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降水井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由圓錐體、位于所述圓錐體上方的軟式透水管以及位于所述軟式透水管頂端的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組成,所述圓錐體的錐尖指向下方,其上端面預埋有至少兩個掛鉤,所述軟式透水管通過所述掛鉤與所述圓錐體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降水管井結構簡單,成孔和成井工藝簡單,透水效果良好,可替代一般的降水管井,節省濾料、造價成本低,推廣便利。
【專利說明】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降水井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
【背景技術】
[0002]對于軟土地區,水位降深在20m以內的降水井主要有降水管井。
[0003]降水管井可利用沖進鉆進、回旋鉆進、潛孔錘鉆進、反循環鉆進、空氣鉆進等多種鉆進方式成孔,并進行沖孔換漿、下沉井管、稀釋泥漿、回填濾料,止水封孔、洗井等多道工序后形成降水管井。其優點是管井井距大,各井點相互獨立,降水設備較為簡單,抽水效果好,可以替代多組輕型井點。缺點在于濾料用量大,工藝復雜工序多,造價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該降水井由預制的鋼筋混凝土圓錐體、軟式透水管和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組成,以簡化成井工藝,增強透水效果。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0006]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由圓錐體、位于所述圓錐體上方的軟式透水管以及位于所述軟式透水管頂端的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組成,所述圓錐體的錐尖指向下方,其上端面預埋有至少兩個掛鉤,所述軟式透水管通過所述掛鉤與所述圓錐體連接。
[0007]所述圓錐體上端面的直徑大于所述軟式透水管的外徑。
[0008]所述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環狀鋼筋混凝土板,所述鋼筋混凝土板的內徑大于所述軟式透水管外徑,所述鋼筋混凝土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圓錐體上端面的直徑。
[0009]所述軟式透水管由鋼絲彈簧圈以及包覆于所述鋼絲彈簧圈上的外包透水材料層組成,所述外包透水材料層由內至外依次為透水層、過濾層以及被覆層。
[0010]所述圓錐體的上端面中心點處預埋有一絲扣。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降水管井結構簡單,成孔和成井工藝簡單,透水效果良好,可替代一般的降水管井,節省濾料、造價成本低,推廣便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圓錐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0015]如圖1-2,圖中標記1-7分別為:圓錐體1、軟式透水管2、送樁桿3、井壁4、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絲扣6、掛鉤7。
[0016]實施例: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具體涉及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該降水井設置于地下水位較高或其它透水性土層的建設場地,主要起疏干井作用,用于降低該處地下水位至開挖基坑坑底以下。降水井由圓錐體1、軟式透水管2以及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三部分組成,軟式透水管2位于圓錐體I的上方且相互連接,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位于地面井口四周。
[0017]如圖1、2所示,圓錐體I位于降水井的底部,其錐尖朝下放置,并且在其上端面預埋有至少兩個掛鉤7,也可以沿著軟式透水管2在其上端面的設置位置預埋一圈,掛鉤7用于同軟式透水管2連接,并且在其上端面的中心點處預埋有絲扣6,絲扣6用于同施工過程中所用到的送樁桿3連接。圓錐體I是預制的,具體由鋼筋混凝土材質或鋼結構組成,兩者均具有較高的強度,可起到擴孔和封底的作用,基于成本考慮,較多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
[0018]如圖1、2所示,軟式透水管2位于圓錐體I的上方,通過掛鉤7與圓錐體I緊密連接,可使圓錐體I的上端面完全密封軟式透水管2的底口。軟式透水管2是由高碳鋼絲防銹彈簧圈和外包透水材料層組成的,鋼絲彈簧圈呈螺旋狀支持外包透水材料層,起骨架的作用,并可抵御外部土體壓力;前述的外包透水材料層由內至外依次為透水層、過濾層以及被覆層,可有效阻擋淤泥、砂,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軟式透水管2的管徑略小于圓錐體I上端面的直徑,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成井壓入過程中,井壁4上的土體過量壓迫造成鋼絲彈簧圈變形過大。
[0019]如圖1、2所示,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位于地面處井口四周,在軟式透水管2施工完成后,以軟式透水管2為中心環繞加設在地面井口四周,以加固降水井的井口四周土體,防止井口坍塌和外物墜入降水井中堵塞井口。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環狀鋼筋混凝土板,該鋼筋混凝土板的內徑大于軟式透水管2的外徑,其外徑大于圓錐體I上端面的直徑。
[0020]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的施工方法具體為:
[0021]①將圓錐體I的錐尖朝下并放置于建設場地地面,在圓錐體I的上端面設置軟式透水管2并通過掛鉤7使兩者緊密貼合固定;
[0022]②之后,將送樁桿3伸入至軟式透水管2的底部,同圓錐體I上端面的絲扣6螺紋連接,在建設場地的地面上形成管井結構,送樁桿3的頂部同送樁機相連;
[0023]③啟動送樁機,通過送樁桿3將管井結構利用靜壓或振動方式下沉至土體中,在這過程中,圓錐體I的錐尖起擴孔之用,形成井壁4 ;
[0024]④待管節結構下沉至設計標高后,反向旋轉送樁桿3,使其與圓錐體I脫離后回收;
[0025]⑤在地面井口處安裝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
[0026]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降水井深度和直徑并不唯一或受到限定,需要根據地層情況和降水計算深度確定,圓錐體I的直徑、軟式透水管2、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5的規格型號則根據上述計算情況確定選用。
[0027]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簡化了成井工藝,成井施工速度大幅提高,透水效果十分顯著,節省了濾料,減少了管井成孔和成井的難度,有效的降低了造價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由圓錐體、位于所述圓錐體上方的軟式透水管以及位于所述軟式透水管頂端的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組成,所述圓錐體的錐尖指向下方,其上端面預埋有至少兩個掛鉤,所述軟式透水管通過所述掛鉤與所述圓錐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體上端面的直徑大于所述軟式透水管的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混凝土井口結構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環狀鋼筋混凝土板,所述鋼筋混凝土板的內徑大于所述軟式透水管外徑,所述鋼筋混凝土板的外徑大于所述圓錐體上端面的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軟式透水管由鋼絲彈簧圈以及包覆于所述鋼絲彈簧圈上的外包透水材料層組成,所述外包透水材料層由內至外依次為透水層、過濾層以及被覆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式透水管無砂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錐體的上端面中心點處預埋有一絲扣。
【文檔編號】E02D19/10GK203569577SQ201320579427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顧國榮, 楊石飛, 許杰, 梁振寧, 蘇輝, 陳暉 , 王愷敏, 郭星宇 申請人: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長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