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壓操作快速接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和陰接頭,陽接頭包括閥體、閥芯和陽接頭帽,閥芯上設有保持閥芯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一復位彈簧,還包括能在閥體內移動的密封座,密封座側面能與閥體的內側壁緊配,密封座的前部開設有泄壓孔,泄壓孔將密封座前部內腔和密封座前部外周導通;具有頂桿和突出部的泄壓桿,頂桿包括第一頂桿第二頂桿,第一頂桿至少部分插入到閥芯后部的第一導向槽內,第二頂桿的外徑小于密封座前部內腔的內徑;突出部能封閉或打開密封座前部內腔后端;固定在陽接頭內的彈簧座,泄壓桿的后部至少部分插入到彈簧座的第二導向槽內,泄壓桿上設有保持泄壓桿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二復位彈簧。
【專利說明】帶壓操作快速接頭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接頭,尤其是一種可以帶壓操作的快速接頭。
【背景技術】
[0002]在液壓管路連接中,快速接頭的應用十分廣泛,這是一種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實現管路連通或斷開的接頭,給液壓系統的安裝和維護帶來極大的便利。
[0003]如申請號為201120067425.6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液壓快速接頭,包括公接頭和母接頭組件,母接頭組件包括接頭體、套接體和活動套殼,套接體一端固定套設在接頭體一端外側,接頭體內設置有閥瓣及設置在閥瓣對應套接體一側的壓縮彈簧,然而,由于液壓系統的特殊性,上述這種快速接頭,兩個陰陽接頭對接時,連接的兩個管路內存在較大的背壓,這個背壓直接作用在快速接頭的閥瓣上。而閥瓣的面積較大,閥瓣需要克服的壓力很大,用手操作閥瓣使其移動從而導通管路在實際操作中十分困難,必須將管路中的液體壓力釋放后才能進行插拔,給連接工作帶來不便。
[0004]為此,本 申請人:的申請號為201320661901.6的中國專利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快速接頭作了改進,本 申請人:的專利中公開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包括中空的陽接頭體,緊配在陽接頭體前端內側的閥芯,連接在陽接頭體后端的用于與管路連接的接頭帽,所述閥芯封閉陽接頭體前端,通過設置直徑遠小于閥芯的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面對同樣的壓力可施加相對直徑較大的閥芯(受力面積大)而言較小的力就能夠推動第一頂桿,在推動第二頂桿后接頭帽的內腔能和陽接頭體的內腔連通,從而兩個管路導通。上述這種接頭,需要按壓接頭端部的閥芯后,使得閥芯推動第一頂桿動作,直至第一頂桿移動到與第二頂桿抵接后繼續推動閥芯才能推動第二頂桿,并且第二頂桿延伸入閥座的閥座套管內,這使得第一頂桿和閥座套管、第二頂桿的定位需要非常精確;在接頭連接的過程中,閥芯推動頂桿泄壓后、繼而推動閥座使得管路連通,彈簧座、密封座和閥座的配合結構復雜,安裝難度大,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和陰接頭,所述陽接頭包括中空的閥體、緊配在所述閥體前端內側的閥芯和連接在所述閥體后端的用于與管路連接的陽接頭帽,所述閥芯封閉在所述閥體前端,所述閥芯上設有保持閥芯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一復位彈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密封座,所述密封座能在所述閥體內移動并且閥體能對密封座移動路徑的最前端進行限位,所述密封座側面能與所述閥體的內側壁緊配,所述密封座的前部開設有泄壓孔,所述泄壓孔將密封座前部內腔和密封座前部外周導通;一泄壓桿,所述泄壓桿包括位于前部的頂桿和位于后部的突出部,所述頂桿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頂桿和位于后部的第二頂桿,所述閥芯的后部開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第一頂桿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導向槽內,所述第二頂桿的外徑小于所述密封座前部內腔的內徑;所述突出部能封閉所述密封座前部內腔后端,而突出部向后移動一定距離后能使所述密封座前部內腔與位于密封座后方的閥體內腔連通;一彈簧座,所述彈簧座固定在陽接頭內位于密封座后方的位置并且彈簧座的前、后兩側連通,所述彈簧座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導向槽,所述泄壓桿的后部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二導向槽內,所述泄壓桿上設有保持泄壓桿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二復位彈簧。
[0007]突出部移動的打開或封閉密封座內腔的一個優選的方式為,所述密封座的后部內開設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第二容置腔的前部,并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內徑小于第二容置腔的內徑;所述突出部的直徑向前端逐漸變小,所述突出部前端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內徑,所述突出部后端的直徑大于第一容置腔的內徑,所述突出部的側面能與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后端部抵接。可選的,突出部也可以選用球體,或采用本領域其他合適的結構。
[0008]對密封座單向限位的方式為,所述閥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徑向向內凸起的凸緣,所述密封座向前移動時側面能與所述凸緣抵接限位。
[0009]所述密封座的前端具有直徑縮小的泄壓部,所述泄壓孔開設在所述泄壓部內;所述閥芯的后部具有直徑縮小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導向槽開設在第一延伸部內,所述泄壓部和第一延伸部匹配,閥芯通過推動泄壓部從而推動整個密封座移動。
[0010]第一復位彈簧優選的設置方式為,所述第一復位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泄壓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閥芯的后部和密封座的前部抵接。
[0011]第二復位彈簧優選的設置方式為,所述彈簧座具有底盤,所述底盤上開設有多個鏤空部,所述第二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在所述突出部的后端和所述底盤上,所述底盤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導向槽開設在底盤和第二延伸部內。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將閥體內腔一分為二,位于中間的密封座利用與閥體內腔直接擠壓來實現密封,具有密封、泄壓、導通的三重功能;閥芯和彈簧座的導向槽的設計,從而對泄壓桿實現雙向定位,使得泄壓桿既是導向桿,又能泄壓,保證可以帶壓操作的同時,又對閥芯和密封座起到導向作用,使得閥芯和密封座來回移動時及其穩定,而且可以大大簡化加工,泄壓桿、閥芯和彈簧座的同心度能夠保證,提高了快速接頭的操作便利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的剖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6]參見圖1和圖2,一種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用于與陰接頭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陰接頭可以采用現有的普通的接頭。在下文中,為便于描述,“前”是指與陰接頭連接的方向,而“后”是指遠離陰接頭的方向。
[0017]陽接頭包括中空的閥體1,閥體1的前端設有閥芯2,閥體1的后端設有陽接頭帽3。閥體1的前端內徑縮小,閥芯2置于閥體1的前端內,閥芯2的前端外徑和閥體1相應位置處的內徑適配,從而形成緊密配合,閥體1和閥芯2之間可通過密封圈支架12設置有第一密封圈11,在初始未連接狀態時,由于閥芯2和閥體1緊密配合、以及第一密封圈11的設置,液體不能從閥體1內通過閥體1前端流出。陽接頭帽3連接在閥體1的后端,并且部分延伸入閥體1內側,陽接頭帽3用于與管路連接,閥體1和陽接頭帽3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14,從而防止液體泄漏。
[0018]閥體1內設有密封座4,閥體1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徑向向內凸起的凸緣13,用于限制密封座4的位置,使得密封座4在向前移動時,當側面與凸緣13相抵接時而限位并緊配,防止密封座4進一步向前移動,也可防止液體從密封座4和閥體1之間通過,從而將密封座4兩側的閥體1內腔隔離。密封座4內穿設有泄壓桿5,泄壓桿5的兩端延伸出密封座4。密封座4的前端具有直徑縮小的泄壓部41,泄壓部41的兩側開設有泄壓孔42。密封座4和閥體1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圈45。
[0019]泄壓桿5的前部為頂桿51,頂桿51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頂桿511和位于后部的第二頂桿512,第二頂桿512的外徑小于泄壓部41的內腔的內徑,而第一頂桿511的外徑則大于第二頂桿512的外徑,閥芯2的后部具有直徑縮小向后的第一延伸部21,第一延伸部21內開設有第一導向槽22,第一頂桿511的至少部分插入到閥芯2的后部的第一導向槽22內,第一導向槽22的內徑與第一頂桿511的外徑適配。閥芯2和密封座4之間設置有第一復位彈簧6,第一復位彈簧6位于第一延伸部21和泄壓部41的外周,使得閥芯2保持向前運動的趨勢。泄壓部41與第一延伸部21匹配,使得第一延伸部21向后移動時能夠推動泄壓部41。
[0020]泄壓桿5上位于頂桿51的后部設置有突出部52,突出部52的直徑向前端變小而成圓臺形。密封座4的后部開設有第一容置腔43和第二容置腔44,第一容置腔43位于第二容置腔44的前部并且內徑小于第二容置腔44。突出部52前端的直徑小于第一容置腔43的內徑,而突出部52后端的直徑大于第一容置腔43的內徑。初始未連接狀態時,突出部52的外側壁與第一容置腔43的后端部內側抵接,由此封堵液體路徑,防止液體進入到第一容置腔43內后經由第二頂桿512和泄壓部41之間的間隙從泄壓孔42流出。
[0021]泄壓桿5的后端部插入到一彈簧座7內,彈簧座7固定在陽接頭帽3內側壁上,使得彈簧座7相對閥體1位置固定。彈簧座7具有底盤71,底盤71上開設有多個鏤空部711,從與陽接頭帽3連接的管路而來的液體流經底盤71的鏤空部711內進入到閥體1內,填充在彈簧座7和密封座4之間的空間內。彈簧座7還具有從底盤71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部72,第二延伸部72和底盤71內開設有第二導向槽721,泄壓桿5的后部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二導向槽721內。
[0022]泄壓桿5和彈簧座7之間設置有第二復位彈簧8,使得泄壓桿5保持向前運動的趨勢,第二復位彈簧8的兩端分別抵接在突出部52后端和底盤71上。
[0023]初始狀態未連接陰接頭時,第一頂桿511的前端部與第一導向槽22的前端部之間可以存在一定的距離(該距離較小,也可以第一頂桿511的前端部與第一導向槽22的前端部抵接),當需要進行連接操作時,將閥體1與陰接頭連接,抵壓閥芯2,推動閥芯2向后移動,直至第一頂桿511的前端部和第一導向槽22的前端部抵接;此后,繼續推動閥芯2,閥芯2推動泄壓桿5向后移動,此時第一復位彈簧6被壓縮,突出部52逐漸離開第一容置腔43,由于突出部52的直徑向前逐漸減小,因此,在推動的過程中,突出部52和第一容置腔43的后端部內側壁脫離,密封座4后方的閥體1內腔和泄壓部41內腔連通,液體可以通過兩者的間隙進入到第一容置腔43內,從而通過第二頂桿512和泄壓部41之間的間隙,從泄壓部41的泄壓孔42流出,由此閥體1內的密封座4兩側的內腔導通,陽接頭帽3的管路中的液體壓力幾乎為零;此時可用較小的力繼續再推動閥芯2,直至閥芯2的后端部與泄壓部41的前端抵接,而后繼續推動閥芯2,由此可使得密封座4整體向后移動,此時第二復位彈簧8被壓縮,密封座4的外側壁不再與閥體1的內側壁抵接,液體可從密封座4和閥體1之間的間隙通過,充滿在閥體1內、位于密封座4和閥芯2之間的空間內;而此時閥芯2已被推離緊密配合的閥體1的前端,從而液體可繼續從閥芯2和閥體1之間的間隙通過,從閥體1的前端進入到陰接頭,陽接頭和陰接頭分別連接的兩個管路導通。
[0024]當互相連接的兩個陰陽接頭分開后,閥芯2上不再施加有外力,在第二復位彈簧8的作用下,逐漸推動泄壓桿5復位;在液體壓力下,推動密封座4復位,使得閥體1內位于密封座4兩側的內腔恢復隔離狀態;此后,第一復位彈簧6的回復力施加在閥芯2上,使得閥芯2復位,此時閥體1內位于密封座4和閥芯2之間的內腔部分壓力幾乎為零,因此陽接頭未導通時,閥體1內腔始終幾乎為零,這為泄壓桿5與密封座4脫離后泄壓創造了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包括陽接頭和陰接頭,所述陽接頭包括中空的閥體⑴、緊配在所述閥體(1)前端內側的閥芯(2)和連接在所述閥體(1)后端的用于與管路連接的陽接頭帽(3),所述閥芯⑵封閉在所述閥體⑴前端,所述閥芯⑵上設有保持閥芯⑵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一復位彈簧(6),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密封座(4),所述密封座(4)能在所述閥體(1)內移動并且閥體(1)能對密封座(4)移動路徑的最前端進行限位,所述密封座(4)側面能與所述閥體(1)的內側壁緊配,所述密封座(4)的前部開設有泄壓孔(42),所述泄壓孔(42)將密封座(4)前部內腔和密封座(4)前部外周導通; 一泄壓桿(5),所述泄壓桿(5)包括位于前部的頂桿(51)和位于后部的突出部(52),所述頂桿(51)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頂桿(511)和位于后部的第二頂桿(512),所述閥芯(2)的后部開設有第一導向槽(22),所述第一頂桿(511)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導向槽(22)內,所述第二頂桿(511)的外徑小于所述密封座⑷前部內腔的內徑;所述突出部(52)能封閉所述密封座(4)前部內腔后端,而突出部(52)向后移動一定距離后能使所述密封座(4)前部內腔與位于密封座(4)后方的閥體(1)內腔連通; 一彈簧座(7),所述彈簧座(7)固定在陽接頭內位于密封座(4)后方的位置并且彈簧座(7)的前、后兩側連通,所述彈簧座(7)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導向槽(721),所述泄壓桿(5)的后部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二導向槽(721)內,所述泄壓桿(5)上設有保持泄壓桿(5)具有向前移動趨勢的第二復位彈簧(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4)的后部內開設有第一容置腔(43)和第二容置腔(44),所述第一容置腔(43)位于第二容置腔(44)的前部,并且所述第一容置腔(43)的內徑小于第二容置腔(44)的內徑;所述突出部(52)的直徑向前端逐漸變小,所述突出部(52)前端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容置腔(43)的內徑,所述突出部(52)后端的直徑大于第一容置腔(43)的內徑,所述突出部(52)的側面能與所述第一容置腔(43)的后端部抵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徑向向內凸起的凸緣(13),所述密封座(4)向前移動時側面能與所述凸緣(13)抵接限位。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4)的前端具有直徑縮小的泄壓部(41),所述泄壓孔(42)開設在所述泄壓部(41)內;所述閥芯(2)的后部具有直徑縮小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所述第一導向槽(22)開設在第一延伸部(21)內,所述泄壓部(41)和第一延伸部(21)匹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復位彈簧(6)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和泄壓部(41)的外周,所述第一復位彈簧(6)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閥芯(2)的后部和密封座(4)的前部抵接。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壓操作快速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座(7)具有底盤(71),所述底盤(71)上開設有多個鏤空部(711),所述第二復位彈簧(8)的兩端分別抵接在所述突出部(52)的后端和所述底盤(71)上,所述底盤(71)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二延伸部(72),所述第二導向槽(721)開設在底盤(71)和第二延伸部(72)內。
【文檔編號】F16L37/40GK204201348SQ201420606352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陸蘇花, 胡嘉林 申請人:寧波精藝閥門管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