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41777閱讀:4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監測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二、
背景技術
在道路、橋梁、隧道等大型土木工程中,遠程和超遠程監測工程健康狀態一直是業界夢寐以求的有效手段。特別是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西部的建設與開發,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長、大、高、深、特、危工程,這些工程建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工程結構力學狀態的監測,比如,壓力、應變、距離、溫度、濕度、煙度等。由于這些工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不好,比如,海拔高、空氣稀薄、含氧量低、溫度低等,給數據監測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即使工程竣工,監測工作還要持續兩、三年。比如,雀兒山隧道,海拔4千多米,空氣稀薄、含氧量低,每次量測都要背負氧氣在現場步行數公里,耗時幾小時才能完成。針對上述情況,若不能實現幾公里的遠程和幾十公里或幾百公里S至上千公里的超遠程監測,其監測工作的困難程度簡直難以想象。另外,像特高橋墩、特深基坑、隧道支護結構、滑坡報警等現場量測也急需這樣的量測技術,因此相關技術的研究和系統的開發具有較好應用需求和市場前景。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其能及時掌握土木工程的健康狀況,保護量測技術人員的安全,極大地降低勞動強度和監測費用,縮短工作時間,提高效率,并可實現多點同步監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機和下位機,上位機與下位機通過通信系統連接,下位機由測量模塊構成,測量模塊分別與通信系統和分線器連接,分線器與傳感器連接。上位機由一臺通用PC計算機(臺式或筆記本均可)構成。要求使用windows2000及以上操作系統,256M及以上內存,600MHz及以上主頻。下位機(測量模塊)包括單片機,單片機上分別連有脈沖形成電路、濾波放大電路、鍵盤、存儲器、時鐘電路、通信電路、顯示屏和溫度傳感器,單片機、脈沖形成電路和濾波放大電路均與分線器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效果如下1.及時掌握土木工程的健康狀況。在目前很多長、大、高、深、特、危工程,由于工程環境惡劣,量測條件差,許多場合量測技術人員無法到達,.使得許多量溯無法進行,也有許多場地由于到達困難,使得量測次數減少,從而不能及時了解到土木工程的健康狀況,有了遠程量測技術以后,該問題可應刃而解。2.保護量測技術人員的安全。在目前土木工程的監測過程中,都是監測人員拿著測量設備親自到現場測量。由于施工環境的復雜性以及量測人員的其它素質(如攀登,個人防護等)的限制,時常發生量測人員的人身傷害,有了遠程監測技術以后,量測人員通過遠程控制就可測量,從而使得這個問題得到極大的改善。3.降低勞動強度和監測費用。在土木工程中,監測點通常比較多且比較分散,這就會使監測人員在多個施工現場間來回奔波采集數據,不但勞動強度高而且還產生大量的差旅費用。有了遠程量測技術后,就可使原來需要量測人員到達不同現場的量測工作可在一個地點進行,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成本和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4.實現了多點同步監測。在土木工程中,有些參數需要在若干個地點(現場)同時測量。目前是由若干測量技術人員分頭在不同地點按約定時間測量,但因每個測量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太一致,約定的時間不會完全一致,因此測量出來的數據同步性就難以保證。有了遠程量測技術以后,可由量測人員同時向不同的測量點發送測量指令,從而實現了多點數據的同步測量。(注雖然短信通信方式會有一點時間差,但完全可以滿足工程需要,而GPRS則可保證更精確的同步。)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框圖2為分線器的組成框圖;圖3為分線器的電路原理圖;圖4為譯碼電路電路總體框架圖;圖5為使用的CPLD示意圖6為CPLD電路連接示意圖;圖7為CPLD芯片的程序流程圖;圖8為控制器組成框圖9為液晶顯示器LCM141的外形圖IO為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各種通信方式示意圖11為上位機軟件的工作流程圖12為系統的工作流程圖13為系統發送數據的程序流程圖14為系統接收數據的程序流程圖。圖中,1-上位機,2-手機,3-通信模塊,4-有線或無線信道,5-通信系統,6-下位機,7-測量模塊,8-分線器,9-傳感器,10-鍵盤,11-存儲器,12-時鐘電路,13-脈沖形成電路,14-濾波放大電路,15-單片機,16-通信電路,17-顯示屏,18-溫度傳感器。五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l,系統主要由前端采集模塊(下位機6)、通信系統5、后臺管理控制模塊(上位機1)三部分構成。上位機1由一臺通用PC計算機(臺式或筆記本均可)構成。上位機1與下位機6通過通信系統5連接。下位機6包括測量模塊7,測量模塊7分別與通信系統5和分線器8連接,分線器8與傳感器9連接。下位機6負責采集鋼弦式傳感器的實時測量數據;通信系統5負責以多種通信方式為上、下位機提供信息數據傳輸通道;上位機1負責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對前端采集模塊的控制。系統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工作模式。主動式工作流程1、通過下位機鍵盤為下位機設置定時監測方案。方案包括一天的監測次數和監測時刻;一周的監測次數和監測時刻;一月的監測次數和監測時刻。2、啟動下位機和上位機。3、下位機自動按預置方案對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并將數據通過通信系統主動發送給上位機。4、一次監測任務完成。5、返回第3步。被動式工作流程1、下位機處于等待狀態。2、上位機通過通信系統向下位機發送測量命令。3、下位機收到測量命令后對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將數據通過通信系統回傳給上位機。4、一次監測任務完成。5、返回第1步。系統的功能與特點1.測量面廣。系統可以實現8個位于不同現場的測量點(可擴充)共8*64=512個鋼弦式傳感器測量數據的遠程采集、存儲與處理。2.多種測量。系統可采集各測量點的現場溫度。3.自動測量。每個測量點傳感器(最多為64個)采用自動輪巡方式接入測量,無需人工干預。4.數據通信方式靈活。系統可以采用(1)無線——無線方式;(2)有線——有線方式;(3)GSM——GSM方式;(4)GSM——GSM+無線方式;(5)GSM——GSM+有線方式;(6)無線一一無線+有線方式。其中無線方式指采用專用無線數傳模塊進行通信的方式,通信距離在2000m之內;有線方式指采用485總線或電力載波進行的通信方式,通信距離在1000m之內;GSM指采用移動公網進行的超遠距離通信方式,通信距離在公網覆蓋范圍之內。除了上、下位機之間可以采用上述方式通信外,系統還允許用戶直接用手機進行數據采集。4.數據處理功能完善。采集到的數據可以以文本或數據庫形式長期保存;可以自動將測量數據轉換為物理量形式;可以以報表、曲線等形式輸出處理結果;可以按時間、項目名稱等條件進行數據查詢。參見圖2,分線器是下位機的重要組件。它由測量模塊控制,依次完成最多64個傳感器的接入測量任務。分線器主要由地址譯碼電路、驅動電路、繼電器和傳感器插座構成(見圖2)。主要功能是1、接收測量模塊(控制器)的地址指令,通過譯碼電路控制繼電器的通斷,自動分時將所接的各個傳感器依次通過繼電器與測量模塊相連,為控制信號和數據信號提供通道。2、將溯量模塊的激勵脈沖信號傳給傳感器,同時將傳感器的響應信號回傳給測量模塊。3、最多可切換連接64個傳感器。分線器原理圖見圖3。譯碼器由CPLD芯片IC1擔任,完成將測量模塊輸出的6位傳感器地址譯出為64路控制信號Dl-D64;譯出的控制信號Di通過三極管Ui放大,驅動繼電器Ki連通傳感器插座Ji,將第i個傳感器接入測量通道。插座JO與測量模塊的監測電纜相連。7腳是激勵信號和傳感器響應信號線,先將測量模塊的激勵信號傳給傳感器,再將傳感器的響應信號回傳給測量模塊。l-6腳是地址線,將測量模塊輸出的位選信號送給譯碼器IC1。IC1根據輸入的位選信號選中譯碼器64個輸出口中的一個。譯碼器中64個輸出引腳中的任何一個輸出低電平,都會將晶體管U1—U64中的一個打開,進而接通相應的繼電器,將連接在插座J1一J64上相應的一個傳感器與J0的7腳接通,完成分線任務。參見圖4,用CPLD(EPM7128STC100-6)芯片實現6-64譯碼器的原理如下CPU)(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是ComplexPLX)的簡稱,CPU)是一種用戶根據各自需要而自行構造邏輯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CPLD采用熔絲結構,基本組成單元是可編程的邏輯宏單元,即一組與、或、異或門、多路選擇器、寄存器和反饋通路,它們與可編程布線結合,使得模塊之間可以互連。宏單元通過"熔絲"實現可編程,從而完成用戶設定的邏輯功能。因為CPLD的硬件結構設計可由軟件完成(相當于房子蓋好后人工設計局部室內結構),所以它的設計比純硬件的數字電路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幾乎所有應用中小規模通用數字集成電路的場合均可采用CPLD器件。CPLD基本設計方法是借助集成開發軟件平臺,用硬件描述語言,生成相應的目標文件,通過下載電纜("在系統"編程)將代碼傳送到目標芯片中,實現設計的數字系統。由于沒有6-64譯碼器成品,為實現6-64譯碼功能,可以采用組合數字電路搭建,但需要多片組合電路芯片,電路較復雜,功耗較高。而采用CPLD芯片可以克服上述缺點。本系統采用Altera公司MAX7000S系列的CPLD芯片EPM7128STC100-6,該芯片有100根引腳和128個宏單元。譯碼電路電路總體框架如圖4所示,該譯碼器有6個輸入腳和64個輸出腳,實現的功能是將輸入端6位二進制碼的64種組合轉換成輸出端相對應的一個引腳的有效控制信號,由此實現譯碼功能。電路具體功能見以下真值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Ai表示第i根地址線,如A1表示第一根地址線;*Di表示第i根數據線,如D2表示第二根數據線*Ji表示第i個繼電器,如J3表示連接第三個繼電器;*數據線和繼電器的編號一一對應,第i根數據線連接到第i個繼電器;*A1A6為地址線,分別連接到CPLD的第1、2、5、6、7、8引腳,這六個引腳為輸入引腳。CPLD上與64個繼電器相連的64個引腳為輸出引腳。CPLD芯片的開發,需要采用特殊的HDL語言。采用HDL語言(硬件描述語言)的好處是其與芯片制作工藝無關。人們不用關心CPLD的電路結構,不必過多考慮門級及工藝實現的具體細節,只需要利用系統設計時對芯片的要求,在邏輯功能上將該電路描述出來,即可設計出實際電路。VerilogHDL的語法支持這種邏輯行為的描述,即進行行為級建模。本譯碼器程序用VerilogHDL語言編寫,模塊main的作用就是6-64譯碼器。其中6位的in6是輸入端,64位的out64是輸出端,always塊的觸發條件為in6,即輸入端的碼值一旦變化,always塊重新運行一次,在輸出端重新選通。程序采用典型的case結構實現了對6-64譯碼器的行為級建模。case語句是多分支選擇語句,它能直接處理多分支選擇,case括號中的信號為判斷條件,case結構中的64個分支分別選中唯一的一個繼電器。因為六位二進制信號能產生64種不同的碼組,正好對應64個分支,所以每個碼組都唯一對應一個分支,即選中唯---的繼電器。本程序在對輸出端口賦值時設定為低電平有效,即低電平對繼電器進行選通。繼電器編號對應的二進制碼即為其地址碼,如第23個繼電器的地址碼為010111。程序流程圖如圖7所示,本程序通過QuartusII6.0集成開發軟件平臺進行綜合仿真,將輸入輸出端和CPLD的引腳進行綁定,通過下載電纜將代碼傳送到目標芯片中("在系統"編程),實現6-64譯碼功能。參見圖8,測量模塊7(控制器)主要由單片機15、存儲器11、脈沖形成電路13、濾波放大電路14、通信電路16、顯示屏17、鍵盤IO、時鐘電路12等組成。測量模塊7包括單片機15,單片機15上分別連有脈沖形成電路13、濾波放大電路14、鍵盤IO、存儲器ll、時鐘電路12、通信電路16、顯示屏17和溫度傳感器18,單片機15、脈沖形成電路13和濾波放大電路14均與分線器8連接。其中,單片機15是核心。完成各種控制任務。存儲器11可以存儲監測方案、監測數據、手機號碼、主控機號碼。脈沖形成電路13用來產生傳感器激勵信號。濾波放大電路14將傳感器的響應信號進行調理,然后送單片機15。脈沖形成電路13和濾波放大電路14均采用現有電路。通信電路16負責單片機15和通信設備之間的信號轉換。顯示屏顯示日期、時間、監測結果、鍵盤、監測方案等。鍵盤負責輸入相關指令。時鐘電路負責提供日期、時間。主要功能如下1、可以接收上位機的各種指令包括監測指令、回傳數據指令、校準時間指令、修改監測方案指令。可以接收手機的監測指令、回傳數據指令。2、可以接收鍵盤指令包括校準時間指令、預置監測方案指令、修改監測方案指令、監測數據查詢指令。3、可顯示年、月、日、時、分、秒。可顯示存儲器中的監測方案和傳感器數據。4、可按預置方案定時監測傳感器數據,也可按上位機指令隨時監測傳感器數據。5、可按預置方案定時回傳傳感器數據,也可按上位機指令隨時回傳傳感器數據。6、可完成最多64個傳感器的監測。相關器件單片機P89C51RD2P89C51RD2具有64K并行可編程的非易失性FLASH程序存儲器,并可實現對器件串行在系統編程ISP和在應用中編程(IAP)。該器件可通過并行編程或在系統編程的方法對一個Flash位進行編程,從而選擇6時鐘或12時鐘模式。此外,也可通過時鐘控制寄存器CKCON中的X2位選擇6時鐘或12時鐘模式。該系列微控制器是80C51微控制器的派生器件,是采用先進CMOS工藝制造的8位微控制器,指令系統與80C51完全相同。該器件有4組8位I/0口、3個16位定時/計數器、多中斷源一4中斷優先級一嵌套的中斷結構、1個增強型UART、片內振蕩器及時序電路。時鐘芯片PCF8563PCF8563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一款工業級內含I2C總線接口功能的具有極低功耗的多功能時鐘/日歷芯片。它的多種報警功能、定時器功能、時鐘輸出功能以及中斷輸出功能可完成各種復雜的定時服務,甚至能為單片機提供看門狗功能。其內部時鐘電路、內部振蕩電路、內部低電壓監測電路(i.ov)以及兩線制I2C總線通訊方式,不但使外圍電路簡潔,而且也增加了芯片的可靠性。因而,PCF8563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時鐘芯片,已被廣泛用于電表、水表、氣表、電話、傳真機、便攜式儀器以及電池供電的儀器儀表等產品之中。液晶顯示器LCM141LCM141是一種壓力、流量和溫度測量儀表的專用液晶顯示模塊。之所以稱之為專用,是因為它的三個提示字符是"P"、"Q"和"T"。如果在使用中將這三個字符賦予其它含義,則該模塊就成為一種通用型模塊。LCM141的外形見圖9。從圖9可見,LCM141可分為4個顯示區,即字母、第一行數字、第二行數字和提示符顯示區。按照圖中編號,本設計的時鐘用第l、2位顯示年,3、4位顯示月,5、6位顯示日,14、13位顯示時,12、ll位顯示分,10、9位顯示秒,第7位顯示星期。每兩位之間加點以示區分。基于LCM141的特點,本設計采用其作為顯示器。當然,它不是顯示器的唯一選擇。段位式數碼管、點陣式液晶屏等都可以作為顯示器,只是在編程實現時,要使用其對應的驅動程序及顯示程序而已。LCM141的顯示步驟如下1.上電后延時200ms以上;2.寫入專用初始化命令0x29;3.寫入外晶振工作命令0xl4;4.寫入開振蕩器命令0x01;5.寫入開顯示器命令0x03。以上5步是初始化的內容,第6步就是寫入欲顯示數碼或字符的段位編碼,即顯示數據。DS18B20溫度傳感器DS18B20數字溫度計以9位數字量的形式反映器件的溫度值。DS18B20通過一個單線接口發送或接收信息,因此在中央微處理器和DS18B20之間僅需一條連接線(加上地線)。用于讀寫和溫度轉換的電源可以從數據線本身獲得,無需外部電源。由于每個DS18B20都有一個獨特的片序列號,所以多只DS18B20可以同時連接在一根單總線上,這樣可以把溫度傳感器放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這一特性在HVAC環境控制、探測建筑物、儀器或者機器的溫度以及過程監測和控制等方面非常有用。本系統中,每個測量模塊可接兩個B20溫度傳感器,用于監測現場溫度。通信系統原理系統主要由無線數傳模塊、485總線通信系統、電力載波通信系統和GSM通信系統搭建而成。根據不同應用場合,分別有如圖10所示的6種系統。由于上述各通信系統均有不同品牌的成品出售,所以原理不再贅述。上位機的功能與流程上位機是一臺PC計算機,裝有控制程序和數據庫。控制程序采用VC+十或VB開發,數據庫采用ACCESS。1.主要功能(1)實現-8個測試點名稱的錄入及名稱的修改(可擴展)。(2)可以輸入和修改各測試點對應的傳感器數目,傳感器數目在1到64之間。(3)向前端控制器(采集模塊)發送監測指令、回傳數據指令、校準時間指令、修改監測方案指令。(4)可以在8個測試點中,任意選擇1或多個測試站點進入測量,并將前端控制器回傳的傳感器數據存入數據庫。(5)上位機可以實現各個站點的歷史測量數據分析、査詢,打印,可以按測量日期查詢和顯示,査詢同時可以仍舊可以接收某一個測試站點數據。(6)實時測量數據包括溫度和頻率值,可以采用有線方式、無線方式或GSM公網完成上位機和監測模塊的數據通信。(7)GSM通信可采用GPRS和短信息兩種方式。比如短信息通信采用PDU方式,串口傳輸,波特率9600,傳輸數據按照二進制傳輸,傳送過程采集的每個傳感器數據占2個字節,溫度值占l個字節。(8)傳輸協議自己設定。2.上位機軟件工作流程上位機軟件分為四部分主程序、通信(短信收發)模塊、數據分析處理保存和實時數據顯示及歷史數據査詢模塊(見圖ll,以短信通信為例)。系統運行后,首先由用戶手動設置串口,之后如串口初始化成功則自動監測并初始化手機模塊,系統進入自動運行狀態;如果失敗將給出錯誤信息。也可通過界面按鈕或菜單手動設置手機模塊,并對其進行初始化;如出現故捧系統會給出相應提示,幫助用戶找到問題所在及時解決。當緩存中接收到數據時,系統根據判斷的是接收信息、發送信息還是質量測試信息,及時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以提高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工作流程圖見圖12,工作流程為1.開始;2.測量站點設置;3.串口設置及初始化;4.成功則進入下一步;未成功則返回上一步;5.手機模塊初始化,成功則進入下一步,否則提示初始化失敗,并重新初始化;6.手機模塊信號質量測試,若無信號,則對信號進行再次測試;若有信號,則啟動定時信號測試,并等待接收數據;7.若監測到串口有數據到來,則讀取串口緩存并保存接收到數據,進入下一步;否則繼續等待接收數據;,8.判斷接收的命令類型,是否是信號質量測試,是則處理信號質量數據并刷新信號質量狀態顯示;否則判斷是否是接收GSM(短信/GPRS)命令,是則處理短信或GPRS數據,并刷新接收狀態,同時顯示處理后的接收數據;否則,判斷是否是發送短信或GPRS命令,是則刷新發送狀態并發送命令數據。程序運行主界面分為四部分左上角窗口為接收短信的全部內容、左下角為向各采集點發送命令窗口、右上角為操作窗口(對系統進行設置)、右下角為狀態欄(顯示每一步操作的內容及結果)。右邊由細變粗的漸進條是手機模塊的信號質量顯示,每30秒系統測量一次信號質量。短信發送和接收模塊本系統可采用GSM公網完成上位機和采集模塊的數據通信。利用GSM系統的GPRS和短消息業務方便地實現對于遙測設備的信息采集和遠程控制,即實現遙測和遙控。GSM短消息的控制共有三種模式:BlockMode,基于AT命令的PDUMode,基于AT命令的TextMode,本設計中短信息的收發均采用了PDU模式。本系統中上位機要發送和接收的命令包括監測指令、回傳數據指令、校準時間指令、修改監測方案指令、手機的號碼修改指令、回傳數據指令。系統發送和接收數據的流程分別如下圖13和圖14所示,上位機發送和接收數據的流程分別為上位機發送數據流程1.開始;2.選擇發送命令;3.讀取測量站點ID和傳感器數目;4.判斷測量站點個數是否多于1,是則讀取本站點的號碼,否則讀取群發站點的號碼;5.向手機模塊寫發送命令AT+CMGS二手機號碼;6.等待手機模塊返回"〉"符號(其ASCII碼值為0X3E),如果超時未返回,則寫發送命令失敗;否則進入下一步;7.發送短信內容和確認指令;8.等待手機模塊返回確認信息,是返回"OK"還是"ERROR",如是"OK"則刷新狀態欄,提示發送短信成功,進入下一步;如是"ERROR"則刷新狀態欄,提示短信發送失敗,并自動重新發送此短信,回到步驟5;9.若是群發,則判斷是不是最后一條,若否,繼續發送下一條短信,回到步驟5;若不是群發,則本次數據命令發送結束。10.發送完畢,刷新狀態欄提示信息,結束。上位機接收數據流程1.開始;2.串口初始化;3.緩存是否有數據,有則進入下一步;4.讀取緩存數據并保存;5.短信接收完畢之后置接收標志并刷新狀態欄,同時分析和處理接收到的數據;6.發送握手信號,即發送收到確認命令;7.清除接收標志及相關緩沖,允許接收下一條短信;8.查找本站點上次測量的數據記錄;9.上次數據記錄是否完整,是則插入并保存新數據記錄,否則先刪除殘缺數據記錄,再插入并保存新數據記錄;10.更新數據顯示及狀態顯示欄下位機控制程序用C和匯編語言編制,工作流程為主動式1)接收鍵盤的設置命令;2)保存設置方案;3)開始運行;4)判斷采集數據時間是否到,若到,執行下一步,否則繼續判斷時間;5)向分線器輸出一個傳感器地址;6)采集該傳感器數據并保存,返回第5步,直至采集完全部傳感器數據;7)將采集到的全部傳感器數據通過串口發送出去;8)返回第4步。被動式1)等待串口中斷;2)有中斷,接收上位機測量命令;3)向分線器輸出一個傳感器地址;4)采集該傳感器數據并保存。返回第3步,直至采集完全部傳感器數據;5)將采集到的全部傳感器數據通過串口發送出去;6)返回第1步。權利要求1、一種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機(1)和下位機(6),上位機(1)與下位機(6)通過通信系統(5)連接,下位機(6)包括測量模塊(7),測量模塊(7)分別與通信系統(5)和分線器(8)連接,分線器(8)與傳感器(9)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測量模塊(7)包括單片機(15),單片機(15)上分別連有脈沖形成電路(13)、濾波放大電路(14)、鍵盤(10)、存儲器(11)、時鐘電路(12)、通信電路(16)、顯示屏(17)和溫度傳感器(18),單片機(15)、脈沖形成電路(13)和濾波放大電路(14)均與分線器(8)連接。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狀態遠程監測系統,其能及時掌握土木工程的健康狀況,保護量測技術人員的安全,降低勞動強度和監測費用,縮短工作時間,提高效率,實現多點同步監測。本實用新型包括上位機和下位機,上位機與下位機通過通信系統連接,下位機包括測量模塊,測量模塊分別與通信系統和分線器連接,分線器與傳感器連接。測量模塊包括單片機,單片機上分別連有脈沖形成電路、濾波放大電路、鍵盤、存儲器、時鐘電路、通信電路、顯示屏和溫度傳感器,單片機、脈沖形成電路和濾波放大電路均與分線器連接。文檔編號G01M99/00GK201344861SQ20082022831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2日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2日發明者張衛鋼,張守姣,張維峰,鋼李,李陸彪,程春桃,陳建勛申請人:長安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