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潤滑裝置,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骨架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的旋轉軸油封在裝配和使用前,抹黃油預潤滑主唇以利于油封與軸安裝,并 可以防止干摩擦降低油封壽命。現用油封預潤滑裝置使用黃油槍與涂油工裝盤組合進行涂 油,雖然解決了涂抹不均勻、效果差等問題,但因為出油量為手工控制,人為控制涂油壓力 增加了涂油工藝的不穩定性,使同一批次的涂油量不均勻,不穩定,而且受自身結構原因, 無法進一步提高涂抹效率,影響裝配進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它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涂抹效 果差、耗時長、同一批次產品涂抹量難控制等問題。 為了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封氣動預 潤滑裝置,包括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所述給油裝置的儲油缸內設有活塞,所述活塞上部為 儲油腔,下部為氣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缸底部連接有氣動調節裝置,所述氣動調節 裝置出口與所述氣動腔連通,所述儲油腔的出口與所述涂油裝置的油道連通。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涂油裝置包括基座、調節卡圈、隨動件、油封臺和中心柱,所述基座連接在所 述儲油缸上部,所述基座外周面連接有所述調節卡圈,所述調節卡圈內具有行程腔,所述基 座上裝有所述隨動件,所述隨動件具有彈簧腔,所述彈簧腔內裝有彈簧,所述隨動件底端具 有凸臺,所述凸臺裝在所述行程腔內,所述基座中部連接有所述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具有與 所述儲油腔連通的油道,所述油道上部與出油道連通,所述中心柱外套裝有所述油封臺,所 述油封臺與所述隨動件連接。 所述基座與所述儲油缸上部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基座與所述調節卡圈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基座與所述中心柱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油封臺與所述隨動件采用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與積極作用 1、采用氣動調節裝置實現了持續給油,量化控制出油量,提高生產效率。 2.在油封下壓過程中,通過下壓過程中的行程來控制給油量,實現了油量量化控
制,給油穩定均勻,涂油分布和效果好。 3.涂油后的成品可由汽車組裝廠直接裝配,提高汽車組裝廠的生產效率。4.整 個預潤滑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制作,氣動裝置實現持續給油,結構設計使涂油量實現量化控 制,比現有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5.涂油裝置的結構改進,使裝置實現易換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換裝效率。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的總裝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中的涂油裝置結構放大圖; 1、儲油缸;1-1、儲油腔;l-2、氣動腔;l-3、活塞;2、涂油裝置;2-l、基座;2-2、調
節卡圈;2-2-l、行程腔;2-3、隨動件;2-3-l、彈簧腔;2-3-2、凸臺;2-4、油封臺;2-5、中心 柱;2-6、出油道;2-7、油道;2-8、彈簧;3、油封;4、潤滑油;5、氣動調節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
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油封預潤滑裝置包括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2,上述 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2安裝在一工作臺上。所述給油裝置具有儲油缸l,儲油缸l內設有活 塞l-3,活塞1-3上部腔室為儲油腔l-l,下部腔室為氣動腔l-2,儲油腔1-1內裝有潤滑油 4,所述儲油缸1底部連接有氣動調節裝置5,氣動調節裝置5的出口與氣動腔1-2連通,因 而可以保持一定壓力,使涂油裝置2處于給油狀態。 所述涂油裝置2包括基座2-l、調節卡圈2-2、隨動件2-3、油封臺2_4和中心柱 2-5。所述基座2-1采用螺紋與所述給油裝置上部連接。所述基座2-1外周面采用螺紋連接 有所述調節卡圈2-2,所述調節卡圈2-2內具有行程腔2-2-1。通過旋轉調節卡圈2-2的螺 紋,可以使調節卡圈上下移動,進而可以調節行程。行程大小決定了給油量。所述基座2-l 上裝有所述隨動件2-3,所述隨動件2-3具有彈簧腔2-3-l,所述彈簧腔2-3-1內裝有彈簧 2-8,所述隨動件2-3底端具有凸臺2-3-2,所述凸臺2-3-2裝在所述行程腔2-2-1內。所 述基座2-1中部采用螺紋方式連接有所述中心柱2-5,所述中心柱2-5具有與所述儲油缸1 連通的油道2-7,所述油道2-7上部與出油道2-6連通,所述中心柱2-5外套裝有所述油封 臺2-4,所述油封臺2-4與所述隨動件2-3通過螺紋連接。在彈簧2-8處于自由狀態下,油 封臺2-4封住出油道2-6,潤滑油4不會流出。 工作時,給油裝置中儲油缸1的活塞1-3在氣壓的作用下將油壓入涂油裝置2。涂 油裝置2未受壓力P時,油封臺2-4和調節卡圈2-2在彈簧2-8的支撐力作用下,封住中心 柱2-5的出油道2-6,使潤滑油4無法泄漏。當油封3放入涂油裝置2,并施加壓力P時,油 封臺2-4和調節卡圈2-2壓縮彈簧2-8下行,打開中心柱2-5的出油道2_6,潤滑油4在氣 壓作用下從出油道2-6中排出,涂抹至油封3的主唇口處,直至到達圖2所示狀態后,松開 壓力,取下油封3,彈簧6回復原狀,油封臺2-4和調節卡圈2-2重新封住中心柱2-5的出油 道2-6,涂油工序完成。 其中,油封臺2-4和調節卡圈2-2的行程可調節控制,通過改變油封臺2_4和調節 卡圈2-2的行程可以調節出油量的多少,從而實現量化控制。因為尺寸的原因,一種規格 的油封需要對應一種涂油裝置,但本實用新型的涂油裝置僅需要更換油封臺2-4和中心柱 2-5即可滿足更換規格的需要,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以持續給油、量化控制出油量,提高生產效率。工作 臺上設有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2,給油裝置通過氣壓實現對涂油裝置2的持續給油,通過對 油封3施加壓力與控制油封3行程來實現涂油。
權利要求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包括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所述給油裝置的儲油缸內設有活塞,所述活塞上部為儲油腔,下部為氣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缸底部連接有氣動調節裝置,所述氣動調節裝置出口與所述氣動腔連通,所述儲油腔的出口與所述涂油裝置的油道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 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裝置包括基座、調節卡圈、隨動件、油封臺和中心柱,所述基座連接在所述儲油缸上部,所述基座外周面連接有所述調節卡圈,所述調節卡圈內具有行程腔,所述基座上裝有所述隨動件,所述隨動件具有彈簧腔,所述彈簧腔內裝有彈簧,所述隨動件底端具有凸臺,所述凸臺裝在所述行程腔內,所述基座中部連接有所述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具有與所述儲油腔連通的油道,所述油道上部與出油道連通,所述中心柱外套裝有所述油封臺,所述油封臺與所述隨動件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 —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與所述儲油缸上部采用螺紋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 —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與所述調節卡圈采用螺紋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與所述中心柱采用螺紋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5 —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臺與所述隨動件采用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它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涂抹效果差、耗時長、同一批次產品涂抹量難控制等問題。一種油封氣動預潤滑裝置,包括給油裝置和涂油裝置,所述給油裝置的儲油缸內設有活塞,所述活塞上部為儲油腔,下部為氣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缸底部連接有氣動調節裝置,所述氣動調節裝置出口與所述氣動腔連通,所述儲油腔的出口與所述涂油裝置的油道連通。給油裝置通過氣壓實現對涂油裝置的持續給油,通過對油封施加壓力與控制油封行程來實現涂油,實現了給油量的量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F16N13/16GK201496750SQ20092030724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日
發明者張萬明, 溫雨 申請人:青島海力威密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