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屬于煤礦生產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巷道采掘技術在建筑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巷道采掘技術的安全性能方面顯得更加重要。噴射支護作為一種支護方式,在公路鐵路、水利水電、煤礦、冶金、建筑行業等已得到廣泛應用,據相關報道,在巷道建造工程作業中經常會出現冒頂、掉渣、片幫、裂縫、離層、漏頂等問題。然而,造成這些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巷道的掘進與支護過程中的相關細節,比如說在掘進前是否通過注漿來首次加固巷道壁面,在掘進后支護的過程中是否有進一步的補注漿加固等。正是由于這些細節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了很多在巷道采掘作業當中的安全隱患,實用性能不佳,所以存在著不足,針對以上問題,急需要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來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得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包括巖石層、巷道、防滲漏層、外側注漿層、加固帶、控制旋鈕以及內側注漿層,所述巖石層的一側噴射有內側注漿層,所述巷道的一側噴射有外側注漿層,所述巷道的另一側安裝有加固帶,所述加固帶內裝配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裝配有五組以上且五組以上加強筋規格相同,所 述內側注漿層和外側注漿層之間噴射有防滲漏層,所述加固帶左右兩側安裝有照明燈。
進一步地,所述防滲漏層的厚度范圍為5mm-8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外側注漿層和內側注漿層的厚度相同且外側注漿層和內側注漿層采用的材質均為水泥。
進一步地,所述加固帶的中間設置有控制旋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防滲漏層、外側注漿層以及內側注漿層,該設計通過在巷道和巖石層之間進行噴射注漿,兩側的注漿層之間噴射防滲漏層,可以有效的防止圍巖的滲水現象,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加固帶,該設計使得巷道更加堅固,提高了巷道采掘技術的安全系數,另添加了加強筋,該設計能夠進一步提高巷道的安全度,另添加了照明燈,該設計能夠給巷道內照明,方便作業人員作業,本實用新型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能優,工藝新穎,是一項很好的設計方案,很有市場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巖石層、2-巷道、3-防滲漏層、4-外側注漿層、5-加固帶、6-控制按鈕、7-內側注漿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煤礦巷道噴射支護裝置,包括巖石層1、巷道2、防滲漏層3、外側注漿層4、加固帶5、控制旋鈕6以及內側注漿層7,巖石層1的一側噴射有內側注漿層7,巷道2的一側噴射有外側注漿層4,巷道2的另一側安裝有加固帶5,加固帶5內裝配有加強筋,內側注漿層7和外側注漿層4之間噴射有防滲漏層3。
防滲漏層3的厚度范圍為5mm-8mm之間且外側注漿層4和內側注漿層7的厚度相同且外側注漿層4和內側注漿層7采用的材質均為水泥,加固帶5的中間設置有控制旋鈕6,加強筋裝配有五組以上且五組以上加強筋規格相同,加固帶5左右兩側安裝有照明燈。
具體實施方式:作業人員首先將巖石層的一側噴射內側注漿層7,再將巷道2的一側噴射外側注漿層4,然后作業人員將將水泥、黃沙等材質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完畢后,分別噴射在外側注漿層4和內側注漿層7內,再將加固帶5安裝在巷道2上,最后將防滲漏層3噴射在內側注漿層7和外側注漿層4之間,等到混凝土凝固后,整個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防滲增強支護體系,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防滲漏層3、外側注漿層4以及內側注漿層7,該設計通過在巷道2和巖石層1之間進行噴射注漿,兩側的注漿層之間噴射防滲漏層3,可以有效的防止圍巖的滲水現象,因本實用新型添加了加固帶5,該設計使得巷道2更加堅固,提高了巷道2采掘技術的安全系數,另添加了加強筋,該設計能夠進一步提高巷道2的安全度,另添加了照明燈,該設計能夠給巷道2內照明,方便作業人員作業。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 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