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屬于稱重傳感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稱重技術在工業過程控制領域的發展極為迅速,在一些傳統工業過程控制應用場 合,由于生產的連續性,對控制的可靠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使用各種傳統料位計進行物料 料位檢測及控制時,由于傳統料位計大部分為物料接觸型,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溫度、粉塵、 顆粒、氣流及物料的影響,容易產生錯誤的信號,給生產及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與目前 眾多的物料料位檢測方式相比,在眾多流量計中,質量流量計的精度是最高的,但其精度是 通過重量方式來進行測定的,稱重方式無疑是一種最準確的檢測方式。稱重方式是直接測 量料罐中物料的重量進行控制,是一種最根本、最可靠的檢測方式并且可以進行連續物料 料位檢測。稱重方式一種采用梁式傳感器,另一種輪輻傳感器。但梁式傳感器高度受限制, 安裝拆卸不便,容易傾覆。而輪輻傳感器其彈性體的高度都在超過80mm,當傳感器安裝在工 作臺上,由于底座上的圓凸臺與工作臺接觸,不僅接觸面小,安裝不方便,容易傾覆,而且還 會造工作臺的損壞。另一方面傳統的輪輻傳感器,在彈性體的輪轂承受壓力后會產生變形, 輪箍受外撇力矩會影響傳感器性能,造成稱重精度的下降。其次,由于固定在彈性體上的蓋 板位置都低于輪箍頂面,容易造成積水,即使在這個位置填入密封膠,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 有積水滲入,尤其在高溫高濕的場合,水汽更容易進入,在環境惡劣的有腐蝕的場合,很容 易導致傳感器受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確保稱重精度,高度低矮,能擴大應用場合的新 型低矮輪輻傳感器。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包括彈性 體、應變片、蓋板、底座和緊固件,所述的彈性體包括輪箍、與輪箍同軸且高于輪箍的輪轂、 連接在輪箍和輪轂之間的多個輪輻應變梁,應變片粘貼在輪輻應變梁上,蓋板固定在彈性 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的輪箍底面與輪轂頂面之間的距離H在37 42mm,彈性體 位于輪箍底面設有兩個環形凹槽,底座底面呈平面,底座上部具有凸環臺,底座上的凸環臺 設置在輪箍的兩環形凹槽內,且底座凸環臺的頂面與彈性體的兩環形凹槽的底面具有間隔 δ,兩環形凹槽之間的凸環帶嵌在底座的凸環臺上的V形槽內。本實用新型將彈性體的高度H控制在37 42mm,比傳統輪輻外形降低10_15mm, 將大幅度降低傳感器高度。本實用新型在彈性體位于輪箍底面設有兩個環形凹槽,底座上 部又具有凸環臺,底座上的凸環臺設置在輪箍的兩環形凹槽內,一方面底座凸環臺的頂面 與彈性體兩環形凹槽的底面具有間隔,不會影響稱重精度,另一方面通過兩環形凹槽之間 的凸環帶嵌在底座凸環臺上的V形槽內,在彈性體的輪轂承受壓力后會產生變形,通過底 板上的V形槽和彈性體上的凸環帶相配的結構,對輪箍的外撇力進行限制,從而減小該力矩對傳感器的性能影響,而提高稱重精度。本實用新型的底座底面采用平面結構,不容易傾 覆,底座可以按照場地需要來設計,擴大了傳感器的應用場合。本實用新型將蓋板兩側分別 焊接在輪轂的環臺和輪箍平面上,不僅解決了焊接處積水的問題,而且通過輪轂上的環臺 過渡,使焊接效率和焊接效果大大提高,并可以在焊縫處涂膠進一步保護焊縫,具有較好的 密封。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去掉蓋板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其中1-彈性體,1-1-輪箍,1-2-輪轂,1-3-輪輻應變梁,1-4-環形凹槽,1-5-凸 環帶,1-6-環臺,2-底座,2-1-凸環臺,2-2-V形槽,2-3-安裝槽孔,3-應變片,4-蓋板,5-緊 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 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包括彈性體1、應變片3、蓋 板4、底座2和緊固件5,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體1包括輪箍1-1、與輪箍1-1同軸的且高于輪 箍1-1的輪轂1-2、連接在輪箍1-1和輪轂1-2之間的多個輪輻應變梁1-3,見圖1 3所 示,本實用新型輪輻應變梁1-3的長1,寬b,高h,應變片3粘貼在輪輻應變梁1-3應變梁 上,本實用新型的應變片3采用雙剪切片,使傳感器具有更好的抗偏載性能。本實用新型輪 轂1-2可如圖1所示,制成球頭型或球面型,也可以根據需要制成內螺紋形,以更好的適應 應用場合的需要。見圖1 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2上設有安裝槽孔2-3,由于底座2 的底面呈平面,一方面可按照場地需要來設計,擴大了傳感器的應用場合;二來方便拆卸安 裝,而兩個以上的緊固件5穿過底座2并旋接在彈性體1的盲孔內,通過下安裝式結構,能 解決傳統緊固件位置容易積水的缺點,同時也擴大了傳感器的應用場合。見圖1 4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體1的輪箍1-1底面與輪轂1-2頂面之間的距離H在37 42mm,使傳感 器的高度大幅度降低,彈性體1位于輪箍1-1底面設有兩個環形凹槽1-4,底面呈平面的底 座2上部具有凸環臺2-1,底座2上的凸環臺2-1設置在輪箍1-1的兩環形凹槽1-4內,底 座2的凸環臺2-1的頂面與彈性體1的兩環形凹槽1-4的底面具有間隔δ,該間隔δ可控 制在0. 2 0. 5mm之間,以減少對稱重的影響,而兩環形凹槽1_4之間的凸環帶1_5則嵌在 底座2的凸環臺2-1的V形槽2-2內,該凸環帶1-5的寬度控制在0.7 0. 8mm之間,通過 底座2上的凸環臺2-1對彈性體1進行限位,有效解決傳感器受力變形后的其外撇力矩對 傳感器性能的影響。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輪輻應變梁1-3的頂面到輪箍1-1的頂面之 間的距離為hi與輪輻應變梁1-3的底面到輪箍1-1的底面之間的距離h2比在1. 8 2. 2, 如傳感器容量為IOt時,該hi h2 = 1 2,能進一步減少外撇力矩對傳感器的影響。見 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蓋板4固定在彈性體1上,而彈性體1的輪轂1-2外周邊具有與輪箍1-1持平的環臺1-6,蓋板4兩側焊接在輪轂1-2的環臺1-6和輪箍1-1的平面上,由 于蓋板4高于輪箍1-1的頂面,因此有較好的密封性能。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包括彈性體(1)、應變片(3)、蓋板(4)、底座(2)和緊固件(5),所述的彈性體(1)包括輪箍(1-1)、與輪箍(1-1)同軸且高于輪箍(1-1)的輪轂(1-2)、連接在輪箍(1-1)和輪轂(1-2)之間的多個輪輻應變梁(1-3),應變片(3)粘貼在輪輻應變梁(1-3)上,蓋板(4)固定在彈性體(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1)的輪箍(1-1)底面與輪轂(1-2)頂面之間的距離H在37~42mm,彈性體(1)位于輪箍(1-1)底面設有兩個環形凹槽(1-4),底座(2)底面呈平面,底座(2)上部具有凸環臺(2-1),底座(2)上的凸環臺(2-1)設置在輪箍(1-1)的兩環形凹槽(1-4)內,且底座(2)凸環臺(2-1)的頂面與彈性體(1)兩環形凹槽(1-4)的底面具有間隔δ,兩環形凹槽(1-4)之間的凸環帶(1-5)嵌在底座(2)的凸環臺(2-1)上的V形槽(2-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輻應變梁(1-3) 的頂面到輪箍(1-1)的頂面之間的距離為hi與輪輻應變梁(1-3)底面到輪箍(1-1)底面 之間的距離h2比在1. 8 2. 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彈性體(1)的輪轂(1-2) 外周邊具有與輪箍(1-1)持平的環臺(1-6),蓋板(4)兩側焊接在輪轂(1-2)的環臺(1-6) 和輪箍(1-1)的平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應變片(3)為雙剪 切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設有安裝 槽孔(2-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以上的緊固件 (5)穿過底座(2)旋接在彈性體(1)的盲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低矮輪輻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應變片、蓋板、底座和緊固件,所述的彈性體包括輪箍、與輪箍同軸且高于輪箍的輪轂、連接在輪箍和輪轂之間的多個輪輻應變梁,應變片粘貼在輪輻應變梁上,蓋板固定在彈性體上,所述彈性體的輪箍底面與輪轂頂面之間的距離H在37~42mm,彈性體位于輪箍底面設有兩個環形凹槽,底座底面呈平面,底座上部具有凸環臺,底座上的凸環臺設置在輪箍的兩環形凹槽內,且底座凸環臺的頂面與彈性體的兩環形凹槽的底面具有間隔δ,兩環形凹槽之間的凸環帶嵌在底座的凸環臺上的V形槽內。本實用新型具有稱重精度高,傳感器高度低矮,能擴大應用場合的特點。
文檔編號G01G3/12GK201622102SQ20102011097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0日
發明者劉峰 申請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測量技術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稱重設備系統有限公司