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
背景技術:
傳統的金屬密封蝶閥,密封副之間的密封是依靠施加在閥桿上的扭矩傳遞到密封副之間產生必須的密封比壓完成的,這種結構易在密封副之間產生摩擦和卡擠,導致密封面磨損加快甚至失效。在高溫或低溫的工況下,密封副材料因溫度變化而產生膨脹或收縮, 引起密封副之間咬全和泄漏現象,嚴重影響閥門使用的可靠性。傳統的金屬密封蝶閥的閥座與閥體為一整體,閥座不會產生必要的位移,閥門反向承壓時,密封副之間易產生泄漏。 傳統的結構對閥座密封面的加工要求也較高,且閥座位置不可調節,影響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密封副之間的密封可靠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現有的金屬密封蝶閥產品的不足,通過技術創新而成的新型結構,本結構加工簡單,在高溫或低溫的工況下易實現雙向密封,密封性能可靠, 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包括閥體、上閥桿、下閥桿、蝶板壓環、蝶板、支架、填料壓蓋、填料、下端蓋、密封環、活動式閥座,蝶板安裝在閥體流道內與上閥桿、下閥桿通過銷連接,密封環通過蝶板壓環和螺栓固定在蝶板上且位于上閥桿和下閥桿的同一側,活動式閥座安裝在閥體流道一側與密封環的密封面相配合,所述上閥桿和下閥桿采用偏心的方式安裝在閥體內部,閥桿的旋轉中心與活動式閥座的密封面中心線偏移距離為第一偏移距離,上閥桿和下閥桿的旋轉中心線與閥體流道中心線偏移距離為第二偏移距離;所述閥體的流道內帶有與閥體本身為一整體的凸臺。所述密封環與活動式閥座之間的密封面為相互配合的圓錐面,且圓錐的母線相交于活動式閥座一側,即圓錐頂點位于活動式閥座一側。活動式閥座在裝配和關閉閥門時,能靠圓錐面自動對中;介質正向流動時,介質力將蝶板推向活動式閥座,這時活動式閥座的一側平面與閥體凸臺靠近活動式閥座一側的平面緊密貼合,在介質力的作用下,密封環與活動式閥座之間產生閥門密封所需的必須比壓,閥門達到正向密封,所述的偏移距離和圓錐角可根據口徑大小計算確定。所述活動式閥座可沿閥體流道中心線作少量的軸向移動,活動式閥座靠近閥桿一側的平面與閥桿圓柱面之間留有適當的間隙,可用來調節密封副之間的密封比壓。所述的活動式閥座位于閥桿與凸臺的中間,其截面為梯形,與閥體流道相配合的面為圓柱面,活動式閥座外側加工有凹槽,活動式閥座與閥體流道之間的凹槽內鑲嵌有密封件。所述凸臺位于流道的一側,凸臺上沿直徑方向分布著若干導流孔,介質逆向流動時,介質進入閥體凸臺上的若干個導流孔,在介質力的推動下,閥座向密封環移動,閥座與密封環緊密接觸,在密封副之間達到必需的密封比壓,導流孔的大小及數量可根據壓力和口徑的大小計算確定。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偏心結構和錐面密封結構,閥門開啟和關閉時,密封環與閥座之間無摩擦無卡擠,大大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由于采用了活動式閥座結構,在介質力的作用下,密封副之間可達到雙向密封“零”泄漏,在高溫或低溫的工況下,密封副材料產生膨脹或收縮時,活動式閥座的微量移動可保證閥門不產生咬合現象,從而保證閥門能可靠工作,活動式閥座可單獨加工,加工工藝簡單,加工質量容易保證,能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C-C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I部位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包括閥體5、上閥桿1、下閥桿12、蝶板壓環6、蝶板8、支架2、填料壓蓋3、填料4、下端蓋13、密封環14、活動式閥座15,蝶板8安裝在閥體流道內與上閥桿1、下閥桿12通過銷7連接,密封環14通過蝶板壓環6和螺栓9固定在蝶板8上且位于上閥桿1和下閥桿12的同一側,活動式閥座15安裝在閥體流道一側與密封環14的密封面相配合,所述上閥桿1和下閥桿12 采用偏心的方式安裝在閥體5內部,閥桿的旋轉中心與活動式閥座15的密封面中心線偏移距離為A,上閥桿1和下閥桿12的旋轉中心線與閥體流道中心線偏移距離為B ;所述閥體5 的流道內帶有與閥體5本身為一整體的凸臺10。所述密封環14與活動式閥座15之間的密封面為相互配合的圓錐面,且圓錐的母線相交于活動式閥座15 —側,即圓錐頂點位于活動式閥座15 —側。活動式閥座15在裝配和關閉閥門時,能靠圓錐面自動對中;介質正向流動時,介質力將蝶板8推向活動式閥座 15,這時活動式閥座15的一側平面與閥體凸臺10靠近活動式閥座15—側的平面緊密貼合,在介質力的作用下,密封環14與活動式閥座15之間產生閥門密封所需的必須比壓,閥門達到正向密封,所述的偏移距離和圓錐角可根據口徑大小計算確定。所述活動式閥座15可沿閥體流道中心線作少量的軸向移動,活動式閥座15靠近閥桿一側的平面與閥桿圓柱面之間留有適當的間隙,可用來調節密封副之間的密封比壓。所述的活動式閥座15位于閥桿與凸臺10的中間,其截面為梯形,與閥體流道相配合的面為圓柱面,活動式閥座15外側加工有凹槽,活動式閥座15與閥體流道之間的密封是通過鑲嵌在凹槽內的密封件16來實現的。所述凸臺10位于流道的一側,凸臺10上沿直徑方向分布著若干導流孔11,介質逆向流動時,介質進入閥體5凸臺10上的若干個導流孔11,在介質力的推動下,活動式閥座 15向密封環14移動,活動式閥座15與密封環14緊密接觸,在密封副之間達到必需的密封比壓,導流孔11的大小及數量可根據壓力和口徑的大小計算確定。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偏心結構和錐面密封結構,閥門開啟和關閉時,密封環14與活動式閥座15之間無摩擦無卡擠,大大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由于采用了活動式閥座結構,在介質力的作用下,密封副之間可達到雙向密封“零”泄漏,在高溫或低溫的工況下,密封副材料產生膨脹或收縮時,活動式閥座15的微量移動可保證閥門不產生咬合現象,從而保證閥門能可靠工作,活動式閥座15可單獨加工,加工工藝簡單,加工質量容易保證,能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包括閥體(5)、上閥桿(1)、下閥桿(12)、 蝶板壓環(6)、蝶板(8)、支架(2)、填料壓蓋(3)、填料(4)、下端蓋(13)、密封環(14)、活動式閥座(15),蝶板⑶安裝在閥體流道內與上閥桿(1)、下閥桿(12)通過銷(7)連接,密封環(14)通過蝶板壓環(6)和螺栓(9)固定在蝶板(8)上且位于上閥桿(1)和下閥桿(12) 的同一側,活動式閥座(1 安裝在閥體流道一側與密封環(14)的密封面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閥桿(1)和下閥桿(12)采用偏心的方式安裝在閥體(5)內部,閥桿的旋轉中心與活動式閥座(15)的密封面中心線偏移距離為第一偏移距離A,上閥桿(1)和下閥桿(12) 的旋轉中心線與閥體流道中心線偏移距離為第二偏移距離B;所述閥體(5)的流道內帶有與閥體(5)本身為一整體的凸臺(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環(14)與活動式閥座(1 之間的密封面為相互配合的圓錐面,且圓錐的母線相交于活動式閥座(15) 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其特征在于活動式閥座(15)靠近閥桿一側的平面與閥桿圓柱面之間留有適當的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動式閥座(15)位于閥桿與凸臺(10)的中間,其截面為梯形,與閥體流道相配合的面為圓柱面,活動式閥座(1 外側加工有凹槽,活動式閥座(1 與閥體流道之間的凹槽內鑲嵌有密封件(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 (10)位于流道的一側,凸臺(10)上沿直徑方向分布著若干導流孔(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活動式閥座雙向承壓金屬密封蝶閥,包括閥體、上閥桿、下閥桿、蝶板壓環、蝶板、支架、填料壓蓋、填料、下端蓋、密封環、活動式閥座等部件,蝶閥的閥座為活動式,活動式閥座可沿閥體流道中心線作微量的軸向移動,在驅動裝置的力矩和介質力的作用下,閥門能可靠實現雙向承壓,閥門能可靠工作,使用壽命長,活動式閥座可單獨加工,加工工藝簡單,加工質量容易保證,能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F16K27/02GK202048221SQ20112018221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9日
發明者程偉, 繆震華, 董俠秀 申請人:宣達實業集團浙江耐森蝶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