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393008閱讀:331來源:國知局
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排管轉換裝置包括從動部分、主動部分和離合部分,離合部分設置于從動部分和主動部分之間,主動部分上設有用于控制離合部分離合狀態的液壓轉換接頭;所述系統包括滾筒、雙向絲杠、液壓控制系統及排管轉換裝置,排管轉換裝置安裝于連續管纏繞滾筒與雙向絲杠之間,液壓轉換接頭分別與液壓控制系統對應的控制接口連接,液壓控制系統通過液壓作用轉換實現對排管轉換裝置的離合狀態控制。通過排管轉換裝置和液壓控制系統,操作人員在操作室里即可實現自動排管與手動強制排管功能的快速切換,降低了連續管纏繞滾筒強制排管馬達的工作力矩,延長了強制排管馬達和排管轉換裝置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油田用連續管作業機作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連續管作業機是用于石油油氣井作業的一種裝置,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證連續管在從連續管纏繞滾筒抽出或從油氣井收回的過程中能整齊地纏繞在滾筒上。
[0003]目前,實現連續管整齊纏繞在滾筒上的普遍方法是通過連續管纏繞滾筒自動排管機構完成,同時輔助手動強制排管功能,其傳動系統原理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滾筒1、中間軸總成3、超越摩擦離合器4、雙向絲杠5、強制排管馬達6及手動換向閥7,滾筒與中間軸總成3通過鏈輪傳動連接,超越摩擦離合器4設置于雙向絲杠5的一端,且與中間軸總成3的一端實現鏈輪傳動,雙向絲杠5的另一端與強制排管馬達6通過鏈輪傳動連接。連續管作業機滾筒在纏繞連續管過程中,會使用到自動排管和手動強制排管兩種方式,而且經常在兩種方式之間進行切換,由于在切換過程中,滾筒一般是不停止的,要實現運動中兩個部件的離合最好是采用超越摩擦離合器,同時為了解決在連續管纏繞滾筒上空間位置小的問題,使用的超越摩擦離合器采用軸向接觸方式。現有連續管纏繞滾筒排管機構正是通過一種機械控制的超越摩擦離合器實現自動與手動強制排管之間的轉換,該排管機構的特點是連續管纏繞滾筒工作過程中超越摩擦離合器在碟形彈簧的作用下始終處于嚙合狀態。當連續管纏繞滾筒自動排管時,滾筒液壓馬達驅動滾筒運轉,滾筒通過鏈傳動驅動中間軸總成運轉,中間軸總成通過鏈傳動驅動超越摩擦離合器的鏈輪運轉,鏈輪與超越摩擦離合器的摩擦盤在碟形彈簧的正壓力作用下產生摩擦副,通過該摩擦副驅動雙向絲杠運轉,此時控制手動強制排管馬達的三路換向閥處于中位位置,未給馬達提供液壓動力,馬達處于空運轉狀態,此時滾筒運轉一圈,連續管在雙向絲杠螺旋副作用下自動平移管徑距離,實現連續管的自動整齊排管。當連續管纏繞滾筒進行手動強制排管時,連續管作業機操作人員在操作室里手動控制強制排管馬達的手動換向閥,換向閥手柄處于非中位位置換向閥輸出的液壓動力驅動強制排管馬達運轉,實現連續管手動強制排管。當處于手動強制排管狀態時,強制排管馬達驅動雙向絲杠運轉,雙向絲杠帶動超越摩擦離合器摩擦盤運轉,但是摩擦盤運轉的前提條件是摩擦盤與超越摩擦離合器鏈輪之間的摩擦力矩必須小于馬達產生的力矩,否則雙向絲杠無法運轉,導致連續管作業機無法整齊纏繞連續管。
[0004]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存在以下技術缺點。
[0005]在手動強制排管時,由于超越摩擦離合器的摩擦片與鏈輪之間一直處于滑動摩擦狀態,摩擦盤和鏈輪表面都非常容易產生磨損。當自動排管和手動強制排管之間經過多次切換后,摩擦盤的磨損量增大,摩擦盤與鏈輪之間的摩擦力會逐漸減小,摩擦盤與鏈輪產生的摩擦力矩也逐漸減小,直至無法驅動雙向絲杠運轉,不能滿足自動排管要求,此時就需要通過人工重新調節碟形彈簧的背緊螺母,恢復摩擦盤與鏈輪所需的正壓力,從而恢復驅動雙向絲杠運轉的摩擦副。這種機械式超越摩擦離合器背緊螺母的調節比較困難,蝶形彈簧的壓縮量難以控制,如果壓縮量太小,自動排管所需摩擦力矩不夠,自動排管時雙向絲杠無法運轉,連續管纏繞滾筒自動排管功能失效;如果壓縮量太大,將導致強制排管馬達力矩不夠,克服不了這么大的摩擦力矩,強制排管馬達無法驅動雙向絲杠運轉,連續管纏繞滾筒手動強制排管功能失效。
[0006]同時,由于連續管作業機油氣井現場作業時超越摩擦離合器所處位置較高,調節相當不方便,增加了連續管作業機操作人員油田現場作業的危險性。

【發明內容】

[0007]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實現連續管纏繞滾筒自動排管和手動強制排管的快速切換,從而保證連續管的整齊纏繞,避免由于機械式超越摩擦離合器的磨損而進行人為調節的危險,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及其控制系統。
[0008]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包括從動部分、主動部分和離合部分,所述離合部分設置于所述從動部分和主動部分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部分上設有用于控制所述離合部分離合狀態的液壓轉換接頭,所述離合部分包括多級主動摩擦片和多級從動摩擦片,所述多級主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摩擦片呈交錯設置,多級所述主動摩擦片與所述主動部分徑向相對固定連接,且軸向相對滑動連接,多級所述從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部分徑向相對固定連接,且軸向相對滑動連接,通過控制所述液壓轉換接頭中的液壓作用方向控制所述主動摩擦片與從動摩擦片之間的摩擦副大小,實現所述主動部分與所述從動部分間的離合轉換。
[0010]所述從動部分包括從動軸、第一端蓋、筒體和從動鏈輪,所述從動軸設置于所述筒體內,其與所述筒體間通過軸承實現相對旋轉連接,所述第一端蓋固定于所述筒體的端部,所述從動鏈輪固定于所述從動軸的一端;
[0011]所述主動部分包括主動軸、液壓缸、活塞、軸承座、第二端蓋和主動鏈輪,所述主動軸、活塞和軸承座設置于所述液壓缸內,所述主動軸與所述從動軸同軸設置,所述軸承座安裝于所述主動軸與所述液壓缸之間,所述主動軸與所述軸承座通過軸承相對旋轉連接;所述第二端蓋固定于所述液壓缸的端部;所述活塞的一端安裝于所述軸承座的外圓面上,且相對密封連接,所述活塞和軸承座分別與所述液壓缸的內圓面密封連接;所述液壓缸與所述筒體同軸固定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安裝于所述主動軸的一端,且與所述主動軸固定連接,兩所述的液壓轉換接頭成型于所述液壓缸上,且分置于所述活塞的兩側;
[0012]所述離合部分設置于所述主動軸與所述從動軸的鄰接端,還包括一滑套和圓錐滾子軸承,所述從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軸的端部通過卡槽固定連接,所述主動摩擦片和所述滑套分別套置于所述主動軸上且與所述主動軸同步旋轉,其可沿所述主動軸軸向滑動;所述圓錐滾子軸承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外圓面與所述活塞的內圓面之間,所述活塞的作用力通過所述圓錐滾子軸承作用于所述滑套上,所述滑套將所述活塞的作用力傳遞給多級所述主動摩擦片和從動摩擦片,使二者產生摩擦副并驅動所述從動軸旋轉。
[0013]所述從動軸的端部成型一外徑大于所述主動軸外徑的中空柱狀腔體,所述柱狀腔體的柱面上沿軸向均勻成型有四個長形卡槽,所述從動摩擦片的外圓面成型有與所述卡槽數量相同的卡塊,所述從動摩擦片的卡塊卡置于所述卡槽中;所述主動摩擦片的外圓面直徑小于所述腔體的內徑,所述主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摩擦片呈相間排布,且所述滑套的作用端面與所述從動摩擦片相鄰接。
[0014]所述主動摩擦片和所述滑套分別與所述主動軸通過花鍵連接。
[0015]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控制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16]所述系統包括滾筒、雙向絲杠、液壓控制系統和排管轉換裝置,所述排管轉換裝置安裝于連續管作業機雙向絲杠與滾筒之間,且通過傳動鏈條分別與所述滾筒和雙向絲杠實現鏈傳動,所述排管轉轉換裝置上的液壓轉換接頭分別與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對應的控制接口連接,所述液壓控制系統通過液壓作用轉換實現對所述排管轉換裝置的離合狀態和連續管纏繞滾筒強制排管馬達的正轉、反轉和停止的控制。
[0017]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包括手動換向閥和控制集成塊總成,控制集成塊總成包括集成塊及設置于所述集成塊上的液控換向閥、梭閥和減壓閥,所述減壓閥的進液腔與液壓動力源連通,所述減壓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液控換向閥的進液腔連通;所述液控換向閥的兩個工作腔分別與所述排管轉換裝置上的兩液壓轉換接頭連通,所述液控換向閥和減壓閥的排油腔分別與液壓油箱連通;所述手動換向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梭閥的兩工作腔分別和所述強制排管馬達的兩控制接口連通,所述梭閥的控制腔與所述液控換向閥的控制腔連通,所述手動換向閥的進液腔與所述液壓動力源連通,其排油腔與液壓油箱連通。
[0018]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9]通過設置安裝于連續管作業機操作室里的連續管纏繞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和液壓控制系統,只需要連續管作業機操作人員在操作室里控制手動換向閥手柄來改變液壓控制系統的液壓控制方向即可實現對連續管纏繞滾筒排管轉換裝置的離合狀態控制,同時也可控制強制排管馬達的正、反運轉和停止,而且通過調節液壓控制系統的控制壓力可以滿足不同直徑連續管的自動排管力矩要求。在手動強制排管情況下,主動摩擦片和從動摩擦片在液壓動力作用下互相脫離,從而實現主動軸和從動軸互相分離,強制排管馬達不需要克服排管轉換裝置的摩擦力矩進行額外做功,延長了排管轉換裝置中離合部分和強制排管馬達的使用壽命。同時,連續管作業機操作人員不再需要爬至高處對離合器進行調節,在操作室里通過調整液壓大小即可實現離合部分摩擦力的調整,方便快速,不需要停機處理,提高了連續管作業機現場作業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是現有的連續管纏繞滾筒排管裝置示意圖;
[0022]圖2是本發明所提供的連續管纏繞滾筒排管裝置示意圖;
[0023]圖3是圖2中的排管轉換裝置結構剖面圖;
[0024]圖4是圖3中的從動軸結構圖;[0025]圖5是圖3中的從摩擦片結構圖;
[0026]圖6是圖3中的主摩擦片結構圖;
[0027]圖7是圖3中的滑套結構圖;
[0028]圖8是圖3中的液壓缸結構圖;
[0029]圖9是圖3中的軸承座結構圖;
[0030]圖10是控制集成塊總成示意圖;
[0031]圖11是本發明所提供的液壓控制系統原理圖。
[0032]圖中:
[0033]1、滾筒;
[0034]2、排管轉換裝置,2-1、從動鏈輪,2-2、第一端蓋,2_3、筒體,2-4從動軸,2_41、柱狀腔體,2-42、卡槽,2-5、摩擦片,2-51、從動摩擦片,2-52、主動摩擦片,2-53卡塊,2_6、滑套,2-7、液壓缸,2-8、活塞,2-9、主動軸,2-10、軸承座,2_11、第二端蓋,2_12、圓錐滾子軸承,2-13、主動鏈輪,2-14、液壓轉換接頭,2-15、液壓轉換接頭;
[0035]3、中間軸總成;4、超越摩擦離合器;
[0036]5、雙向絲杠;6、強制排管馬達;
[0037]7、手動換向閥;8、控制集成塊總成,8-1、集成塊,8-2、液控換向閥,8_3、梭閥,8-4、減壓閥;9、壓力表;10、液壓動力源;11、液壓油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39]如圖2結構所示,本發明所提供的連續管作業機排管轉換控制系統,包括滾筒1、雙向絲杠5和排管轉換裝置,排管轉換裝置包括:排管轉換裝置2和液壓控制系統,排管轉換裝置2安裝于雙向絲杠5與滾筒I之間,且通過傳動鏈條分別與滾筒I和雙向絲杠5實現鏈傳動,排管轉換裝置2上設有兩液壓轉換接頭2-14,2-15,兩所述液壓轉換接頭2-14,2-15分別與液壓控制系統對應的控制接口連接,液壓控制系統通過液壓轉換對排管轉換裝置2的離合狀態和強制排管馬達6的正轉、反轉和停止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滾筒I的自動排管和手動強制排管控制。
[0040]其中的排管轉換裝置2如圖3至圖1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各部分:
[0041]從動部分,包括從動軸2-4、筒體2-3、從動鏈輪2-1和第一端蓋2_2,從動鏈輪2_1與從動軸2-4的一端固定連接,從動軸2-4與筒體2-3之間通過圓錐滾子軸承實現軸向定位旋轉連接,筒體2-3的端部設置第一端蓋2-2與筒體2-3端面密封連接;從動軸2-4的端部成型一外徑大于主動軸2-9外徑的中空柱狀腔體2-41,柱狀腔體2-41的柱面上沿軸向均勻成型有多個長形卡槽2-42,如圖4所示。
[0042]主動部分,包括主動軸2-9、液壓缸2-7、活塞2_8、軸承座2_10和主動鏈輪2_13,主動軸2-9與從動軸2-4同軸設置,主動軸2-9的端部伸置于從動軸2-4的柱狀腔體2_41中空部。其中的主動軸2-9、活塞2-8和軸承座2-10設置于液壓缸2-7內,軸承座2_10的外圓面呈階梯狀,其設置于主動軸2-9與液壓缸2-7之間,且其外圓面與液壓缸2-7的內圓面密封連接,軸承座2-10的大端面靠近液壓缸2-7的端部,其端部成型一腔室,滾動軸承設置于腔室內,實現主動軸2-9與軸承座2-10的相對轉動;活塞2-8的內圓面套置于軸承座2-10的較小直徑的外圓面上,且二者相對滑動密封連接;活塞2-8的外圓面套置于液壓缸2-7的內圓面上,且二者相對滑動密封連接;液壓缸2-7的一端與筒體2-3的一端固定連接,其另一端面處設有第二端蓋2-11,其與液壓缸2-7的端面密封連接,主動鏈輪2-13設置于液壓缸2-7的另一端,且與主動軸2-9固定連接,兩液壓轉換接頭2-14,2-15成型于液壓缸2-7上,且分置于活塞2-8的兩側。
[0043]離合部分,設置于主動軸2-9與從動軸2-4的鄰接端,其包括主動摩擦片2_52、從動摩擦片2-51、滑套2-6和圓錐滾子軸承2-12,從動摩擦片2_51與從動軸2_4的端部固定連接,主動摩擦片2-52和滑套2-6分別套置于主動軸2-9上且與主動軸2_9同步旋轉,其可沿主動軸2-9軸向滑動;圓錐滾子軸承2-12固定于滑套2-6的外圓面與活塞2-8的內圓面之間,活塞2-8的作用力通過圓錐滾子軸承2-12作用于滑套2-6上,滑套2-6將活塞2-8的作用力傳遞給主動摩擦片2-52和從動摩擦片2-51,使二者產生摩擦副并驅動從動軸2-4旋轉。從動摩擦片2-51的外圓面成型有與卡槽2-42數量相同的卡塊,從動摩擦片2_51的卡塊2-53卡置于卡槽2-42中;主動摩擦片2-52的外圓面直徑小于柱狀腔體2_41的內徑,主動摩擦片2-52與從動摩擦片2-51呈相間排布,且滑套2-6的作用端面與主動摩擦片2-52相鄰接。滑套2-6與主動摩擦片2-52和主動軸2_9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0044]圖5中的卡槽2-42設置四個,卡塊2-53也設置與其對應的四個,安裝時將主動摩擦片2-52和從動摩擦片2-51間隔排列,即一個主動摩擦片2-52 —個從動摩擦片2_51,將它們套置于主動軸2-9上,然后將從動摩擦片2-51上的卡塊2-53滑置于卡槽2_42內,將所有的從動摩擦片2-51固定在從動軸2-4的柱狀腔體2-41上。
[0045]液壓控制系統包括手動換向閥7和控制集成塊總成8,控制集成塊總成8要由集成塊8-1、液控換向閥8-2、梭閥8-3、減壓閥8-4及液壓接頭組成。如圖2所示,手動換向閥7一輸出動力口與三通接頭連接,三通接頭一接口接集成塊K3接口,另一接口接強制排管馬達A接口 ;手動換向閥7另一輸出動力口與三通接頭連接,三通接頭一接口接集成塊K4接口,另一接口接強制排管馬達B接口 ;梭閥與集成塊固定連接;液控換向閥8-2與集成塊固定連接;減壓閥與集成塊固定連接;壓力表9接集成塊Y接口。集成塊Gl接口接液壓系統動力源;集成塊Kl接口接排管轉換裝置摩擦片嚙合動力接口 ;集成塊K2接口接排管轉換裝置摩擦片脫離動力接口 ;集成塊K3接口接手動換向閥一輸出口 ;集成塊K4接口接手動換向閥7另一輸出口 ;集成塊K 口接液控換向閥8-2控制油口 ;集成塊Xl接口接整機液壓油箱11。梭閥8-3內部A通道與集成塊K3接口連通;梭閥8-3內部B通道與集成塊K4接口連通;梭閥8-3內部X通道與集成塊K接口連通;減壓閥8-4內部P通道與集成塊Gl接口連通;減壓閥8-4內部A通道與集成塊Y接口連通;減壓閥8-4內部A通道與液控換向閥8-2內部P通道連通;減壓閥8-4內部T通道與集成塊Xl接口連通;液控換向閥8-2內部A通道與集成塊K3接口連通;液控換向閥8-2內部B通道與集成塊K4接口連通;液控換向閥8-2內部T通道與集成塊Xl接口連通。
[0046]對照圖11所示,減壓閥8-4的進液腔與液壓動力源10連通,減壓閥8_4的工作腔與液控換向閥8-2的進液腔連通;液控換向閥8-2的兩個工作腔分別與排管轉換裝置2上的兩液壓轉換接頭2-14,2-15連通,液控換向閥8-2和減壓閥8_4的排油腔分別與液壓油箱11連通;手動換向閥7的工作腔與梭閥8-3的兩工作腔分別與強制排管馬達6的兩控制接口連通,梭閥8-3的控制腔與液控換向閥8-2的控制腔連通,手動換向閥7的進液腔與液壓動力源10連通,其排油腔與液壓油箱11連通。
[004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包括從動部分、主動部分和離合部分,所述離合部分設置于所述從動部分和主動部分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部分上設有用于控制所述離合部分離合狀態的液壓轉換接頭;所述離合部分包括多級主動摩擦片和多級從動摩擦片,所述多級主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摩擦片呈交錯設置,多級所述主動摩擦片與所述主動部分徑向相對固定連接,且軸向相對滑動連接,多級所述從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部分徑向相對固定連接,且軸向相對滑動連接,通過控制所述液壓轉換接頭中的液壓作用方向控制所述主動摩擦片與從動摩擦片之間的摩擦副大小,實現所述主動部分與所述從動部分間的離合轉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從動部分包括從動軸、第一端蓋、筒體和從動鏈輪,所述從動軸設置于所述筒體內,其與所述筒體間通過軸承實現相對旋轉連接,所述第一端蓋固定于所述筒體的端部,所述從動鏈輪固定于所述從動軸的一端; 所述主動部分包括主動軸、液壓缸、活塞、軸承座、第二端蓋和主動鏈輪,所述主動軸、活塞和軸承座設置于所述液壓缸內,所述主動軸與所述從動軸同軸設置,所述軸承座安裝于所述主動軸與所述液壓缸之間,所述主動軸與所述軸承座通過軸承相對旋轉連接;所述第二端蓋固定于所述液壓缸的端部;所述活塞的一端安裝于所述軸承座的外圓面上,且相對密封連接,所述活塞和軸承座分別與所述液壓缸的內圓面密封連接;所述液壓缸與所述筒體同軸固定連接,所述主動鏈輪安裝于所述主動軸的一端,且與所述主動軸固定連接,兩所述的液壓轉換接頭成型于所述液壓缸上 ,且分置于所述活塞的兩側; 所述離合部分設置于所述主動軸與所述從動軸的鄰接端,還包括一滑套和圓錐滾子軸承,所述從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軸的端部通過卡槽固定連接,所述主動摩擦片和所述滑套分別套置于所述主動軸上且與所述主動軸同步旋轉,其可沿所述主動軸軸向滑動;所述圓錐滾子軸承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外圓面與所述活塞的內圓面之間,所述活塞的作用力通過所述圓錐滾子軸承作用于所述滑套上,所述滑套將所述活塞的作用力傳遞給多級所述主動摩擦片和從動摩擦片,使二者產生摩擦副并驅動所述從動軸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從動軸的端部成型一外徑大于所述主動軸外徑的中空柱狀腔體,所述柱狀腔體的柱面上沿軸向均勻成型有四個長形卡槽,所述從動摩擦片的外圓面成型有與所述卡槽數量相同的卡塊,所述從動摩擦片的卡塊卡置于所述卡槽中;所述主動摩擦片的外圓面直徑小于所述腔體的內徑,所述主動摩擦片與所述從動摩擦片呈相間排布,且所述滑套的作用端面與所述從動摩擦片相鄰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動摩擦片和所述滑套分別與所述主動軸通過花鍵連接。
5.一種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控制系統,所述系統包括滾筒、雙向絲杠、液壓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排管轉換裝置,所述排管轉換裝置安裝于連續管作業機雙向絲杠與滾筒之間,且通過傳動鏈條分別與所述滾筒和雙向絲杠實現鏈傳動,所述排管轉轉換裝置上的液壓轉換接頭分別與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對應的控制接口連接,所述液壓控制系統通過液壓作用轉換實現對所述排管轉換裝置的離合狀態和連續管纏繞滾筒強制排管馬達的正轉、反轉和停止的控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續管作業機滾筒排管轉換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液壓控制系統包括手動換向閥和控制集成塊總成,控制集成塊總成包括集成塊及設置于所述集成塊上的液控換向閥、梭閥和減壓閥,所述減壓閥的進液腔與液壓動力源連通,所述減壓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液控換向閥的進液腔連通;所述液控換向閥的兩個工作腔分別與所述排管轉換裝置上的兩液壓轉換接頭連通,所述液控換向閥和減壓閥的排油腔分別與液壓油箱連通;所述手動換向閥的工作腔與所述梭閥的兩工作腔分別和連續管纏繞滾筒強制排管馬達的兩控制接口連通,所述梭閥的控制腔與所述液控換向閥的控制腔連通,所述手動換向閥的進液腔與所述液壓動力源連通,其排油腔與液壓油箱連通。
【文檔編號】E21B19/22GK103711448SQ201210378875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9日
【發明者】吳大飛, 朱再思, 萬冬冬, 張三坡, 馬青, 劉鐵麗, 楊高, 羅剛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江漢機械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