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礦井下風門助力開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風門是煤礦井下的安全通風設施之一,主要用于風流的調節并通過行人,風門能否正常開啟直接影響到礦井的安全生產。但是,由于礦井風門正向風壓較大,當通行時,一般人要想開啟風門是非常費力的,這是煤礦井下存在的一大通病。如果發生礦井災害事故員工進行緊急撤離時,一個人無法拉開風門的后果就會造成事故。目前風門的開啟主要靠人工手拉的方式進行拉開,費時、費力,特別是當工人背負物品時單手開啟風門更加困難,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礦井的安全生產管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啟省力、快速方便的腳踏式礦用風門助力開啟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門板、手把、固定桿、轉動軸套、腳踏板、固定卡、門軸、滾動軸承、活動頂桿、弧形滑道,門板左側上部固定設置有手把,門板右端設置有門軸,在門板左側下部利用固定卡固定設置有水平固定桿,固定桿的端頭套有轉動軸套,轉動軸套的外部依次固定設置有腳踏板和活動頂桿,活動頂桿的端頭設置有滾動軸承,在門板左側下部的風門墻上固定設置有弧形滑道,滾動軸承位于弧形滑道內。
這樣在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風門墻中間,平時風門關閉,當工人通過需要開啟風門時,用腳踩下腳踏板,這時活動頂桿與轉動軸套一起轉動,活動頂桿帶著滾動軸承在弧形滑道內運動并用力頂著風門墻,利用杠桿原理和力矩平衡原理,使風門與風門墻之間產生縫隙開啟,此時風門阻力降低,工人利用手把順利拉開風門,工人通過后可以方便地重新將風門關閉,減輕了工人操作力度,有助于安全生產。具有風門開啟省力、快速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門板1、手把2、固定桿3、轉動軸套4、腳踏板5、固定卡7、門軸8、滾動軸承10、活動頂桿11、弧形滑道12。門板1左側上部固定設置有手把2,用于手拉操作開啟風門。門板右端設置有門軸8,門板圍繞門軸可以轉動。在門板左側下部利用固定卡7固定設置有水平固定桿3,使固定桿、固定卡與門板形成一體。固定桿的端頭套有轉動軸套4,轉動軸套的外部依次固定設置有腳踏板5和活動頂桿11,腳踏板與活動杠桿圍繞固定桿形成杠桿力矩原理作用。活動頂桿的端頭設置有滾動軸承10,在門板1左側下部的風門墻9上固定設置有弧形滑道12,滾動軸承10位于弧形滑道12內,弧形滑道的大小及長度能夠保證門板打開和關閉限度要求。現場安裝時,在煤礦井下巷道底板6上壘設風門墻9,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安裝到風門墻上。本實用新型的規格大小,可根據風門、風壓的大小制成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