等,調節器4的底座403設置在水 泥圈2上,井圈5放置在調節器4的滑塊405上,底座403上設置有通孔, 螺桿404穿過通孔, 一端與滑塊405內螺紋配合,另一端伸出通孔安裝有彈 簧402,并設置有螺母401,滑塊405設置在底座403的斜面上;所述的井圈 5整體成型,其上部分為圓柱體,下部分為圓錐體,井圈5上面設置有上蓋6。本實用新型不用鑿開路面,只需打開上蓋6,通過調節螺母401使螺桿 404帶動滑塊405沿底座403的斜面滑動,滑塊405帶動其上設置的井圈5上 下移動,即可解決井蓋下沉及路面爛邊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防下沉爛邊井蓋,包括水泥圈、井圈、上蓋,其特征在于水泥圈(2)上設置有護圈(3),護圈(3)內按圓周均布有調節器(4),且調節器(4)位于水泥圈(2)與井圈(5)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爛邊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器(4) 的底座(403)設置在水泥圈(2)上,井圈(5)設置在調節器(4)的滑塊(405)上,滑塊(405)設置在底座(403)的斜面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沉爛邊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03) 上設置有通孔,螺桿(404)穿過通孔, 一端與滑塊(405)內螺紋配合,另 一端伸出通孔安裝有彈簧(402)及螺母(401)。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爛邊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圈(5) 上部分為圓柱體,下部分為圓錐體,井圈(5)上設置有上蓋(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防止下沉及爛邊的井蓋。包括水泥圈、井圈、上蓋,水泥圈上設置有護圈,護圈內按圓周均布有調節器,且調節器位于水泥圈與井圈之間;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井圈設計合理,可有效解決井蓋下沉及路面爛邊問題,使用安全可靠,不需要修復,可節省大量人力、財力,經濟實用。
文檔編號E02D29/14GK201047080SQ20072014356
公開日2008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1日
發明者舒錫慶 申請人:舒錫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