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耐高溫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84570閱讀:4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耐高溫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泵設備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耐高溫泵。
技術背景
現有耐高溫磁力泵,最高耐溫度受到磁鐵耐熱性質的局限(比如釤鈷2 :17最高耐 溫350°C ),而隨著高溫使用時間的延長磁性會慢慢減小,最后磁力泵就失去了正常工作; 連軸導熱油(水)泵是連接電機時泵的熱能因傳導到電機和電機軸的熱傳導使軸承溫度 過高,而使電機外加溫度過高,并導致電動機的溫度過高,也包括軸承溫度過高,導致無法 設計成超高溫泵。而對于機械密封件的材料(氟橡膠)耐高溫也不會很高(一般不高于 200°C )。此類設計常常造成裝置的事故停機,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低 成本,工藝簡單,使用壽命長,維修簡單的新型的耐高溫泵。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耐高溫泵,包括有泵體1、葉輪2、軸套3、泵軸11、泵蓋12,其中泵體1為“U” 形,泵體1裝設于軸套3之上,軸套3裝設于泵軸11之上;葉輪2裝設于泵軸11之上,且位 于泵體1凹槽內;泵蓋12連接于泵體1前端;泵軸11與電機9主軸相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泵體1與電機9之間依次裝設有軸散熱套4及風扇8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 泵體1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4為中間為圓滿柱形,周圍均布有圓形散熱片;所述的軸散熱 套4外設有外殼6,所述的外殼6的兩端分別與電機(9)和泵體1相連接;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所述的風扇8之間裝設有機械密封件7,所述機械密封件7裝 設于軸散熱套4之上。
所述的殼體6為中空圓柱狀,殼體61的兩端上各設有數個螺栓孔62,螺栓孔62之 間設有鏤空狀的槽63。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泵體1間設有密封件5 ;軸散熱套4與泵體1 一體成型時不 用密封件5。
所述的外殼6與電機9之間設有法蘭墊10。
所述的軸散熱套4通過螺栓與泵體1連接;所述的泵蓋12通過螺栓與泵體1連接。
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設計可以使用泵的臨界溫度大大提高;
2.實驗數據可以做到450°C導熱油;
3.可與實用單相電機,直流電機,磁阻電機等相連接使用;
4.普通高溫機械密封件實現超高溫導熱油的輸送;
5.成本低,工藝簡單,使用壽命長,維修簡單,效益高。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2本發明外殼結構主視圖3本發明外殼結構左視圖4本發明外殼結構右視圖5本發明軸散熱套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詳述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耐高溫泵,包括有泵體1、葉輪2、軸套3、泵 軸11、泵蓋12,其中泵體1為“U”形,泵體1裝設于軸套3之上,軸套3裝設于泵軸11之 上;葉輪2裝設于泵軸11之上,且位于泵體1凹槽內;泵蓋12連接于泵體1前端;泵軸11 與電機9主軸相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泵體1與電機9之間依次裝設有軸散熱套4及風扇8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 泵體1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4為中間為圓滿柱形,周圍均布有圓形散熱片;所述的軸散熱 套4外設有外殼6,所述的外殼6的兩端分別與電機(9)和泵體1相連接;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所述的風扇8之間裝設有機械密封件7,所述機械密封件7裝 設于軸散熱套4之上。
所述的外殼6為中空圓柱狀,殼體61的兩端上各設有數個螺栓孔62,螺栓孔62之 間設有鏤空狀的槽63。
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泵體1間設有密封件5 ;軸散熱套4與泵體1 一體成型時不 用密封件5。
所述的外殼6與電機9之間設有法蘭墊10。
所述的軸散熱套4通過螺栓與泵體1連接;所述的泵蓋12通過螺栓與泵1連接。
外殼6采用材料奧氏體不銹鋼,具有熱阻性質,泵的高溫熱能傳導到電機端蓋時 溫度就大大降低。外殼6的兩邊具有通風散熱孔,電動機后風扇和軸上風扇的風可以通過, 這樣也對連接外殼起到散熱。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是電機9的動力(轉動)通過泵軸11帶動葉輪2轉動, 超高溫熱液體通過泵1進口到葉輪的轉動離心力作用,超高溫熱液體得到能量壓力提高, 從泵1出口排輸送到設備上或指定的地方。實現超高溫熱液體的有效輸送。
本發明的溫度熱量傳遞變化過程1.通過不銹鋼的熱阻效應,轉軸上的風扇和電 機后風扇的散熱作用,泵的熱能傳導到電機大大減低;實現高溫泵就可以直接連接電機端 蓋,電動機可以正常長時間運行。
2.泵的熱能通過泵軸的傳導過程高溫液體熱量通過軸套3,軸套3隔離大部分的 液體和壓力,使極少部分的高溫液體流到軸散熱套4散熱;風扇8隨電動機軸的運轉對軸散 熱套4進行有效的散熱;高溫液體熱量和軸上傳導的熱量通過軸散熱套4散熱冷卻,到達機 械密封件7的溫度大大減低,這樣提高使用壽命和效率。權利要求
1.一種耐高溫泵,包括有泵體(1)、葉輪(2)、軸套(3)、泵軸(11)、泵蓋(12),其中泵 體⑴為“U”形,泵體⑴裝設于軸套(3)之上,軸套(3)裝設于泵軸(11)之上;葉輪(2) 裝設于泵軸(11)之上,且位于泵體⑴凹槽內;泵蓋(12)連接于泵體⑴前端;泵軸(11) 與電機(9)主軸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1)與電機(9)之間依次裝設有軸散熱套(4)及風扇(8);所述的軸散熱 套(4)與泵體(1)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4)為中間為圓滿柱形,周圍均布有圓形散熱片; 所述的軸散熱套⑷外設有外殼(6),所述的外殼(6)的兩端分別與電機(9)和泵體⑴相 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4)與所述的風扇( 之間裝設有機械密封件(7),所述機械密封件 (7)裝設于軸散熱套(4)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6)為中空圓柱狀, 殼體(61)的兩端上各設有數個螺栓孔(62),螺栓孔(6 之間設有鏤空狀的槽(6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散熱套⑷與泵體⑴ 間設有密封件(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殼(6)與電機(9)之 間設有法蘭墊(1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散熱套(4)通過螺栓 與泵體(1)連接;所述的泵蓋(1 通過螺栓與泵體(1)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高溫泵,包括有泵體、葉輪、軸套、泵軸、泵蓋,其中泵體為“U”形,泵體裝設于軸套之上,軸套裝設于泵軸之上;葉輪裝設于泵軸之上,且位于泵體凹槽內;泵蓋連接于泵體前端;泵軸與電機主軸相連接;所述的泵體與電機之間依次裝設有軸散熱套及風扇;所述的軸散熱套與泵體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為中間為圓滿柱形,周圍均布有圓形散熱片;所述的軸散熱套外設有外殼,所述的外殼的兩端分別與電機和泵體相連接;所述的軸散熱套與所述的風扇之間裝設有機械密封件,所述機械密封件裝設于軸散熱套之上。本發明是一種結構簡單,實現低成本,工藝簡單,使用壽命長,維修簡單的新型的耐高溫泵。
文檔編號F04D29/58GK102042268SQ20101057372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日
發明者劉陳燦, 鄭力豪, 鄭涵方, 鄭石全, 鄭石壽, 郭啟惠, 郭茂寧, 郭霖清, 阮珍瑞 申請人:福建省福安市力德泵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