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下隔熱油管下入下套管內,伸縮管連接在下隔熱油管的下部,懸掛管懸掛在伸縮管上,熱敏封隔器連接在懸掛管的下部,上套管下部連接下套管,變徑懸掛器懸掛在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下部與下隔熱油管的上部連接,變徑懸掛器的上部連接密封座,上隔熱油管處于上套管內,上隔熱油管的下部懸掛在井口裝置上,上隔熱油管的下部與插入接頭的上部連接,插入接頭的下部插入密封座內,插入接頭的下端面處于懸掛狀態,下隔熱油管的重量懸掛在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全井的隔熱油管分段懸掛,可以使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能全井筒隔熱注汽,提高深層稠油井的注汽效果。
【專利說明】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石油工業熱采井用的管柱,是一種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
【背景技術】
[0002]深層稠油的注汽特點是注汽壓力高,井筒熱損失大,為了減少深層稠油井注汽的井筒熱損失,必須全井筒隔熱注汽,全井筒隔熱注汽就是將隔熱油管下入井筒內(套管內),注入的蒸汽從隔熱油管內向下流動進入地層,在蒸汽從井口到地層間全部是隔熱油管,這樣才能減少熱損失。為了克服注汽時高溫引起的熱脹伸長,只能將隔熱油管的上端懸掛在井口上,由于隔熱油管的強度有限,4 V2in高真空隔熱油管在井口最多只能懸掛1400m,也就是說目前只能在井深小于1400m的稠油井注汽時能實現全井筒隔熱注汽。因此,對于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目前不能進行全井筒隔熱注汽,造成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注汽熱損失大,注汽效果差,經濟效益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使其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能進行全井筒隔熱注汽,減少熱損失,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經濟效益。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下隔熱油管、伸縮管、懸掛管、熱敏封隔器、下套管、井口裝置,下隔熱油管下入下套管內,伸縮管連接在下隔熱油管的下部,懸掛管懸掛在伸縮管上,熱敏封隔器連接在懸掛管的下部,熱敏封隔器與下套管配套,還包括上套管、上隔熱油管、插入接頭、密封環、密封座、變徑懸掛器,上套管上部與井口裝置連接,上套管下部連接下套管,上套管的內徑大于下套管的內徑,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有變徑臺肩,變徑懸掛器的外徑大于下套管的內徑,變徑懸掛器懸掛在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下部與下隔熱油管的上部連接,使下隔熱油管的重量懸掛在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的上部連接密封座,上隔熱油管處于上套管內,上隔熱油管的下部懸掛在井口裝置上,上隔熱油管的下部與插入接頭的上部連接,插入接頭的下部插入密封座內,插入接頭的下端面處于懸掛狀態。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隔熱油管的重量懸掛在井口裝置上,下隔熱油管的重量懸掛在上套管與下套管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因此,全井的隔熱油管分段懸掛,能達到發明目的,可以使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能進行全井筒隔熱注汽,減少熱損失,提高了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的注汽效果,大大增加井深超過2000m的深層稠油井的經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08]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包括上套管1、上隔熱油管2、插入接頭3、密封環
4、密封座5、下隔熱油管7、伸縮管8、懸掛管9、熱敏封隔器10、下套管11、井口裝置12、變徑懸掛器13,下隔熱油管7下入下套管11內,伸縮管8連接在下隔熱油管7的下部,懸掛管9懸掛在伸縮管8上,熱敏封隔器10連接在懸掛管9的下部,熱敏封隔器10與下套管11配套,上套管I上部與井口裝置12連接,上套管I下部連接下套管11,上套管I的內徑大于下套管11的內徑,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有變徑臺肩,變徑懸掛器13的外徑大于下套管11的內徑,變徑懸掛器13懸掛在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13下部與下隔熱油管7的上部連接,使下隔熱油管7的重量懸掛在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13的上部連接密封座5,上隔熱油管2處于上套管I內,上隔熱油管2的下部懸掛在井口裝置12上,上隔熱油管2的下部與插入接頭3的上部連接,插入接頭3的下部插入密封座5內,插入接頭3的下端面處于懸掛狀態,插入接頭3與密封座5之間安裝密封環4,密封環4實際安裝在插入接頭3內壁上部的槽孔里,密封環4用耐高溫材料加工而成,耐溫高于350°C,保證注蒸汽時不漏汽。如此處不安裝密封環,則要求插入接頭3與密封座5之間的配合間隙在0.02mm之內,密封面長度大于0.9m。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措施是變徑懸掛器13上設置聯通孔槽6,聯通孔槽6的上端與上套管I聯通,聯通孔槽6的下端與下套管11聯通。設置聯通孔槽6可以使上套管與下套管聯通,可以觀察套管內的壓力,可以實現循環洗井,也可以在撈取下隔熱管9時減輕提升設備的負荷,因為變徑懸掛器13上沒有壓差,同時還可以消除變徑懸掛器13的活塞效應,避免在提出變徑懸掛器13發生井噴。
[0010]實施時上套管I 一般選用9V2in的套管,下套管11 一般選用7in套管,上套管I的深度小小于1400m,上隔熱油管2的長度也就小于1400m,能滿足強度要求,管柱是可靠的,上隔熱油管2、下隔熱油管7全部采用4in高真空隔熱油管,這種隔熱管的隔熱性能最好,而目前高真空隔熱油管只能生產4in規格。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組合套管可以實現全井采用4in高真空隔熱油管,能提高深層稠油井的開發效果。
[0011]施工下井時,先用高強度油管將密封座5、下隔熱油管7、伸縮管8、懸掛管9、熱敏封隔器10、變徑懸掛器13下入井內,使變徑懸掛器13懸掛在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然后使高強度油管與密封座5分離后提出,高強度油管,再下入上隔熱油管2、插入接頭3,使插入接頭3下部插入密封座5內,上隔熱油管2上端懸掛在井口裝置12上時,插入接頭3下端處于自由狀態,使上隔熱油管2的重量全部懸掛在井口裝置12上,保證注蒸汽時上隔熱油管2受熱伸長后不彎曲。
【權利要求】
1.一種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包括下隔熱油管(7)、伸縮管(8)、懸掛管(9)、熱敏封隔器(10)、下套管(11)、井口裝置(12),下隔熱油管(7)下入下套管(11)內,伸縮管(8)連接在下隔熱油管(7)的下部,懸掛管(9)懸掛在伸縮管(8)上,熱敏封隔器(10)連接在懸掛管(9)的下部,熱敏封隔器(10)與下套管(11)配套,其特征是:還包括上套管(I)、上隔熱油管(2)、插入接頭(3)、密封環(4)、密封座(5)、變徑懸掛器(13),上套管(I)上部與井口裝置(12)連接,上套管(I)下部連接下套管(11),上套管(I)的內徑大于下套管(II)的內徑,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有變徑臺肩,變徑懸掛器(13)的外徑大于下套管(11)的內徑,變徑懸掛器(13)懸掛在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13)下部與下隔熱油管(7)的上部連接,使下隔熱油管(7)的重量懸掛在上套管(I)與下套管(11)的連接處的變徑臺肩上,變徑懸掛器(13 )的上部連接密封座(5 ),上隔熱油管(2)處于上套管(I)內,上隔熱油管(2)的下部懸掛在井口裝置(12)上,上隔熱油管(2)的下部與插入接頭(3)的上部連接,插入接頭(3)的下部插入密封座(5)內,插入接頭(3)的下端面處于懸掛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其特征是:插入接頭(3)與密封座(5 )之間安裝密封環(4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層稠油分段隔熱注汽工藝管柱,其特征是:變徑懸掛器(13)上設置聯通孔槽(6),聯通孔槽(6)的上端與上套管(I)聯通,聯通孔槽(6)的下端與下套管(11)聯通。
【文檔編號】E21B43/24GK203925456SQ201420345429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安申法, 蓋平原, 賈慶升, 劉承杰, 楊斌, 欒智勇, 楊繼東, 逯國成, 何亭, 謝榮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