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漏斗,尤其涉及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科學研究、化學試驗的分液漏斗,為單匣管結構,在向同一容器轉移添加兩種液體時,需分先后操作,且由于漏斗和容器的口徑都是圓形的,兩者套接在一起時,形成密閉的空間,容器中的空氣只能通過漏斗的導管排出,會發生液體濺出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加液的漏斗一次只能添加一種液體,同時,由于漏斗和容器之間易形成密封,導致容器內部氣壓上升,導致漏斗內液體往下流淌時形成噴濺 。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該分液漏斗結構簡單,制作簡易,操作方便,可以同時加入兩種液體,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方形的斗體設計使漏斗與容器接觸部位留有足夠的空隙,在加入液體時可防止發生液體濺出的情況。
為實現上述需求,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包括斗體、導管和手柄,所述的斗體為方形,斗體上安裝有手柄,斗體的下端連接導管;
所述的導管為方形導管,在斗體與導管的內部安裝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將斗體與導管分割成左右兩部分;
所述斗體和導管內部均噴涂有陶瓷涂層,所述陶瓷涂層厚度為≥2mm;所述斗體和導管外部均設置有陶瓷微粉層,所述陶瓷微粉層厚度為≥1mm。
更進一步地,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所述斗體外側設置有磁鐵,所述磁鐵設置在與手柄相對的位置。
更進一步地,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所述隔板上設置有掛孔。
更進一步地,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所述斗體的手柄側對應的一側設置有放置板。
更進一步地,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所述斗體的截面積與導管的截面積比值≥5。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可將漏斗的導管插入到待加液容器的口上,然后將兩種液體同時分別倒入到兩側的空間中,可實現同時加液;另外,方形的漏斗導管可以使容器內的氣壓與外界的氣壓保持一致,不會出現由于氣壓突變,導致漏斗內液體發生噴濺的情況發生。漏斗上設置的磁鐵可以方便漏斗固定在鐵質的支撐物上,漏斗上設置的放置板可以防止漏斗在放置時導管接觸到桌面,對桌面造成污染;斗體內的涂層可以防止液體對漏斗的腐蝕;斗體外的陶瓷細粉層可提高漏斗的耐磨損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分液漏斗結構簡單,制作簡易,操作方便,可以同時加入兩種液體,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方形的斗體設計使漏斗與容器接觸部位留有足夠的空隙,在加入液體時可防止發生液體濺出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斗體、2為導管、3為手柄、4為隔板、5為陶瓷涂層、6為陶瓷微粉層、7為磁鐵、8為掛孔、9為放置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油田加藥防噴濺分液漏斗,包括斗體1、導管2和手柄3,所述的斗體1為方形,斗體1上安裝有手柄3,斗體1的下端連接導管2;
所述的導管2為方形導管,在斗體1與導管2的內部安裝有隔板4,所述的隔板4將斗體1與導2管分割成左右兩部分;
所述斗體1和導管2內部均噴涂有陶瓷涂層5,所述陶瓷涂層5厚度為=2mm;所述斗體1和導管2外部均設置有陶瓷微粉層6,所述陶瓷微粉層6厚度為=1mm。
所述斗體1外側設置有磁鐵7,所述磁鐵7設置在與手柄3相對的位置。
所述隔板4上設置有掛孔8。
所述斗體1的手柄3側對應的一側設置有放置板9。
所述斗體1的截面積與導管2的截面積比值=10。
本實施例在使用過程中,可將漏斗的導管插入到待加液容器的口上,然后將兩種液體同時分別倒入到兩側的空間中,可實現同時加液;另外,方形的漏斗導管可以使容器內的氣壓與外界的氣壓保持一致,不會出現由于氣壓突變,導致漏斗內液體發生噴濺的情況發生。漏斗上設置的磁鐵可以方便漏斗固定在鐵質的支撐物上,漏斗上設置的放置板可以防止漏斗在放置時導管接觸到桌面,對桌面造成污染;斗體內的涂層可以防止液體對漏斗的腐蝕;斗體外的陶瓷細粉層可提高漏斗的耐磨損性能。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分液漏斗結構簡單,制作簡易,操作方便,可以同時加入兩種液體,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方形的斗體設計使漏斗與容器接觸部位留有足夠的空隙,在加入液體時可防止發生液體濺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