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測量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軸承單元總成游隙測量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汽車驅動輪轂軸承 單元總成游隙精確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軸承行業對軸承游隙測量的方法一般是用外圈加緊裝置,內圈上下負荷 加載裝置,與檢測儀表對軸承游隙進行測量或檢測,但在生產中,這種方法對軸承游隙測量 很不準確,特別是對游隙較小的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的準確測量比較困難,現有的測量 存在著以下不足第一,生產中為了保證下加壓臺加載面在開始的加載情況下,與被測輪 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下表面完全接觸,一般采用的是球頭調心裝置,這樣的裝置雖 然可以保證接觸比較完全,但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盤定位裝置下表面與加載裝置的 上表面之間會產生較大的平行差,而且是十分隨機的,這樣以來在下載荷加載的情況下,輪 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盤的滾道中心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盤的滾道中心會有一 定的偏離量,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在下加壓臺的的作用下,靜態做兩個極限位置 的位移時,如果測量頭不是十分準確的落在內法蘭盤中心上,此時測得的位移量是因為輪 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盤的隨機偏離量而變得很隨機,測量精度無法保證;另外一個很大 的缺陷在于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在上下負荷的作用下,需要達到的最理想的狀態 是,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滾道相對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滾道的上下極限位 置,才能保證游隙的精準測量,但由于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外滾道和保持架之間有干涉 誤差的存在,不能使所有的滾動體與滾道充分接觸,導致不能達到理想極限位置,雖然現有 的方法中增加了手搖裝置,這種方式只能說可能達到理想極限位置,但并不能消除干涉誤 差帶來的影響。第三,現有的游隙測量都采用的單點測量,而且重復精度不能保證,一般為了驗證 是否游隙達到準確狀態,需要進行多次手動加載測量,十分費力,重復精度也差;另外游隙 測量的顯示一般用扭簧表顯示,需要人工計算出差值,不可避免的加大了誤差第四,現有的測量雖然有部分加入計算機軟件測量,但由于主軸旋轉不到位或次 數不夠,而且在旋轉中對信號采集不夠及時,也存在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 隙的新測量方法,該測量方法可以對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進行旋轉式多次精確 測量,達到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滾道相對外法蘭滾道的上下極限位置,消除 外滾道和保持架之間干涉誤差,使所有的滾動體與滾道充分接觸,同時保證汽車驅動輪轂 軸承單元總成的游隙重復精度。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伺服電機6通過柔性聯軸器帶動旋轉主軸旋轉,主 軸與下負荷彈性導套底座1連接,帶動內法蘭盤5進行旋轉測量,被測輪轂軸承單元總成通過加緊提升裝置2對外法蘭盤4進行加載,外法蘭盤上方是一個萬向浮動套和上負荷微動 加載裝置,以便固定外法蘭,其中上負荷加載裝置3中與傳感器8連接,下載荷通過計算機 程序設置給內法蘭均勻加載荷,通過下負荷彈性導套裝置使內,外法蘭盤和鋼球保持架接 觸,伺服電機帶動的主軸開始旋轉,使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外法蘭滾道和鋼球保持架充分 接觸,使其達到極限位置。
本發明所述的傳感器通過導線和計算機系統連接,下負荷導套通過加載輪轂軸承 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與傳感器接觸,在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盤4旋轉8-15圈后,傳 感器立即采集到10,000個以上點的模擬信號,計算機接收到傳感器的模擬信號后,計算機 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達到A極限位置后,計算機通過處理后清零,并發出指令,確定A位 置極限位置零點;此時,在上載荷伺服氣缸通過萬向浮動套和上負荷彈性導套底座及下壓 模7作用下,內法蘭開始向下移動,使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外法蘭盤滾道和鋼球保持架 接觸,此時伺服電機再次帶動旋轉主軸開始旋轉,使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外法蘭盤的滾 道和鋼球保持架充分接觸,使其達到另一極限位置B。計算機采集到數據A,B兩個系統信 號后被及時處理,上下兩次極限位移的測量數據,通過計算機處理后,游隙值直接顯示在顯 示屏上。本發明有益效果是采用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精確測量方法,并通過 上下浮動套裝置消除了系統平行差的影響,使測量點定在中心位置上;在旋轉裝置的作用 下,使鋼球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滾道充分接觸,消除干涉誤差,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進行 多點測量精度高,測量數據可靠,并可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提高了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 的檢測效率。
圖1是本發明的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在圖中1.下負荷彈性導套底座,2.加緊提升裝置,3.萬向浮動套壓模,4.外法蘭 盤,5.內法蘭盤,6.伺服電機,7.上負荷彈性導套底座,8.傳感器,9.滾花螺栓。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測量或檢測方法步驟為1、首先將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放在下浮動底座1上,底座設有螺栓孔,將輪轂軸承 單元總成上的螺栓插入底座螺栓孔中,使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固定在下浮動底座1上;2、啟動液壓缸,液壓缸帶動夾緊裝置2從兩側相向移動對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 蘭4實施加緊,使加緊裝置卡在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的下端面位置后,再次啟動加 緊裝置,對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外法蘭做縱向(向上)提起;3、啟動伺服電機6,伺服電機6帶動主軸旋轉,主軸帶動下浮動底座1和輪轂軸承 單元總成的內法蘭5進行旋轉,旋轉的轉速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調整,與下浮動底座1 連接的傳感器8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5接觸,傳感器8通過導線將信號傳入計算 機進行分析處理,當顯示的數據在顯示屏幕上的各點測量數據趨于一個穩定的值,停止旋 轉馬達旋轉,讀取數值A。4、伺服電機6停止工作后,啟動上伺服液壓缸,帶動與其連接的上浮動彈性套壓座 做軸向加載動作,上浮動彈性套壓座7在伺服液壓缸作用下推動輪轂單元內法蘭5軸 向方向運動,位移傳感器8在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接觸作相對位移;5、再次啟動伺服電機6,旋轉馬達通過主軸帶動與其連接的下浮動底座1和輪轂 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做旋轉運動,下浮動底座1連接的位移傳感器8和輪轂軸承單元總 成內法蘭5的測量數據通過導線傳遞給計算機分析系統,當顯示的數據在顯示屏幕上的各 點測量數據趨于一個穩定的值,停止旋轉伺服電機6旋轉,讀取數值B。6、依次停止加緊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4加緊提升裝置2,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4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處于靜止狀態,伺服液壓缸卸載,輪轂軸承單元總成 和下浮動底座1向下移動,取出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在屏幕上讀取輪轂軸承單元總成軸向 游隙數值。
權利要求
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①、將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放在下浮動底座(1)上,輪轂軸承單元總成上的螺栓插入底座螺栓孔中,使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固定在下浮動底座(1)上;②、啟動液壓缸,液壓缸帶動夾緊裝置(2)從兩側相向移動對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4)加緊,使加緊裝置卡在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的下端面后,再次啟動加緊裝置,對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做縱向或向上提起;③、啟動伺服電機(6),伺服電機(6)帶動主軸旋轉,主軸帶動下浮動底座(1)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進行旋轉,旋轉的速度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調整,與下浮動底座(1)連接的傳感器(8)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接觸,傳感器(8)通過導線將信號傳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當顯示的數據在顯示屏幕上的各點測量數據趨于一個穩定的值,停止旋轉馬達旋轉,讀取數值A。④、伺服電機(6)停止工作后,啟動上伺服液壓缸,帶動與其連接的上浮動彈性套壓座(7)做軸向加載動作,上浮動彈性套壓座(7)在伺服液壓缸作用下推動輪轂單元總成內法蘭(5)軸向方向運動,位移傳感器(8)在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接觸作相對位移;⑤、再次啟動伺服電機(6),旋轉馬達通過主軸帶動與其連接的下浮動底座(1)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做旋轉運動,下浮動底座(1)連接的位移傳感器(8)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的測量數據通過導線傳遞給計算機分析,當顯示的數據在顯示屏幕上的各點測量數據趨于一個穩定的值,停止旋轉伺服電機(6)旋轉,讀取數值B。⑥、依次停止加緊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4)加緊提升裝置(2),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外法蘭(4)和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內法蘭(5)處于靜止狀態,伺服液壓缸卸載,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和下浮動底座(1)向下移動,取出輪轂軸承單元總成,在屏幕上讀取輪轂軸承單元總成軸向游隙數值。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對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的新測量方法,該測量方法可以對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游隙進行旋轉式多次精確測量,達到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內法蘭盤滾道相對外法蘭滾道的上下極限位置,消除外滾道和保持架之間干涉誤差,使所有的滾動體與滾道充分接觸,同時保證汽車驅動輪轂軸承單元總成的游隙重復精度。
文檔編號G01B7/14GK101825427SQ200910060900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日
發明者吳少偉, 張欣欣, 王友昌, 馬俊, 黃朝斌 申請人: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