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測畫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由公制尺,正尺,負尺,英尺,市尺,量角器,圓心,連橋,上 半圓,下半圓,刻度,數字,測畫邊,坐標孔,尺規,測畫窗,預留窗構成,適合測量畫圖。
背景技術:
現有量角器,直尺,三角板與圓規的多個文具,不夠適用的量具,用在社會生活,生產, 教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中,量化描述現實世界居多對稱事物的形數,耗時周折較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量具,用在理論、實踐的不足,而提供有量角器, 直尺、圓規與適實角度的協同功能,以符合量化描述世界居多對稱、非對稱事物形數的實際 須要,效率較高的測畫儀,其技術內容如下
測畫儀,由公制尺,正尺,負尺,英尺,市尺,量角器,圓心,連橋,上半圓,下半圓, 刻度,數字,測畫邊,坐標孔,尺規,測畫窗,預留窗構成,其征在于所述測畫儀中公制尺 的正尺和負尺的起點在量角器圓心,向兩邊延伸,測畫邊與量角器的0-180度同線;以此結 構與量角器配合的公制尺可換用英尺、市尺中的一種;量角器至少與公制尺,英尺,市尺中 的一種結合構成測畫儀;其中量角器大小和各直尺的量程結構可增減調整。
所述量角器連接上半圓與下半圓的連橋至少有一個。
所述量角器的測畫窗分別開設在圓心兩邊,圓心向180度在連橋不用地方,測畫邊之上 半圓的底部;英尺,市尺的測畫邊上開測畫窗均可調整大小。
所述尺規坐標孔分別設置在公制尺,英尺,市尺刻度上,坐標孔設置配合刻度。
所述量角器以下半圓至少與公制尺英尺,市尺,長度計量尺的長度計量尺的一種、兩種、 三種的結構整合構成測畫儀;與公制尺英尺,市尺結合構成測畫儀1-1;與公制尺配合構成 測畫儀1-4。
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較現有技術,其優點在于結構合理,具有量角器,直尺、圓規與有 0-360角度的協同功能,測畫對稱、非對稱事物的形數,效率較高。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表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1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2示意圖。
3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3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4示意圖。
圖中標號l.測畫儀,l-l.測畫儀,1-2.測畫儀,l-3.測畫儀,1-4.測畫儀,2.公制;^, 2-1.起點,2-2.正尺,2-3.負尺,3.英尺,3-l.英尺起點,3-2.正英尺,3-3.負英尺,4.市 尺,4-l.市尺原點,4-2.正市尺,4-3.負市尺,5.量角器,5-1.圓心,5-2.連橋,5-3.上半 圓,5-4.下半圓,6.刻度,7.數字,8.測畫邊,9.坐標孔,IO.尺規,ll.測畫窗,12.預留窗。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量具,具有直尺角度圓規協同測畫對稱、非對稱事物形數特點,比
較適合測量、畫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示意圖。其中,測畫儀,由公制尺,正尺,負尺,英尺,市 尺,量角器,圓心,連橋,上半圓,下半圓,刻度,數字,測畫邊,坐標孔,尺規,測畫窗, 預留窗構成,其征在于所述測畫儀1中公制尺2的正尺2-2和負尺2-3的起點2-1在量角器 5圓心5-1,向兩邊延伸,測畫邊8與量角器5的0-180度同線;以此結構與量角器5配合的 公制尺2可換用英尺3、市尺4中的一種;量角器5至少與公制尺2,英尺3,市尺4中的一 種結合構成測畫儀l;其中量角器大小和各直尺的量程結構可增減調整。英尺3上在英尺起 點3-l,向兩邊排列正英尺3-2,負英尺3-3:各直尺指公制尺,英尺和市尺,以直列刻度6 數字7長度的計量尺。
所述量角器5連接上半圓5-3與下半圓5-4的連橋5-2至少有一個。上半圓5-3與下半 圓5-4的連橋5-2可用鉸鏈,安裝插接配合件方式連接,連橋5-2可依據半圓5-3與下半圓 5-4重量,材質加大,減小的實際情況設置數量、形狀;英尺3和市尺4的測畫窗11可根據 測畫儀1和各測畫信的材料,大小,可靠性而選擇設置、不設置連橋5-2的具體形狀。
所述量角器5的測畫窗11分別開設在圓心5-1兩邊,圓心5-1向180度在連橋5-2不用 地方,測畫邊8之上半圓5-3的底部;依需要在英尺3,市尺4的測畫邊8可選擇開設、不 開設的測畫窗11,測畫窗11的大小均可調整。
所述尺規10坐標孔9分別設置在公制尺2,英尺3,市尺4刻度6上,坐標孔9配合刻 度6。每個坐標孔9外設縱橫線,即x, y線的坐標宜找準位置,適應尺規10測畫半徑值的 變量;坐標孔9直徑在刻度6上排列間距可依需要調整;公制尺2對刻度6的長度做了調整, 在0-50厘米的刻度6旁列序數,供各正、負尺,坐標孔9,及英尺3使用,對照;公制尺2 中左右分設的坐標孔9各以起初半徑1, 0.5, 10, 5毫米的半徑值排列,后續間距分別以l, IO毫米的數值排列,中間分別以IO, IOO毫米的間距排列,以l, 0.5, IO毫米間距的坐標 孔9組合,得到半徑序數值精確到1亳米的在公制尺2量程范圍內的尺規10;以10, 5, 100 毫米間距的坐標孔9排列組合,獲得半徑序數值精確到10亳米的在公制尺2量程范圍內的尺 規10;英尺3刻度6的左右坐標孔9分別以1/8, 1/16英寸的半徑值開始排列,中間以l英 寸間距排列,組合1/8, 1/16, l英寸坐標孔9生成半徑序數值精確到1/8英寸的尺規10:市尺4以市尺原點4-1,正市尺4-2和負市尺4-3上的刻度6設置組合坐標孔9形成尺規10; 在尺規10中的確定的半徑值的兩個坐標孔9之一的圓心孔放一筆不動,再放入一筆在作為半 徑的另一孔,放入畫筆繞畫出弧線、圓;公制尺2英尺3,市尺4的長度可增減,數字7表 示量程長度,所用數字7的英文字母的Cm, Inch, Market ruler分別表示公制尺、英尺和市 尺,不同直徑的坐標孔9適應插入不同直徑的筆尖,測畫儀1的一側開預留窗12。
圖2,圖5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1, l-4的示意圖。所述量角器5以下半圓5-4 至少與公制尺2英尺3,市尺4,長度計量尺的一種、兩種、三種的結構整合構成測畫儀;與 公制尺2英尺3,市尺4結合構成測畫儀1-1;與公制尺2配合構成測畫儀l-4。同測畫儀l 相比的測繪儀l-l沒有測畫儀l的連橋5-2,上半圓5-3,余同,不重復描述;圖5,其中與 測畫儀1相比的測畫儀1-4量程減小,沒有設置測畫儀1上的連橋5-2,上半圓5-3,英尺3 及市尺4,尺規10中置的坐標孔9的1, 0. 5半徑序數孔設在公制尺2的起始端,正尺2-2 和負尺2-3上的坐標孔9每10毫米設一個,增加預留窗12。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1-2示意圖。其中,與測畫儀1相比的測繪儀1-2,在量程 上減小,未設市尺4,中置的坐標孔9的1, 0.5半徑序數孔設在公制尺2的起始端,公制尺 2的正尺2-2和負尺2-3上的坐標孔9每10毫米設一個,英尺3上的坐標孔9的1/8, 1/16 英寸的半徑序數孔設在英尺3的起始端,預留窗12;測繪儀l-2可有不用連橋5-2及上半圓 5-3的形式,量程結構可調整。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測畫儀l-3示意圖。其中,與測畫儀1相比的測繪儀1-3,減去英 尺3、市尺4,增加預留窗12,中置坐標孔9的1, 0.5半徑序數孔設在公制尺2的起始端, 正尺2-2和負尺2-3上的坐標孔9的間距25毫米,測繪儀1-3可有不用連橋5-2,上半圓5-3 的形式,成為類似測畫儀1-4的結構樣式。
本實用新型的各測畫儀的量程結構大小,在實施中可調整組合成適應需要的規格。
權利要求1. 測畫儀,由公制尺,正尺,負尺,英尺,市尺,量角器,圓心,連橋,上半圓,下半圓,刻度,數字,測畫邊,坐標孔,尺規,測畫窗,飾窗構成,其征在于所述測畫儀(1)中公制尺(2)的正尺(2-2)和負尺(2-3)的起點(2-1)在量角器(5)圓心(5-1),向兩邊延伸,測畫邊(8)與量角器(5)的0-180度同線;以此結構與量角器(5)配合的公制尺(2)可換用英尺(3)、市尺(4)中的一種;量角器(5)至少與公制尺(2),英尺(3),市尺(4)中的一種結合構成測畫儀(1);其中量角器大小和各直尺的量程結構可增減調整。
2.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測畫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器(5)連接上半圓(5-3) 與下半圓(5-4)的連橋(5-2)至少有一個。
3.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測畫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器(5)的測畫窗(11)分 別開設在圓心(5-1)兩邊,圓心(5-1)向180度在連橋(5-2)不用地方,測畫邊(8)之 上半圓(5-3)的底部;英尺(3),市尺(4)的測畫邊(8)上開測畫窗(11)均可調整大小。
4.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測畫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尺規(10)坐標孔(9)分別設 置在公制尺(2),英尺(3),市尺(4)刻度(6)上,坐標孔(9)設置配合刻度(6)。
5.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測畫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器(5)以下半圓(5-4)與 公制尺(2)英尺(3),市尺(4),長度計量尺的一種、兩種、三種的結構整合構成測畫儀; 與公制尺(2)英尺(3),市尺(4)結合構成測畫儀(1-1);與公制尺(2)配合構成測畫儀(1—4)。
專利摘要測畫儀,由公制尺,英尺,市尺,量角器,圓心,連橋,上半圓,下半圓,刻度,數字,測畫邊,坐標孔,尺規,測畫窗,預留窗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測畫儀中公制尺的正尺和負尺的起點在量角器圓心,向兩邊延伸,測畫邊與量角器的0-180度同線;以此結構與量角器配合的公制尺可換用英尺、市尺中的一種;量角器至少與公制尺,英尺,市尺中的一種結合構成測畫儀;其中量角器大小和各直尺的量程結構增減調整,所述量角器連接上半圓與下半圓的連橋至少有一個;量角器的測畫窗分別開設在圓心兩邊,圓心向180度在連橋不用地方,測畫邊之上半圓的底部。本實用新型測畫儀結構合理,易測畫對稱、非對稱形數,效率較高。
文檔編號G01B3/02GK201245013SQ200820099779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6日
發明者陽 柯 申請人:陽 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