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儲存容器,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使用的中小型低溫液體儲存容器是立式圓柱型結構,直徑小,體型高,重心高,減震性能差,尤其是水平(徑向)震動或被撞擊易出現事故,存在運輸性能差等問題, 需垂直安放使用及運輸,由于結構原因不適合在頻繁震動的特殊場所使用。同理,設計為水平(臥式)使用或運輸的低溫液體儲存容器,當遇到垂直震動及垂直撞擊時也將會引起安全事故。因此不管是立式結構還是臥式結構的傳統低溫液體儲存容器,都將受震動而導致使用期限縮短,或直接引起損壞,對特殊環境應用適應性差。而在一些存放可燃性液體的場合(如采用液體燃料的車輛),如果采用目前傳統的低溫液體儲存容器,當受到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震動或撞擊時,內膽低溫高壓的液體極易滲漏進入連接內膽的管道內,而這些管道普遍處于相對于內膽較高溫低壓的環境,此時滲漏進入管道內的液體將迅速膨脹變成氣體,極易引發爆炸,無法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可分散各方向的的外力, 減少爆炸的可能性,保證安全使用。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包括內膽、外殼、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抽真空管,所述內膽與外殼之間為真空層,所述內膽上具有與增壓管連通的第一管口、與壓力檢測管連通的第二管口、與出液管連通的第三管口,所述內膽和外殼均為球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均設置在內膽球體的上半球區域,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均穿過外殼分別與內膽上對應的管口連通,以減少外殼和內膽受到猛烈撞擊后液體滲入管道內溢出的機會。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用于維修保養的維保管,所述內膽球體的上半球還設有第四管口,所述第四管口與維保管連通。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用于真空層抽真空的抽真空管,所述外殼上設有抽真空管口, 所述抽真空管口與抽真空管連通,由抽真空管對真空層進行抽真空。本實用新型所述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均分設于外殼的上半球區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可分散各方向的外力,重心低,耐壓高,減震及適應性能好,可長期在震動環境中安全使用;可儲存LN2,L02, LPG, LNG, LNG, LAr等低溫液體,適用于車輛的空調,運輸鮮活水產品的供氧和動力燃料等的使用。2.重心低,便于安裝固定;3.具有維保管,可定期做維修保養工作,且各管道的管口均設置在球形內膽的上半部,減少液體滲漏 產生爆炸的可能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內膽1、外殼2、增壓管3、壓力檢測管4、出液管5, 抽真空管12,地腳6,通過增壓管可增加內膽內的壓力,通過壓力檢測管可檢測內膽內的壓力,通過出液管輸出內膽內的液體,外殼和內膽采用不銹鋼材料,地腳設在外殼底部,通過將地腳6將本容器固定,內膽與外殼之間為真空層,內膽上具有與增壓管連通的第一管口 7、與壓力檢測管連通的第二管口 8、與出液管連通的第三管口 9,內膽和外殼均為球形結構,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均設置在內膽球體的上半球區域,增壓管、壓力檢測管、 出液管均穿過外殼的上半球區域分別與內膽上對應的管口連通,以減少外殼和內膽受到猛烈撞擊后液體滲入管道內溢出的機會。還包括用于維修保養的維保管10,在內膽球體的上半球還設有第四管口 11,將第四管口與維保管連通,以便定期維修保養;還包括用于真空層抽真空的抽真空管13,所述外殼上設有抽真空管口 14,所述抽真空管口與抽真空管連通,由抽真空管對真空層進行抽真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對本實用新型內容所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包括內膽、外殼、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所述內膽與外殼之間為真空層,所述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均穿過外殼分別與內膽上對應的管口連通,所述內膽上具有與增壓管連通的第一管口、與壓力檢測管連通的第二管口、與出液管連通的第三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膽和外殼均為球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均設置在內膽球體的上半球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維修保養的維保管,所述內膽球體的上半球還設有第四管口,所述第四管口與維保管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真空層抽真空的抽真空管,所述外殼上設有抽真空管口,所述抽真空管口與抽真空管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均分設于外殼的上半球區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球形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包括內膽、外殼、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所述內膽與外殼之間為真空層,所述增壓管、壓力檢測管、出液管均穿過外殼分別與內膽上對應的管口連通,所述內膽上具有與增壓管連通的第一管口、與壓力檢測管連通的第二管口、與出液管連通的第三管口,所述內膽和外殼均為球體,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均設置在內膽球體的上半球區域。本實用新型可分散各方向的外力,減少爆炸的可能性,保證安全使用。
文檔編號F17C1/00GK202017878SQ201120048739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5日
發明者倫兆希, 岑顯榮, 范漢強, 陳樹森 申請人:倫兆希, 岑顯榮, 范漢強, 陳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