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包括內部具有進氣通道、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的閥體,閥體內設有閥芯,閥芯下部設有通氣腔,通氣腔側壁上開有通過閥芯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調節火孔;其特征在于:閥芯的外周壁上設有與通氣腔阻斷的呈弧形的凹槽部,閥體內部設有第一過渡氣道、第二過渡氣道、第三過渡氣道和輔助氣道,第一過渡氣道用以連通凹槽部與外環出氣通道,第二過渡氣道用以凹槽部和內環出氣通道,第三過渡氣道和輔助氣道用以連通調節火孔和內環出氣通道,燃氣先經由通過閥芯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外環火孔后再進行分配,故只要通過外環火孔的氣量發生變化,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的出氣量將同步變化。
【專利說明】
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燃氣灶具的上插燃氣閥,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外環火和內環火同步變化的上插燃氣閥。
【背景技術】
[0002]各種燃氣灶具中的燃氣閥,是控制氣源供應的手動操作閥。家用燃氣灶具一般具有內環火和外環火,普通的雙通道燃氣閥一般包括內部具有進氣通道、內環出氣通道和外環出氣通道的閥體,閥體內設有能旋轉的閥芯,閥芯上部具有彈簧腔,閥芯下部設有通氣腔,閥體上穿設有能帶動閥芯旋轉的閥桿,閥桿的下端頂持有使閥桿保持上移并脫離與閥芯連接趨勢的彈簧,該彈簧位于閥芯上的彈簧腔內,閥芯的通氣腔側壁上開有用以連通進氣通道和外環出氣通道的大小不一的系列調節火孔,以及用以連通進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的呈弧形的內環火孔。
[0003]使用時,閥體的內環出氣通道和外環出氣通道端部與噴嘴連接使用,內環出氣通道最終與灶具中的內環部相通,外環出氣通道最終與灶具中的外環部相通,使用者可通過設置在操作面板上的旋鈕而操作閥桿,一般先按壓旋鈕并逆時針轉動,即可帶動閥芯逆時針轉動,使閥芯上的大火孔以及弧形槽口均與閥體內的進氣通道相連通,氣源從進氣通道進入后分成獨立的兩路,一路經由通氣腔、調節火孔與外環出氣通道連通,另一路經由通氣腔、內環火孔與內環出氣通道連通。調節火勢時,只需轉動旋鈕,帶動閥芯旋轉,利用不同孔徑的系列調節火孔與外環出氣通道相通實現外環火的火勢調節,并在外環火調節為零的狀態下,內環火依舊保持出火。在閥芯轉動過程中,因內環火孔的孔徑大小始終不變,也就是在內環火的火勢不能進行調節。這種方式的燃氣灶,在用小火進行煎蛋或者攤餅的時候,因只有外環火火勢變小,內環火的火力依舊較大,這會使得煎蛋或煎餅的中間部分易焦,影響食品的品質。
[0004]現有這種燃氣閥,其閥芯周壁上的大火孔與小火孔沿圓周間隔設置,間隔的距離與旋鈕在調節火勢大小過程中所能旋轉的角度大小相關,正因大火孔與小火孔沿圓周間隔設置,閥芯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旋轉,從大火調節至小火,或從小火調節至大火均有一個空檔位置,該空檔位置即為大火孔與小火孔之間的閥芯周壁,因為現有閥芯的設計缺陷。現有技術在閥芯轉動過程中,流量出來時不是呈線性變化的,特別是在大火到小火的過度階段,流量變化不是呈線性、比列下降的,有可能呈現不均衡,非線性的特征。實際用戶的感覺是使用時火力大小變化在大小火切換過程中突然變大,或者沒有變化,到小火時又突然變小。在大小火調節過程中存在調節不穩定,易熄火的缺陷,給實際使用帶來許多不便。因而,現有的燃氣旋塞閥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0005]如何實現外環火和內環火同步調節以及在調節火勢過程中火勢呈線性變化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該燃氣閥能實現外環火和內環火同步調節的目的,同時確保在外環火關閉狀態下,內環火依舊燃燒。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包括內部具有進氣通道、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的閥體,閥體內設有能旋轉的閥芯,閥芯下部設有開口朝下通氣腔,通氣腔側壁上開有通過閥芯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調節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的外周壁上設有與通氣腔阻斷的呈弧形的凹槽部,閥體內部設有第一過渡氣道、第二過渡氣道、第三過渡氣道和輔助氣道,第一過渡氣道用以連通凹槽部與外環出氣通道,第二過渡氣道用以凹槽部和內環出氣通道,第三過渡氣道和輔助氣道用以連通調節火孔和內環出氣通道;在閥芯處于原始狀態下,調節火孔同時與第三過渡氣道和輔助氣道阻斷;在閥芯旋轉調節火勢過程中,能使調節火孔與第三過渡氣道的重疊面積發生變化實現調節火孔出氣量發生變化,同時第一過渡氣道、第二過渡氣道與凹槽部始終相通;在閥芯旋轉至最小火狀態,調節火孔與第三過渡氣道阻斷,第一過渡氣道與凹槽部阻斷,調節火孔則通過輔助氣道與內環出氣通道相通。
[0008]作為優選,上述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設于閥芯的左右兩側,且平行間隔設置;第一過渡氣道設于閥體中靠近外環出氣通道的一側;第二過渡氣道、第三過渡氣道設于閥體中靠近內環出氣通道的一側,第二過渡氣道、第三過渡氣道上下平行間隔設置;輔助氣道設于閥芯的后方。這種氣道的布局方式最為合理,使得該閥特別適合布局在上進氣式的燃氣灶具中。
[0009]進一步改進,上述調節火孔包括直接與通氣腔連通的大火孔,及設置在閥芯外周壁上并呈弧狀的導氣槽,該導氣槽起始端的開口部與大火孔連通。這樣當閥芯在調節氣量的旋轉過程中,導氣槽始終通過大火孔與通氣腔連通,整個過程中沒有空檔,閥芯旋轉過程中,通過導氣槽與過渡氣道重合程度實現氣量的調節,采用弧形狀的導氣槽,使得當閥芯在調節氣量的旋轉過程中流量變化(從大火到小火的過程)是呈線性變化的(看起來是一條直線),因此大小火調節過程中調節穩定,不易熄火。
[0010]優選的,上述導氣槽沿閥芯的外周壁逐漸向上傾斜設置。該導氣槽設置方式,使當閥芯在旋轉導氣槽與進氣通道的重合度呈逐漸增加或減少的趨勢,氣量的變化呈逐漸緩慢變化的趨勢,確保燃氣閥的調節更平穩合理。
[0011]作為另一種旋轉,上述調節火孔包括多個沿圓周間隔設置且孔徑大小不一的火孔部。其為常規調節火孔設置方式。
[0012]進一步改進,上述輔助氣道上設有用以調節出氣量的調節流子結構。該設計使得在最小火狀態下的內環火大小可調節。上述調節流子結構為設置在豎向設置的螺紋孔內的調節螺釘,輔助氣道和內環出氣通道之間通過閥口連通,調節螺釘的下端外周具有與所述閥口配合的錐形面。調節時轉動調節螺釘,通過錐形面與閥口之間的間距的改變,實現內環火大小的調節。
[0013]進一步改進,上述調節螺釘內設有細孔通道,細孔通道的出口端貫穿調節螺釘的底面,細孔通道的進口端貫穿調節螺釘的周壁。這樣將調節螺釘擰緊后,調節螺釘的錐形面與閥口完全接觸,閥口關閉,這時燃氣只能經由細孔通道進入內環出氣通道內,這時在最小火狀態下的內環火最小,調節更人性化。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上插燃氣閥改變傳統燃氣閥的進氣方式,燃氣先經由通過閥芯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調節火孔后再進行分配,分別通過第一過渡氣道、第二過渡氣道、第三過渡氣道分配到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故只要通過調節火孔的氣量發生變化,外環出氣通道和內環出氣通道的出氣量將同步變化,最終實現外環火和內環火同步變化,采用該閥的燃氣灶具特別適合用以小火煎蛋或攤餅,并且在最小火狀態,燃氣經由調節火孔、輔助氣道與內環出氣通道連通,確保小火不滅。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芯處于原始狀態);
[0017]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芯處于大火狀態);
[0019]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芯處于最小火狀態);
[0021]圖7為圖6的C-C剖視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閥芯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閥芯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5]如圖1?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
[0026]—種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包括內部具有進氣通道11、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的閥體I,閥體I內的中部設有能旋轉的閥芯2,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設于閥芯的左右兩側,且平行間隔設置,進氣通道11則設于閥體I的中軸線位置,閥芯2下部設有開口朝下通氣腔4,閥芯2由閥桿7驅動旋轉,閥芯2與閥桿7之間的連接結構為現有技術。
[0027]通氣腔4側壁上開有通過閥芯2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調節火孔3;調節火孔3出氣量變化的原理和現有燃氣閥相同,調節火孔3與過渡氣道14的重疊面積發生變化實現調節火孔3出氣量發生變化。
[0028]本實施例中,調節火孔3包括直接與通氣腔4連通的大火孔31,及設置在閥芯3外周壁上并呈弧狀的導氣槽32,該導氣槽32起始端的開口部321與大火孔31連通。導氣槽32沿閥芯2的外周壁逐漸向上傾斜設置。在大火孔31與下述第三過渡氣道16正對導通的狀態下,通氣量最大,在調節過程中,通過導氣槽32與下述第三過渡氣道16重疊面積發生變化實現調節火孔3出氣量發生變化,在大火孔31同時與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阻斷的狀態下,通氣量為零。
[0029]當然調節火孔3也可采用傳統的包括多個沿圓周間隔設置且孔徑大小不一的火孔部。
[0030]閥芯2的外周壁上設有與通氣腔4阻斷的呈弧形的凹槽部5,閥體I內部還設有第一過渡氣道14、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第一過渡氣道14設于閥體I中靠近外環出氣通道12的一側,第一過渡氣道14用以連通凹槽部5與外環出氣通道12。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設于閥體I中靠近內環出氣通道13的一側,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上下平行間隔設置,第二過渡氣道15用以凹槽部5和內環出氣通道13,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用以連通調節火孔3和內環出氣通道13,輔助氣道17設于閥芯2的后方。在閥芯2處于原始狀態下,調節火孔3同時與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阻斷;在閥芯2旋轉調節火勢過程中,能使調節火孔3與第三過渡氣道16的重疊面積發生變化實現調節火孔3出氣量發生變化,同時第一過渡氣道14、第二過渡氣道15與凹槽部5始終相通;在閥芯2旋轉至最小火狀態,調節火孔3與第三過渡氣道16阻斷,第一過渡氣道14與凹槽部5阻斷,調節火孔3則通過輔助氣道17與內環出氣通道13相通。
[0031]輔助氣道17上設有用以調節出氣量的調節流子結構。調節流子結構為設置在豎向設置的螺紋孔19內的調節螺釘6,輔助氣道17和內環出氣通道13之間通過閥口 18連通,調節螺釘6的下端外周具有與所述閥口 16配合的錐形面61。調節螺釘6內設有細孔通道62,細孔通道62的出口端貫穿調節螺釘6的底面,細孔通道62的進口端貫穿調節螺釘6的周壁。本結構使得在最小火狀態下的內環火大小可調節,調節時轉動調節螺釘6,通過錐形面61與閥口18之間的間距的改變,實現內環火大小的調節。
[0032]本上插燃氣閥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如下:
[0033]原始狀態:調節火孔3同時與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完全錯開;使得燃氣不能通過調節火孔3后進入到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燃氣不能通過燃氣閥,燃氣灶不能被點燃。如圖2、3所示。
[0034]點火狀態:下移并轉動閥芯,調節火孔3中的大火孔31與第三過渡氣道16正對導通的狀態下,通氣量最大,如圖4、5所示,燃氣經由進氣通道11、閥芯的通氣腔4、大火孔31和第三過渡氣道16后分成兩路,一路直接通往內環出氣通道13,另一路經由第二過渡氣道15、凹槽部5第一過渡氣道14后通往外環出氣通道12。
[0035]調節火勢過程:調小火勢,帶動閥芯2旋轉,使調節火孔3中的大火孔31與第三過渡氣道16的進口端逐漸錯位,繼續旋轉,導氣槽32逐漸與第三過渡氣道16的進口端重合并逐漸錯位,這樣燃氣經由調節火孔3進入第三過渡氣道16的燃氣量逐漸減少,即通過第三過渡氣道16分配到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的氣量同步逐漸減少,最終實現外環火和內環火同步火勢變小的目的。調大火勢過程,剛好相反。另外在最小火狀態,調節火孔3與第三過渡氣道16阻斷,同時調節火孔3與輔助氣道17相通,燃氣由進氣通道11、閥芯的通氣腔
4、調節火孔3和輔助氣道17后,通往內環出氣通道13,這時只有內環火在燃燒,確保小火不滅。如圖6、7所示。
[0036]盡管以上詳細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應該清楚地理解,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包括內部具有進氣通道(U)、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的閥體(I),閥體(I)內設有能旋轉的閥芯(2),閥芯(2)下部設有開口朝下通氣腔(4),通氣腔(4)側壁上開有通過閥芯(2)的旋轉出氣量可變化的調節火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2)的外周壁上設有與通氣腔(4)阻斷的呈弧形的凹槽部(5),閥體(I)內部還設有第一過渡氣道(14)、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第一過渡氣道(14)用以連通凹槽部(5)與外環出氣通道(12),第二過渡氣道(15)用以凹槽部(5)和內環出氣通道(13),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用以連通調節火孔(3)和內環出氣通道(13);在閥芯(2)處于原始狀態下,調節火孔(3)同時與第三過渡氣道(16)和輔助氣道(17)阻斷;在閥芯(2)旋轉調節火勢過程中,能使調節火孔(3)與第三過渡氣道(16)的重疊面積發生變化實現調節火孔(3)出氣量發生變化,同時第一過渡氣道(14)、第二過渡氣道(15)與凹槽部(5)始終相通;在閥芯(2)旋轉至最小火狀態,調節火孔(3)與第三過渡氣道(16)阻斷,第一過渡氣道(14)與凹槽部(5)阻斷,調節火孔(3)則通過輔助氣道(17)與內環出氣通道(13)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出氣通道(12)和內環出氣通道(13)設于閥芯(2)的左右兩側,且平行間隔設置;第一過渡氣道(14)設于閥體(I)中靠近外環出氣通道(12)的一側;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設于閥體(I)中靠近內環出氣通道(13)的一側,第二過渡氣道(15)、第三過渡氣道(16)上下平行間隔設置;輔助氣道(17)設于閥芯(2)的后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火孔(3)包括直接與通氣腔(4)連通的大火孔(31),及設置在閥芯(3)外周壁上并呈弧狀的導氣槽(32),該導氣槽(32)起始端的開口部(321)與大火孔(31)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槽(32)沿閥芯(2)的外周壁逐漸向上傾斜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火孔(3)包括多個沿圓周間隔設置且孔徑大小不一的火孔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氣道(15)上設有用以調節出氣量的調節流子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流子結構為設置在豎向設置的螺紋孔(19)內的調節螺釘(6),輔助氣道(17)和內環出氣通道(13)之間通過閥口(18)連通,調節螺釘(6)的下端外周具有與所述閥口(16)配合的錐形面(61)。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內環火和外環火同步調節的上插燃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螺釘(6)內設有細孔通道(62),細孔通道(62)的出口端貫穿調節螺釘(6)的底面,細孔通道(62)的進口端貫穿調節螺釘(6)的周壁。
【文檔編號】F16K11/083GK205504081SQ201620260512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李雪波
【申請人】寧波來特燃氣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