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隧道檐壁施工臺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隧道檐壁施工臺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在隧道檐壁的混凝土澆筑時,大多采用搭設腳手架平臺、安裝簡易模板進行固定再通過人工進行澆筑,由于模板簡易,需要人工拆裝,操作者高空作業,危險性比較大,且腳手架平臺需要重復進行安裝、調整,受現場施工條件的限制,模板定位困難,以致人工勞動強度大、施工慢、效率低下,且混凝土外觀成型質量差,而使用大型隧道臺車,結構復雜,體積大,成本高,容易受施工環境限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檐壁定位方便,施工操作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隧道檐壁施工臺車。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檐壁施工臺車,包括立柱和行走裝置,行走裝置安裝在立柱下部,其特征是:還包括操作平臺、液壓升降裝置、支腿裝置和檐壁模板,所述的立柱為長方體框架,(立柱上設置有加強筋,)液壓升降裝置和支腿裝置設置在立柱的下部,液壓升降裝置對稱分布于立柱下部兩側,支腿裝置均勻分布于立柱下部;操作平臺設置在立柱上方,操作平臺的一側設置檐壁模板,檐壁模板包括橫板和豎板,橫板與操作平臺為可拆卸式連接,豎板下部與橫板為鉸接連接,豎板上部與千斤頂鉸接連接,千斤頂的另一端與操作平臺鉸接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在操作平臺上還設置有防護欄。本實用新型在立柱下部`設置液壓升降裝置和支腿裝置,可以利用液壓升降裝置將立柱提升高所需的高度,檐壁定位方便,然后通過支腿進行加固支撐,立柱上部設置操作平臺,操作平臺上安裝滿足檐壁施工的模板,模板為鉸接式連接,便于施工和拆卸,該結構機械化程度高,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操作平臺上設置防護欄可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檐壁施工臺車,包括立柱I和行走裝置,行走裝置安裝在立柱I下部,還包括操作平臺2、液壓升降裝置3、支腿裝置4和檐壁模板5,所述的立柱I為長方體框架,立柱I上設置有加強筋,液壓升降裝置3和支腿裝置4設置在立柱I的下部,液壓升降裝置3對稱分布于立柱I下部兩側,支腿裝置4均勻分布于立柱I下部;操作平臺2設置在立柱I上方,操作平臺2的一側設置檐壁模板5,檐壁模板5包括橫板和豎板,橫板與操作平臺2為可拆卸式連接,豎板下部與橫板為鉸接連接,豎板上部與千斤頂6鉸接連接,千斤頂6的另一端與操作平臺2鉸接連接。本實施例中,在操作平臺2上還設置有防護欄,這樣可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能,降低了高空施工風險。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以通過行走裝置將設備行駛到待施工位置,利用液壓升降裝置3調整立柱I的高度,以滿足檐壁的澆筑要求,檐壁定位方便,然后利用支腿裝置4加固定位,這樣操作人員在操作平臺2上便可實施檐壁的澆筑操作了 ;由于檐壁模板5為鉸接連接,方便操作及拆卸,其一側還設置有千斤頂6,機械化程度高,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檐壁定位方便,施工操作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
權利要求1.一種隧道檐壁施工臺車,包括立 柱和行走裝置,行走裝置安裝在立柱下部,其特征是:還包括操作平臺、液壓升降裝置、支腿裝置和檐壁模板,所述的立柱為長方體框架,液壓升降裝置和支腿裝置設置在立柱的下部,液壓升降裝置對稱分布于立柱下部兩側,支腿裝置均勻分布于立柱下部;操作平臺設置在立柱上方,操作平臺的一側設置檐壁模板,檐壁模板包括橫板和豎板,橫板與操作平臺為可拆卸式連接,豎板下部與橫板為鉸接連接,豎板上部與千斤頂鉸接連接,千斤頂的另一端與操作平臺鉸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檐壁施工臺車,其特征是:在操作平臺上設置有防護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隧道檐壁施工臺車,包括立柱、行走裝置、操作平臺、液壓升降裝置、支腿裝置和檐壁模板,立柱為長方體框架,液壓升降裝置和支腿裝置設置在立柱的下部,液壓升降裝置對稱分布于立柱下部兩側,支腿裝置均勻分布于立柱下部;操作平臺設置在立柱上方,操作平臺的一側設置檐壁模板,檐壁模板與千斤頂鉸接連接,千斤頂的另一端與操作平臺鉸接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檐壁定位方便,施工操作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E21D11/10GK203130100SQ20132007103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楊明波, 劉繼峰, 榮祥峰, 白代柱, 李懷甫, 陳文貞, 徐騰 申請人:山東鐵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