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錨式海底取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859147閱讀:9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錨式海底取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底表層泥質取樣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錨式海底取泥器。
背景技術
海底底質取樣是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研究中常遇到的工作,是研究海洋底質、海洋 環保、水運工程、航海科學必不可少的工作。 目前,海底表層的取泥器多為蚌式取泥器、抓斗式取泥器,包括天津海洋研究所生 產的DDC系列蚌式采泥器,德國HYDR0-BI0S生產的EKMAN-BIRGE抓斗式取泥器,以及青島 海洋儀器公司生產的曙光采泥器等等。它們都可以歸類于抓斗式取泥器。這類取泥器在風 浪較大、流速較急的海況下,或在沉積物硬度較大的海區,尤其在水深大于20米的深水區 域,樣品采集的效果很差。其主要缺點是①下放和收起過程中,難以控制取泥器開口的張 開或閉合,出現在下放的過程中開口閉合,或收起時開口閉合不上等情況,因而取樣成功率 低;②在風浪較大、流速較急的海況下和深水區域,采樣器下放到海底時,沒有手感,不知其 開口是否閉合;③在流速較急和深水區域,下放過程中,抓斗漂移很遠,下到海底時其姿態 已經嚴重傾斜,相應的操作必然失靈;④它的操作對工作人員經驗要求較高,抓取的瞬間, 對人工操作要求較高,因而作業勞動強度較大;⑤靠重力自然下沉抓泥不深,取樣量較少, 一般只有其設計最大取樣量的30% 50%或更少;⑥抓斗底部密封不嚴,上升中細沙泥易 流失,影響取泥質量。根據實際經驗,抓斗式取泥器在上述工作條件下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甚至無法實現。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取樣效率高 并且能夠在深水區域、海流流速較大的區域進行海底表層泥質取樣的錨式海底取泥器。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錨式海 底取泥器,包括主桿件,所述主桿件的上端固接有環件,下端固接有4個(至少3個)均布 的錨爪狀支撐桿,每個支撐桿上固接有下端封閉、上端為楔狀切口的管狀容器,所述管狀容 器的上部設有出水孔;所述環件上活動連接有配重體。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配重體通過卡環與所述環件連接。 所述配重體為鐵球。 所述管狀容器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r (18° 24° )。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①采用錨式結構,操作方便,取樣成功率 高,其一次性成功率在95%以上,因此取樣效率高,省時省力;②結構簡單,造價低;③適應 底質范圍廣,可以適用于較硬的底質和細砂性底質;④可以應用于深水區域、風浪大、流速 大的海況條件;⑤通過配備不同的配重,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水深;⑥抓泥時,靠重力和拖曳 力使管狀容器深深插入泥中,入泥深、取樣量大;⑦上升過程中,下端封死,上端被泥樣糊死,細沙稀泥不易流失。總之,該取泥器較抓斗式取樣器有更多優點、更加實用。它適用于 海洋地質、海洋環保、海上通航、水運工程、生物及地球化學調查等各個領域的海底底質取 樣。其具體應用范圍包括海底表層取樣、非巖石底質取樣,對于底質沒有特別的要求,適應 底質范圍廣,包括硬泥、軟泥、粗砂、細沙等,也適用于較硬的底質和極細的砂性底質,適用 于淤泥、粉質粘土、砂、細紗等各種類型的海底底質,尤其對于深水區域、海流流速較大的區 域,更顯現出其強大的適應力和高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環件,2、配重體,3、主桿件,4、支撐桿,5、管狀容器,5-1、出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 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錨式海底取泥器,包括主桿件3,所述主桿件3的上端 固接有環件1,下端固接有4個均布的錨爪狀支撐桿4,每個支撐桿4上固接有下端封閉、上 端為楔狀切口的管狀容器5,所述管狀容器5的上部設有四個出水孔5-1,其軸線與水平面 呈21°的夾角。整個取泥器高約90m ;所述環件1上活動連接有配重體2。配重體一方面保 證取泥器快速下降,深入泥中,另一方面,采用活動連接保證取泥器頭部朝下進入海底,使 得管狀容器直接插入泥中,防止取泥器直坐于海底;配重體可配備為大、中、小三個重量級, 適用于不同的水深和海況。 在本實施例中,配重體2通過卡環與所述環件1連接,結構簡單,便于不同重量級 的配重體進行互換。為了方便制造,配重體l采用鐵球或鉛球。管狀容器5的軸線與水平 面的夾角并不限于2r ,經試驗測定其有一較佳的范圍18° 24° 。錨爪狀支撐桿4并 不限于4個,其數量可根據取泥器的取泥量等因素具體確定,但不應少于3個。 使用本實用新型取樣的過程是上端鐵環處用卡環系上一個球形配重,并系上繩 索,繩索另一端系在巻揚機上(漁船上的起錨機等)。工作時,采樣人員松開繩索,手持取泥 器以水平姿態投入水中,取泥器自由落體至海底,在上部配重的作用下取泥器自然平躺于 海底,且頭部下傾,至少2個管狀容器插入泥中,然后直接提起,海泥必然進入容器中,同時 海水通過容器上部的小孔排出,泥樣進入容器。傾斜向上的容器保證泥樣在上升過程中不 會倒流。在巻揚的提升下,取泥器出水,倒出泥樣,一次取樣完成。
權利要求一種錨式海底取泥器,其特征是包括主桿件,所述主桿件的上端固接有環件,下端固接有至少三個均布的錨爪狀支撐桿,每個支撐桿上固接有下端封閉、上端為楔狀切口的管狀容器,所述管狀容器的上部設有出水孔;所述環件上活動連接有配重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式海底取泥器,其特征是所述配重體通過卡環與所述環 件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式海底取泥器,其特征是所述配重體為鐵球。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式海底取泥器,其特征是所述管狀容器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8° 24°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錨式海底取泥器。其特點是,包括主桿件,所述主桿件的上端固接有環件,下端固接有4個(至少3個)均布的錨爪狀支撐桿,每個支撐桿上固接有下端封閉、上端為楔狀切口的管狀容器,所述管狀容器的上部設計有出水孔;所述環件上活動連接有配重體。本實用新型采用錨式結構,操作方便,取樣成功率高,其一次性成功率在95%以上,因此取樣效率高,省時省力;適應底質范圍廣,尤其對于深水區域、海流流速較大的區域,更顯現出其強大的適應力和高效率。
文檔編號G01N1/12GK201535726SQ200920250408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7日
發明者周朝杰, 張彥昌, 徐志遠, 楊鯤, 王曉琳, 田春和, 裴文斌, 陸川, 隋海琛 申請人: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