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346397閱讀:30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挖掘機,尤其涉及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
背景技術
水陸兩用挖掘機主要用于溝渠清淤、湖泊分割、圍提加固、灘涂開發等工程。由于在淤泥及濕地中行走阻力大,帶動大型號挖機需要較大的動力,若在兩輪驅動基礎上加大馬達功率,會使所述水陸兩用挖掘機的下車鏈輪及滾子鏈條受力不均,致使鏈輪、滾子鏈條及履帶板磨損較快,對下車使用壽命帶來影響;同時,在兩輪驅動基礎上加大馬達功率,相應的鏈輪加大,同等轉速下,大鏈輪行走速度較慢。水陸兩用挖掘機下車浮箱體大而長,對于兩輪驅動挖機轉向比較緩慢,需要借用挖機的工作裝置進行轉向,操作及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行走速度較佳的水陸兩用挖掘機,其旨在解決大鏈輪行走速度較慢的技術問題以及挖機轉向慢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包括左右兩個浮箱體、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上的兩個滾子鏈條以及固定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之間的行走架,每個浮箱體設置有從驅動鏈輪、驅動鏈輪以及第一驅動裝置,所述從驅動鏈輪與所述滾子鏈條卡合并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而帶動所述滾子鏈條移動,所述驅動鏈輪與所述從驅動鏈輪對稱設置在驅動輪軸的兩端且亦與所述滾子鏈條卡合,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相應浮箱體的一端,其中,每個浮箱體還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驅動鏈輪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牛頭梁、護罩、支撐座以及馬達,所述牛頭梁的一端固定在相應浮箱體的側壁上,所述牛頭梁的另一端包括兩個相對的側面,其中一個側面為傾斜面,另一個側面為水平安裝面;所述支撐座固定在所述牛頭梁的水平安裝面上;所述馬達的一端收容在所述驅動鏈輪內用于驅動所述驅動鏈輪轉動,所述支撐座套設固定于所述馬達的另一端用于支撐所述馬達;所述護罩罩設在所述馬達上并與所述支撐座固定。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護罩設置有護罩端蓋,所述護罩端蓋將所述馬達封閉在所述護罩內。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護罩的橫截面呈拱門形。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座包括支撐板以及中空支撐架,所述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裝面上,所述中空支撐架垂直固定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中空支撐架套設固定于所述馬達的另一端用于支撐所述馬達。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所述至少一個加強筋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撐板并收容在所述中空支撐架內。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空支撐架的橫截面的兩側均呈階梯狀。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軸承座、軸頭、牛頭梁總成以及驅動馬達,所述牛頭梁總成的橫截面呈長條形且一端固定在相應浮箱體的側壁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安裝有所述驅動馬達,所述驅動馬達與所述軸頭轉動連接,所述軸頭與所述水陸兩用挖掘機的驅動輪軸固定。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座和所述軸承座位置通過張緊螺栓進行調節。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護罩與所述支撐座焊接為一體。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牛頭梁與相應浮箱體焊接為一體。本發明提供的水陸兩用挖掘機的優點在于利用前后兩個驅動裝置,在不改變原挖掘機的液壓馬達功率下,增大行走時的牽引力、轉向力和爬坡能力,提高整機操作靈活、 穩定;利用前后兩個驅動裝置使浮箱上整條滾子鏈受力更加合理均勻。因此,行走時,每個浮箱體前后受力均勻,減少了滾子鏈拉力,提高滾子鏈的使用壽命;機構上,使鏈輪節圓變小,在相同動力情況下,增加了行走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巧妙設計無需破壞原有水陸兩用挖掘機的傳統結構。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提供的水陸兩用挖掘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水陸兩用挖掘機的俯視圖3為圖1中水陸兩用挖掘機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浮箱體的部分結構圖; 圖5為圖4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B向的結構示意圖。符號說明
浮箱體1、2驅動鏈輪6行走架40軸承座15軸頭14牛頭梁總成9驅動馬達41牛頭梁10護罩12支撐座8馬達5從動鏈輪7支撐板81中空支撐架82加強筋810護罩端蓋13驅動輪軸4張緊螺栓11履帶總成16驅動輪總成3滾子鏈條1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請一并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提供的水陸兩用挖掘機100的結構示意圖。水陸兩用挖掘機,其包括左右兩個浮箱體1、2 ;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1、2上的兩個滾子鏈條17 ;以及固定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1、2之間的行走架 40。左右兩個浮箱體1、2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以浮箱體2為例進行詳細舉例說明。每個浮箱體設置有從驅動鏈輪7、驅動鏈輪6、第一驅動裝置以及第二驅動裝置。 從驅動鏈輪7與所述滾子鏈條17卡合并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而帶動所述滾子鏈條17 移動,驅動鏈輪6與所述滾子鏈條17卡合并由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驅動而帶動所述滾子鏈條 17移動。所述驅動鏈輪6與所述從驅動鏈輪7對稱設置在驅動輪軸4的兩端,因此,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亦設置在相應浮箱體的兩端。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結構不同。請參閱圖5,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軸承座15、軸頭14、牛頭梁總成9以及驅動馬達41,牛頭梁總成9的橫截面呈長條形且一端固定在浮箱體2的側壁上,另一端固定有軸承座15,軸承座15安裝有驅動馬達41,驅動馬達41與軸頭14轉動連接,軸頭14與所述水陸兩用挖掘機的驅動輪軸4固定。馬達5的一端收容在驅動鏈輪6的從動鏈輪7內,支撐座 8套設固定于馬達5的另一端用于支撐馬達5。請參閱圖6,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牛頭梁10、護罩12、支撐座8以及馬達5,牛頭梁10的一端固定在浮箱體2的側壁上,牛頭梁10的另一端包括兩個相對的側面,其中一個側面為傾斜面,另一個側面為水平安裝面。支撐座8包括支撐板81以及中空支撐架82,支撐板81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裝面上, 中空支撐架82垂直固定在支撐板81上,中空支撐架82套設固定于馬達5的另一端用于支撐馬達5。支撐板8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810 (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強筋810的數量為兩個,且該兩個加強筋810對稱設置),加強筋810垂直固定于支撐板81并收容在中空支撐架82內。中空支撐架82的橫截面的兩側均呈階梯狀。護罩12罩設在馬達5上并與支撐座8的中空支撐架82固定。護罩12的橫截面呈拱門形,護罩12設置有護罩端蓋13,護罩端蓋13將馬達5封閉在述護罩12內。請一并參閱圖3至圖6,在本實施方式中,安裝馬達5的一端,馬達5和驅動鏈輪6 通過M16內六角螺釘與驅動輪軸4組裝在一起,支撐座8套在馬達5上,用M16螺釘擰緊, 護罩12與支撐座7焊接為一體,護罩端蓋13通過M12螺栓與護罩12組裝;另外一端,軸頭 14與驅動輪軸4用M16螺栓擰緊,從動鏈輪7和軸頭14通過M16螺栓組裝,軸承座15套在軸頭14上;牛頭梁總成9與浮箱體焊接為一體,支撐座8放在牛頭梁10上,放上M16螺栓和M16螺母,擰緊;驅動鏈輪6、馬達5、驅動輪軸4通過M16螺栓安裝在一起,驅動鏈輪6 直接卡在圍繞在浮箱體1的滾子鏈條17上;軸承座15放在牛頭梁總成9上,用MM螺栓和 M24螺母擰緊;浮箱體1前后共兩個驅動輪總成3,浮箱體2前后共兩個驅動輪總成3,共計有四個驅動輪總成3進行驅動;支撐座8和軸承座16位置可以通過張緊螺栓11進行調節, 改變履帶總成16的松緊程度。與兩驅相比,行走時,每個浮箱體前后受力均勻,減少了滾子鏈拉力,提高滾子鏈的使用壽命;機構上,使鏈輪節圓變小,在相同動力情況下,增加了行走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包括左右兩個浮箱體(1、2)、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1、2)上的兩個滾子鏈條(17)以及固定在所述左右兩個浮箱體(1、2)之間的行走架 (40),每個浮箱體設置有從驅動鏈輪(7)、驅動鏈輪(6)以及第一驅動裝置,所述從驅動鏈輪(7)與所述滾子鏈條(17)卡合并由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而帶動所述滾子鏈條(17)移動,所述驅動鏈輪(6 )與所述從驅動鏈輪(7 )對稱設置在驅動輪軸(4 )的兩端且亦與所述滾子鏈條(17)卡合,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相應浮箱體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每個浮箱體還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驅動鏈輪(6)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牛頭梁(10)、護罩(12)、支撐座(8)以及馬達(5),其中,所述牛頭梁(10)的一端固定在相應浮箱體的側壁上,所述牛頭梁(10)的另一端包括兩個相對的側面,其中一個側面為傾斜面,另一個側面為水平安裝面;所述支撐座(8)固定在所述牛頭梁(10)的水平安裝面上;所述馬達(5 )的一端收容在所述驅動鏈輪(6 )內用于驅動所述驅動鏈輪(6 )轉動,所述支撐座(8)套設固定于所述馬達(5)的另一端用于支撐所述馬達(5);所述護罩(12)罩設在所述馬達(5)上并與所述支撐座(8)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設置有護罩端蓋, 所述護罩端蓋將所述馬達封閉在所述護罩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的橫截面呈拱門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包括支撐板以及中空支撐架,所述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水平安裝面上,所述中空支撐架垂直固定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中空支撐架套設固定于所述馬達的另一端用于支撐所述馬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所述至少一個加強筋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撐板并收容在所述中空支撐架內。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支撐架的橫截面的兩側均呈階梯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軸承座、軸頭、牛頭梁總成以及驅動馬達,所述牛頭梁總成的橫截面呈長條形且一端固定在相應浮箱體的側壁上,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安裝有所述驅動馬達,所述驅動馬達與所述軸頭轉動連接,所述軸頭與所述水陸兩用挖掘機的驅動輪軸固定。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和所述軸承座位置通過張緊螺栓進行調節。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與所述支撐座焊接為一體。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牛頭梁與相應浮箱體焊接為一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陸兩用挖掘機,其包括左右兩個浮箱體、分別安裝在左右兩個浮箱體上的兩個滾子鏈條以及固定在左右兩個浮箱體之間的行走架,每個浮箱體設置有從驅動鏈輪、驅動鏈輪以及第一、第二驅動裝置,從驅動鏈輪、驅動鏈輪均與滾子鏈條卡合并分別由第一、第二驅動裝置驅動,驅動鏈輪與從驅動鏈輪對稱設置在驅動輪軸的兩端,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牛頭梁、護罩、支撐座以及馬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利用前后兩個驅動裝置,在不改變原挖掘機的液壓馬達功率下,增大行走時的牽引力、轉向力和爬坡能力,使整機操作靈活、穩定,提高行走速度、工作效率;另外使浮箱上整條滾子鏈條受力更加合理均勻,減少了滾子鏈拉力,提高滾子鏈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E02F9/06GK102518162SQ20121000942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顧厚繼, 鮑衛民 申請人:合肥中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