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咬合樁導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坑開挖工程中咬合樁支護體系施工的輔助導墻。
背景技術:
目前,咬合樁(切割樁)支護體系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基坑的支護中。咬合樁支護 體系由相互切割咬合的一序樁和二序樁組成,由于樁與樁之間咬合切割,從而起到支護與 止水帷幕的作用。這種咬合樁體系的施工過程一般是先按照一定間隙完成一序素混凝土 樁,然后用樁機切割相鄰的一序樁,之后在切割處進行鋼筋混凝土樁的施工,從而形成完整 的咬合樁支護墻體系。但是,目前的支護樁體系在施工過程中,由于一序樁、二序樁的施工 順序及凝固時間的不同,存在樁位跑偏的缺陷,而且,在樁機進行切割的過程中,一序樁在 樁機成樁過程中容易被切割變形。一旦樁位發生跑偏和變形,會影響到咬合樁支護體系的 支護和止水效果。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咬合樁支護體系施工中對咬合樁起準確定 位和導向作用的導墻,其可以有效防止咬合樁的一序樁和二序樁出現跑偏和變形,可極大 提高咬合樁支護體系的支護、止水效果。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咬合樁導墻,包括第一導墻和與之相對設置的第二導墻,所述第一導墻與第 二導墻之間形成咬合樁導槽,所述咬合樁導槽的形狀與待施工的咬合樁的外輪廓相吻合, 兩側呈波浪狀。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導墻與第二導墻均由混凝土澆灌而成。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咬合樁導槽的最大內直徑大于咬合樁的直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導墻由于形成與咬合樁外輪廓相吻合的導槽,導墻 可以對在導槽內施工的一序樁和二序樁進行準確定位和導向支撐作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 一序樁和二序樁均不會出現跑偏和變形,從而可以有效保證咬合樁的施工質量,并能夠極 大提高咬合樁支護體系的支護、止水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導墻內完成一序樁施工后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導墻一序樁完成切割后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導墻拆除后的咬合樁支護體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本發明的一種咬合樁導墻,包括第一導墻1和與之相對設置的第二導墻 2,所述第一導墻1與第二導墻2之間形成咬合樁導槽3,所述咬合樁導槽3的形狀與待施工 的咬合樁的外輪廓相吻合,兩側呈波浪狀。本實施例中的導墻由于形成與咬合樁外輪廓相 吻合的咬合樁導槽3,導墻可以對在導槽內施工的一序樁4和二序樁5進行準確定位和導向 支撐作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序樁4和二序樁5均不會出現跑偏和變形,從而可以有效保 證咬合樁的施工質量,并能夠極大提高咬合樁支護體系的支護、止水效果。參考圖2、圖3和圖4,本發明導墻完成后,即可進行咬合樁施工。施工時,在導墻 的咬合樁導槽3內互相間隔的樁位內先進行一序樁4施工,此時,由于導墻的導向和定位作 用,一序樁4成型后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不存在跑偏和變形;接著使用樁機(旋挖樁機) 對凝固的一序樁4進行鉆進切割,此時,由于導墻的導向和定位作用,鉆進切割不會使得一 序樁4產生跑偏和變形;最后進行二序樁5的施工,同樣,由于導墻的導向和定位作用,二序 樁5成型后的位置符合設計要求,不存在跑偏和變形。待一序樁4、二序樁5完全成型后,可 以拆除本發明的咬合樁導墻,從而形成完整的如圖4所示的咬合樁支護體系。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第一導墻1與第二導墻2均由混凝土澆灌而成。當然, 第一導墻1和第二導墻2也可以是鋼制的。此外,為了便于施工,所述咬合樁導槽3的最大內直徑略大于咬合樁的直徑。本實施例中咬合樁導墻可通過咬合樁鋼模完成。例如,通過在咬合樁鋼模外圍澆 灌混泥土形成第一導墻1和第二導墻2,從而在第一導墻1和第二導墻2之間形成波浪狀的 與待施工咬合樁外輪廓形狀吻合的咬合樁導槽3。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 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 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咬合樁導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導墻(1)和與之相對設置的第二導墻(2),所述第一導墻(1)與第二導墻(2)之間形成咬合樁導槽(3),所述咬合樁導槽(3)的形狀與待施工的咬合樁外輪廓相吻合,兩側呈波浪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樁導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墻(1)與第二導墻(2) 均由混凝土澆灌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樁導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樁導槽(3)的最大內直 徑大于咬合樁的直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咬合樁導墻。其包括第一導墻和與之相對設置的第二導墻,所述第一導墻與第二導墻之間形成咬合樁導槽,所述咬合樁導槽的形狀與待施工的咬合樁的外輪廓相吻合,兩側呈波浪狀。本發明的導墻由于形成與咬合樁外輪廓相吻合的導槽,導墻可以對在導槽內施工的一序樁和二序樁進行準確定位和導向支撐作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序樁和二序樁均不會出現跑偏和變形,從而可以有效保證咬合樁的施工質量,并能夠極大提高咬合樁支護體系的支護、止水效果,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咬合樁支護體系的施工中。
文檔編號E02D5/66GK101851921SQ20101018715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1日
發明者盧志明, 宋曉軍, 江衛文, 汪火旺, 洪禧, 甘展孜, 肖光業, 金炯球, 陳政民, 黃國平 申請人:廣東省地質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