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換向閥的潛水泵,屬于水利水電工程和流體機械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中小型泵站工程中,在不同季節或不同工作時段,都有分別需要灌溉與排澇、供水與排水的場合。很顯然,分別建設灌溉泵站與排澇泵站,或建設供水泵站與排水泵站是不經濟的,需要灌排結合或供排結合的水泵結構型式。常規的解決辦法是建設雙向泵站、設置雙向閘門或在管道兩側分別安裝閘閥,存在機泵結構復雜、泵房占地面積多、機電設備和土建投資大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中小型泵站工程,滿足在不同季節或不同工作時段,有需要灌溉與排澇、供水與排水要求而設計的,提供一種帶換向閥的潛水泵,本實用新型采用潛水電機,電機與水泵直聯,減小機泵外型尺寸,簡化機泵結構;葉輪室與導葉體采用整體結構,保證同軸同心,提高安裝精度;泵體外殼與泵井采用自耦合設計,潛水泵可實現整體吊裝,方便安裝與檢修;潛水泵與換向閥配合,一機兩用,只需操作換向閥即可實現灌溉排水或供水排水需求,可大幅度簡化了泵站結構,有利于節省泵站土建和設備投資,提高水泵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帶換向閥的潛水泵,由喇叭口、導流帽連接螺栓、導流帽、泵軸、固定螺母、鍵、輪轂、葉片軸承密封固定螺栓、導葉體輪轂、喇叭口連接螺栓、軸承密封蓋、泵體外殼、導葉片、軸承、密封圈、泵井基座、導線出口密封、絕緣導管、加強翼板、潛水電機、接線端子、換向閥連接螺栓、換向閥體、換向閥芯、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閥桿、閥桿螺母、閥蓋、閥蓋加強筋板、填料函、填料壓蓋固定螺栓、閥蓋固定螺栓、填料、填料壓蓋、彈簧墊圈、手輪固定螺母、手輪、起吊環、電機連接螺栓、泵井等部件組成,水泵葉輪由潛水電機驅動,水體從喇叭口進入泵體外殼,繞流葉片,獲得能量后,從導葉體流入泵井,通過操作換向閥,水體進入換向閥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流出,實現潛水泵的多功能運行。
優選的,所述的潛水電機通過電機連接螺栓安裝在導葉體輪轂上,通過絕緣導管將電源送到接線端子。
所述的潛水電機與泵軸共軸,穿過導葉體輪轂和輪轂,借助鍵帶動葉輪旋轉,將電機動力傳遞給水泵葉輪。
優選的,所述的泵體外殼為空心圓筒,采用鑄造加工,從上向下分為上段、中段和下段三個部分。
所述的泵體外殼與導葉體輪轂、導葉片是一個整體。
所述的泵體外殼下段為葉輪室,輪轂上安裝定漿式葉片。
所述的泵體外殼通過喇叭口連接螺栓與喇叭口法蘭連接。
所述的泵體外殼的中段與呈空心圓環狀,通過導葉片與導葉體輪轂形成一個整體結構。
所述的泵體外殼的上段從導葉出口開始,直徑逐步擴大,呈圓臺狀,達到一定尺寸后,直徑保持不變,呈直筒狀,出口段的壁厚逐步變薄,其圓臺部分和直筒部分外表面與泵井內表面配合,通過密封圈實現密封。
優選的,所述的換向閥體為三通結構,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下方通過換向閥連接螺栓與泵井出口法蘭連接。
所述的換向閥芯為一空心圓柱體,安裝在頂蓋和閥體圍成的空間中,閥桿穿過填料函、閥蓋和閥芯,通過閥桿螺母固定。
所述的換向閥芯的下側設有一個開口,與換向閥體同心同徑。
所述的換向閥芯在圓柱面上設有一個開口,與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同徑。
所述的換向閥芯外側與換向閥體配合,內側設有較大的圓弧,減小水流轉向水力損失。
所述的換向閥芯,通過轉動手輪,可實現與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貫通或斷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水泵葉輪由潛水電機驅動,水體從喇叭口進入泵體外殼,繞流葉片,獲得能量后,從導葉體流入泵井,通過操作換向閥,水體進入換向閥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流出,實現潛水泵的多功能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中:1、喇叭口;2、導流帽連接螺栓;3、導流帽;4、泵軸;5、固定螺母;6、鍵;7、輪轂;8、葉片;9、軸承密封固定螺栓;10、導葉體輪轂;11、喇叭口連接螺栓;12、軸承密封蓋;13、泵體外殼;14、導葉片;15、軸承;16、密封圈;17、泵井基座;18、導線出口密封;19、絕緣導管;20、加強翼板;21、潛水電機;22、接線端子;23、換向閥連接螺栓;24、換向閥體;25、換向閥芯;26、第一出水口;27、第二出水口;28、閥桿;29、閥桿螺母;30、閥蓋;31、閥蓋加強筋板;32、填料函;33、填料壓蓋固定螺栓;34、閥蓋固定螺栓;35、填料;36、填料壓蓋;37、彈簧墊圈;38、手輪固定螺母;39、手輪;40、起吊環;41、電機連接螺栓;42、泵井。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帶換向閥的潛水泵,由喇叭口1、導流帽連接螺栓2、導流帽3、泵軸4、固定螺母5、鍵6、輪轂7、葉片8軸承密封固定螺栓9、導葉體輪轂10、喇叭口連接螺栓11、軸承密封蓋12、泵體外殼13、導葉片14、軸承15、密封圈16、泵井基座17、導線出口密封18、絕緣導管19、加強翼板20、潛水電機21、接線端子22、換向閥連接螺栓23、換向閥體24、換向閥芯25、第一出水口26、第二出水口27、閥桿28、閥桿螺母29、閥蓋30、閥蓋加強筋板31、填料函32、填料壓蓋固定螺栓33、閥蓋固定螺栓34、填料35、填料壓蓋36、彈簧墊圈37、手輪固定螺母38、手輪39、起吊環40、電機連接螺栓41、泵井42等部件組成。
喇叭口1通過喇叭口連接螺栓11與泵體外殼13法蘭連接。
泵體外殼13整體穿過泵井,實現自耦合,通過密封圈16實現密封。
根據水泵空化余量和設計運行工況確定泵井基座17安裝高程,泵井基座17的四周均布6~8片加強翼板20。
泵井42通過換向閥連接螺栓23與換向閥體24實現法蘭連接。
潛水電機21與水泵共軸,泵軸4穿過導葉體輪轂10和水泵輪轂7,由固定螺母5固定。
水泵輪轂7和葉片8采用整體精密鑄造。
導葉體輪轂10、導葉片14和泵體外殼13整體鑄造。泵體外殼13外側與泵井42配合部分精加工。
泵軸4通過鍵6將潛水電機21的機械能傳遞給葉輪做功,轉化為水體的動能和勢能。
導流帽連接螺栓2將導流帽3固定在水泵輪轂7上。
軸承15固定在泵軸4上,通過軸承密封蓋12和軸承密封固定螺栓9安裝在導葉體輪轂10內腔中。
潛水電機21通過電機連接螺栓41固定在導葉體輪轂10上。
電源通過電纜經絕緣導管19穿過泵體外殼13,連接到接線端子22,絕緣導管19與泵體外殼13之間通過導線出口密封18防止水體外泄。
換向閥芯25安裝在頂蓋和閥體圍面的空間中,閥桿28穿過填料函32、閥蓋30和閥芯25,通過閥桿螺母29固定。
閥蓋30通過閥蓋固定螺栓34固定在換向閥體24上。填料函32與閥蓋30整體鑄造,外設均布4片閥蓋加強筋板31。放置在填料函32中填料35,通過填料壓蓋固定螺栓33調整填料壓蓋36的壓緊程度。
手輪39通過彈簧墊圈37和手輪固定螺母38固定在閥桿28上。
通過轉動手輪39,可控制來自潛水泵的水體流向第一出水口26或第二出水口27。當換向閥芯25圓柱面的開口處于第一出水口26和第二出水口27之間時,換向閥處于斷流狀態。
松開閥蓋固定螺栓34,移除換向閥蓋30和相關聯接的零部件,起重設備連接起吊環40,可實現潛水泵的整體吊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