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冷卻系統部件,特別是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
背景技術:
現有從美國引進發動機和與之配套的,國產化冷卻水泵內的水封部件,由于設計不夠完善或某種不確定因素,在發動機高速運轉時因離心缺水而產生高溫,使水封磨損嚴重或燒蝕,造成彈簧失效,水封漏水而發生停機、停車事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創新改進 設計的安全可靠的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該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保證了發動機在各種轉速下都能有水射向水封,降低了水封工作面的溫度,杜絕水封工作面干式磨擦而造成燒蝕事故的發生,提高了冷卻水泵水封的安全性、可靠性、密封效率和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包括泵蓋、泵體、葉輪、泵軸、水封、螺塞和傳動齒輪,所述泵體上具有一蝸殼和一軸承孔,所述蝸殼內就有一止ロ孔和ー泵腔,在蝸殼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泵蓋上設置有一臺階部位和一進水孔,所述泵蓋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所述泵體的蝸殼上,且所述泵蓋上的臺階部位安裝在所述止ロ孔內;所述泵軸的中間部位裝在所述軸承孔中,該泵軸延伸出泵體的一端通過鍵設有傳動齒輪,泵軸延伸進所述泵腔的一端安裝有葉輪,所述葉輪與所述臺階部位端面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在所述泵軸與泵體相連部位安裝有與所述泵體配合的水封,所述水封通過固定其上的動硅膠密封環與安裝在泵體上的靜硅膠密封環配合起密封作用;在所述泵體的蝸殼上開設有一排氣螺塞孔,所述排氣螺塞孔具有一與所述蝸殼內的水道連通的螺塞底孔,所述螺塞旋于所述的螺塞底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螺塞孔位于所述葉輪背側和蝸殼軸線上方的位置,所述排氣螺塞孔內的螺塞底孔對準水封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所述排氣螺塞孔還具有一與所述螺塞底孔同軸設置且與該螺塞底孔連通的回水小孔,該回水小孔的軸線與所述水封旋轉的切線方向重合。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將原冷卻水泵的泵體蝸殼橫斷面中心線和軸向中心線相交處所設的排氣螺塞孔的位置進行了改進設計,即將原有對準水泵葉輪最大徑向排氣螺塞孔中心位置,向蝸殼內側(即水泵葉輪后面)和蝸殼軸線上方移動,使排氣螺塞孔的螺塞底孔對準水封部件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并通過增設ー個直徑數毫米的回水小孔,使少量的冷卻水由回水小孔,順著水封旋轉的切線方向射去,回流到水封周圍,將水封周圍及泵腔內水的壓カ增加,避免水封周圍冷卻水汽化,從而避免產生干摩擦。同時實施對水封磨擦面的冷卻,保證水封動、靜硅膠密封環工作面的溫度。本實用新型在保證水泵揚程不變的基礎上,不會影響發動機的冷卻效率。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特點[0009]I.本實用新型用于從國外引進的國產化系列冷卻水泵產品上,解決了現有冷卻水泵設計上的不足;為同類冷卻水泵水封冷卻技術難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據。2.由于在水泵葉輪后面的水封部位,增設了ー個回水小孔,能將冷卻水切線射向水封的密封環,降低了水封密封環工作時的溫度和相互的磨損,解了水泵高速旋轉時水封工作面缺水,而造成水封磨損漏水的老大難題,提高了水封的密封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3.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同類型各類冷卻水泵水封冷卻技術的使用范圍4.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在各種冷卻水泵都可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
圖I為現有冷卻水泵的外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的外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詳細結構作進一歩的描述。參見圖I,現有的冷卻水泵包括泵蓋I、泵體2,在泵蓋I上設置有進水孔11,泵體2上具有一蝸殼23,蝸殼23上設置有一出水孔24和一排氣螺塞孔25,排氣螺塞孔25內旋有螺塞6。泵蓋I通過緊固件26安裝在泵體2的蝸殼23上。現有的冷卻水泵的排氣螺塞孔25位于蝸殼23的橫斷面中心線27和蝸殼23的中心軸線28相交位置,排氣螺塞孔25對準葉輪最大徑向位置。該設計在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會因離心缺水而產生高溫,使水封磨損嚴重或燒蝕,造成彈簧失效,水封漏水而發生停機、停車事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如圖2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包括泵蓋I、泵體2、葉輪3、泵軸4、水封5、螺塞6和傳動齒輪7,在泵蓋I上設置有進水孔11和一臺階部位12,泵體2上具有ー蝸殼23和一軸承孔29,蝸殼23上設置有一出水孔24,蝸殼23內設置有一止ロ孔23a和泵腔23b,泵蓋I通過緊固件26安裝在泵體2的蝸殼23上,泵蓋I上的臺階部位12安裝在止ロ孔23a內。泵軸4的中間部位裝在軸承孔23a中,該泵軸4延伸出泵體2的一端通過鍵設有傳動齒輪7,泵軸4延伸進泵腔23b的一端安裝有葉輪3,葉輪3與臺階部位12端面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以提高水泵的泵水效率。在泵軸4與泵體2相連部位安裝有與泵體2配合的水封5,水封5通過固定其上的動硅膠密封環(圖中未示出)與安裝在泵體2上的靜硅膠密封環(圖中未示出)配合起密封作用。在泵體2的蝸殼23上開設有ー排氣螺塞孔25,該排氣螺塞孔25位于葉輪3背側和蝸殼23的中心軸線28上方的位置。該排氣螺塞孔25內的螺塞底孔22對準水封5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該排氣螺塞孔25還具有一回水小孔21,該回水小孔21與螺塞底孔22同軸設置并與螺塞底孔2連通,該回水小孔21的軸線與水封5旋轉的切線方向重合,螺塞6旋于螺塞底孔22中。[0023]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冷卻水泵將原有對準葉輪3最大徑向的螺塞底孔226的中心位置,向蝸殼23內側(即葉輪3后面)和中心軸線28上方位置,對準水封5的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增設回水小孔21使少量的冷卻水由與蝸殼23的水道連通的螺塞底孔22經回水小孔21水道回流到水封5周圍,實施對水封5磨擦面的冷卻;同時,提高水封5周圍壓力,避免水封5周圍冷卻水汽化,從而避免產生干摩擦。增設回水小孔21后,回水小孔21孔內的小股水流,將順著水封5旋轉的切線方向射去,水封5周圍及泵腔內水的壓カ增加,保證水封5動、靜硅膠密封環工作面的溫度。同時在保證水泵揚程不變的基礎上,不會影響發動機的冷卻效率。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結構,只要在水泵葉輪后側蝸殼的殼體內,采用切線回水小孔結構來冷卻水封就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包括泵蓋、泵體、葉輪、泵軸、水封、螺塞和傳動齒輪,所述泵體上具有一蝸殼和一軸承孔,所述蝸殼內就有一止ロ孔和ー泵腔,在蝸殼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泵蓋上設置有一臺階部位和一進水孔,所述泵蓋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所述泵體的蝸殼上,且所述泵蓋上的臺階部位安裝在所述止ロ孔內;所述泵軸的中間部位裝在所述軸承孔中,該泵軸延伸出泵體的一端通過鍵設有傳動齒輪,泵軸延伸進所述泵腔的一端安裝有葉輪,所述葉輪與所述臺階部位端面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在所述泵軸與泵體相連部位安裝有與所述泵體配合的水封,所述水封通過固定其上的動硅膠密封環與安裝在泵體上的靜硅膠密封環配合起密封作用;在所述泵體的蝸殼上開設有ー排氣螺塞孔,所述排氣螺塞孔具有一與所述蝸殼內的水道連通的螺塞底孔,所述螺塞旋于所述的螺塞底孔中;其特征在于,所 述排氣螺塞孔位于所述葉輪背側和蝸殼軸線上方的位置,所述排氣螺塞孔內的螺塞底孔對準水封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螺塞孔還具有一與所述螺塞底孔同軸設置且與該螺塞底孔連通的回水小孔,該回水小孔的軸線與所述水封旋轉的切線方向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切線回水孔冷卻水泵,包括泵蓋、泵體、葉輪、泵軸、水封、螺塞和傳動齒輪,其排氣螺塞孔位于所述葉輪背側和蝸殼軸線上方的位置,排氣螺塞孔內的螺塞底孔對準水封外徑切線和動、靜硅膠密封環結合面的位置。其排氣螺塞孔還具有一與所述螺塞底孔同軸設置且與該螺塞底孔連通的回水小孔,該回水小孔的軸線與所述水封旋轉的切線方向重合。本實用新型用于從國外引進的國產化系列冷卻水泵產品上,解決了現有冷卻水泵設計上的不足;為同類冷卻水泵水封冷卻技術難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據。
文檔編號F04D29/08GK202391795SQ20112040263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劉光明, 許仲秋, 郜文國 申請人:湖南機油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