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孔內放水式水壓灌漿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巖土工程地基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通過鉆孔向地基灌入水泥漿等固結材料是地基處理的重要工藝,灌漿前要將鉆孔 分段隔離才能形成大的灌漿壓力,目前已達7 lOMpa,灌漿塞是進行鉆孔分段隔離的關鍵 器具。國內常見有機械擠壓式、氣壓式和普通水壓式。這三種分別存在著隔離效果差、成本 高、有一定安全隱患、放水難等缺陷。機械擠壓式塞的軸向長度短,膨脹時對孔壁形狀的 適應性也欠佳,所以隔離效果不好,易沿孔壁和巖石縫隙產生串漿,隔離效果差,難以滿足 大壓力灌漿和自下而上分段灌漿的要求;氣壓式進行大壓力灌漿時,氣瓶充氣已不可能,使 用高氣泵造價又很高,現場使用不便,操作時還存在安全隱患;水壓式灌漿塞是進行大壓力 灌漿的一種理想栓塞,但常規的水壓塞只能實現孔口放水,當孔內水位大于IOm時,膠囊收 縮困難,常出現卡塞和斷塞的故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孔內放水式水壓灌漿塞,以解決目前灌漿塞存在的隔離效果 差、成本高、有一定安全隱患、放水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灌漿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膨脹膠囊上端與塞上 體螺紋連接、下端與塞體下接頭螺紋連接,膠塞芯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并與灌漿管聯通, 膠塞芯管內有射漿管,其特征在于塞上體與充塞管接頭螺紋連接,充塞水管與充塞管接 頭套接,充塞閥門位于充塞管接頭的下方,充塞閥桿下端與復位彈簧一連接、上端與充塞閥 門滑動連接,放水閥座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其內部有放水閥門,放水閥桿中部套接復位彈簧 二、上部位于放水閥門中。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新穎,現實了在孔內水位小于IOOm內可在孔內自由 放水,使塞體無水頭壓力,起塞順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塞上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灌漿管1與塞上體4螺紋連接,膨脹膠囊5上端與塞上體螺紋連接、下端與塞體下 接頭6螺紋連接,膠塞芯管7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并與灌漿管聯通,膠塞芯管內有射漿管8, 塞上體與充塞管接頭3螺紋連接,充塞水管2與充塞管接頭套接,充塞閥門401位于充塞管 接頭的下方,充塞閥桿402下端與復位彈簧一 403連接、上端與充塞閥門滑動連接,放水閥 座404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其內部有放水閥門405,放水閥桿406中部套接復位彈簧二 407、上部位于放水閥門中。 當充塞水由充塞水管到達充塞閥門時,一部分水經由孔道將放水閥桿抬起,關閉 放水閥門;當充塞壓力達到2Mpa時,在水的壓力下推動充塞閥桿,打開充塞閥門,水進入膨 脹膠囊進行充塞直至壓力達到6-8Mpa,即可進行灌漿;當灌漿結束后,在打開地面泄壓閥, 當壓力小于1.5Mpa時,復位彈簧二推動放水閥桿下落,打開放水閥門,此時膨脹膠囊內的 充塞水經由放水閥排出塞體外,使膨脹膠囊內的壓力為零,膠囊可充分復位。
權利要求1. 一種孔內放水式水壓灌漿塞,灌漿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膨脹膠囊上端與塞上體螺 紋連接、下端與塞體下接頭螺紋連接,膠塞芯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并與灌漿管聯通,膠塞 芯管內有射漿管,其特征在于塞上體與充塞管接頭螺紋連接,充塞水管與充塞管接頭套 接,充塞閥門位于充塞管接頭的下方,充塞閥桿下端與復位彈簧一連接、上端與充塞閥門滑 動連接,放水閥座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其內部有放水閥門,放水閥桿中部套接復位彈簧二、 上部位于放水閥門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孔內放水式水壓灌漿塞,屬于巖土工程地基處理裝置。灌漿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膨脹膠囊上端與塞上體螺紋連接、下端與塞體下接頭螺紋連接,膠塞芯管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并與灌漿管聯通,膠塞芯管內有射漿管,塞上體與充塞管接頭螺紋連接,充塞水管與充塞管接頭套接,充塞閥門位于充塞管接頭的下方,充塞閥桿下端與復位彈簧一連接、上端與充塞閥門滑動連接,放水閥座與塞上體螺紋連接、其內部有放水閥門,放水閥桿中部套接復位彈簧二、上部位于放水閥門中。優點在于結構新穎,現實了在孔內水位小于100m內可在孔內自由放水,使塞體無水頭壓力,起塞順暢。
文檔編號E02D3/12GK201901871SQ20102062259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劉權富, 劉靖, 姜笑陽, 孫靈會, 才運濤, 王立武, 田偉, 田野 申請人: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