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離心泵的抽排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抽排機構,尤其是指一種可被安裝在一驅動元件的轉軸上,與該驅動元件組裝成一離心泵的抽排機構,且該抽排機構內所設的葉輪片在該轉軸轉動時,不會在該轉軸上產生位移。
背景技術:
傳統離心泵(或稱為周流泵)的抽排機構,請參閱圖1、2及3所示,通常僅在一馬達1的一轉軸10,利用設在其端緣處的一平行鍵12與一葉輪片14(Impeller)相接在一起,而該轉軸10在該葉輪片14一面設有一軸承座20,另面設有一外蓋22,使得該軸承座20與外蓋22形成一抽排組2,該抽排組2外緣分別設有一抽水口24及一排水口26,此外,該軸承座20與外蓋22在相對的位置,分別設有一凹槽28,該凹槽28兩端分別與抽水口24與排水口26相接,該葉輪片14被該馬達1帶動旋轉時,該抽水口24將可吸引流體進入該凹槽28,再由該排水口26向外流出。
然而,該葉輪片14僅通過該平行鍵12連接在該轉軸10上,在該轉軸10帶動該葉輪片14的轉動過程中,該葉輪片14將在該轉軸10上產生位移,令該葉輪片14將摩擦到該軸承座20或外蓋22,而產生極大的噪音,且使得轉軸10馬力因摩擦造成損失,而降低其運作效率,除此之外,更因為該葉輪片14會在該轉軸10上位移,令該抽排組2必須預留該葉輪片14位移的空間,進而使得該抽排組2的體積較大,產生占用較大空間的缺點,實與現今產品朝向短小輕薄的方向不符,此外,該轉軸10也必須加長長度支撐及帶動該葉輪片14,造成該轉軸10轉動時產生較大的振動,進而使該軸承座20內所設的軸承容易受損,造成該轉軸10轉動不順暢。
再者,該葉輪片14帶動由該抽水口24的流體進入該凹槽28內,或將流體由該凹槽28帶到排水口26內時,由于該流體突然由極大的空間(抽水口24)內被帶到極小的空間(凹槽28)內,或突然由極小的空間(凹槽28)內被帶到極大的空間(排水口26)內,都會令流體沖擊該抽排組2的璧面,產生噪音,尤其是,該抽水口24與凹槽28相接的位置,及該排水口26與凹槽28相接的位置,其所產生的噪音特別大。
有鑒于此,為改進公知的缺點,本設計人經過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于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離心泵的抽排機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離心泵的抽排機構,其葉輪片不會摩擦到軸承座或外蓋,因此不會產生大的噪音,且避免轉軸馬力因摩擦造成損失,可提高其運作效率,除此之外,還可減小抽排組的體積,減少空間占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離心泵的抽排結構,設于一驅動元件凸伸出的一轉軸上,其包括一軸承座,設在該轉軸上靠近該驅動元件的位置;一外蓋,設在該軸承座背對該驅動元件的一面,且該軸承座與外蓋組裝成一抽排組;一導流溝,設在該軸承座與外蓋相對的一面靠近該轉軸端緣的位置;一葉輪片,設在該導流溝內,且該葉輪片與該轉軸由該轉軸所設的卡接元件相接在一起;一定位孔,設在該葉輪片的一側周緣表面,該定位孔內可穿設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固定該葉輪片于該轉軸上。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軸承座可設在靠近該轉軸凸出該驅動元件的位置,且該轉軸可減去該葉輪片轉動的位移量,該葉輪片及該外蓋皆可設在較靠近該轉軸凸出該驅動元件的位置。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導流溝分別由該軸承座相對應外蓋的一面所設的一凹槽,及該外蓋相對應該凹槽位置所設的另一凹槽組成。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抽排組設有一抽水口及一排水口,該抽水口及排水口分別與該導流溝的一端及另端相通。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抽水口及排水口可設于該外蓋周緣,該抽水口與該另一凹槽的一端相貫通,該排水口則與該另一凹槽的另端相貫通。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抽水口與該另一凹槽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抽水口底部逐漸向該另一凹槽延伸的一彎弧部。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排水口與另一凹槽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另一凹槽逐漸向該排水口底部延伸的一曲滑部。
如上所述的抽排結構,所述凹槽與另一凹槽相鄰該排水口一端末緣,分別設有一緩沖槽,該緩沖槽由與該排水口相鄰的一端逐漸向另端中央位置靠攏縮合。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離心泵的抽排機構,在一驅動元件凸伸出轉軸的一端上設有一卡接元件,使得該轉軸可利用該卡接元件卡接穿設于其上的一葉輪片,該葉輪片表面設有一定位孔,該定位孔設有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連接在該葉輪片與該轉軸間,該轉軸帶動該葉輪片的轉動過程中,該葉輪片不會在該轉軸上產生位移,令該葉輪片不會接觸到被設在其兩側的一軸承座與一外蓋,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泵在運作時,將可避免轉軸馬力因該軸承座或外蓋與該葉輪片間的摩擦所造成的損失,可提高其運作效率,且可降低運轉所產生的噪音;除此之外,還可減小抽排組的體積,減少空間占用,該轉軸轉動順暢,減少了軸承的磨損,降低了運轉成本。
圖1為公知離心泵的抽排機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公知軸承座的示意圖;圖3為公知外蓋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抽排機構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座的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3、驅動元件 30、轉軸 32、葉輪片 320、定位孔322、定位元件34、卡接元件 4、抽排組 40、軸承座402、凹槽400、軸承套件 42、外蓋420、另一凹槽422、彎弧部 424、曲滑部44、導流溝 440、緩沖槽46、抽水口 48、排水口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特征及其功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茲舉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離心泵(PeriPheral Pump,或稱為周流泵CentrifugalPump)的抽排機構,請參閱圖4所示,在一驅動元件3(如馬達)凸伸出一轉軸30的一側面設有一軸承座40,該軸承座40背對該驅動元件3的一面設有與其相接的一外蓋42,該軸承座40與外蓋42組裝成一抽排組4,且二者相對的一面在靠近該轉軸30端緣的位置,設有一導流溝44,該導流溝44內設有一葉輪片32(Impeller),該葉輪片32與該轉軸30間,藉由該轉軸30所設的卡接元件34(如平行鍵,feather key)相接在一起,此外,該葉輪片32的一側周緣表面設有一定位孔320,該定位孔320設有一定位元件322,該定位元件322連接在該葉輪片32與該轉軸30間,該轉軸30帶動該葉輪片32的轉動過程中,該葉輪片32不會在該轉軸30上產生位移,令該葉輪片32不會接觸到該軸承座40與外蓋42,如此,周流運作時,將可達到無摩擦,避免該轉軸30的馬力因摩擦所造成的損失,而可提高其運作效率,且可降低運轉所產生的噪音。
由于該葉輪片32同時藉由該卡接元件34及定位元件322被固定在該轉軸30上,令該葉輪片32不會在該轉軸30上產生位移,因此,該轉軸30將不必預留該葉輪片32轉動的位移量,使得該軸承座40內所設的軸承套件400,不必因該轉軸30較長的長度,而設在遠離該轉軸30凸出該驅動元件3的位置,故,在本實用新型中,該軸承座40可設在相當靠近該轉軸30凸出該驅動元件3的位置,且該轉軸30可減去該葉輪片32轉動的位移量,使得該葉輪片32及該外蓋42皆可設在較靠近該轉軸30凸出該驅動元件3的位置,如此,該抽排機構將比公知抽排機構的長度短,縮小該抽排機構的體積,且比公知抽排機構的效率高。此外,該轉軸30長度比傳統轉軸短,使得該轉軸30在轉動過程的震動變小,可減少該驅動元件3與軸承套件400因轉軸30震動所造成的損耗,令該驅動元件3與軸承套件400可使用較常的時間。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請參閱圖4、5及6所示,該導流溝44分別由該軸承座40相對應該外蓋42的一面所設的一凹槽402,及該外蓋42相對應該凹槽402位置所設的另一凹槽420所組成,而該抽排組4設有一抽水口46及排水口48,該抽水口46及排水口48分別與該導流溝44的一端及另端相通,該葉輪片32被該驅動元件3的轉軸30帶動旋轉時,該抽水口46將可吸引流體進入該導流溝44,再由該排水口48向外流出。在該實施中,該抽水口46及排水口48可被設在該外蓋42周緣,該抽水口46與該另一凹槽420的一端相貫通,而該排水口48則與該另一凹槽420的另端相貫通。
在該實施例中,該抽水口46與該另一凹槽420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抽水口46底部逐漸向該另一凹槽420延伸的一彎弧部422,當從該抽水口46流入的流體,被轉動的該葉輪片32自該抽水口46底部,帶到該彎弧部422進入該導流溝44內的過程中,由于該彎弧部422的體積變化,是從該抽水口46底部彎弧部逐漸變小,使得該流體在該抽水口46與該另一凹槽420相接的位置上,將可藉由該彎弧部422的形狀變化,減緩沖擊,進而不會產生過大的噪音。
在該實施例中,該排水口48與另一凹槽420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另一凹槽420逐漸向該排水口48底部延伸的一曲滑部424,流體被轉動的該葉輪片32自該導流溝44帶到該曲滑部424,再進入該排水口48底部內的過程中,由于該曲滑部424的形狀變化,從該導流溝44彎弧部逐漸變大,使得該流體在該導流溝44與該排水口48相接的位置上,將可由該曲滑部424逐漸行進至該排水口48,可減緩流體沖擊該導流溝44與該排水口48相接的位置,進而可減少噪音。
在該實施例中,該凹槽402與另一凹槽420相鄰該排水口48一端末緣,分別設有一緩沖槽440,該緩沖槽440由與該排水口48相鄰的一端逐漸向另端中央位置靠攏縮合,流體被轉動的該葉輪片32自該排水口48底部帶到該緩沖槽440,再進入該軸承座40與該外蓋42未設有該導流溝44的位置時,將藉該緩沖槽440的形狀變化,減緩流體沖擊該軸承座40與該外蓋42未設有該導流溝44的位置,進而可減少噪音。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具體實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專利涵蓋之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離心泵的抽排結構,設于一驅動元件凸伸出的一轉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結構包括一軸承座,設在該轉軸上靠近該驅動元件的位置;一外蓋,設在該軸承座背對該驅動元件的一面,且該軸承座與外蓋組裝成一抽排組;一導流溝,設在該軸承座與外蓋相對的一面靠近該轉軸端緣的位置;一葉輪片,設在該導流溝內,且該葉輪片與該轉軸由該轉軸所設的卡接元件相接在一起;一定位孔,設在該葉輪片的一側周緣表面,該定位孔內可穿設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固定該葉輪片于該轉軸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可設在靠近該轉軸凸出該驅動元件的位置,且該轉軸可減去該葉輪片轉動的位移量,該葉輪片及該外蓋皆可設在較靠近該轉軸凸出該驅動元件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溝分別由該軸承座相對應外蓋的一面所設的一凹槽,及該外蓋相對應該凹槽位置所設的另一凹槽組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排組設有一抽水口及一排水口,該抽水口及排水口分別與該導流溝的一端及另端相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口及排水口可設于該外蓋周緣,該抽水口與該另一凹槽的一端相貫通,該排水口則與該另一凹槽的另端相貫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口與該另一凹槽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抽水口底部逐漸向該另一凹槽延伸的一彎弧部。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與另一凹槽相接的位置上,設有由該另一凹槽逐漸向該排水口底部延伸的一曲滑部。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抽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與另一凹槽相鄰該排水口一端末緣,分別設有一緩沖槽,該緩沖槽由與該排水口相鄰的一端逐漸向另端中央位置靠攏縮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離心泵的抽排機構,在一驅動元件凸伸出一轉軸的一端上設有一卡接元件,使得該轉軸可利用該卡接元件卡接穿設在其上的一葉輪片,該葉輪片表面設有一定位孔,該定位孔設有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連接在該葉輪片與該轉軸間,該轉軸帶動該葉輪片的轉動過程中,該葉輪片不會在該轉軸上產生位移,令該葉輪片不會接觸到被設在其兩側的一軸承座與一外蓋,如此,泵在運作時,將可避免轉軸馬力因該軸承座或外蓋與該葉輪片間的摩擦所造成的損失,可提高其運作效率,且可降低運轉所產生的噪音。
文檔編號F04D29/60GK2702102SQ20042004994
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9日
發明者車云漢 申請人:司倍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