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鋼結構加工生產領域,尤其是一種混凝土雙氣缸活塞泵。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在鋼結構加工生產領域,需要用到一種活塞泵,活塞泵又叫電動往復泵,從結構分為單缸和多缸,其特點是揚程較高,適用于輸送常溫無固體顆粒的油乳化液等,用于油田、煤層注水、注油、采油;膛壓機水壓機的動力泵,水力清砂,化肥廠輸送氨液等,若過流部件為不銹鋼時,可輸送腐蝕性液體,另外根據結構材質的不同還可以輸送高溫焦油、礦泥、高濃度灰漿、高粘度液體等,然而常用的活塞泵內部進給氣缸和驅動氣缸之家的摩擦較大,活塞泵中進給氣缸和輸送活塞的之間的摩擦增大,增加了磨損,降低了使用壽命。
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而進行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少磨損,提高使用壽命的一種混凝土雙氣缸活塞泵。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混凝土雙氣缸活塞泵,包括進給氣缸、液壓驅動缸和供給容器,所述進給氣缸一端與供給容器相連,進給氣缸的另一端與液壓驅動缸相連,所述進給氣缸包括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進給氣缸,其中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進給氣缸的端部開口分別設置有第一開口端和第二開口端,所述第一開口端和第二開口端分別與供給容器中的傳送管相連;
所述供給容器的一端設置有輸送管線,供給容器中的傳送管一端匯集于輸送管線處并與其相連;
所述液壓驅動缸包括第一液壓驅動缸和第二液壓驅動缸,所述第一液壓驅動缸與第一進給氣缸相連,第二液壓驅動缸與第二進給氣缸相連;
所述進給氣缸和液壓驅動缸之間設置有水箱,進給氣缸和液壓驅動缸之間分別通過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相互連通,所述第一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穿過水箱,第一活塞桿的一端位于第一進給氣缸中,第一活塞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液壓驅動缸中,第二活塞桿的一端位于第二進給氣缸中,第二活塞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液壓驅動缸中;
所述第一進給氣缸中設置有第一進給活塞,第一液壓驅動缸中設置有第一驅動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桿分別與第一驅動活塞和第一進給活塞相連;
所述第二進給氣缸中設置有第二進給活塞,第二液壓驅動缸中設置有第二驅動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桿分別與第二驅動活塞和第二進給活塞相連,第一進給氣缸、第二進給氣缸分別是第一液壓驅動缸、第二液壓驅動缸中的推挽驅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壓驅動缸和第二液壓驅動缸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壓力管線和第二壓力管線,第一液壓驅動缸和第二液壓驅動缸的另一端部通過連接線彼此耦合;
第一液壓驅動缸的首端設置有第一測量探頭,第一液壓驅動缸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探測器,第二液壓驅動缸的首端設置有第二測量探頭,第二液壓驅動缸的末端設置有第二探測器;
具體的,所述第一壓力管線的一端設置有端子a,第二壓力管線的一端設置有端子b,液壓泵裝置分別與端子a和端子b相連;
其中,所述第一測量探頭和第一探測器均安裝在第一液壓驅動缸外側壁上,第二測量探頭和第二探測器均安裝在第二液壓驅動缸外側壁上。
工作原理為:第一進給活塞和第一驅動活塞向第一進給氣缸端部的第一開口端方向移動,此時第二進給活塞和第二驅動活塞向背離第二進給氣缸端部的第二開口端移動,從而帶動水箱中的冷卻水進入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液壓驅動缸中進行冷卻,反之亦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液壓驅動缸和第一進給氣缸之間通過第一活塞桿帶動第一驅動活塞和第一進給活塞傳遞能量,第二液壓驅動缸和第二進給氣缸之間通過第二活塞桿帶動第二驅動活塞和第二進給活塞傳遞能量,減少了摩擦作用;當第一進給氣缸內的面積減少的同時,第二進給氣缸缸體內的面積得到相應的增加,從而壓力在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進給氣缸之間來回傳遞,降低了摩擦;該活塞泵減少進給氣缸和輸送活塞的活塞泵之間的摩擦,對活塞摩擦小,減少磨損,提高了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混凝土雙氣缸活塞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照圖1所示,該一種混凝土雙氣缸活塞泵,包括進給氣缸、液壓驅動缸和供給容器14,所述進給氣缸一端與供給容器14相連,進給氣缸的另一端與液壓驅動缸相連,所述進給氣缸包括第一進給氣缸10和第二進給氣缸2,其中第一進給氣缸10和第二進給氣缸2的端部開口分別設置有第一開口端12和第二開口端32,所述第一開口端12和第二開口端32分別與供給容器14中的傳送管16相連;
所述供給容器14的一端設置有輸送管線18,供給容器14中的傳送管16一端匯集于輸送管線18處并與其相連;
所述液壓驅動缸包括第一液壓驅動缸20和第二液壓驅動缸30,所述第一液壓驅動缸20與第一進給氣缸10相連,第二液壓驅動缸30與第二進給氣缸2相連;
所述進給氣缸和液壓驅動缸之間設置有水箱26,進給氣缸和液壓驅動缸之間分別通過第一活塞桿22和第二活塞桿42相互連通,所述第一活塞桿22和第二活塞桿42穿過水箱26,第一活塞桿22的一端位于第一進給氣缸10中,第一活塞桿2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液壓驅動缸20中,第二活塞桿42的一端位于第二進給氣缸2中,第二活塞桿42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液壓驅動缸30中;
所述第一進給氣缸10中設置有第一進給活塞21,第一液壓驅動缸20中設置有第一驅動活塞24,所述第一活塞桿22分別與第一驅動活塞24和第一進給活塞21相連;
所述第二進給氣缸2中設置有第二進給活塞41,第二液壓驅動缸30中設置有第二驅動活塞44,所述第二活塞桿42分別與第二驅動活塞44和第二進給活塞41相連,第一進給氣缸10、第二進給氣缸2分別是第一液壓驅動缸20、第二液壓驅動缸30中的推挽驅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壓驅動缸20和第二液壓驅動缸30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壓力管線28和第二壓力管線48,第一液壓驅動缸20和第二液壓驅動缸30的另一端部通過連接線50彼此耦合;
第一液壓驅動缸20的首端設置有第一測量探頭32,第一液壓驅動缸20的末端設置有第一探測器34,第二液壓驅動缸30的首端設置有第二測量探頭52,第二液壓驅動缸30的末端設置有第二探測器54;
具體的,所述第一壓力管線28的一端設置有端子a,第二壓力管線48的一端設置有端子b,液壓泵裝置分別與端子a和端子b相連;
其中,所述第一測量探頭32和第一探測器34均安裝在第一液壓驅動缸20外側壁上,第二測量探頭52和第二探測器54均安裝在第二液壓驅動缸30外側壁上;
第一進給活塞和第一驅動活塞向第一進給氣缸端部的第一開口端方向移動,此時第二進給活塞和第二驅動活塞向背離第二進給氣缸端部的第二開口端移動,從而帶動水箱中的冷卻水進入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液壓驅動缸中進行冷卻,反之亦然。
第一液壓驅動缸和第一進給氣缸之間通過第一活塞桿帶動第一驅動活塞和第一進給活塞傳遞能量,第二液壓驅動缸和第二進給氣缸之間通過第二活塞桿帶動第二驅動活塞和第二進給活塞傳遞能量,減少了摩擦作用;當第一進給氣缸內的面積減少的同時,第二進給氣缸缸體內的面積得到相應的增加,從而壓力在第一進給氣缸和第二進給氣缸之間來回傳遞,降低了摩擦;該活塞泵減少進給氣缸和輸送活塞的活塞泵之間的摩擦,對活塞摩擦小,減少磨損,提高了使用壽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