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682118閱讀:147來源:國知局
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包括手動機構、電動機構和自鎖機構,它解決現有地下專用閥門由于設于在地下而不便于手工操作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手動和自動相結合的地下閥門控制裝置。當自動開閉出現問題時可以采用手動關閉,避免了事故的發生。并且當選擇手動方式的同時實現對自動方式的自鎖,快速切斷電源,避免因誤操作而對產生作業人員的人身傷害,同時也減少了對閥門的損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容易制造,易于推廣使用,有效地解決作業人員的工作難度,降低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改善作業人員的勞動環境,同時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專利說明】 —種閥門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閥門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化工企業區內多設地下閥門,一般為污水閥和雨水閥,是化工企業地下管道的重要控制閥門,設置地下閥門的目的是用來排放場內的雨水和污水。此類閥門一般為手動操作。但是因為此類閥門是專門用來排放廠內的雨水和污水,閥門設置在地下,空間狹小,易被淹沒。因此增加了作業人員進入地下手工操作此類閥門的難度。由于閥門安裝環境惡劣,直接下到下地作業也會影響作業人員身體健康。同時,傳統手工操作已經不滿足現代企業生產需求,因此發明一種既能滿足作業人員方便且健康的手工操作又能實現自動控制的電控操作的地下閥門控制裝置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現有地下專用閥門由于設于地下而不便于手工操作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手動方式和自動方式相結合的地下閥門控制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創造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包括手動機構、電動機構和自鎖機構,
[0005]所述手動機構包括搖桿、小齒輪、大齒輪、空心軸、滑道、螺母和連接軸,所述搖桿包括相連的桿端和軸端,所述軸端與所述小齒輪的中心且鍵連接,所述小齒輪與所述大齒輪嚙合,所述空心軸穿過所述大齒輪中心,并與所述大齒輪鍵連接,所述滑道的一端與所述空心軸一體連接,另一端設有通孔,所述連接軸設有螺紋的一端穿過所述通孔且深入所述滑道內,與位于所述滑道內固定的螺母螺紋連接;所述搖桿外套有手扳柄;
[0006]所述電動機構包括氣缸、中心軸和微電機,所述微電機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中心軸的一端通過氣缸軸與所述氣缸相連;
[0007]所述自鎖機構為限位開關,所述限位開關位于所述搖桿的桿端和軸端的連接處,且與所述微電機控制電路相連;
[0008]所述連接軸連接所述微電機。
[0009]進一步,所述手動機構還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一端通過定位套與所述搖桿的軸端連接,另一端通過另一個定位套與所述大齒輪連接。
[0010]進一步,所述空心軸穿過所述大齒輪的一端通過鎖母鎖緊。
[0011 ] 進一步,所述滑道為六角滑道,所述螺母為六角螺母,所述滑道和螺母配合卡接。
[0012]進一步,所述滑道外設有手動機構保護殼,所述手動機構保護殼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連接,另一端與擋板連接,所述擋板套接在所述連接軸上。
[0013]進一步,所述電動機構還包括電動機構保護殼,所述電動機構保護殼的一端與所述氣缸連接。
[0014]本發明創造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一種閥門控制裝置,解決現有地下專用閥門由于設于在地下而不便于手工操作的問題,提供一種能手動和自動相結合的地下閥門控制裝置。當自動開閉出現問題時可以采用手動關閉,避免了事故的發生。并且當選擇手動方式的同時實現對自動方式的鎖死操作,快速切斷電源,避免因誤操作而對產生的對作業人員的傷害,同時也減少了對閥門組件的損壞。本發明創造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容易制造,易于推廣使用,有效地解決作業人員的工作難度,降低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改善作業人員的勞動環境,同時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1、搖桿2、小齒輪3、大齒輪
[0018]4、空心軸 5、滑道6、螺母
[0019]7、連接軸 8、螺紋9、氣缸
[0020]10、中心軸 11、微電機12、氣缸軸
[0021]13、限位開關 14、支撐板15、鎖母
[0022]16、手動機構保護殼 17、手扳柄18、擋板
[0023]19、電動機構保護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所示,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包括手動機構、電動機構和自鎖機構,
[0025]所述手動機構包括搖桿1、小齒輪2、大齒輪3、空心軸4、滑道5、螺母6和連接軸7,所述搖桿I包括相連的桿端和軸端,所述軸端與所述小齒輪2的中心且鍵連接,所述小齒輪2與所述大齒輪3嚙合,所述空心軸4穿過所述大齒輪3中心,并與所述大齒輪3鍵連接,所述滑道5的一端與所述空心軸4 一體連接,另一端設有通孔,所述連接軸7設有螺紋8的一端穿過所述通孔且深入所述滑道5內,與位于所述滑道5內固定的螺母6螺紋連接;所述搖桿I外套有手扳柄17 ;所述電動機構包括氣缸9、中心軸10和微電機11,所述微電機11與所述氣缸9連接,所述中心軸10的一端通過氣缸軸12與所述氣缸9相連,其另一端與閥門閥桿相連;所述自鎖機構為限位開關13,所述限位開關13位于所述搖桿I的桿端和軸端的連接處,且與所述微電機11控制電路相連;所述連接軸7連接所述微電機11。
[0026]所述手動機構還包括支撐板14,所述支撐板14的一端通過定位套與所述搖桿I的軸端連接,另一端通過另一個定位套與所述大齒輪3連接。
[0027]所述空心軸4穿過所述大齒輪3的一端通過鎖母15鎖緊。
[0028]所述滑道5為六角滑道,所述螺母6為六角螺母,所述滑道5和螺母6配合卡接。
[0029]所述滑道5外設有手動機構保護殼16,所述手動機構保護殼16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14連接,另一端與擋板18連接,所述擋板18套接在所述連接軸7上。
[0030]所述電動機構還包括電動機構保護殼19,所述電動機構保護殼19的一端與所述氣缸9連接,另一端通過螺栓與閥門閥體壓緊。
[0031]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將手動機構與電動機構相結合,在電動機構出現故障時可選擇手動方式操作。在選擇手動方式操作的同時并對電動方式進行自鎖。所述手動機構的工作過程為:首先作業人員將所述手扳柄17套入所述搖桿I的桿端,這樣操作便于作業人員不用深入地下,通過延長所述搖桿I的距離,即能從地上方便地進行作業操作。同時,由于在所述搖桿I的桿端和軸端的連接處設有所述限位開關13,而所述限位開關串接在所述微電機11的控制電路中。因此在所述手扳柄17沿所述搖桿I的桿端向下套接時,會觸碰所述限位開關13,導致所述限位開關13被擠壓一定行程,進而引起所述限位開關13觸發。所述限位開關13平時為常閉狀態,當觸發時,所述限位開關13打開,即切斷所述微電機11的控制電路。所述微電機11立即斷電停止運行。這樣就實現了在選擇手動操作方式的同時對電動操作的自鎖,避免了電動操作仍然進行的情況下而誤手動操作,避免人身事故傷害,更減少了對控制裝置及閥門組件的損壞。操作人員通過所述手扳柄17搖動所述搖桿1,所述搖桿I帶動所述小齒輪2轉動,所述小齒輪2與所述大齒輪3嚙合,帶動所述大齒輪3轉動,所述大齒輪3與所述空心軸4鍵連接,即帶動所述空心軸4旋轉。而所述空心軸4與所述滑道5 —體化連接,即所述滑動5隨所述空心軸4旋轉。由于所述滑道5為六角滑道,所述螺母6也為六角螺母,所述滑道5和所述螺母6形狀、大小完全配合。這樣,所述滑道5即能帶動所述螺母6旋轉。所述螺母6套接在所述連接軸7帶有螺紋8的一端。所述螺母6在旋轉的同時,即與螺紋8螺紋連接,即帶動所述連接軸7產生水平方向的行程。所述連接軸7水平方向左走搖擺即帶動所述電動機構左右搖擺,所述電動機構的中心軸10與閥門閥桿相連,即帶動閥門閥桿動作。閥門閥桿連接閥芯,即帶動閥芯動作。
[0032]所述電動機構的工作過程為:所述氣缸9在所述微電機11的控制下,驅動所述氣缸軸12動作。所述氣缸軸12連接所述中心軸10,即帶動所述中心軸10動作。而中心軸10連接閥門閥桿,即帶動閥門閥桿動作。閥門閥桿連接閥芯,即帶動閥芯動作。
[0033]在所述手動機構和電動機構上均設有保護殼,具有防塵、防水的作用。
[0034]以上對本發明創造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創造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動機構、電動機構和自鎖機構, 所述手動機構包括搖桿(I)、小齒輪(2)、大齒輪(3)、空心軸(4)、滑道(5)、螺母(6)和連接軸(7),所述搖桿(I)包括相連的桿端和軸端,所述軸端與所述小齒輪(2)的中心且鍵連接,所述小齒輪(2)與所述大齒輪(3)嚙合,所述空心軸(4)穿過所述大齒輪(3)中心,并與所述大齒輪(3)鍵連接,所述滑道(5)的一端與所述空心軸(4) 一體連接,另一端設有通孔,所述連接軸(7)設有螺紋(8)的一端穿過所述通孔且深入所述滑道(5)內,與位于所述滑道(5 )內固定的螺母(6 )螺紋連接;所述搖桿(I)外套有手扳柄(17); 所述電動機構包括氣缸(9)、中心軸(10)和微電機(11),所述微電機(11)與所述氣缸(9)連接,所述中心軸(10)的一端通過氣缸軸(12)與所述氣缸(9)相連; 所述自鎖機構為限位開關(13),所述限位開關(13)位于所述搖桿(I)的桿端和軸端的連接處,且與所述微電機(11)控制電路相連; 所述連接軸(7 )連接所述微電機(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機構還包括支撐板(14),所述支撐板(14)的一端通過定位套與所述搖桿(I)的軸端連接,另一端通過另一個定位套與所述大齒輪(3 )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軸(4)穿過所述大齒輪(3 )的一端通過鎖母(15 )鎖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5)為六角滑道,所述螺母(6)為六角螺母,所述滑道(5)和螺母(6)配合卡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5)外設有手動機構保護殼(16),所述手動機構保護殼(16)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14)連接,另一端與擋板(18)連接,所述擋板(18)套接在所述連接軸(7)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閥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構還包括電動機構保護殼(19),所述電動機構保護殼(19)的一端與所述氣缸(9)連接。
【文檔編號】F16K31/05GK203703312SQ201320784469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吳桐來, 王彥明 申請人:天津思容閥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